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男孩打針一直“碎碎念”,表情到位逗笑眾人,網友:天生“戲精”

家長帶孩子去打針通常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嚇得又哭又鬧,死活不肯配合,比較聽話的則是·一臉絕望,有種已經到了世界末日的既視感,基本上很少見到有小朋友是一臉淡定地配合打完針離開的。

男孩打針一直"碎碎念",表情到位逗笑眾人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個東北的小男孩打針的視頻,視頻中的這位五六歲左右的小男孩面對打針也是十分地排斥,但打針的全程卻是憑著出色的演技成了眾多網友的快樂源泉。

視頻中的小男孩一開始就對打針表現得十分地排斥,面對護士阿姨,一直在不斷地後退。一邊後退還一邊和護士打商量:"阿姨別把我扎出血好嗎?阿姨求你了,給我扎不疼。"在得到了護士阿姨的保證才怯怯地伸出自己的小手。

男孩打針一直“碎碎念”,表情到位逗笑眾人,網友:天生“戲精”

在打針的時候嘴也是一直沒有閒著,"啊呀,哎呀媽呀",等到護士拔出針了,這男孩還一臉劫後逃生似的唸叨道:"哎呀媽呀,真的是太嚇人了,真是嚇死我了。"

男孩打針一直“碎碎念”,表情到位逗笑眾人,網友:天生“戲精”

整個過程,小男孩一直都在"碎碎念",表情也是十分的到位,不提當時在現場看著的家長和護士是什麼反應,網上就已經是笑倒了一片,更有網友稱小男孩為:天生的"戲精"。

男孩打針一直“碎碎念”,表情到位逗笑眾人,網友:天生“戲精”

像這個男孩子一樣,很多的孩子對打針似乎有些天生的恐懼,哪怕是平時蹦蹦跳跳碰破皮也不長記性的大男孩,在遇到打針這種事上也有可能秒慫。

為什麼孩子會害怕打針?

1、記憶中打針是會痛的

一般來講,小孩子到了四五歲對於小嬰兒時候的記憶基本上是不記得的,但出於大腦生存機制的原因,打針時受到的刺激會給大腦皮層發送危險信號,並且這些記憶還會被保留下來。

所以到了要給孩子打針時,孩子潛意識裡就會知道打針是有危險的,是會痛的,自然也就會害怕打針。

男孩打針一直“碎碎念”,表情到位逗笑眾人,網友:天生“戲精”

2、家長的影響

家長為了讓孩子配合打針,就會哄騙孩子,比如會說"打針是一點都不痛的"之類的話。但是孩子打完之後卻發現並不是不會痛,打針的真實感覺和孩子心理預期的不符,那麼下一次打針可能就會更加感到害怕。

家長如何讓孩子不那麼排斥打針?

1、告訴孩子打針的理由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打針,當然,解釋要儘量生動一些,要讓孩子聽得懂,讓孩子明白打針是為了他們的健康考慮,是為了治病,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儘量地減輕孩子對打針的排斥。

男孩打針一直“碎碎念”,表情到位逗笑眾人,網友:天生“戲精”

2、告訴孩子打針的真正感受

家長要告訴孩子打針的真實感受,讓他們在打針前有個心理準備,而且提前告知,也就不會讓孩子因為未知而感到十分的不安。

3、多多稱讚孩子

很多的孩子都是越鼓勵越來勁的類型,家長適時的鼓勵褒獎,可以讓孩子在下次打針的時候更加勇敢。孩子打完針之後,家長可以適當地表揚或獎勵一下孩子,肯定一下孩子的表現。

男孩打針一直“碎碎念”,表情到位逗笑眾人,網友:天生“戲精”

結語:

孩子害怕打針是很正常的,要讓孩子勇敢起來,這中間總會需要一個過程。而當孩子感到恐懼不安的時候,爸媽的陪伴與鼓勵,可以給到孩子莫大的勇氣,逐漸地變得堅強勇敢。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D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