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電影《超級30》裡的人文關懷

印度電影《超級30》(又名《貧民窟的狀元班》)由赫里尼克·羅斯漢主演,講述了一個培養貧苦人家孩子成才的故事,其中充滿了人文關懷。

電影《超級30》裡的人文關懷


印度一個叫阿南德的數學天才,為了獲得免費看英文數學雜誌的的權利,攻克英文數學雜誌上的數學難題,並把答案投遞出去。他受到了劍橋大學教授的青睞,並接到了劍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卻因為家裡沒錢,父親為籌錢死去而作罷。後來在賣脆餅的路上被辦輔導班的富人發現,以阿南德的名義招生,辦起了攻讀印度理工學院的輔導班。阿南德賺錢了,可是他始終不忘自己的理想。他看到那些上不起學而在底層掙扎的孩子們,千萬次地想起自己在困境中打拼的日子,於是毅然決然離開輔導機構,自己辦起了為窮人孩子免費的攻讀班。

電影《超級30》裡的人文關懷


他的實幹精神讓辦輔導機構的富人惱怒,也讓投資教育輔導機構的教育部長大為震怒。當阿南德滿懷信心地開辦輔導班之後,卻因為資金不足而頗費躊躇,經過一些周折之後,他的學生總算能吃上飯了。可是,教育部長卻勾結輔導機構的富人買通殺手,對他開槍,還到醫院圍攻,要置他於死地。

他的學生利用他教會的知識,活學活用,打退了痞子們的進攻。第二天拖著疲乏的身體進入考場,一場下來,全班30個學生居然全部考上印度理工學院,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電影《超級30》裡的人文關懷


全片人文主義氣息頗濃,尤其是阿南德老師自己上不了劍橋大學之後,為窮人子女免費開辦輔導班,要改變他們的一生。他做的是佛陀的事業,也是超越階級打破階級侷限的事業,更是讓學生實現了他自己的理想。知識是誰都有權力學習的,知識可以超越階級,可以超越貧富。

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雖然有些理想化,但其中超越階級的人文主義氣息還是深深地打動了觀眾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