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老,家 東,營

東營微文化


老 家 東 營


老,家  東,營

文丨成福身 攝影丨曹新慶


一場初春的大雪,在我的東營老家紛紛揚揚,在我的朋友圈裡下個不停。所有航拍的視頻都美到了極致,讓身在異鄉的我激動不已。在白雪覆蓋的視野裡,我找到了熟悉的北二路。雖然沒有看到生我養我的蘭趙村,卻分明聽到了鄉親們喜悅的感嘆聲。離開老家二十八年了,奮鬥在這個不會下雪的省城,我越來越想念白雪皚皚的小村莊。

這些年忙於工作,回老家的次數寥寥可數,總是匆匆忙忙地回去,總是戀戀不捨地離開。東營,這座新興的城市,發展得太快了,樓房越蓋越高,道路越鋪越寬,一切的一切,逐漸由熟悉變得陌生。短暫的歸期,根本逛不了東城西城,就連村東那條寬闊平坦的廬山路,我也一直沒有理清起點和終點。看著村裡千畝稻田藕池和百座紅磚瓦房,看著鹼場地上的蒿子和蘆草,我是既熟悉又陌生。在外地待得久了,對老家的眷戀卻更重了。腳步越來越緩慢的父親母親,喊著我乳名的鄉親們,甚至於老房上的一片瓦,院子裡的一棵樹,想起來都會讓我淚流滿面。青年時離開老家,不是自在逍遙的旅行,而是擺脫困境的出路,更像懷揣夢想尋找新生的朝聖。如今的我,已經中年,知道了老家在我心中的重量,也讀懂了余光中的《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

老,家  東,營


現實裡的老家很遠,網絡裡的老家很近。我關注了老同學郝立霞主編的“東營微文化”公眾號,每天早上睜開眼睛,急不可待地品讀。從那些作品中我看到了很多家鄉人的故事,那麼親切,那麼溫暖。我也關注了發佈實時動態的“今日東營”,隨時隨地瞭解老家的發展和變化。每次與他人說起老家,我就會自豪地說,看過中央電視臺嗎?就是那個被稱作“石油之城、生態之城——中國東營”的地方。看著他們驚訝的表情,我的眼裡心裡都是藏不住的驕傲。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萬里黃河在東營入海,用黃土高原攜帶過來的大量泥沙填海造陸,土地越來越肥沃,面積越來越大。不但形成了河海交匯、新生溼地、野生鳥類三大世界級自然旅遊資源,還成為了一張山東文旅融合發展的靚麗名片;東營廣饒縣是兵聖孫武的故鄉,為了弘揚孫子文化,廣饒縣規劃建設了孫子文化旅遊區,佔地1300畝,規模龐大,設計宏偉,蔚為壯觀。東營有四季鮮花盛開的新世紀廣場;有集大湖、水系、生態長廊、綠地、溼地於一體的天然循環系統的園博園;有全國首個以展現黃河文化為主題的清風湖公園;有以原生態自然森林景觀著稱的植物園,有擁有大水面、大溼地、大森林的廣利河森林溼地公園等旅遊景點,還有名揚全國走向世界的名吃利津水煎包、北嶺丸子、廣饒餚驢肉、黃河口大閘蟹……

東營,這座地處黃河入海口的新城,不但是全國衛生城、國家園林城、全國文明城、雙擁模範城,還是全球首批“國際溼地城市”。這些來之不易的光榮稱號,足以說明我的老家環境越來越好,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是後來居上,名副其實的宜居城市。

居他鄉,思故鄉。老家東營,我越來越牽掛想念的地方,相信她會發展得越來越好,我會因她越來越自豪和驕傲。


成福身,七十年代出生,東營勝利街道蘭趙村人,軍人,愛好寫作、書法、攝影。個人座右銘:以身許國,以筆許心。

老,家  東,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