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古代的“黃馬褂”到底能有多少特權?為何權臣和珅擁有20多件黃馬褂?

燕子李三fighting


“黃馬褂”的來源

“黃馬褂”是我國滿清時期的一種官服,在我們今天的一些電視劇中,“黃馬褂”通常被作為一種榮譽賞賜給有功的大臣們,一些外出辦事的官員,穿上黃馬褂,如皇帝親臨,一些地方官都要跪下給他行禮。黃色在我國古代是高貴的顏色,黃馬褂也體現出了一種特權,是皇權的一個象徵。

在滿清時期,黃馬褂是不能亂穿的,黃馬褂的來源一般有這麼幾種,最常見的必然是皇帝的御前侍衛們和御前的大臣們了,這種黃馬褂更多的是像今天的工作制服,這一類黃馬褂上,沒有任何其他的裝飾,只有在御前工作,或是和皇帝一同外出時,巡訪才可以穿這種黃馬褂。

滿族最早在關外,是一個善於騎射的遊牧民族,在入關之後,清朝皇帝為了不遺忘祖上的生存技能,所以每年都會舉行圍獵活動,八旗的貴族們都必須要參加,這就有些比賽的意思了,既然如此自然要有個彩頭,一些大臣們就將自己射獵到較好的獵物獻給皇上,皇上一高興就會把黃馬褂作為獎品賞賜給大臣們,這樣以後只要和皇上一起外出圍獵的時候就可以穿上黃馬褂。

“黃馬褂”的用途

除此以外,前面我們也說道了,黃馬褂也是作為一種榮譽賞賜給大臣們,不過這種賞賜黃馬褂的行為,是到了清朝中後期才出現的,早期的清朝賞賜功臣還是比較務實的,賞地,賞錢,賞爵,後來給功臣們賞賜黃馬褂之後,黃馬褂的價值也就下降了,從平定叛軍,到這之後讓皇帝,太后開心就能賞,雖然到了清朝中後期,賞賜黃馬褂的行為變多了,但是黃馬褂也只有在極為重要,隆重的場合才可以穿著。

另外黃馬褂最為重要的一個用途就是作為皇帝的特使,穿著黃馬褂,外出代理皇帝行政,這個的例子就比較多了,索額圖,佟國綱,年羹堯,和珅,李鴻章,都做為皇帝的特使,對外或對內穿著黃馬褂,帶皇帝的旨意去談判,或是去處理重要的政務,這個時候穿著黃馬褂就是代表著如皇帝親臨,或是皇帝將事務指派給這位大臣全權處理。這種黃馬褂自然是最具特權的一種。

“爛大街”的“黃馬褂”

和珅我們都知道,是乾隆晚影響最大的權臣,他的權勢可以說是隻手遮天了,他能這麼有權勢,自然是少不了乾隆皇帝對他的寵幸,我們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就把和珅聯繫成王剛老師那樣,和珅可是乾隆的御前侍衛,沒點本事是混不下去的,除此之外和珅也是一個十分圓滑的官員,溜鬚拍馬一套套的,乾隆多次外出巡視,圍獵都有把和珅帶上,所以和珅被乾隆皇帝賞賜個二十多件黃馬褂一點都不奇怪,在某一段時間,和珅一直是乾隆皇帝最忠實的僕人。

所以黃馬褂其實並沒有電視劇裡宣傳的那樣稀有,只是在大臣出外代替皇帝辦事時,才具有特殊的權利,而像一些大臣平時穿著黃馬褂炫耀,作威作福這種現象是並不會出現的,未按照規定穿黃馬褂還會被朝廷治罪,反而得不償失了。


玄坤文史


黃馬褂是清朝僅有的一種官服,它並沒有什麼特權,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樣,穿上黃馬褂我就不認識你啦,你就可以為所欲為嗎?絕不是,說白了黃馬褂,其實就是一種權利和地位的象徵。


