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初唐最好的一首五言律詩,情景交融,開啟唐代詩歌的盛世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的過程。從《詩經》到漢樂府再到唐詩,在這一千多年的歲月中,詩歌無論在語言的形式還是在情感表達的手法上,都有了巨大的創新與發展。

初唐最好的一首五言律詩,情景交融,開啟唐代詩歌的盛世

眾所周知,唐代是古代詩歌的鼎盛時期,但唐詩的成就離不開前人的努力。南北朝時期,宮體詩盛行,追求文字的雕琢修飾之美,在內容上空洞無力,但步入隋末唐初開始有了很大的改變,五言律詩更加成熟,詩的內容更加飽滿。在這一轉變過程中,詩人王績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王績是隋末唐初非常重要的一位詩人,他出生於世家大族,年幼聰穎,博文強識。《王無功文集》中寫道:“八歲讀《春秋》,日誦十紙”,更是有著“神童仙子”的美譽。雖然王績才華橫溢,但人生之路崎嶇不平,三仕三隱,在仕途上無所成就,卻在詩歌上成就非凡。

初唐最好的一首五言律詩,情景交融,開啟唐代詩歌的盛世

在王績的筆下,詩歌的形式美和內容美高度契合,突破了以往宮體詩的限制。他的詩歌雖流傳下來的不多,但備受重視。這首《野望》是王績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詩,亦是初唐最好的一首五言律詩,情景交融,開啟唐代詩歌的盛世。

《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在古代,詩人寫“望”的很多,如杜甫的《望嶽》、李白的《望天門山》、劉禹錫的《望洞庭》等,詩人通過望遠,常常表達其內心的一種感發。這首《野望》是一首非常成熟的五言律詩,王績通過望遠表現出內心的彷徨與苦悶。

初唐最好的一首五言律詩,情景交融,開啟唐代詩歌的盛世

“東皋薄暮望”準確地交代了詩人遠望的時間與地點,日暮黃昏,詩人站在“東皋”望去,思緒萬千,感發道“徙倚欲何依”,不知路在何方,內心充滿著徘徊與彷徨。或許這種徘徊更多地體現在仕與隱的抉擇上,豪情壯志,卻找不到實現理想的路途。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

描繪了一幅唯美的落日秋景圖,卻透著淡淡的悲涼。每一棵樹呈現出秋天的美,落日的餘暉灑向每一個山頭,“秋”與“落”二字似乎表達著詩人內心的落空與不甘。

初唐最好的一首五言律詩,情景交融,開啟唐代詩歌的盛世

黃昏時分,牧人趕著牛羊回來,獵戶帶著獵物滿載而歸,牧人和獵戶都完成了他們的工作,有收穫,但對於詩人來說卻是迷茫的,不知自己的使命或者工作是什麼,空有一身本領,卻無處施展,與前文的“欲何依”相呼應。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詩人在感嘆能真正懂他理想的人沒有,知音難覓,伯樂難遇。“采薇”是一個典故,相傳周武王滅商後 ,伯夷、叔齊不願做周的臣子,便隱居到首陽山上,靠采薇而食,最後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初唐最好的一首五言律詩,情景交融,開啟唐代詩歌的盛世

王績的這首《野望》擺脫了以往輕靡華豔的詩風,語言樸素自然,既有精妙的景物描寫,亦真摯的表現出詩人內心的感受,情景交融,對唐代詩風轉變有著重大影響,為唐代詩歌的盛世鋪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