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我想知道,武俠小說裡的大俠都是靠什麼生活的?

次元站


黃老邪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內容!

黃老邪來告訴你,武俠小說中的大俠用什麼生活,很簡單,用錢生活。哈哈!

題主可能是想問,武俠小說中的大俠,“錢”是從哪裡來的?這裡黃老邪便說說,金庸筆下的大俠,錢是從哪裡來的。

其實仔細看小說的話,是可以看到金庸先生在這方面的描述的,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是自力更生,第二種是他人贈送,第三子是盜竊、強搶,第四種是各大門派門下有產業,可以提供各大門派的開銷,第五種是祖上留下的財產。

自力更生

這種人物一般是江湖上處於底層的人物,例如,牛家村的郭嘯天和楊鐵心,他們就是種地耕田,“江南七怪”也差不多,他們各有各的本事,混跡於市井,各自靠著自己等本事賺錢,比如,妙手書生朱聰,他是靠偷不義之財生活。

另外,楊過的幼年經歷也是如此,他母親死後,他還獨自生活了兩年左右,這幾年中,他偷雞摸狗,有啥吃啥,也經常被別人欺負。在《神鵰俠侶》中,楊過第一次出場時,手裡拿著一隻公雞,很明顯,這是他偷來的。

就在這時,一個衣衫僂爛的少年左手提著一隻公雞,口中唱著俚曲,跳跳蹦蹦的過來,……(新修版《神鵰俠侶》)

像這種方式,一般是處於江湖比較底層的人物,或者是混跡於市井的隱士高人,亦或許是各大門派的普通弟子。

他人贈送

這種情況是有不少的,例如,有不少門派收弟子的時候,會收一些比較有錢的人,古時候說“窮文富武”,沒點錢的人物還真沒法練武,這些家裡有錢的人物,會把自己家裡的錢,拿出來孝敬師父。

其實在他人贈送這方面,最具代表的就是郭靖和韋小寶,他們都是不缺錢的人物。

郭靖第一次離開蒙古回江南的時候,成吉思汗鐵木真賞賜了他十兩金子,他便騎著汗血寶馬,披著無價的貂裘去了江南。後來郭靖被蒙古兵追殺的時候,他的義兄拖雷,送了他黃金千兩,護送他離開蒙古。

拖雷向哲別橫了一眼,說道:“安答,你騎了這小紅馬快去吧。”又將一個包袱放在鞍上,道:“這裡是黃金千兩,你我兄弟後會有期。”……(新修版《射鵰英雄傳》)

這些金子,後來郭靖還拿了一大半給了穆念慈。

至於韋小寶就沒啥好說的了,皇帝的兄弟,賞賜一大把,一輩子都花不完。

盜竊、強搶

對於盜竊、強搶這些事情,可能大家會認為是一般江湖人士乾的,其實很多江湖上的頂級人物,大佬級別的人物也幹過。

第一個就要首推黃藥師,因為盜竊、強搶他都幹過,而且完全不會有心裡負擔。在小說中,明確的提到過,黃藥師喜歡字畫、玉器、青銅器等古玩,但凡看到喜歡的東西,要麼搶、要麼偷,反正一定要弄到手。

他桃花島的眾多寶貝,錢財,基本都是他偷來的,他的四弟子陸乘風在太湖幹強盜,他的大弟子曲靈風(新修版為大弟子),在牛家村開酒館,表面上是良民,背地裡卻在大宋皇宮偷寶物。

除了黃藥師,喬峰、楊過都幹過類似的事情,喬峰離開丐幫後,東奔西跑,在小說中提到,他有一次沒酒喝了,就去當地的官府,偷了幾百兩銀子,後來為了救阿紫,他買不起人參,直接就出手搶奪。

在說楊過,他偷雞摸狗的事幹的多了,後來他成了大俠後,在一個地方官府偷了四千兩銀子,其中兩千兩拿去救了一個人,後來在風陵渡口,被救那人曾說了這件事情給郭襄聽。

盜竊、強搶這方面,很多人都幹過,在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了,有很多幫派都是幹這行的,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彭連虎、沙通天、侯通海等人,《倚天屠龍記》中的巨鯨幫等小幫派。

