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人們常吃的豆角,在生長期間,該如何進行田間管理?

高雅婷s


長豆角在農家自家菜園裡可以說是吃的很長時間的,可以連茬播種,連茬的吃,豇豆可以吃好幾月時間,在這幾個月時間裡天天可以吃豇豆。



豇豆產量也高,吃不完可以儲存放著。農民會把吃不完的豇豆醃製著吃,很香的,用菜籽油炒,金黃剔透,酸辣可口,是很下飯的。還可以曬乾放著,要吃的時候用溫水泡開就可以用了。


豇豆喜陽光喜水,怕澇,怕幹。所以在豇豆生長的時候要注意及時澆水,碰到乾旱的季節,要早晚澆水,見幹見溼就可以。

豇豆也喜肥,要及時追肥。農村家裡一般是挑糞水追肥,可以多澆幾次都可以。豇豆也喜歡氮肥,可用尿素來追肥。

豇豆也要防止徒長,要合理搭架處理。搭兩米長的“人”字架子就可以了,防止徒長,要根據情況要掐尖處理。側枝也要適當清理掉,底部的看,,病、死葉子要及時清理掉,避免爭搶營養。



關注我,一起學三農。


三農小黃鴨


豆角在我們老家叫長豆角。主要是在春季播種,每年3~5月間是播種的季節。

豆角對於土壤的要求是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要強,土層深厚的黏壤土。在整地時要施入腐熟的人畜糞水或者餅肥做基肥。因為豆角比較耐旱而不耐澇,所以在豆角的主蔓上有第一花序的時候,就要充分的澆水以保證土壤溼潤。



豆角在種植時容易出芽,不需要浸種催芽,在播種後要根據地面的乾溼情況澆小水,這樣可以保證出苗時所需要的水分。

◆豆角在出芽以後要及時的把病苗和弱苗去掉。,每穴留2~3株。

◆豆角發芽以後的4周內,在長出3~4片真葉時再進行一次間苗,每穴留1~2株。

◆在豆角定植後的20~30天開始搭架,並及時引蔓上架和綁蔓。


◆在開花前要適當的控制水分,現蕾開花後要加強肥水的供應,每7~10天要施肥一次,一般情況下追肥2~3次。主要是以腐熟的人畜糞尿為最佳。

◆在豆角開花後的7~10天豆莢飽滿,種子鼓起時就可以採摘。

注意,豆角在開花後第一花序以下的側枝要及時的摘除,這樣可以保證主蔓的粗壯︔主蔓上第一花序以上的側枝留2~3片葉後要摘心,促進側枝上開花︔在主蔓長2米以上時打頂,這樣可以控制生長,促進側枝花芽的形成,同時也方便採收。


黃曉紅果果


霧都山客來回答您的問題。

豆角種植比較廣泛,山客家鄉一般種植兩種豆角,良種長豆角和本地種短豆角,以前多數種植在田間地頭,現在部分村民會專門選出一塊地來種植豆角。豆角播種後在生長期間要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才能獲得豐收,其管理技術山客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及時查缺補苗。

豆角的合理密植是提高產量的關鍵,出苗後3~5天,如果出苗不好時,要及時進行查苗和補苗,缺的可以補種或者移苗,這時候移苗可以減少斷根出現。

2、合理整枝和引蔓。

豆角幼苗長到一尺到一尺半是要進行搭架引蔓,農村一般會用細竹竿或者細木棍搭架子,有時會在離豆角根部5~10公分初直接插一根木棍讓豆角藤隨著向上生長,最好是搭人形架子更能承重,引蔓時間最好在晴天上午進行,可以減少斷蔓。引蔓的同時要進行整枝,豆角結莢主要是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側枝要剪掉,能有效提高豆角產量。


3、合理水肥管理。

由於豆角不耐肥,如氮肥過量會範圍徒長,主施磷鉀肥。播種前施足基肥,基肥宜用農家肥或者複合肥加過磷酸鈣混合施用;苗期為了保證苗勢旺盛,提高結莢能力,可以輕施人糞尿一次;結莢初期豆角需磷鉀肥較多,可施加適量的過磷酸鈣和複合肥,豆莢旺盛時可追施一點人糞尿水,促進翻花,延長採收時間。豆角對水分的需求是隨著生長情勢逐漸增加,幼苗期水分過高可能會範圍爛根死苗,要及時排水,結莢期對水分需求量高,要保持土壤溼潤。

4、採收保證品質。

豆角的開花結莢時間相對較短,一般情況下,幼莢12天左右就可以採收了。採收時要選擇豆角飽滿、種子剛剛顯露,過早會大大降低產量,過晚豆角會出現老纖維,嚴重降低品質,因此及時採收時保證品質和效益的最關鍵因素之一。


以上是山客對豆角田間管理的理解,個人淺見,歡迎留言指教。【關注】霧都山客瞭解更多農村的風土民情。

霧都山客


豆角是薔薇目豆科豇豆屬的一種蔬菜,在我們山西老家叫長豆角。豆角的適應能力強,在南北方均可種植,種植範圍廣泛。現在正是初秋季,那麼豆角在田間如何管理呢?怎麼做才能達到高產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豆角的生長特點,方便在生產中的管理。

