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怎樣才能把小孩教育的不膽怯,自信的孩子?

WEIXIAO123


孩子膽怯,不自信是有原因的。其實作為父母我們看待問題的時候應該多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雖然很難,但是任何事情只有在堅持之後才有結果。

孩子不自信,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原因一,孩子膽小,不自信,多和孩子的成長環境有關係。

三歲前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更容易膽怯,不自信。朋友家的孩子不到1歲放到老家,剛開始每週末都會回家。後來她被派到外地,幾乎很少回家看孩子。直到上幼兒園接回孩子,孩子特別膽小,說起話來,聲音都特別小。


在小區裡別人搶了她的玩具,也是從不吭聲,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也是從不吭聲,夫妻兩人性格都比較強勢,但是孩子的性格讓他們也是非常苦惱!

原因二,孩子的性格膽怯,不自信多和家庭教育方式有關。

今天早上帶女兒下樓玩,給她買了包子,結果拿了兩次都沒拿好,直接掉到了地上,我自己心中也是莫名火氣,立馬開始大聲呵斥。雖然知道這樣教育孩子不對,但是很多父母和我一樣,總有管不住自己脾氣的時候。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面對孩子犯錯總是呵斥或者斥責,那麼孩子會為了避免犯錯而變得小心翼翼。

小陶紅曾經上節目的時候說過,女兒打翻了牛奶瓶,她大吼一聲:你是怎麼了!孩子站在原地,呆若木雞,顯然是被嚇到了。她馬上意識到自己的態度不對。


原因三,天生膽小,內向的孩子更容易不自信。

人的性格據說在孃胎裡就已經成型,有的孩子內向,有的孩子外向。相對來說,內向的孩子更容易自卑不自信,因為內向的孩子更敏感,更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左右。

孩子的自信與父母的教育分不開

孩子膽小、不自信,作為父母,多去鼓勵孩子。

及時給予孩子肯定,對於內向型的孩子,他們需要更多的鼓勵。我們可以從生活點滴中開始,比如孩子可以開始自己收玩具,可以開始幫助父母,恰當的鼓勵可以讓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給孩子更多的尊重,而不是更多的訓斥。

沒有父母願意訓斥孩子,但是很多父母總是不由自主的會開啟訓斥模式。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好可以做到尊重孩子。


  • 孩子犯錯,先找原因,解決問題,而不是訓斥。
  • 孩子自己的事情,在不破壞底線的原則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
  • 面對給孩子的承諾,父母一定要遵守諾言,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給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生活,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建立安全感。

內心穩定的孩子更自信,而兒童期的安全感與有規律的生活是不能分開的。

帶孩子多和同齡人去玩。

孩子之間經常會去模仿,而孩子與同齡人之間的交往也會更加順暢。

多去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學校的公開活動。

我女兒上幼兒園前特別內向,膽小。上幼兒園之後性格變得很開朗,除了幼兒園有更多的同齡人之外,學校的一些公開活動也會主動的鼓勵她去參加,一旦獲得榮譽,下次她會更加努力。

如果以上方法家長都嘗試了,效果仍然不明顯,不用著急,孩子就像花,每朵花開花的時間都不同,我們只需要做好引導,靜音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