各大門派名下的產業和一些祖上留下的財產

丐幫以要飯為生,全國各地都有他們要飯的人,這就是他們的產業。

少林派,在《倚天屠龍記》中的“龍門鏢局”便是少林寺名下的產業,那是少林寺俗家弟子都大錦建立的,每年都要拿錢給少林寺的,因此少林寺也會庇護他們,其它的各大門派也都是這樣,門下的一些弟子有自己產業,所以可以提供各大門派的日常開銷。

還有像明教這樣的教派,賺錢的方法更多,只不過對於這些東西,金庸先生不會去寫。

對於吃老本,這個最具代表的便是“大理段氏”,他們家族是大理國的皇族,有的是錢,花都花不完,大理段氏的高手,都不用擔心錢的問題,像天龍寺的高僧,都是有人奉養的。

還有在《神鵰俠侶》中的“絕情谷”,他們與世隔絕,基本上是自給自足,偶爾也會出去買東西,用地錢便是祖上留下來的財富。

結語

說了那麼多,其實黃老邪也只是說了一部分而已,還有很多其它的方法,例如投靠朝廷,像“四大惡人”、“玄冥二老”都是這樣的。

其實金庸先生在小說中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小說中有不少這樣的描述,只不過武俠小說肯定不會對這方面太過注重。

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堅持原創,我是卓爾不群黃藥師,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卓爾不群黃老邪


哈哈哈哈。

我講個故事。

我師父是個大俠,我跟著師傅很多年了,希望以後也能成為俠。有一次我和師傅追殺一個江洋大盜,師傅技高一籌,重傷江洋大盜,大盜臨死之際,奄奄一息,跪下來求我師父放過他,保證以後不再做惡並願意獻上所有財物。師傅沒有猶豫,一劍刺死了他。然後拿走了他身上所有財物。

我問師傅,為什麼我們不能放了他,同樣得到這筆錢。

師傅說,因為我們是俠。倘若我們趁人之危搶奪財物,那和強盜有什麼分別。

看我好像沒懂,師傅接著說。但是我們殺了他,我們就是為民除害,除暴安良,便是俠。


當地一個比較有文化的人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小時候讀武俠小說,就曾想過這個問題,那些大俠們即不種“歪脖”(大米、小米、小麥)也不種“高竄”(玉米、高粱),他們指望啥吃飯呢?

仔細想想,其實這些大俠都有自己的職業,向洪七公,、黃蓉,都是丐幫幫主,張無忌,是明教教主,說得再準確點,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當然,也有例外,楊過,小龍女,與雕為伍,一直是專業的自由職業者,至於他們如何解決生活來源,只有金庸老爺子知道了。

說完了文學作品中的大俠,咱們再來看幾位清末民初的大俠如何養家餬口的。

孫祿堂,孫氏武學的開門祖師,集形意、八卦、太極諸藝於一身,功臻化境,時稱“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