我們知道黃色是皇帝的專用顏色,寓意皇權至高無上的意思。古代皇帝穿黃色龍袍的傳統應該是從隋唐時期開始的,在這之前龍袍的顏色是不固定的,直到唐高宗時期,黃色龍袍才被正式定位皇家的專用顏色。官員和普通百姓是不許穿黃色服飾的,黃色也就徹底成了封建皇權地位的象徵。

直到清朝,才有了黃馬褂的出現,馬褂原本只是滿族特有的民間服飾,因為馬褂的寬鬆款式設計比較適合騎馬打獵,日常生活穿上它也很方便。所以久而久之就被用在清朝皇室成員參加各種大典,重要場合的一種特殊服飾。也就是後來的“黃馬褂”。



黃馬褂的顏色呢,也分“明黃”胡“淡黃”兩種顏色。皇皇室成員穿的自然是比較鮮明的顏色明黃色,大臣侍衛們則是淡黃色的那種。除了顏色有差距之後外,黃馬褂的扣子顏色也是不一樣的。黃馬褂只有御前侍衛和一些權高的大臣們,以及護衛軍的統領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穿黃馬褂。除了這些制定的人員可以穿黃馬褂之外,另外皇帝還會賞賜給一些立過汗馬功勞的武將大臣們黃馬褂,這些人在重要場合也是可以穿黃馬褂帝。


黃馬褂這種清朝獨有的官府,除了可以顯示身份的不同外,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權利。至於權臣大貪官和珅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黃馬褂的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和珅深的乾隆寵信,在清代我們說了,只要是地位高超的權臣們就會得到皇帝賜給的黃馬褂,所以作為乾隆的愛臣和珅自然也就擁有了很多件黃馬褂。更何況和珅善於阿諛奉承,溜鬚拍馬,乾隆自然要特殊照顧這個老臣啦。

不過穿上黃馬褂雖然很神氣,但是也僅限於陪同皇帝出城打獵,或者參加朝廷的各種重大盛典儀式上才可以穿,平時在家中和宮裡是絕不允許穿的。如果那個敢穿,那就是對皇帝的大不敬,會被定罪或者臨時處死的。

所以黃馬褂雖然沒有什麼特權,但是也不是隨便亂穿的。


任馳贏天下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黃馬褂?這可是滿清特有的物件。咱瞅電視劇裡邊,那老太監杵在大門口,臺階下邊蹲著一幫子大臣的三妻四妾,都擺弄好之,這太監“刺啦”一聲把那聖旨一打開,捏著嗓子眼:“……賞雙眼花翎,外加黃馬褂一件……”

這小嗓子一扯完,那大臣寬臉蛋笑的跟朵菊花似的,捧著那黃馬褂,眼珠子都發光,就差拿著黃馬褂擦擦留出來的口水了。

所以大傢伙從細節上就不難發現,這黃馬褂他所象徵的意義有多大!說簡單一點,這物件整身上,那就是見官就長,直接就大三級啊!

所以這有時候,瞅電視劇的時候,那犯人整一件黃馬褂穿身上,見了縣太爺跪地上?這壓根就不可能,縣太爺得給人家下跪。您就說吧,這案子還咋審?就沒地說理去。

所以一般人要能整這麼一件穿穿,這祖墳他也冒青煙啊,棺材板子都摁不住。

而和珅居然有二十多件,就這數量他們家那墳頭估計都得炸天上去,地球這小村子都快擱不下了。

那麼要想弄明白這事,俺覺得大傢伙先了解一下這黃馬褂究竟是個啥物件,有這東西打底,那麼題主的問題也就好說了

黃馬褂

話說,滿清那階級制度整的是非常的嚴厲,就說這穿著他也有嚴格的規定。

明黃色(其實也就是淡黃色)這全天下,就皇帝那老頭才能用,瞧見沒,皇帝一個人就霸佔了一種顏色,別人壓根就不能用,但凡用了,你那小腦瓜在脖子上就長不結實了,這可是藐視皇權的大罪。

