03.08 30年不評職稱的教師,是怎樣的境界?

餅臉星小胖丁


有幾種可能性:一是有些學校老師三十多歲就評上了高級,而有些學校老師擁有三十年教齡還評不上高級,這一點也不奇怪。三十年教齡還沒有評上高級,原因可能有三。第一,確因自己不夠努力,不夠突出,因為評高級還有老師民意測評,學生測評等,還需要一些論文,課題,繼續教育學時等等,老師自身原因確有可能成為評不上高級的一個原因,但這可能不是主要原因。第二,高級名額限制,這是最主要原因。高級職稱名額分配到各所學校,以我們學校為例,平均年齡47歲,是典型的老弱病學校,高級教師嚴重超員,要等一堆高級教師退休後,其它老師才有可能評高級,學校政工說,估計不少老師退休後都評不上高級,中青年老師想都別想。而一些新學校,三十多歲評上高級並不難。第三,運氣和諸多不可預知的原因。有不少老師資歷夠了,材料夠了,業績也夠了,但並不一定入得了高評委的法眼。當然,如果剛好認識高評委中的一員,結果有可能就不一樣了。

二是之所以會有三十多年教齡還沒評上高級這種現象存在,主要原因是高級名額太少。教育行政部門和人社部門人為設定學校中初中高級教師的名額比例,高級教師在不同等級,不同學段學校中佔比不同。農村中小學高級名額極少,很多學校幾年才能有一個高級名額,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很多老師都符合評聘條件,也沒有辦法評上高級。有人可能會拿水平高低說事,汙衊評不上高級的教師水平不高。一兩百人的學校,就幾個高級名額,學歷大家都一樣,實在學歷不達標的還可以進修,所以學歷沒有用。現在評職稱,一個是看教齡,再一個就是看兼職,是否兼任班主任或領導,還有榮譽的多少。普通老師,要想拿榮譽,只有當班主任,才有可能,注意是可能!如果你不當班主任,教學再好,基本也拿不到榮譽,也沒有兼職加分,所以想評上職稱難於登天。

第三個可能性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主觀原因,如同為三十年齡的老師也有按正規渠道評為高級的,甚至有遠不足三十年教齡就憑硬件評為高級的,這裡還存在學歷的因素,還有隻教書不積累反思發文章、搞課題、參加優質課競賽,還有長期當班主任等,所以“努力”的內涵是豐富的,不僅指時間單位上的善於教學,還要精於教研,謹於治學等。二是客觀原因,有職稱政策的導向因素,職稱指標因素,本單位職稱評定辦法的制定因素等。當然或許也有用非正規手段評上高級的,但畢竟是極個別,不可以點帶面。

四是三十年了還評不上高級教師,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你水平問題,為什麼人家能評上你評不上?有人會說,沒關係評不上,這純粹是狡辯託詞,高級教師所具備的條件:學歷,論文,計算級,優質課評比等你有嗎?其次,你努力不夠,30年了,你沒努力,無論教學教研教育工作你沒有做好,你競爭不過人家。第三,名額有限,僧多粥少。如果只要年限合格,哪還有30年評不上的嗎?

五是:三十年的老教師評不上職稱 ,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應該歸結為工作不努力,因為各種原因,評職稱難 ,這是不爭的事實。首先 ,因為每年給各個學校分配的指標很少,或者根本沒有指標,所以即使夠條件了也沒機會評職稱。其次,現在評職稱卡了許多條件,是許多老教師難於達到的,比如,要求必須具有市級以上的優質課或者評優課證書,這對於老教師來說就很難辦到了,因為好多地方把參加優質課或評優課老師的年齡限制到三十五歲以下甚至更低,這就讓老教師喪失了獲取優質課或評優課的機會。這對老教師評職稱也是不利的。再次,也是人為的原因,老教師一般會被校領導安排到所謂的“副科”崗位,一般也不再安排班主任工作,實際上等於讓這些老師“靠邊站”了,所以在制定評優評模標準時,制定的條款較多的是有利於那些被所謂的“主科”老師和班主任 或者教研組長,這都讓老教師失去了創造條件的機會,使老教師在職稱評審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