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新元史》這本史書是否嚴謹?《蒙古祕史》這本史書是否嚴謹?

洪浩仁慈


真正的《蒙古秘史》是用蒙古文字書寫的,但已經失傳。今天我們看到的《蒙古秘史》是明代的漢譯本,所以內容難免會有翻譯不夠準確,內容有失偏頗的情況。明朝又根據《蒙古秘史》編撰了《元史》,是否具有公正性就不言而喻了,後繼王朝否定前朝、詆譭前朝是很普遍的。包括近代河南籍教授韓儒林首次提出朮赤的身份問題,都是不切實際的猜想,蒙古國家和人民以及其他國家從來對朮赤沒有疑問。所以整個《蒙古秘史》(包括元史)還有多少公正性,那只有《蒙古秘史》的蒙文版大白於天下的時候才能解開這個迷。


星光臥心藏膽


題主的問題實際上是兩個問題。

一、《新元史》的成就與不足

我們先來說新元史,《新元史》是一部嚴謹的史學著作是柯劭忞於所撰圖書,成書於1920年,他以《元史》為底本,斟酌損益,重加編撰,前後用了三十年時間才完成。次年,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1922年刊行於世。這樣,原來中央政府承認的官修史書“二十四史”就成了“二十五史”,若再加上《清史稿》則稱為“二十六史”。全書共257卷,包括本紀26卷,表7卷,志70卷,列傳154卷。

由於明代的《元史》編纂工作過於草率,錯誤百出,後代學者皆呼籲重修元史。柯劭忞以《元史》為底本,利用明清有關元史的研究,例如參考《元經世大典》殘本、《元典章》,又吸收了西方有關元史的研究成果,例如法國的《多桑蒙古史》、波斯人拉施特《蒙古全史》等書,參考《四庫全書》未收錄之秘籍及元碑拓本等,以三十年之功,重修新史。

《新元史》以《元史》為底本,斟酌損益,重加編撰。這是近代篇幅巨大的一部斷代史。

全書二百五十七卷,包括本紀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傳一百五十四卷。《新元史》的體例基本沿襲舊史,但也有一些改動。如本紀前增加一篇《序紀》,記述成吉思汗以前的史事,這同《金史》的本紀之前增加一篇《世紀》相仿。又如,在本紀的最後增加了元順帝的兒子《昭宗紀》。 《新元史》的內容比《元史》充實,它補充了元世祖以前的蒙古史事。柯劭忞修《新元史》時,利用了《元朝秘史》和《元史譯文證補》。《元朝秘史》的底本叫作“忙豁侖紐察脫必赤顏”,忙豁侖是蒙古,紐察是秘密,脫必赤顏是總籍,合起來是《蒙古秘史》。原書是畏兀兒文,元仁宗時,由察罕譯成蒙古文,藏在宮裡,不讓外人看。明太祖時,譯成漢文,名之曰《元朝秘史》,清人錢大昕從《永樂大典》裡把這部書的內容輯出來,這是我國保存的蒙古初期歷史的唯一史料。《元史譯文證補》是清朝人洪鈞根據波斯人拉施特的《蒙古》和伊兒汗國的《黃金史》編寫的。這樣一來,柯劭忞就有可能在《新元史》中補充《元史》對世祖以前事蹟的疏略。《新元史》還補充了北元時期的一部分歷史,載述的截止時間延長到昭宗宣光八年(1378年)。

《新元史》中增補了許多列傳,像元朝初年不肯降元的一些英雄志士,尤其是元末農民大起義中的領袖人物,如韓林兒、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等,《新元史》都為他們一一列傳,詳述他們的事蹟。對宋元之交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人物,如夏貴,也增立了傳。夏貴是南宋大將,他以淮西三府、六州、三十六縣投降元軍,牽動宋軍全線潰敗。入元以後,他靠出賣民族利益換取參知政事等高官,但時間很短,僅三年就死了。《宋史》以他是降元的官,沒給他列傳;《元史》以他在元朝沒有事蹟,也沒為他立傳。《新元史》考慮他在元宋戰爭中的重大作用,增補了《夏貴傳》。這個傳的增補,對向後世人進行民族氣節教育,也很有意義。此外,《新元史》對成吉思汗至蒙哥時期蒙古經營西域的內容、四大汗國盛衰興亡的情況等,記載得也比《元史》詳細。