還有一種金黃色,這色彩只能是宗室和皇帝的大小老婆才能用,其他人壓根就不能碰。

那麼像俺這樣的平頭老百姓,瞅著黃色眼饞,也想整點塗身上,那麼只有一種杏黃色,也就是紅黃色,這能行。

但這種色彩,除了腦仁起坑了會真的碰上一碰,一般人瞅都不會瞅一眼,畢竟那會指鹿為馬的事,他也不老少,沒人會幹這種缺心眼的事。

所以黃色基本上就被滿清皇帝他們家壟斷了。

說道這裡,估計就有人要說了:“那黃馬褂這物件,除了皇帝之外,別人就沒有資格穿了?”

這您說的可就有點子太肯定了,話說這黃馬褂要細分去,一共分四種。

第一種

其實就是制服。為了顯示皇家的威嚴,那幫子隨著皇帝出行的侍衛,內大臣可以整這麼一件穿穿。

這時候的黃馬褂本質上就是一件工作用的服裝,沒啥特權可以講的。

為嘛會這樣呢?

大傢伙想一想,皇帝出去溜個閒彎,老長一個隊伍中,就皇帝一個人穿著黃色的衣服,那不起眼。但如果一大串全部都是,好傢伙這威風可就抖起來了,加上各種樂器,“子啦哇“”子啦哇“這麼一吵吵,那就更得勁了。

就這黃色明晃晃的都刺眼,大老遠您就知道皇帝來了,無關人等全部迴避,或者爬地上叩頭,這多氣派。

這也不用敲鑼打鼓的聽聲了,畢竟光的速度要比聲的速度快了不老少不是。

當然這種黃馬褂,您如果離職了,不幹了,皇帝瞅您不順眼把您給開了,這黃馬褂就得留下,壓根就不能帶回去。

所以這種黃馬褂就是為了給皇帝抖威風,耍酷用的,實用價值不高。

第二種

這叫行圍褂子,簡單的說就是娛樂用的。滿清的皇帝摳門,用這東西當獎品。

話說滿清的時候,尤其是在咸豐之前,這些個皇帝每年到了樹葉落地的秋天,就會拉著一大幫子人,跑到木蘭這地打獵二十天,用人家滿清的官話講這叫行圍。

當年多爾袞就是行圍行的跑的太歡快了,把自己個從馬上摔下來摔死的。

這個時候,最倒黴的就是腦瓜頂上長小樹的鹿,大傢伙的主要目標就是它。

在行圍的時候,如果遇到蒙古人獻上獵物,這皇帝就會照慣例給這蒙古人賞一件黃馬褂。

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比試射箭,漢人官員射中三箭,滿人官員射中五箭,而且這官位必須夠格,高階官位那麼就能撈這麼一件黃馬褂穿穿。

這種褂子其實說穿了,就是一種上娛樂節目時候穿的,您比如上行圍,比武這都行,但平時您整一件穿上,這可是掉腦袋的事,罪名就是窺視皇權。

您瞅瞅這罪過大不大,所以這種褂子,整上一件他也沒多大用處,還遭罪。

第三種

這就厲害了。

這是正兒八經的御賜黃馬褂,這種黃馬褂還有一個別名叫“武功褂子”,聽這名大傢伙就知道,這是賞給那些個有戰功的將領。

當然這種褂子,後頭也爛了,被慈禧隨便的發,只要您吹的她開心,指不定就能賞一件,當年給她開火車的司機都能撈一件穿。

這種褂子發行最多的時候,是幹太平天國的時候,尤其是在咸豐年間,一旦咸豐賞你這褂子,這武將就得撅著屁股騎著馬,繞著北京城溜達一圈,讓大傢伙瞅瞅以示恩寵。但這事整多了也就爛大街了。