中年時曾任“陸軍步兵中尉七等文虎章”,後又開設三家武館,其一生以傳授武藝為主業。

黃飛鴻,清末民初廣東十虎之一,精通工字伏虎拳等多種拳術,擅長舞獅,以行醫為業。

葉問,這位大俠就不用細說了,那句“我要打十個”,相信大家都有印象,他的經濟來源靠開館授徒。





杏林帥哥


我們一聽到大俠,第一印象就是此人武功高強,這只是表示了這個武藝方面遠超常人不同凡響。

實際上大俠也是有各種各樣的職業的,這些職業才是大俠們維生的基本。

在很早之前大俠基本都是無業遊民,正因為無業,閒著沒事,所以才練就了一身好功夫,比如當混混的劉邦,劉邦無業的時候也可以稱為大俠。

再比如丐幫裡面的高手或者丐幫幫主,他們的職業就是要飯。

好一點的職業比如走鏢的,趟子手,鏢師,這些人武藝高品德高的都可稱大俠。他們就靠鏢局吃飯。

再有什麼職業都沒有的,乾脆投到別人門下當雜役或是食客,比如豫讓、毛遂這樣的。

再有龍門客棧老闆、老闆娘,開人肉包子鋪的。

其實,在古代大多數大俠們根本上不了檯面,都是被人們看不起的下三門職業,要光宗耀祖考秀才考狀元才行。

當然也有的大俠地位很高,比如逍遙侯,比如快活王,再比如大太監董海川。

所以,光武藝好還不行,職業好才是能吃上飯的王道。


口水丁羊羽


還是看大俠的主要人群構成吧,就知道生活費用如何而來

高層有工資,津貼,補助

中層保鏢,運貨,保平安,有勢力範圍

底層賣雜貨,做合事人,幫襯

高層俠客,基本都是古代公務員,或幫派中的首腦人物,或富2代等等

拿金庸筆下的人物來看

郭靖前期在成吉思汗帳下,差點成為金刀駙馬

根本就是不差錢的主

到江南,出場就是貂皮大衣,汗血寶馬

這裡基本都是大汗所贈

後期協作鎮守襄陽,相當於半個國家公務員

國家派發餉銀的幾率是很大的

喬峰出場,吃肉喝酒,出手大方

因為是丐幫幫主

所以,是有月銀的

而且,古代的鹽運,漕幫很多都是歸丐幫掌管

這兩個都是古代最吃香的行當

生活肯定是沒問題

後期喬峰辭掉幫主,沒有錢醫治阿紫的病

在藥材鋪直接搶,從富商家直接拿

都是來錢的手段

最後更是變成遼國南院大王

還愁生活嗎?

段譽原本就是皇家

銀兩之類更不用愁

虛竹前期小和尚,清湯素面,花銷不大

後期從虛竹受罰管理菜園子可以看出

少林寺是有自己的置業,良田,菜園子的

水滸中也有類似的描寫

而且,他直接升級為靈鷲宮主人

下面掌管那麼多分部,洞穴主人

每年上貢都夠活的了

那中層的俠客,靠什麼謀生呢?

這些人並不在官方或民間體制內,更多是靠自己的本事來生活

這裡最多的就是保鏢,押運一類的鏢局

最出名的就是福威鏢局,更多的是靠關係,走貨營生

那有一些不太大的門派怎麼生活?

與鏢局掛鉤

比如福威鏢局就多次送重禮給四川青城派

希望能打通進川路線

可以看出門派的領地範圍有多大

同時,門派也肩負著保衛一方土地的安危

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就有這例子

明朝一夥倭寇一共10多人,輾轉居然深入內地

這幫浪人武功高強,機動性強

政府和民間組織消滅不了

最後由少林寺武僧團滅掉的

相應收取一些平安費用也是應該的

那底層的俠客是如何生存的呢?

這裡就要說到江南七怪了

你看他們的行業

從武功中就能看出個子午卯酉

馬王爺一看就是相馬,賣馬的商販

朱聰是個小偷,妙手空空

全金髮打仗都帶桿秤砣

而且出場就是帶著和解任務去的

屬於幫人解決難題的人物

有點像農村誰家有事情的幫場人

這群人的生存更像一個團隊

吹拉彈唱,反正也能夠生活

反正最不濟就是要飯加入丐幫唄

我是小狠解讀,專注解讀小說,輕輕點個贊,人過留名,待會看我眼色行事!


小狠解讀


之前還真研究過這個問題,武俠小說當中的高手都是飛來飛去的,雖然也都吃喝拉撒,畢竟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是豪俠的標配,但是他們好像從來不考慮錢的問題。去客棧,小二,來一間上房,去酒館,小二,上好就好肉,難道他們都在我們不看他們的時候偷偷的賺錢嗎?

當然,其實這個問題也不是完全沒有答案,有些書中還是有寫道的。古龍的小說一般比較少寫,因為他的小說很多都是主角沒有成長線,神秘的背景,反正都這麼神秘了,錢從哪兒來也就不是事兒了。而金庸的小說一般來說還是交代的比較清楚的,我們可以來盤點一下:

賞賜:

