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作者螢火蟲


山頭堡位於

今遼寧省鐵嶺縣平頂堡鎮山頭堡村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遼金元時期——山頭鋪


102線國道鐵嶺開原段從地理上講叫鐵開地峽。

有興趣的可以看地圖,

這段路東邊是山脈,西邊也是高的丘陵,就這狹窄的溝谷還是遼河水千萬年來衝擊出來的,

哈大鐵路,京哈高速公路,國道102線都從這地峽南北穿過。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不僅僅現在是重要交通要道,

歷史上從遼,金,元也是國家重要驛路。

元朝的驛道在今遼北境內共有四條。

一是由懿州(今阜新境)至韓州(今吉林省梨樹北),可稱為西驛道。

一是由瀋州(瀋陽)至歸仁(今昌圖縣四面城),可稱為南驛道。

其間經懿路驛(今鐵嶺懿路)、

汎河站(今鐵嶺縣凡河鎮)、

新興鋪(今鐵嶺縣新興堡村)、

高麗站(今鐵嶺北建設村)、

山頭鋪(今鐵嶺山頭堡)、

至鹹平府大安站(今開原老城附近),

再向西北行,經清安縣(今昌圖馬仲河)

抵達歸仁(今昌圖縣四面城村),

與西驛道匯合。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明初國境線海關—山頭關


明初由於北元殘餘政權的存在,

山頭關就是明與北元的分界線

明將李文忠追擊元順帝曾過山頭關;

明代洪武二十年大將馮勝,傅友德,藍玉就是沿著此驛路進軍開原,

逼迫開元王—納哈出在金山(今昌圖北)投降。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遼東安定後,明朝開始沿遼河東修建遼東長城(又叫遼東邊牆),

從山海關到丹東鴨綠江虎山長城。

今天的山頭堡的位置就成為遼東防禦體系之北路屯兵城(今開原老城)轄區的一部分。

明《遼東志》卷2:記載山頭關在“三萬衛南六十里”。(三萬衛今開原老城)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山頭關(明代遼東檔案彙編》,記載山頭關被列入明代遼東二十一關之一。

在遼北地區,最知名的關隘有6個:

鎮北關(今開原蓮花北)、

廣順關(今開原貂皮屯附近)、

新安關(今開原慶雲堡附近),

青羊關(今昌圖青陽村附近)、

清河關(今開原前施家堡村附近)。

山頭關(今鐵嶺縣山頭堡村附近),

山頭關在明初作為與北元政權的分界線,成為非常重要的關隘。

在北元開元王納哈出投降後,關隘線北移,特別遼東地區安定後,山頭關作為內邊關的作用就變得可有可無。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但是到了明代的中後期隨著女真人的崛起,戰爭的頻繁,

山頭關的重要性重新被重視起來。

《明代遼東檔案彙編》對山頭堡有一條記載:萬曆七年開原城三萬衛指揮同知給各邊堡、邊關下達建築承包任務“山頭堡委官指揮劉徹昌、百戶劉添貴,包修墩臺,燒磚”。

從這條記載中,可以看出,到明朝萬曆年間開始重新修建各級戰備設施。

這時的山頭關屬內邊關,它是控制南北通道的關卡。它的主要作用是對內地赴邊人員進行驗證盤查,辦理出關手續。

當然也是北方少數民族進京朝貢的關卡。海西女真各部、蒙古兀良哈各部的首領進京,必須在這裡辦好入關手續,方能放行。

《開原縣誌》與《鐵嶺縣誌》對山頭關也都有記載。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清初—山頭關(三道鋪)


《康熙版鐵嶺縣誌》記載:

“按《遼東舊志》山頭關在三萬衛(今開原老城)南六十里,應在鐵嶺境內其地不可考矣。

順治十五六年,城北二十里許,地名三道鋪,設小關以柵欄為門。

東至東山,西抵廣寧一帶,皆折柳樊之或即山頭關,舊地不可知。


康熙十年間移置開原北。(今開原老城北)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清初滿洲人從龍入關後,

朝廷為了保護龍脈不被破壞,

沿著明代的遼東邊牆修建了柳條邊,

清順治年間的柳條邊(民間稱—大壕,老壕)就從今山頭堡從西向東經過。

重新設立了山頭關,檢查進入邊關的車隊商旅。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在清初山頭關附近還有一個大村叫舊門

