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疫情還沒有結束,考生們你焦慮嗎?如何調整心態?

寶貝爸爸愛你81135392


初三,高三學生焦慮肯定是有的。可能大部分家長比學生更焦慮。此時我覺得家長更應該坐下來和孩子一起制定下計劃,彼此目標心態上達成一致共識後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孩子本人一方面結合自己實際情況,看看跟進學校網課是否足夠滿足自身需求。對於成績中等偏上或成績優秀的孩子而言,學校同步網課應該不足以滿足現階段中高考要求。所以還需要有自己額外的計劃,購買專題資料自己每天定額完成,或者網上找重難點突破的網課專題針對性補差,提高學習效率很有必要。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好,家長起督促提醒作用,這樣合作學習,家庭氛圍會很好,彼此每天都很充實,從實際出發孩子也不會感覺膀胱恐懼


初高中數學教師


被疫情困在家裡的高考生,何止是焦慮,我簡直是焦躁、焦灼、焦頭爛額了! 我像是一個單獨在跑道上瞎跑的運動員,既看不到對手的狀態,也聽不見隊友的歡呼。我滑稽而茫然地在往前跑著,有時候甚至是走,有時候我還躺著呢,所以我會失去學習上的緊迫感。疫情帶給我的,是因為對未來規劃的未知,而產生的焦慮。

當我冷靜下來,我也意識到我要麼盲目輕敵無動於衷,要麼焦慮不安不知所措,這兩種心態都是錯誤的。

靜下心來想一想,該怎樣來調整自己的心態,爭取在疫情結束,如約參加高考的時候,盡力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不讓自己留下更多的遺憾呢?我是這樣做的:

1.像在校期間一樣分秒必爭的學習,絕不鬆懈。想到自己在家裡上網課也有好處,至少我不用在去學校和放學回家的路上、教室到食堂的路上來回奔波,節省下來的時間我可以用來休息。這樣想一想,就覺得自己佔了疫情的便宜,就能開心放鬆。

2.主動跟一些成績好的或者關係好的同學通過視頻探討一些學習上的問題。這樣就能讓自己在心態上保持著一個觀念:我是一個高考生,我的同學都在非常的努力。我可不能在同學們學習的時候偷懶。

3.給自己一些有利的心理暗示,比如:可能會有一些同學在這樣的環境下,放鬆甚至放縱自己。只要我堅持學習,對於我來說這就是一個良好的彎道、千載難逢的機會。

4.聽一聽讓自己放鬆下來的音樂。這可是在學校學習享受不到的樂趣哦!是不是覺得原來在家裡自學也挺好的呢?


煙雨長亭不見柳


疫情當前,對於即將參加中考和高考的學子及其家長們來說,雖然“停課不停教、不停學”,但原有的複習模式和既定的複習計劃被打亂,孩子們的自學能力、自控力存在差異,無論是考生本身還是他們的父母,內心的緊張、焦慮會不自覺地升級。

中高考生和家長如何調整心態,緩解焦慮,擺脫不良心理因素的困擾,是當下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

■準考生家庭多焦慮

在這個意外的高三長假,北京市海淀區某大學附中女生葉卉並未放鬆:從除夕到初三,她給自己放了四天假。初四開始,她每天早上8點半開始,分上下午、晚上三個時段學習各科內容,晚上11點半休息。她說,放假前學校發了很多複習資料,現在老師也會在微信中佈置一些學習內容,主要是複習,查漏補缺。

葉卉說,“自己把每天安排得滿滿的,還是感覺該學的內容太多,時間不夠用。但是,學習的時候不自覺地會走神兒,擔心自己被身邊的學霸落下,開學日期不確定帶來的困擾,忍不住去關注疫情的信息……過後又自責沒有把控好時間。”或許是心理壓力大,她最近夜裡會失眠。

“身為中考生家長,我不否認自己的焦慮和心塞。”羅女士的兒子是北京市海淀區的一所區級示範校學生,去年12月參加了北京中考英語聽說機考第一次考試,沒拿到滿分。兒子原計劃3月份再考一次,但現在這種狀況,還能不能再考、什麼時候考都是未知數。

羅女士對兒子目前的學習狀態也不滿意。“停課不停學,可在家學習,兒子寫一會兒作業看看手機、玩玩遊戲,學著學著就放飛自我了,效率不高。”對兒子的懶散狀態,羅女士心急如焚又很無奈。

據瞭解,處於焦慮狀態的畢業生家長不在少數,據媒體報道,近日有個高三學生早晨沒起床按時上自習打卡,他媽媽生氣地用板凳猛砸其臥室的門。兒子開門後,母子倆竟動手廝打起來。

■焦慮源於對未來的“不可測”

據全國律協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研究員張雪梅介紹,從目前的諮詢中發現,大量諮詢涉及中小學生尤其是準備中考、高考學生的心理問題。這些學生備考壓力大,加之擔憂肺炎疫情,學生們產生了恐懼、焦慮、擔憂、煩躁、學習效率低效果差等問題。