韋小寶:韋小寶首先是朝廷官員,本身就有俸祿的,然後就是皇帝時不時的還會賞賜他,最後就是他會貪汙啊,比如抄鰲拜家的時候。

郭靖:郭靖鎮守襄陽城,城裡普通的稅務什麼的還是有的,郭靖作為城主應該是有俸祿的,而在此之前,他在蒙古的時候,成吉思汗賞賜了十兩黃金,其他兄弟也贈送了不少的禮物。

賭博

胡斐:在《飛狐外傳》當中,胡斐曾經敲詐鳳天南的當鋪,然後還去賭博,因為賭場作弊,所以他也出老千來著。胡斐真是一個充滿了市井氣息的主角啊。

替天行道

楊過:所謂劫富濟貧,替天行道是最符合大俠身份的賺錢方法了,充分的發揮了自己的能力,來錢又快,又賺聲望。風陵渡口夜話的情節當中,又說到縣官發現被盜了四千兩,但是就找到兩千兩的蹤跡,還有兩千兩想必就是神鵰大俠的活動基金吧。

寶藏

玩過RPG遊戲的朋友最喜歡的遊戲之一就是挖寶藏了,而武俠小說當中也不缺少這個環節,在金庸小說當中有很多的寶藏。

《碧血劍》:魏國公府寶藏;

《連城訣》:天寧寺寶藏;

《書劍恩仇錄》回部古城寶藏;

《雪山飛狐》闖王寶藏;

《鹿鼎記》龍脈寶藏。

偷盜

比起替天行道,偷盜更多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是去濟貧的……

曲靈風:去大內偷了寶物要獻給黃藥師;

洪七公:去大內吃吃喝喝不說了,還會順別人鍍金的飛鏢去換錢;

郭靖、黃蓉:偷別人加的雞給洪七公做飯。

商業運作

一個門派的賺錢方式肯定就不像單個人那麼隨便了,有比較系統的運作賺錢方式。比如丐幫低級弟子去乞討(難道你還指望喬峰去乞討?);少林寺去化緣和香火錢;武當峨眉啥的出租自己附近的田地,或者收收保護費,再不濟賣賣丹藥什麼的。

最後就是比如段譽這樣的世家子弟就不說了,富二代不是一種職業,是一個種族……嗯,所以他們大部分也能活得很滋潤的,畢竟有能力。有這個功夫擔心大俠還是多擔心擔心自己會不會揭不開鍋吧。


悠然布衣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武俠小說裡的大俠都是靠什麼生活的?看到這個問題,小哥淡然一笑,看來大家把江湖都想的太複雜,為什麼大俠們整天為江湖正義奔走,他們的收入是什麼呢?

下面,小哥分別介紹一下古龍先生、梁羽生先生和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大俠們的收入來源。



古龍先生武俠小說中大俠們的收入來源

在古龍先生武俠小說中,大俠們的武功出場都是滿級,和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大俠們的打怪升級不同,同時,在古龍先生的武俠小說中,大俠們要麼繼承了師門或者家族的寶藏,比如蕭十一郎、鐵中棠,要麼太有吸引力了,以至於江湖豪門世家爭相為大俠們提供服務,比如丁鵬、楚留香,即便是滿腔熱血前來複仇的傅紅雪,他也有打把的錢,因為他的母親是魔教公主。

但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也有窮困的大俠,比如飛劍客阿飛,他小時候在冰天雪地的地方長大,和豺狼搶食物吃,但是他步入江湖後,他也需要生活,需要吃飯,繁華都市的生活比荒山野嶺更加艱難,所以阿飛也去打工了,比如做別人的保鏢。

古龍先生的江湖更復合現實世界,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富二代,那些出身貧苦的,為了生活也從事不同的職業,但是大俠們的共同特徵就是行俠仗義、救苦救貧、懲強扶弱。



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大俠們的收入來源

在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大俠們要麼出身名門大派。要麼和名門大派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他們行走江湖,盤纏是不用愁的,今天小哥就講一下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名門大派的收入來源。

第一:廣收門徒。

不管是全真教還是少林寺,亦或是武當派,在收徒過程中,大部分人也是需要繳納報名費的,比如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就有很多,他們做生意的時候有少林寺罩著,平時的香油錢自然少不了,比如《倚天屠龍記》裡面的都大錦。

