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110年前,31歲的他成為戰“疫”總指揮,成功打贏民族保衛戰

110年前,31歲的他成為戰“疫”總指揮,成功打贏民族保衛戰

伍連德戎裝照

在1910年10月的一天,中俄邊境小城滿洲里郊外的一處工棚門外,把頭張萬壽怒氣衝衝的走了過來,他手下有上百名勞工,這些人都是他招募過來在當地獵捕旱瀨的。旱獺的皮子很可以賣給俄國人,這是很值錢的,在張把頭的嚴格管理下,工人們都是早出晚歸誰也不敢偷懶,可是今天竟然有一個工人在睡懶覺,於是他怒氣衝衝的走進了工棚。

110年前,31歲的他成為戰“疫”總指揮,成功打贏民族保衛戰

圖片與本文無關

就在張把頭打算大發雷霆的時候,他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這位“懶床”的勞工面目猙獰,皮膚潰爛,已經沒有了呼吸。行走江湖的張把頭畢竟見多識廣,他一看就知道這是瘟疫,於是張把頭做了一個決定,他將自己手下的工人緊急集合起來,然後就地遣散。此時的他並不知道,自己的這個決定將為這個民族帶來一次巨大的災難!

110年前,31歲的他成為戰“疫”總指揮,成功打贏民族保衛戰

旱獺,皮毛可與貂皮相媲美

當時的這批勞工之中就存在著病毒攜帶者,很不幸的是其中有幾位已經感染了鼠疫,而這些人一時之間也被遣散,有的要回老家,有的則留在了滿洲里。在滯留滿洲里幾天之後,他們之中有人選擇乘坐火車離開滿洲里,這列通往東北的火車就這樣載著鼠疫病毒開進了哈爾濱。


1910年11月9日的早晨,一名中東鐵路工人被發現在家中身亡,由此拉開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大瘟疫,哈爾濱鼠疫的序幕。位於今天道外區的傅家甸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病例不斷增加,死亡人數也隨之增加,可此時的清政府已經是風燭殘年,既無力控制疫情。比國力衰微更困難的是當時人們的衛生防疫意識,從各級官員到普通百姓對衛生防疫的瞭解都是幾乎為零的,當時的中國人絕大多數都不知道口罩是什麼。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困難就是俄國人和日本人,他們因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的相關不平等條約的規定,當時也都盤踞在東北,因此這次疫情的防治工作就變得更加複雜了,然而此時無論是清政府還是俄國人還是日本人,大家都不知道這次瘟疫到底是什麼病。

110年前,31歲的他成為戰“疫”總指揮,成功打贏民族保衛戰

當時的病房

由於,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疫情在東北地區開始擴散,到1910年的12月的下旬,每天感染的人數達到是數百人,當哈爾濱的百姓連夜將家中的屍體扔到街上的時候,清政府才意識到了這次疫情的嚴重性。此時年僅31歲的伍連德被派往哈爾濱,領導本次戰“疫”。那麼伍連德何許人也?年紀輕輕的他怎麼會堪此大任呢?

110年前,31歲的他成為戰“疫”總指揮,成功打贏民族保衛戰

伍連德博士

伍連德是出生於馬來西亞的中國人,曾留學與劍橋大學專攻醫學,在1907年受邀回國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校長,可以說他是當時偌大中國,唯一有資歷擔任此次戰“疫”總指揮的醫學人才了。伍連德到達哈爾濱之後立即趕奔疫情核心區傅家甸,開始了他義無反顧的救國救民之路。

110年前,31歲的他成為戰“疫”總指揮,成功打贏民族保衛戰

伍連德在顯微鏡下觀察病毒

在到達傅家甸的第三天,伍連德干了一件震驚全城的事,他解剖了一具病逝者的屍體。在當時這麼操作簡直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伍連德頂著壓力,秘密進行解剖,最終通過顯微鏡在患者體內找到了鼠疫病毒,正是確定了這次瘟疫是鼠疫。然而伍連德的說法很快遭到了俄國和日本醫生的質疑,他們此前在疫區連續捕殺了上千只老鼠,連一個鼠疫病毒都沒有發現,他們認為,既然老鼠身上沒有鼠疫病毒,那麼哈爾濱的百姓怎麼會得鼠疫呢?但是他們的質疑被伍連德給啪啪打臉了。伍連德的結論是:從死者體內發現鼠疫病毒這是不爭的實時,鼠疫不一定需要由老鼠或者跳蚤等動物傳播給人,也可以人傳人,如此快速大規模的感染,一定是存在飛沫和呼吸傳播。