學生不良情緒的產生主要源於對未來的未知感——除了擔心考試成績不理想,語文、政治等與時事相關考試科目的內容是否有變化,擔心開學以後的學習壓力會增大?還可能擔心自己是否被感染生病,生病了會不會影響學習或耽誤考試等等。

相比之下,家長對未來“不確定感”的焦慮,體現在擔心孩子經歷了超長的假期後,能否快速“切換”、進入備考狀態?自己上班沒時間管孩子上網課,能否保證他們的學習效果等等。

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副主任彭瑞文表示:“大人和孩子處於好幾重壓力之下,不焦慮是很難的。如果家長期待孩子的表現如同自己想象的那樣,而孩子沒能滿足大人的要求,同時親子之間又很難做到互相理解,焦慮情緒就容易引發親子之間的不冷靜。”在這種狀況下,一旦一方失控,親子矛盾就會升級,使孩子原本效率不高的學習再度受到影響,加劇親子雙方焦慮的程度,形成惡性循環。

■接納焦慮 積極應對

面對焦慮,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大興區興華中學劉秀華認為,安於當下,與壓力同行。家長和孩子要覺察並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分析情緒背後的欲求和渴望,把頭腦中的擔憂逐條寫在紙上,使頭腦中紛亂的思緒外化。把紛亂的思緒分成“必然發生、可能發生、基本不會發生、肯定不會發生”幾類,將後兩者勾掉,對前兩者逐條分析。然後,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把焦慮轉化為對當前行動的關注和把控。

這段時間,家長首先要克服自身的壓力和緊張感,調整好情緒,給孩子做好精神後盾。家長避免反覆查閱手機裡的疫情信息和家長群裡有關學習和升學考試的內容,導致格外緊張、情緒急躁,並把這種焦慮傳染給孩子。在孩子學習時,父母不監視、不打擾;在孩子休息時,多與之交流,瞭解孩子想什麼,焦慮什麼,傾聽孩子的各種想法,給予理解,耐心引導。

細想想,疫情對所有考生的影響是一樣的,停課不是問題,關鍵是自己能否主動應對,利用好這段時間,這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次“大考”。自律能力強的孩子會在這個假期獲得明顯的提升,而自律能力差的孩子也有可能會大幅度下滑,疫情對學生來說也是個優勝劣汰的過程。

因此,這段時間,全家人應保持上學時的作息,家長提醒或協助孩子制定切實、可行、高效的學習計劃,列出複習時間表,保持良好的學習節奏。比如,將知識點強化、細化、條理化,在精神狀態最好的學習時段學習弱勢學科,隔一段時間換一門學科,交替複習,有助於全面提升學科綜合實力、整體水平。一旦孩子看到學習的效果,心情不知不覺會放鬆下來。

孩子居家學習,出現思想不集中等現象很正常,這個時候更需要家長沉得住氣,不施壓、不說過激的話語,代之以關注孩子學習的過程、適當給予肯定、鼓勵,而不只是盯著學習的結果。對於某些孩子的懶散狀態,家長可以在過程中給予“溫馨提示”,點到為止,不讓孩子覺得父母嘮叨。

假期延長,父母有了更多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可能對孩子“關心”過度而加深孩子的焦慮,引發孩子不滿。一旦發生親子爭執,雙方應立即回到各自房間冷靜一下,先讓自己與焦慮“和解”,待雙方狀態平靜後再溝通。另外,家長在孩子學習之餘,全家一起做做室內運動,比如仰臥起坐、俯臥撐、健身操、瑜伽等,每天堅持運動且達到一定的量,家人的抗壓能力、免疫能力會提升,抑鬱焦慮不良情緒就不容易出現;也可以聽音樂、看電視節目,或一起做家務等,以釋放壓力。

營造寬鬆溫馨的家庭小環境,能有效緩解考生和家長的焦慮情緒,但對於少數極度焦慮的孩子,需要求助於專業的心理支持服務。張雪梅表示,為更好地安撫學生尤其是備考學生情緒和壓力,減少焦慮恐懼心理,建議教育部門通過熱線、網絡為備考學生提供專業的教育心理諮詢輔導,疏導肺炎疫情帶來的負面情緒,穩定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確保學生身心健康。


遇上對的人2020


學習最忌諱:學一陣子又停一陣子❗

這個道理就跟燒水是一樣的

都已經八十度了~你把火給關了~

水涼透了 再想去燒,那就只能重新開始[心碎]

學習更是貴在堅持💪 💪 💪


李老師聊聊教育


不用太過擔心,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心態,雖然不能到校學習,也要堅持自己在家的學習計劃,把線上課程好好提取利用,不能因為擔心而有放棄的心態,其次國家教委可能也會根據疫情的情況對我們的考試時間和內容作出相應調整,同學們需要及時在官方通道上了解


Yacinth


靜下心,想想自己薄弱的知識點,好好準備,查漏補缺


小博士象棋學堂


抓緊自學啦,不然趕不上


張老師速成英語英語


考生應該是挺焦慮的吧

不過作為過來人

還是建議穩紮穩打,做好分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