康熙十六年版《鐵嶺縣誌》

“村屯”中有“舊門”村,其道里遠近為“平定鋪,距城十五里,旗下;

舊邊門,距城十八里,旗下;

三道鋪,距城二十里,旗下”。

(旗下:是歸清朝八旗衙門管理的村屯,區別於民屯)


據此資料,舊門村當在山頭堡前二里,

今當與山頭堡連為一村。

舊門是一個軍事重地。

考察山頭堡附近的山水形勢,城堡座落於東山頭下,故稱山頭堡;

其西與遼河極近,正對著遼河水

從東流過來在“石水頭”折向西南的大拐彎處,遼河南北兩岸俱為險山,此地乃軍事防禦之絕佳之地。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清中期——山頭鋪(三道鋪,三塔堡)


隨著形勢的變化,康熙十年將柳條邊北移到開原老城北,山頭關也隨著北移到威遠堡邊門(又說馬千總邊門)

清康熙朝—山頭鋪(三道鋪)

山頭關的位置又留給了驛站

稱山頭鋪(三道鋪)。


清代從盛京驛出發直到開原威遠堡區間,有懿路(今鐵嶺縣懿路村)、

高麗屯(今鐵嶺縣建設村)、

開原(今開原老城東)3驛外,

還有鋪站13個:

蒲河(今沈北蒲河)、

凡河(今鐵嶺縣凡河)、

懿路(今鐵嶺縣懿路村)、

范家屯(今鐵嶺縣范家屯村)、

新興堡(今鐵嶺縣新興堡村)、

鐵嶺縣(今鐵嶺市銀州區)、

高麗站(今鐵嶺縣建設村)、

平定堡(今鐵嶺縣平頂堡村)、

山頭鋪(今鐵嶺縣山頭堡村)、

中固站(今開原中固村南)、

開原(今開原老城)、

開原站(今開原市開原站村)、

威遠堡(今開原市威遠堡村),

可以看出他們都屬郵驛的系統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清康熙東巡——山頭鋪射殺老虎


《清實錄》記,“壬辰,上行圍,射殪一虎。駐蹕三塔堡地方”,

《扈從東巡日錄》記作“三道鋪”,

今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平頂堡鎮山頭堡村。

據《清實錄》記載,康熙帝第二次東巡的途中,曾經在1682年農曆三月十四駐陛山頭堡,並在附近圍獵射殺一隻老虎。

往返七十幾天的東巡途中,親手射殺的猛虎就達37只之多。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山頭鋪——又稱邊門鋪,三道鋪


咸豐七年版《開原縣誌》對此也有記載,說開原清水溝鋪南“與鐵嶺縣邊門鋪相接”。

這裡的“邊門鋪”,即銀州北20裡的山頭鋪。

這告訴我們:清時的三道鋪,即明時的山頭關故地。

清順治年間,在鐵嶺北三道鋪(今稱山頭堡) 曾設關卡(也即邊門),壕上插柳,壕外挖溝引水,充作籬笆。

因此咸豐縣志才稱三道鋪為“邊門”鋪。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清末,隨著時代的進步,

鋪站郵驛體系被新的模式所取代。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日支交戦満洲事変》第四輯,

記載九一八事變後,侵華日軍炮兵狙擊炮隊在鐵嶺、開原附近圍剿抗日義勇軍

曾經日軍在遼寧省鐵嶺縣平頂堡鎮山頭堡村附近露營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現在的山頭堡村是平頂堡鎮一個自然村,鄰村有平頂堡村,建設村,椴木嶺子村,

人傑地靈,水美,物華天寶,英才輩出

主要農產品:

黃豆芽,梨子,南美梨,水稻

村內資源:

鐵,冰長石,鐵釩土,鈦礦,鐵礦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山頭堡壇肉歷史悠久,遠近聞名!


現在的山頭堡(bǎo)村整齊的路邊溝、

精美的文化牆、新植的景觀樹、

造型優美的路燈……

冬日裡的鐵嶺縣平頂堡鎮山頭堡村,潔淨美麗。


  山頭堡村有一個特色美食,遠近聞名

山頭堡壇肉—特別是過往的司機,嚮往的美食。


躲避疫情,宅在家裡。

學習歷史,瞭解家鄉。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鐵嶺——明朝遼東長城重要關隘“山頭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