《新元史》還糾正了《元史》的錯誤。《元史》中一人兩傳的不少,如速不臺與雪不臺本是一人,完者都與完者拔都是一人,石抹也先與石抹阿辛是一個人,《元史》中都列有兩傳,《新元史》則糾正了這個錯誤。《元史》的列傳編排不合理,如元末人泰不華等人的列傳之後,又接上元初耶律楚材等人的列傳,《新元史》按照時代先後,做了合理的調整。

總之,《新元史》集明、清學者研究元史之大成,以一人之力成此鉅著,功不可沒。此書最後至1920年完成,時任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明令將其列為官修正史之一,於1922年正式印刷面世。中外學術界對《新元史》也作了很高評價,認為此書集500多年各家研究之大成,補充了許多新內容,糾正了不少錯誤,“學識賅搏,精力絕倫”。此書為柯贏得了很高的學術聲譽,如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為此贈他文學博士學位。 近人李思純在《元史學》中說:“其書(指《新元史》)兼具全部改造與詳備博贍之二種長處。中國元史學之有柯劭忞,正如集百川之歸流以成大海,集眾土之積累以成高峰。”這話不免有些溢美。不過《新元史》的確是研究元代歷史的一部重要的、有價值的參考書。

當然,《新元史》也存在一些不足。最大的缺點是沒有編寫《藝文志》,而且書中所引用的新資料,都沒有註明出處,以致後人研究元史時,使用它的史料深感不便。柯劭忞修的《新元史》仍脫不出歷代舊史的重修辦法,疊床架屋,卷帙浩繁;加之書首沒有《敘例》,讓人看不出他著書的義例。

二、《蒙古秘史》:第一部蒙古族史

舊誤稱《元朝秘史》或《元秘史》,其蒙文名稱是“忙豁侖·紐察·脫卜察安” (《Monggolvn Ni′uca Tobca′an》)。雜史。蒙古汗國官修,修撰者佚名。成書年代現有蒙古窩闊臺汗十二年(1240年)和蒙哥汗二年(1252年)兩種推測,尚無定論。

《秘史》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蒙古族史,全書有十二卷本和十五卷本兩種。明代時為閱讀方便,又把該書分為二百八十二節。其中,前五十八節寫的是成吉思汗先世譜錄,從二十二代傳說始祖起,直至成吉思汗的父母,記載了許多關於蒙古氏族部落起源的傳說和史實。從五十九節到二百六十八節,是成吉思汗時代的歷史記載,起於成吉思汗(鐵木真)的誕生,至於成吉思汗滅西夏和病逝。詳細記述了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及統一後南下、西征的過程,內容涉及蒙古各部的發展、紛爭;蒙古人的遊牧、狩獵、手工業、交換等經濟生活;階級的產生和階級狀況,國家的建立及其政治、軍事制度和組織機構,攻金、西夏和西征的戰略戰術等等。第二百六十九節後,寫元太宗窩闊臺汗前期的歷史。如拔都西征、滅金,重申怯薛制度,規定賦稅額,建立驛站等等。正文以窩闊臺總結自己一生四功四過結束。

總之,該書對十二至十三世紀中葉蒙古社會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都有較詳細而生動的記述,是研究蒙古族早期社會歷史、語言、文字的寶貴資料,史料價值很高。

全書除最後窩闊臺汗部分取材於朝廷的詔令、“實錄” 以外,大都取材於民間的口傳故事、詩歌和諺語。這些原始材料修飾較少,較為真實地保留了歷史的本來面目,有其它元史書籍所不可及的具體和準確性,有些記載是絕無僅有的。

