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道教中敬香,叩拜,都是有規矩的,一看就秒懂

道教怎樣敬香叩拜?

道教敬香,有兩種。

一是殿主燒香,此皆用線香,以三炷為準,插於大香爐內;炷與炷之間距:三炷平列以不過寸寬為合格,故有“燒香不過寸,過寸神不信”之諺。

二是壇主拈香,此香以檀香為之,敬拈擅香,非常講究,每炷擅香長短粗細,長不過寸,粗不過分。壇主拈香時,初炷香插入爐中間,二炷插於左,三炷插於右,三炷香平列併攏。香案上,香爐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道教中敬香,叩拜,都是有規矩的,一看就秒懂


叩拜,叩拜禮,是我國民族傳統禮儀,有不同的敬意和不同的儀規,用不同的禮節以表示,故有三拜、九拜之儀。“擎拳拱手”,是以表示恭敬之意。後世演變成叩頭作揖禮,直到現在,道教仍行叩頭作揖禮。

叩頭有三叩、九叩之別。道教以一揖三叩再一揖,為一禮。與上聖高真祝壽、慶賀道場畢要行三禮九叩。叩頭雖用拜墊,實際是五體投地,即雙足,雙手著地,頭磕下去時要頭著手。足站成八字形,雙膝與手同時著地,左手摟著右手,拜下時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頭為一,表示著老君“八十一化”。

道教中敬香,叩拜,都是有規矩的,一看就秒懂


道教怎樣叩拜?作揖磕頭是一回事嗎?

道教對常人行拱手禮或行作揖禮,而對神、仙和真人則行叩拜禮,以示特別尊敬。因叩拜過程中伴隨有拱手、作揖,我們先介紹一下拱手禮和作揖禮。

一、拱手禮兩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為揚善隱惡。蓋以左手為善,右手為惡之故),舉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禮亦稱抱拳禮。道侶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禮,表示恭敬。另外,有一種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內,掐右手子紋(即無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於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紋(即中指上紋),外呈“太極圖”形,內掐“子午訣”。這種抱拳形式多用於打坐時,其寓意為“抱元守一”。平常行拱手禮或作揖禮時,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道教中敬香,叩拜,都是有規矩的,一看就秒懂


二,作揖禮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過鼻),向人行禮。因舉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稱“打躬”。又因身體彎曲成月牙狀,故又稱“圓揖”。向人作揖行禮時不要過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顯得不雅觀。作揖禮較拱手為敬,對長者多行此禮。道教叩拜禮有兩種形式,其中以一禮三叩最為常見,以三禮九叩最為隆重。

關於三禮三叩的具體拜法:

(1)站在跪墊(拜墊)前,雙腳站成“八”字形,兩腳跟相距二至三寸。

(2)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與口相齊)。

(3)左手離開右手捂心(心意散亂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專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時從容俯身,右手按跪墊,兩膝下跪,緊接著,左手離開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狀。

(4)俯伏叩首,頭磕在雙手背上(頭與脊要同時下伏,切忌臀部高於背)。此時,心中存想神容並誠心祈禱。

(5)抬頭,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勁,慢慢起身,右手隨之收回,雙手抱拳高拱,準備第二次叩拜。如上重複兩次,是為三禮三叩。三個頭磕完後,起身,雙手合抱放於上腹處(道教稱“懷抱太極”)。接著,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禮,待雙手自上而下至上腹處並立身站定後,方可離開跪墊。 道門中人常說的“朝上三禮”,就是指行三禮三叩禮,此禮多用於平日朝神。

道教中敬香,叩拜,都是有規矩的,一看就秒懂


關於三禮九叩,其拜法是重複“一禮三叩禮”兩次,合為三禮九叩。重複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禮。禮畢,同樣作揖而退。三禮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禮拜儀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師聖誕及各種齋醮道場時,方行此禮。有老道長說,道教叩拜禮是對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蓋足站“八”字,手按“十”字,頭為“一”也。總而言之,向神行禮是為了表達對“道”的信仰和對神的尊敬。

敬香怎樣敬?

敬神最常見最普遍的方式莫過於敬香。敬香,也稱獻香,世人多稱燒香。敬香旨在“以香達信”,即以人的誠心通過香菸達於神明,所謂“一柱真香通信去,上聖高真降福來。”敬香有焚香、拈香兩種方式。焚香較為常見,為平日道士及信徒用線香敬神的儀式。具體做法:

(1)選三柱(支)香,不要斷香。

(2)點燃香(用左手點香,點燃後若起明火,可左右擺滅,不能用口吹滅)。

(3)面對神像,雙手舉香(與額相齊),躬身敬禮。

(4)用左手上香(可一次上完,也可分為三次上。分三次上時先插正中,次左,再右),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間隔不超過一寸寬(以表示“寸”心)。若是道徒還要默唸《上香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靜”。(若在一個神殿裡供奉有多尊神像,先上正位,再上左位,次上右位,後兩者各上一柱香,儀式相同。)

道教中敬香,叩拜,都是有規矩的,一看就秒懂


(5)上香訖,即行叩拜禮。拈香最為隆重,只有在諸神聖誕或供齋設醮時,由主持(方丈、監院)或高功行之。所拈的香有五種,即檀香、沉香、雲香、紫降香和茄蘭香,是為“名貴五香”。最常用的是檀香,是故拈香亦稱燒檀香。燒檀香比較講究。香要劈成一分粗細,一寸長短;須有專用香爐(稱檀香爐),還要另備一些香面(通常以線香碾成粉末代之)。拈香前,先用香匕(小勺之類)在檀香爐中間將香灰挖一小坑,埋入香面,用香匕摸平,香面上微覆一層香灰。接著,點燃少許事先折成一寸長短的線香,將燃著的那端插入香面內。拈香時用左手,三枚香分三次投爐,直立(先中、次左、後右)或臥於香爐均可。拈香時要默唸《祝香咒》:“道由心學,心假(借也)香傳。香焚玉爐,心存帝前。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令臣關告,徑達九天。”拈香訖,退回跪墊,行三禮九叩大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