請你記住了,就算是這樣,這黃馬褂他也不是隨便穿的,只要在盛大節日,慶典的時候,能套身上,一般的情況您只能擱家裡邊找個高高在上的地供起來。

如果實在是想穿的不行,撓心挖肺的想穿,皇帝他也給你開了一條縫,可以照著仿照一件,整身上。所以您瞅著電視劇裡邊,跑到衙門口穿的黃馬褂,那都是仿照以後的物件,不是原物。

第四種

特使

您比方說,李鴻章幹外交的時候,也能穿,這就相當於皇帝親臨,就是這麼一個象徵意義而已。

好了現在大傢伙,對這黃馬褂瞭解了不少。

那咱就明白了,和珅這貨弄了這麼多黃馬褂到底是個啥物件了。

首先他不是制服,畢竟這物件,一旦不幹了就得退回去,壓根就不可能私人擁有。

接著他不是武功褂子,畢竟這物件只能是武官,或者領兵大將才能有的,而和珅這輩子就沒有帶過兵,所以這就不可能。

還有就是特使,他和誰特使去,和老外打交道才會用到,他?沒見過。

所以這二十多件的黃馬褂只有一種可能行圍褂子。話說這夠不要臉的,基本上乾隆出去玩,他每年都撈一件。

好了,事就是這麼個事,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縱橫小時候很喜歡一部叫做《神醫喜來樂》的電視劇,曾看了許多遍,時隔多年電視劇的劇情我只記得個大概,但是有一個片段卻記得非常清楚。

那段講的是神醫喜來樂為太后老佛爺瞧好了頑疾,老佛爺賞了喜來樂一件黃馬褂,喜來樂回家就把黃馬褂小心翼翼的裝好供了起來。喜來樂的小徒弟來福覺得新奇,揹著師傅師孃將黃馬褂偷了出來,將黃馬褂穿在了外衣裡面。

他在上街採買時偶然發現商販們看見他穿著黃馬褂不但不要貨錢,還主動多送。嚐到了甜頭的來福日日穿著黃馬褂上街,喜歡什麼買什麼,付錢的時候亮出黃馬褂就會享受免單待遇,屢試不爽。直到喜來樂發現黃馬褂被掉包了,抓到來福這個小賊,將其暴打一頓沒收了黃馬褂,來福蹭吃蹭喝的好日子才結束了。

在清朝賜穿黃馬褂是件無上榮耀的恩典,好處絕不僅僅是能蹭吃蹭喝那麼簡單,賜穿黃馬褂到底有多麼牛氣,且聽縱橫娓娓道來。

黃馬褂也是清朝官服的一種,在皇帝身邊當差的領侍衛內大臣、護軍統領、御前侍衛都身著黃馬褂。黃馬褂是明黃色的褂子,在清朝明黃色是皇帝皇后的專屬用色,嬪妃以及皇親國戚只能用深黃色, 百姓頂多能使用紅黃色。御前當差的侍衛穿著的黃馬褂是最貼近皇帝服飾顏色的,由此可見只有皇帝身邊的近侍才能有此特權。

皇帝近侍的制服黃馬褂也叫行職褂子,顧名思義就是在工作崗位、履行工作職責時穿的工作服。一般都是皇帝出行時,內大臣、御前侍衛等隨行人員必須穿著的黃馬褂,這種褂子沒有花紋圖案,就是簡單的黃色褂子,用以彰顯皇家聲威。在離崗期間或者不在皇帝跟前伺候時是不能穿。

清朝皇帝最擅長將不值錢的物件賦予皇家恩典,作為賞賜臣子的無上榮耀。之前縱橫寫過清朝的三眼花翎,就是有三個圈圈的孔雀羽毛,被清朝皇帝包裝成了皇親國戚才配的高級官員象徵,能獲此殊榮的外姓臣子不過寥寥數人。黃馬褂也是如此,在清朝“賞穿黃馬褂”是足以讓臣子光耀門楣的賞賜。