110年前,31歲的他成為戰“疫”總指揮,成功打贏民族保衛戰

帶上伍氏口罩的工作人員

毫無疑問,伍連德的說法是正確的,他將這次鼠疫命名為肺鼠疫,並且開始著手阻斷飛沫傳播的防護方法。伍連德用兩層紗布和一塊吸水藥棉發明了一款簡單實用的口罩,被稱之為“伍氏口罩”,由於材料簡單,製作成本低,所以被廣泛使用,今天全世界普遍採用的醫用口罩都是“伍氏口罩”的原理。這在當時起到了很好的疫情防控作用。

110年前,31歲的他成為戰“疫”總指揮,成功打贏民族保衛戰

負責消毒的工作人員

接著伍連德開始在哈爾濱指揮防疫人員開始消毒、排查、診治等工作,其中有意向極其重要的工作就是隔離。作為重災區的傅家甸要與外界隔離開來,禁止人員流動,傅家甸內部也被劃分成了四個區域,每個區域的人員發給不同顏色的臂章,不同區域之間的人不許互相進去。接著就是協調俄國和日本,將中東鐵路、北滿鐵路、南滿鐵路的各趟列車全部停運,京奉鐵路由南向北的列車也不允許跨出山海關,至此將有疫情存在的東北地區與全國隔離開來,東北各城市之間也是彼此隔離的狀態,因此有效的阻斷了疫情的傳播。

110年前,31歲的他成為戰“疫”總指揮,成功打贏民族保衛戰

火車車廂改造的臨時病房

在那個沒有辦法快速建立神山醫院的時代裡,伍連德創造性的與中東鐵路方協調,借來了一百二十節車廂作為隔離病房,這在人類防疫史上是偉大的創舉,使得疫情被及時有效的控制住了。接下來伍連德要著手做一件震驚世界的事情了,當時正值嚴冬,很多病逝者根本沒法及時安葬,此時伍連德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將病逝者的屍體集中火化。這種做法於情是很難接受的,但對於防疫確是不得不進行的做法。當時有人認為深埋地下可以殺死病毒,但伍連德認為,這樣做是中存在極大風險的,為了萬無一失,人們最終接受了伍連德的決定,將病逝者的屍體進行了集中火化,事實證明這一次伍連德的做法再一次正確了!

110年前,31歲的他成為戰“疫”總指揮,成功打贏民族保衛戰

為了防疫,悲壯的集中火化

在伍連德的領導下,哈爾濱的鼠疫疫情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控制,在1911年的1月31日是農曆的大年初一,很多防疫人員在放鞭炮,不明所以的百姓認為伍連德在號召大家驅邪呢,實際上這的確是伍連德的命令,他認為鞭炮裡的硫磺有消毒的功效。這個大年初一,傅家甸的鼠疫死亡人數從183名下降為165名,此後每天都在下降,到1911年4月初下降為零。有效的控制住了傅家甸的疫情,伍連德有率領自己的團隊奔赴東北各地的疫區進行防治工作,最終在1911年4月末,鼠疫在東北地區被徹底消滅。這一場威脅中華民族的疫情,因伍連德的英明領導和科學防治被有效控制,真可謂是國士無雙!

110年前,31歲的他成為戰“疫”總指揮,成功打贏民族保衛戰

帥氣的伍連德先生

今天伍連德先生早已離開了我們,但我們的民族並不缺少無雙的國士,很多權威的醫學專家奔赴抗疫一線,很多醫護工作者奮戰在危險的崗位上,我們今天擁有更科學合理的醫療技術,有更高的衛生防護意識,有更嚴密的防控體系,有更強大的綜合國力,我們有理由,也一定會贏得這次戰“疫”的勝利!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110年前,31歲的他成為戰“疫”總指揮,成功打贏民族保衛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