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為什麼一些單位的中層崗位越來越不受大家歡迎,人人避之不及?

曾經有位領導無奈地抱怨"別的單位科長是人人搶著幹,我們單位整個反過來,我得哄著才有人幹"。難怪領導發牢騷,這兩年先後有3個科長、站長向他提出辭去職務,佔這個小局中層正職的三分之一還硬。辭職的理由無外乎年齡大了,幹不動了,想讓賢;身體不好,已經無法適應節奏,不能耽誤工作;能力不足,水平不夠,希望更有能力的人來領導等等,冠冕堂皇又合情合理,讓人無法拒絕。


為什麼一些單位的中層崗位越來越不受大家歡迎,人人避之不及?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有些單位的中層崗位越來越不受大家待見,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呢?透過現象看本質,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前途無望。雖說中層崗位是晉升到領導階層的必由之路,但遠不是到年齡就可以板上釘釘、水到渠成的。有的中層幹部幹了數年十數年,始終無法跨越鴻溝,實現鯉魚躍龍門,最終只能抱憾退休。能乘勢而上,抓住機遇,實現人生轉機的屈指可數、寥寥無幾。箇中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就不贅言了。尤其是在那些沒權沒勢的清水衙門,要想往上晉升,那更是難上加難,本身就不被有關部門待見,幾年能給你一個名額就屬於燒高香了,遑論其他。在這種形勢下,對那些年齡已經基本到槓的中層幹部來說,晉升之路已然渺茫了,與其賴在這個職位上,被他人說光抱窩不下蛋,還不主動退下來明智些:一來可以少操不少心,省了不少事;二來可以博得高風亮節、主動讓賢的好名聲;三來可以給新人騰開位置,幫助對方清除障礙,暢通晉升之路,對方定然感恩戴德,他日還會投桃報李。利人而不損己,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二是工作太過勞累。中層幹部往往都是歷經錘鍊的技術骨幹、業務精英,牽頭承擔著單位裡的大量業務工作,經常需要加班加點、沒日沒夜。基本上哪裡有需要的地方,哪裡就有中層幹部的身影,從這次疫情防控就可以看得出來。有人反駁說機關事業單位裡朝九晚五,規律的很。那是他們不瞭解實際情況憑空臆想,沒事可以到基層實際調研考察下。越是往下,工作越繁重,生活作息越沒有規律性。除了業務工作,中層幹部還要配合領導做好沒完沒了的交流學習迎檢工作,牽扯了大量精力,分身乏術,疲於奔命。再加上機制體制的原因,很多科室人員不好用、不服用、不管用、不能用,中層幹部迫於無奈,很多工作不得不親力親為、模範帶頭,既抓總又抓細,千頭萬緒繫於一身,工作量可想而知。倘若單位強勢些還好點,外出辦事能順暢點。要是落在沒權沒勢的小單位、小部門裡,出門辦事步步求人,動輒會被上級單位及同級強勢部門訓得七葷八素、面紅耳赤的,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估計當場就想提出辭職"老子不伺候了"。嗯嗯,筆者就是在這樣的呵斥聲中成長起來的,所以體會頗深。

為什麼一些單位的中層崗位越來越不受大家歡迎,人人避之不及?

三是責任巨大。中層幹部是科室站所的負責人,也往往是一些主要工作、重大項目的負責人、首席專家或者執行專家,需要對工作執行情況、項目運行情況、安全監管情況、資金使用情況、績效目標完成情況等承擔具體責任和直接責任,要在各種總結材料、檢查表格、報賬票據等材料上審核簽字,責任巨大。一個不小心,說不定就會給你日後的職場生活埋下個炸彈。遇到個有擔當、有責任心、體貼愛護下屬的領導還好些,能夠分擔些責任,減輕些心理壓力。怕就怕遇上個沒有擔當、不負責任的領導,工作一點不幹,責任一點不擔,遇到問題就往後縮,千方百計推脫"我什麼也不知道,什麼也不清楚"。這種只顧明哲保身、關鍵時刻把下屬當擋箭牌和替罪羊的人越來越多,越發讓中層幹部心灰意冷,意興闌珊,辭職是遲早的事。

為什麼一些單位的中層崗位越來越不受大家歡迎,人人避之不及?

四是無利可圖。人都是現實的,追名逐利是人的本性。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身為中層幹部,雖然該講奉獻、講擔當、講作為,事事帶頭,率先垂範,可誰不希望多勞者能多得,對得起自己的奉獻和拼搏,調動起勇往直前、開拓進取的創造精神呢?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現在機關事業內,基本上取消了各種獎金補貼,完全實現了工資透明化和陽光化,能夠掌握調劑的資金微乎其微,對幹部職工的福利待遇基本上一視同仁,多給你發個千兒八百的安慰獎已屬格外照顧了。這種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得多還責任多麻煩多的現實,也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中層幹部的激情和熱情,引發了辭職潮的出現。

中層幹部是各個單位的棟樑和骨幹,是單位的靈魂所在,是單位發展壯大的基石和主要推動力。用好用活激勵獎勵措施,保護好、發揮好中層幹部的幹勁和熱情,才能凝聚起各科室、各部門團結一心、務實奮進的精神和士氣,推動全局整體工作高質量、創造性地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