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我是做餐飲的19年12月份剛投資50多萬的餐廳遇到新冠病毒停業了,接下來該怎麼辦?

湯圓爸爸加油


這個應該不是個例,我工作的地點旁邊,在我們放假前就有一家餐館在裝修基本完工嗎,按照其宣傳單上寫的,原計劃於大年初一(即1月25日)開業的,結果受疫情影響,直接關門歇業到2月18日(我們當地從2月10日起可以開始復工,但是需要審批),商超和餐飲的審批相對容易,所以這家餐館從2月18日起開始營業,不過按照我們當地的要求,餐飲業不允許提供堂食,只能是外賣和打包。

如何辦?

這家餐廳原來主營的業務是適合是堂食的,看其門店,樓上如果與樓下大致佈局一樣,那麼大概有30幾張桌子,主要都是適合2-6人的聚餐的,如果說原來都打算外賣的,一般也是整桌的幾個菜打包這類的,顯然疫情期間要在這麼做不現實,畢竟疫情期間,聚餐的人數大大減少。

不過老闆轉變很快,2月18日開業後,立馬轉為做單人份的外賣,除了上架餓了麼和美團之外,最重要的拿下我們這些沒有設立食堂的開工單位,老闆不知道走的哪個手段,我們整棟辦公樓,基本都是他家的菜,按照早餐一份7元,午餐一份24元計算,整棟辦公樓有接近500個人,假設有400人訂餐(有的家裡較近的,每餐都回家吃飯),每人平均每天消費28元計算(早餐吃的人相對較少,有的人直接在家裡吃,所以我們平均值取低一些),一天單單就我們辦公樓,他可以收入:400*28=1.12萬元,我們就按照10%的淨利潤率就好(淨利潤指的是扣除房租、人工、水電、食材等等成本後純賺的錢),那麼老闆一天在我們這棟樓就淨賺1120元,再加上他可能還有送其他樓棟的以及個人單獨外賣的,估計每天淨賺個3000元以上應該不成問題。這個金額甚至不會比他開堂食來得少。

總結

做餐飲不要一層不變,要學會變通,雖然這次疫情讓餐飲業失去了春節這個黃金假期,但是如果轉變觀念,說不定能做的更好。因為疫情的因素,很多單位都是統一訂餐,而這個訂餐一般都要求送餐單位具有一定的規模(一是能同時做上百份的單子,二是能提供員工均帶口罩、每日測溫、場所消毒等證明),相比於原來的街邊小店,這些投資金額較大的餐館反而更有優勢拿到這些單位訂單。

這次最難的應該是各類街邊小店,畢竟單位如果統一訂餐,單獨叫外賣的則會減少了;特別是那些無法購買到口罩、消毒液、測溫槍的,有時候連店鋪都沒法正常開業,連送外賣的機會都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