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元代湯陰:出了這麼一個“監察御史”!(一)

元朝的時候,湯陰縣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名叫許有壬,字可用。仕宦五十年,大部分時間從事紀檢監察工作,先後歷官遼州同知、江南行臺監察御史、監察御史、兩淮都轉運鹽使、治書侍御史、中書院參知政事、知經筵事、河南行省左丞、中書左丞等職,官階正二品,致仕後退隱安陽洹上,《元史》中單獨列傳。

許有壬祖上是安徽阜陽人,何時遷居湯陰,史書不詳。其父許熙載,七歲的時候便沒了父親,當時有壬的奶奶朱氏帶著小熙載投親到他南方的外公家。好在熙載的舅舅在湖廣行省衙門裡做事,許熙載因此有了讀書的機會,後來走上了仕途。先後在德慶、永州、衡州、長沙等地為官。因為許熙載讀書做官,到許有壬這一代的時候,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家庭薰陶。

許有壬弟兄四個,老大叫許有恆,老二叫許有壬,老三叫許有孚,老四叫許有儀。弟兄四個均做官差。單從這弟兄四個的名字就不難看出,老大老二的名字出自《易經》,老三老四的名字出自《詩經》。

許熙載卒年六十七,被湯陰縣祀為鄉賢。從史志上有限的文字可以看出,許熙載很有才氣,“東南行省聞其才,闢德慶提控。”“著《女教》六卷、《經濟錄》四卷,文曰《東岡小藁》”。為官清廉,“為幕官四十年,市米以養親。”也就是說,當了四十年的官兒,天天上街買米侍養老母。有人規勸他說,“俸祿少母親老,還何必那麼剛正認死理呢?”許熙載笑笑說“廉潔,是臣子的節操,哪裡還分什麼大小,大官廉,小官不廉?”。他任長沙稅使和撫州照磨的時候,均有地方痞子賄賂官員的情況,許熙載卻分文未取。

為子孝順,“及母歿,慟幾死者屢。殯原上,苫塊以居,嘗晝坐直木下,如泥塑人,樵豎迫視之,乃驚。”許熙載母親死的時候,悲痛的幾次昏死過去,待母親殯在原上之後,他又搭起棚子在墳邊住下。有個樵夫見他白天坐在一根直木下,像個泥塑之人,便走上前去驗看,用手一摸,吃了一驚。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許有壬,為官一生,仕宦五十多年,輾轉中央及地方多次,總是以民為本、清正廉潔、剛直不阿。《元史》這樣評價他:有壬歷任七朝官職,前後長達五十年,遇到國家大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當權臣任意胡為時,稍一違意,即遭迫害,有壬絕不迴避政事辦得不當,他就明辨是非,據理力爭,從不知道死生利害。有壬善於書信工於辭章,歐陽玄為其文寫序,稱其文氣魄雄偉,湧如層層波瀾,追而求之,則淵博至深。他的著作有《至正集》若干卷。諡號文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