第二:其他門派送的禮物。

在《笑傲江湖》中,林震南的福威鏢局生意做的很大,為什麼他那麼成功呢?因為他每年都會在公關上面花很多錢,所以青城派來找事他非常不解,明明給青城派孝敬過了啊。

第三:勞務費。

大門大派也要吃飯,所以請他們辦事,勞務費是不能少的,這點和我們現代是一樣的,比如生意場上面得罪了人,需要和事佬,大門大派德高望重的人自然是首選人物,出場費還是要的,要請真神,肯定要拿出足夠的誠意嘛。

第四:自營產業。

在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大部分大門派都有自己的產業,比如少林寺就有很多田產,一部分自己種,一部分租給普通百姓耕種,再者各大門派基本上有是道教和佛教的,因此多少也有一些香油收入。

第五:世代積累,家族產業。

這種就是那些江湖世家才有的實力,他們通過多代的努力,積累了聲譽和財力,所以他們的弟子出外行走,也不愁沒錢。



梁羽生先生武俠小說中,大俠們的收入來源

在梁羽生先生武俠小說中,大俠們的收入來源則更加真實,比如有的是走街串巷的藝人,有的是山寨的寨主,有的雖然生世悲苦,但是得幸運女神眷戀,練的一身非常高明的武功,有的則直接為朝廷效力。

所以在梁羽生先生武俠小說中,大俠們也是不缺錢的。



相對而言,古龍先生對於自己武俠小說中的大俠非常厚待,在他的武俠小說中,大俠們的表現都很闊綽,比如丁鵬修建圓月山莊,比如蕭十一郎存了很多錢在楊開泰家的票號,比如李尋歡家裡要什麼有什麼,再差的如鐵中棠,他最後也發現了大旗門留下來的諾大產業。

在武俠小說中,如果大俠們缺錢會怎麼辦呢?毫無疑問,大俠們也會犯難,畢竟一文錢難道英雄漢嘛,所以大俠們會去打工,但是打工勢必影響大俠們的形象和故事進度,再者大俠們在打工的過程中性格改變怎麼辦?畢竟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啊?

所以,作者不能讓大俠們為金錢發愁,因此在武俠小說中,我們永遠也不會看到大俠沒錢的辛酸樣子,相反他們都是出手闊綽的大爺,喊一聲“小二結賬”,往桌子上再放一錠銀子,邊走邊說:“不用找了”,再配上小二的一句:“大爺您慢走”,這就完美了。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古梁鏞


武俠小說裡,從不涉及金錢概念的恐怕也只有金庸老先生的小說吧,在金庸的小說裡那些出門在外的大俠隨隨便便,簡簡單單的吃一口飯的銀子就夠現在人一個月的生活費,可以稱的上是一擲千金的大手筆。

從前在對金錢沒有一個概念的時候,只看到大俠的風光無限,很少去考慮小說中大俠的生活來源。

直到長大後,看了古龍老先生的(武林外史)以後,才知道原來大俠也是要通過自身的努力為有錢人做事來換取報酬的。

提出這個問題的作者,想要更加詳細的瞭解,可以看一下古龍老先生的作品。

武俠小說裡大俠的生活來源,無非就是靠著過人的本領為地方豪強做一些尋常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來換取高額的報酬。

注意之所以是高額報酬,所做的事情就是常人不能辦到的事情,要知道地方豪強一般指的就是地頭蛇。

古代在地方上能讓地頭蛇感到棘手的事情,可能是少之又少的,就比如說刺殺同等勢力的頭頭等等。

而對於一些擅長劫富濟貧的大俠來說,那他們的生活來源就更簡單了,無非就是沒錢花的時候,憑藉著過人的本事到富豪家中走一圈,就吃喝不愁了。


九日升王


其實這可以說是一個未解之謎。武俠小說中的大俠從來不工作,而且花錢又大方很豪爽,是很多讀者都羨慕的生活。

其實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就如唐朝的詩人寫詩一樣,詩仙李白也是沒有正經的工作,但是每天的日子也是很如意。那是因為他的名氣很大,自身在詩文上的造詣極高,到哪都有人請吃飯,連當時的皇帝都知道他,他的家裡本身也有錢這也是一方面。

可是在武俠小說中一般的大俠可沒有這樣的待遇,如果是一些門派的長老護法還可以理解,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地盤,可以獲得一些收入,有門派支持他們,畢竟能被稱為大俠的人武功肯定很高,在門派也有一席之地。