此外,這部書的價值還在於它為研究遊牧經濟的生產活動和生產方式、氏族部落制度、當時的社會心理和風俗人情等、提供了詳細而準確的資料,是古代蒙古社會史的寶貴資料。

從文學的角度看,該書保留了古代蒙文的語言、語法修辭,還保留了一些民間故事和詩歌,平均每卷都有二、三十首詩。語言生動形象,人物性格鮮明,充滿草原生活氣息。但是,該書也有不少錯訛,時間、地點及歷史順序常有攪混之處。誇張失真之處也不少。

該書原文是用蒙古文(畏兀兒字母蒙古文)寫的。此蒙文本在明朝後佚亡。元代至晚在元神宗時曾將該書譯為漢文。現存最早的版本明洪武初年翻譯的漢字音譯本和漢文譯本。光緒三十四年(1908)湖南葉德輝將其出版,是為觀古堂刻本。此後又有《四部叢刊·三編》本(顧廣圻本),莫斯科東方文獻出版社影印的韓泰華本等。一九七八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有《新譯簡注(蒙古秘史)》,後又有《(蒙古秘史)校勘本》(額勒登臺、烏雲達賚著)為國內較好版本。另外,還有俄、日、德、法、英及現代蒙文等各種文字的譯本和標音本。

綜上所述,《新元史》的內容比《元史》充實,它補充了元世祖以前的蒙古史事。柯劭忞修《新元史》時,利用了《元朝秘史》和《元史譯文證補》。《元朝秘史》的底本叫作“忙豁侖紐察脫必赤顏”,忙豁侖是蒙古,紐察是秘密,脫必赤顏是總籍,合起來是《蒙古秘史》。

而《蒙古秘史》,嚴謹程度自然不及《新元史》。








貴州融媒體


討論這兩本書是否嚴謹,要先分析一下成書背景。



《新元史》是柯劭忞於所撰圖書,成書於1920年,他以《元史》為底本,斟酌損益,重加編撰,前後用了三十年時間才完成。《新元史》是近代篇幅巨大的一部斷代史。全書二百五十七卷,包括本紀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傳一百五十四卷。《新元史》的體例基本沿襲舊史,但也有一些改動。如本紀前增加一篇《序紀》,記述成吉思汗以前的史事。《新元史》中增補了許多列傳,像元朝初年不肯降元的一些英雄志士,尤其是元末農民大起義中的領袖人物,如韓林兒、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等,《新元史》都為他們一一列傳,詳述他們的事蹟。《新元史》已經成為研究元代歷史的一部重要的、有價值的參考書。




《蒙古秘史》共12卷(或15卷),282節,內容涉及蒙古民族古代遊牧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以時間上講,從蒙古民族圖騰、成吉思汗的遠祖,一直寫到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臺汗在位時期;從地域角度,橫跨蒙古高原。《蒙古秘史》與《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並稱為蒙古民族三大歷史著作。元朝皇室撰寫《蒙古秘史》的初衷並不是要像《史記》那樣流傳千古,而是要將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譜系史事如實記載下來,包括全部功過得失,以祖傳家訓的方式為蒙古族後世帝王訓諭勸諫。

兩部史書均對研究蒙元文化提供了較為詳實的史料或素材,不論其是否如歷史般嚴謹,在缺少其他可供參考資料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通過該兩部史書去探尋幾百年前蒙元社會的發展歷程。


穿越的黑貓警長


《新元史》是柯劭忞於所撰圖書,成書於1920年,他以《元史》為底本,斟酌損益,重加編撰,前後用了三十年時間才完成。次年,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1922年刊行於世。這樣,原來中央政府承認的官修史書“二十四史”就成了“二十五史”,若再加上《清史稿》則稱為“二十六史”。全書共257卷,包括本紀26卷,表7卷,志70卷,列傳154卷。