豆角是一種耐熱蔬菜,可耐高溫,但不耐凍害,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豆角根系發達,可耐旱,但對水分在各個生長期要求不同,並且喜歡肥沃的砂質土壤。



再次我們在豆角的管理中抓好各個生長期,利於高產。

一、土壤選擇

豆角喜歡土層深厚,土壤疏鬆透氣,有機質含量高,排水較好砂性土壤,並且3年內未種過豆類的田塊,並且要求無病害的土壤。

二、播種方式

豆角一般採用直播方式,當溫度穩定在10度以上時進行,不可早播。播種前將種子在太陽下曬1天,有利於出苗。然後採用高壟栽培,每畦種2行,行距為40釐米,株距為30釐米,為了確保豆角不出苗,可每穴播四顆,深度為2-3釐米,最後覆土。在出苗前注意保持土壤溼潤,利於出苗。出苗過後,可根據長勢堅持去弱留強的原則進行間苗,保證每穴有2粒,可提高植株產量。



三、肥水管理

豆角在苗期需水量較少,可根據土壤墒情,堅持見幹見溼的原則進行澆水,在花期儘量不澆水,防治落花落果。如果土壤確實乾旱,可在開花前澆一次水,小水澆灌不可大水漫灌。在莢角坐住後,有10釐米長時,可進行追肥,每畝施磷酸二銨20千克,或複合肥20千克,在結莢盛期可增加施肥次數,並用尿素或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延長豆角採收期。

四、整枝吊蔓

在豆角有30釐米時,可進行吊蔓,在吊蔓同時可將第一花序以下的側枝抹去,以上的側枝當莢角坐住後可留2-3節掐掉,在主蔓有2米高時,可進行打頭,促進側枝萌發,促進二茬豆角翻花,提高豆角產量。

五、病蟲害防治

豆角常見的病害有鏽病,黴病,病毒病等。蟲害有紅蜘蛛,斑潛蠅,蚜蟲等。在防治時結合具體病情,採取正確藥劑,做到早發現,早預防,達到高產目的。




豆角適應性較強,在南北方均有栽培,在種植時根據當地氣候和品種特性,適時播種,選擇肥沃土壤,適當密植,在水肥管理上堅持:“前控後促”的原則,促進側枝生長,但要在管理時注意各個生長期的病蟲害管理,做到早發現,早防治,才能達到高產。

關注燕子在新疆,分享更多的農業種植技術。


燕子在新疆


人們常吃的豆角,它的名字也叫虹豆。在播種之前要深翻土地,施足氮磷鉀肥,按季節適時播種。每穴用種2一3粒,以免缺苗,株距0.9市尺,行距1.8市尺,每畝用種3.5一4.5斤,每畝4000一5000株,因各地氣候不同,春秋兩季3月上旬到7月下旬均可播種。加強水肥管理,出苗後注意防治病蟲害,如:蚜蟲,豆莢蟲,菜青蟲和螟蟲等,管理得當,豐產豐收,效益十分可觀,你一定取得好的收成!






農村生活體驗者


豆角生長期間的田間管理,主要包括追肥、搭架整枝、病蟲害防治和適時採收四個方面。

追肥

豇豆在苗的生長期對肥水要求不多,如果前期肥水過多,莖葉生長旺盛,開花結莢的節點會升高,開花的數量也會減少,而且中下部很容易形成空蔓。因此,前面要通過控制施肥澆水來抑制莖葉生長。在豇豆開始開花結莢後,需要增加肥水,促進生長,多開花,多結莢。豇豆在大量採收時,需要更多的肥水,如果此時缺肥水,很容易落花落莢。這時需要連續追肥,每採收一茬豇豆追肥一次,促進連續開花,延長採收期,提高產量。每次追肥量不宜過多,以複合型水溶肥澆施最好。


搭架整枝

在豇豆開始牽蔓時,就需要搭架。將莖蔓牽引到架子上,用細繩固定1~2處,此後便會自行攀爬。為避免養分損失,豇豆根部的側芽一般不保留,中部側枝長到3~4節時,留2節摘心,頂部長的超過支架時要摘除,頂部側枝也留2節摘心。這樣操作,目的就是讓豇多長側枝,多開花,多結莢。

病蟲害防治

豇豆常見的病害主要是鏽病和病毒病,蟲害主要是豆莢螟和紅蜘蛛。對於這些病蟲害,要做好田間的清潔工作,根據田間墒情,做好排灌工作,要定期噴藥預防。

適時採收


豇豆以採摘嫩莢食用為主,可以生食、熟食、幹食,也可以醃製酸豆角。採摘的時候不要過早,也不要過遲。過早採摘,豇豆雖然脆嫩,但是影響產量。過晚採摘,豆莢老化,影響食用口感。因此,當豆莢長到一定長度時,能夠折斷就要及時採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