賞穿黃馬褂主要有三種情形:

一則是行圍褂子,就是皇帝在校場圍獵時賞賜給表現出色者的黃馬褂,以此鼓勵世家子弟不忘遊牧民族騎射之本。不過這褂子只能在陪皇帝狩獵時穿,平時只能供著,擅自穿著就是大不敬,要治罪的。

二則是賞賜給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員,以彰顯天朝上國的威嚴。咸豐年間,受賞者都要穿著黃馬褂,騎著高頭大馬繞紫禁城一圈。李鴻章在代表清廷去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時遇刺,鮮血染紅了黃馬褂,迷糊中的李鴻章還不忘叮囑左右保存好染血的黃馬褂,發出長嘆“此血可以報國矣”,可見黃馬褂在臣子心中就是家國朝廷的縮影。

三則就是武功褂子,是對有重大軍功臣子的獎賞,成為了榮譽、功績、權利的象徵,我們平時說的賞穿黃馬褂基本等同於這個意義,受賞者可以在任何盛達隆重的場合穿著。黃馬褂是皇家的象徵,可以作為皇命的信物,必要時見物如見聖上。穿著黃馬褂,奉皇命執行任務,見官大三級,便宜行事。連皇帝都能代表,穿著黃馬褂去吃飯,誰還敢收錢啊?

不過在嘉慶及其之前並未有可考史料記載過這種恩賞方式,而是多見於咸豐以後,這種賞賜很可能是在清朝晚期才出現的,所以題目中和珅有20多件黃馬褂的真實性有待商榷。

天平天國崛起後,“賞穿黃馬褂”大多都是賞賜給鎮壓太平天國有功者。清朝末年黃馬褂也爛了大街了,得太后歡心就能得到,據說給慈禧開火車的司機都得到了一件黃馬褂。再後來爵位、頂戴花翎都可以買賣,黃馬褂自然也是有錢就能買來穿穿。


史論縱橫


我是大話君,我來答。

黃色在古代是皇帝的專屬顏色,所以那時的黃色是高貴與權力的象徵。到了清朝時期皇帝經常賞賜“黃馬褂”給重臣、權臣也是為了表彰和突顯那些大臣的功德並無特權。

在清朝能穿黃馬褂的有以下兩種人:

第一種人:皇家的內大臣和御前侍衛,他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皇帝及皇帝身邊的家人的安全,直接受皇帝親自地指派,也就是皇帝的人。因此為了突顯是皇帝的侍衛,所以要用黃馬褂為官服表示其與眾不同。

第二種人:也就是題主所說的人。他們在某一方面對皇家對百姓都有巨大貢獻的大臣才有資格獲得,這是一種榮譽的象徵,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各種證書與驗證。不同的在於這是皇帝通過聖旨親自頒發的。

比如:權臣和珅為清朝的外交做出了巨大貢獻,並且最初為官清廉、公正甚得乾隆的喜歡,並多次賞賜給他“黃馬褂”,以表皇帝肯定他做出的貢獻,並有激勵他越做越好的含義。

有一點很重要:皇帝賞賜的“黃馬褂”雖然沒有什麼特權,但一定要十分愛護,不能隨意破壞或者丟棄,這些都是對皇帝的大不敬,輕則罷官,重則滿門抄斬。一定要擺著供好,沒有特殊的事不要任意穿著。

結語:“黃馬褂”在古代並沒有什麼特權,但是卻代表著皇家的最高榮譽。只要能獲得“黃馬褂”不是重臣就是權臣,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一般。因此這也具有一種精神上的象徵意義。

我是大話歷史君,想看更多歷史故事的讀者朋友,可以關注我喲!