那些沒有門派的大俠可能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在《包青天》裡面,南俠展昭的師弟給鏢局當鏢師,也算是一種出路。李連杰演的洪熙官帶著兒子連吃飯的錢有時都沒有,我想這才是武俠小說中大俠的真正生活,他們也要為了生計而奔波,我們在書中看到的只是他們華麗的一面,他們背後的事情作者也很少寫。


帝子周




對於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在武俠小說裡,江湖俠客們從來都不為生計發愁,似乎他們每天都任務就是去解決各種江湖恩怨,出手豪闊,動則數十兩上百兩白銀的花銷,去飯店點菜也是特色菜看著上。真是羨煞我等一眾為生活奔波的人們。

武俠小說畢竟是小說,它的主旨是懲惡揚善,宣揚正義,或者隱喻現實生活。對於具體的生活,就必須簡略化了,否則小說篇幅冗長,會大大減少讀者的興趣。但是,許多武俠小說裡也會提及大俠們的生活來源,風舞在這裡為大家歸納一下。



祖產或者自己打拼得來的財產

這是許多武林世家或者門派的最主要的財產來源。

一些有能力的人,行走江湖就是為了開宗立派,這不僅給自己帶來了名聲,也會給自己帶來產業。江湖上,名頭就是金錢。這就好比《儒林外傳》中范進中舉一樣,只要有了名氣,就會有把金錢田產雙手奉上,他們有的是為了尋求保護,有的是為了在江湖中廣結善緣。

比如《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家的福威鏢局,自林遠圖創業後,經過三代人的發展,富可敵國。試想林遠圖一個還俗的和尚,哪裡來的本錢?無非是打打殺殺得來的、別人情願或不情願給來的。當然,江湖是個只看結果的地方,就算林遠圖的發家史帶著原罪,功成名就後也不會有人在意了。



江湖遊俠靠的是替人賣命或者其他類似“不義之財”的收入

江湖上,成名立派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人都是獨行俠,許多武俠小說中的大俠都是如此。

這些大俠行走江湖,靠的是劫富濟貧和替人賣命來獲取生存必須。一些有骨氣的,看不慣有些豪強欺凌弱小,他們總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愛看武俠小說的原因之一。在快意恩仇的同時,他們也會獲得生存的必須。還有一些,類似於浪人,他們依附不同的東家,靠替人賣命來過活。

當然,還有些亦正亦邪的人物,靠的是偷,是搶來生活的。比如《笑傲江湖》中的快刀田伯光,他的生存一定是順手牽羊型的掠奪式收入,畢竟他武功高強,輕功了得,無人可當擋。



江湖上大俠也屬於金字塔的頂端

武俠江湖中,許多大俠處於金字塔的頂端,他們根本就不會為衣食住行發愁。比如喬峰,他是丐幫幫主,按理說,丐幫是一群叫花子,能有錢嗎?事實上,有。底層幫眾靠討飯生活,有一絲錢財就會供養上層,積少成多,到了喬幫主這裡,已經可以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了。不知道喬峰英雄一世,有沒有想過那些生存都堪憂的底層幫眾,估計是沒想過,他是大英雄,哪管得那麼多人的那麼多事。有時候風舞在想,喬峰天天為國為民,又在吸取下層幫眾的血汗,是非對錯很難評說。

還有就是類似黃藥師等人,他們的生活靠徒子徒孫來供養。黃藥師有個桃花島,有啞奴照看,吃食上可以無憂,但是黃藥師愛好太多,還都費錢。那他的其他收入怎麼來呢?小說中沒有明說,但是有個細節,牛家村曲三哥入皇宮如履平地,拿皇家財物易如反掌,把楊鐵心郭嘯天嚇個半死。他偷的東西,都是師父喜歡的。由此看來,之前黃藥師真的能“愛好無憂”。黃藥師尚且如此,更不要說王重陽等門人眾多的大俠了。

其實,我們看武俠小說沒必要深究他們靠什麼生活。畢竟,我們是為了逃避生活才看武俠小說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裡都一樣。


請關注風舞鷹翎,歡迎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