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人帶著世俗或半世俗的功利的目的性,為生存而奔波,為事業而搏殺


人帶著世俗或半世俗的功利的目的性,為生存而奔波,為事業而搏殺

人的童年應當從仰望星空開始,無論是否坐在父母兄長的膝頭上,也無論是否躺在老祖母老外婆的懷抱裡。童年之後的漫漫時日中,人將垂下高貴的頭顱,埋首塵寰,帶著世俗或者半世俗的功利的目的性,為生存而奔波,為事業而搏殺,為主義而抗爭……

這種情況下,倘不是陷入沙漠絕境,人是不大有可能再抬起頭來,看一眼腦後頂上的那一片空茫的。仰望星空,應當成為人生啟蒙的第一課。星空的遼闊和浩渺,星空的邈遠與神秘,星空的潔淨與璀璨,都應當成為指示、包容我們幾十年生命過程中從起始點到終止地的宗教。

人帶著世俗或半世俗的功利的目的性,為生存而奔波,為事業而搏殺

而談到人生,無非是無中生有又復歸於無的一個偶然的生命過程。那麼,人也許正是因為認識了天地的寬廣與無邊,同時也服膺了造化的幽秘和永恆,才成其為人的。我因此很理解原始初民直至今天某些古樸山鄉的百姓們,天然地,把自己的生命與天上的星星聯繫在一起的認知和思考。無論是天上的某一顆星與自己的生命相對應,還是人死後將變成天上的某一顆星,這想法都是美麗的。又何止是美麗。對生命與生命意義的敬畏和冥想,才更具人文價值,人文品格。

人帶著世俗或半世俗的功利的目的性,為生存而奔波,為事業而搏殺

當然後來,科學的發展擊碎了這種美麗。達爾文的進化論和哥白尼的天體運行學說,如兩隻通天巨手,硬把人類拽出了懵懂無知的童稚夢外,人類變得無所不知又無所不能起來。變得自信乃至於自負。變得無所畏懼乃至於無所顧忌。人類被自己創造的現代物質文明包裹起來,飼養起來。大自然離我們遠去,一切都在程序控制和技術操作之中。

人帶著世俗或半世俗的功利的目的性,為生存而奔波,為事業而搏殺

世界充滿了工業味和商業味。這種時候,人類感到了某種焦躁和不安,感到了世界性荒漠化的威脅環境的,心境的。人類抬起頭來,尋找那一片童年的星空,既尋找一種安慰,也尋找一種搭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