《新元史》以《元史》為底本,斟酌損益,重加編撰。這是近代篇幅巨大的一部斷代史。全書二百五十七卷,包括本紀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傳一百五十四卷。《新元史》的體例基本沿襲舊史,但也有一些改動。如本紀前增加一篇《序紀》,記述成吉思汗以前的史事,這同《金史》的本紀之前增加一篇《世紀》相仿。又如,在本紀的最後增加了元順帝的兒子《昭宗紀》。 《新元史》的內容比《元史》充實,它補充了元世祖以前的蒙古史事。柯劭忞修《新元史》時,利用了《元朝秘史》和《元史譯文證補》。《元朝秘史》的底本叫作“忙豁侖紐察脫必赤顏”,忙豁侖是蒙古,紐察是秘密,脫必赤顏是總籍,合起來是《蒙古秘史》。原書是畏兀兒文,元仁宗時,由察罕譯成蒙古文,藏在宮裡,不讓外人看。明太祖時,譯成漢文,名之曰《元朝秘史》,清人錢大昕從《永樂大典》裡把這部書的內容輯出來,這是我國保存的蒙古初期歷史的唯一史料。《元史譯文證補》是清朝人洪鈞根據波斯人拉施特的《蒙古》和伊兒汗國的《黃金史》編寫的。這樣一來,柯劭忞就有可能在《新元史》中補充《元史》對世祖以前事蹟的疏略。《新元史》還補充了北元時期的一部分歷史,載述的截止時間延長到昭宗宣光八年(1378年)。

《新元史》中增補了許多列傳,像元朝初年不肯降元的一些英雄志士,尤其是元末農民大起義中的領袖人物,如韓林兒、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等,《新元史》都為他們一一列傳,詳述他們的事蹟。對宋元之交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人物,如夏貴,也增立了傳。夏貴是南宋大將,他以淮西三府、六州、三十六縣投降元軍,牽動宋軍全線潰敗。入元以後,他靠出賣民族利益換取參知政事等高官,但時間很短,僅三年就死了。《宋史》以他是降元的官,沒給他列傳;《元史》以他在元朝沒有事蹟,也沒為他立傳。《新元史》考慮他在元宋戰爭中的重大作用,增補了《夏貴傳》。這個傳的增補,對向後世人進行民族氣節教育,也很有意義。此外,《新元史》對成吉思汗至蒙哥時期蒙古經營西域的內容、四大汗國盛衰興亡的情況等,記載得也比《元史》詳細。

《新元史》還糾正了《元史》的錯誤。《元史》中一人兩傳的不少,如速不臺與雪不臺本是一人,完者都與完者拔都是一人,石抹也先與石抹阿辛是一個人,《元史》中都列有兩傳,《新元史》則糾正了這個錯誤。《元史》的列傳編排不合理,如元末人泰不華等人的列傳之後,又接上元初耶律楚材等人的列傳,《新元史》按照時代先後,做了合理的調整。

總之,《新元史》集明、清學者研究元史之大成,以一人之力成此鉅著,功不可沒。此書最後至1920年完成,時任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明令將其列為官修正史之一,於1922年正式印刷面世。中外學術界對《新元史》也作了很高評價,認為此書集500多年各家研究之大成,補充了許多新內容,糾正了不少錯誤,“學識賅搏,精力絕倫”。此書為柯贏得了很高的學術聲譽,如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為此贈他文學博士學位。 近人李思純在《元史學》中說:“其書(指《新元史》)兼具全部改造與詳備博贍之二種長處。中國元史學之有柯劭忞,正如集百川之歸流以成大海,集眾土之積累以成高峰。”這話不免有些溢美。不過《新元史》的確是研究元代歷史的一部重要的、有價值的參考書。

不足之處

當然,《新元史》也存在一些不足。最大的缺點是沒有編寫《藝文志》,而且書中所引用的新資料,都沒有註明出處,以致後人研究元史時,使用它的史料深感不便。柯劭忞修的《新元史》仍脫不出歷代舊史的重修辦法,疊床架屋,卷帙浩繁;加之書首沒有《敘例》,讓人看不出他著書的義例。

《蒙古秘史》成書於765年前,是蒙古民族現存最早的一部歷史文學典籍,被中外學者譽為解讀草原遊牧民族的“百科全書”,198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名著。 《蒙古秘史》從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寫起(約公元700年),至五百多年後成吉思汗兒子窩闊臺汗12年(公元1240年)為止。書中記載了蒙古民族發展的歷史脈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