淡墨青史


黃馬褂有多少特權?這東西最主要是賞賜的人只能是皇帝,是一種榮耀,有其特殊性,黃馬褂也就代表跟皇帝有點關係,得到皇帝的賞識,這種特權有見官大三級的威勢,被賞賜黃馬褂的一般都是官階較高的人,其本身地位就不一般,賞賜黃馬褂就更加有高人一等的感覺,不過黃馬褂分為兩種,分為工作服和賞賜黃馬褂,賞賜黃馬褂又分幾種,有打獵時賞的,或比武時賞的,有賞給有功的高級武將或統兵的文官的,還有特賜朝廷特使的。



大家都知道清朝皇帝穿的龍袍是黃色的,正因為皇帝的龍袍是黃色,這黃色就成了官員、老百姓的禁忌,不過古代皇帝的龍袍顏色最早並不是黃色,象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穿的就是黑色,因為秦始皇相信五德之說,秦是水德相對應黑色,秦始皇的袍服就是黑色的,中國古代朝代更替也是信奉五德終始說,所以皇帝袍服的顏色一般也是按五行相對應的顏色,而黃色變成龍袍的主要顏色,則是從隋唐開始,隋文帝、隋煬帝著黃袍的時候並沒有明令禁止他人穿黃色衣服,到唐高祖時則是明令禁止百官、百姓穿黃色衣服。

《新唐書·車服志》裡記載:“至唐高祖時,以赭黃袍、巾帶為常服,……既而天子袍衫稍用赤、黃,遂禁臣民服。”

黃色在那時候就成了尊貴色,所以趙匡胤奪權的時候有個成語叫“黃袍加身”,唐以後皇帝的龍袍顏色雖然以黃色居多,但也並不完全以黃色為主,象明朝崇尚紅色,龍袍也出現過紅袍,到清朝時則是以黃色為主,不過清朝的龍袍以明黃為貴,是帝王專用的顏色,而黃馬褂則是清朝特有的服裝,也是用明黃色,只有為皇帝服務的人才特許用這種服飾。

象內大臣、御前大臣和御前侍衛就要穿黃馬褂,這種黃馬褂等於是工作服,被稱為“行職褂子”,這些人陪皇上出行的時候,跟在皇帝身邊,皇帝穿著明黃色的龍袍,他們穿著明黃色的馬褂,大家一看這個方陣就知道是皇上來了,遠遠的就跪下迎接,這多威風,要不然就皇帝一個人穿著明黃色衣服,侍衛們穿別的顏色褂子,眼神不好的要到近前才知道皇帝來了,這就“有失遠迎”了,不小心被治了罪,皇帝也沒面子啊,不過這種黃馬褂是工作服,離開工作崗位就不能穿了。


還有一種黃馬褂叫“行圍褂子”,這個不是工作服,是皇帝賞賜的,清代的皇帝是以馬上得天下,為了不忘本,每年都要跑到木蘭圍場去狩獵,這時候跟在皇帝身邊的就有機會得到賞賜,這些人如果獵到鹿,皇帝會賞他一件,在打獵時也會搞射箭比賽,滿人要射中五箭,漢人則只要射中三件,這些人官階高的才能得到一件黃馬褂,皇帝在打獵時遇到獻獵物的蒙古人,也會賞一件黃馬褂給他,這裡得到的黃馬褂只有跟隨皇帝來狩獵時才能穿,平時只能供在家裡,要不然會被認為是覬覦皇權,是會被殺頭的。(和珅獲得賞賜的黃馬褂以這個居多)。


而真正的“賞穿黃馬褂”則是“武功褂子”和特使特賜,清朝統治者為了籠絡武人,會給那些立了戰功的武將搞什麼“巴圖魯”稱號、“賞戴花翎”等,而賞賜黃馬褂也是一種手段,而且穿黃馬褂的一般都是皇帝近侍,所以得到御賜黃馬褂的功臣就會覺得皇帝將他們視為了心腹,更有一種親近感,更有一種無上榮光的感覺,象這些受獎的功臣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場合穿著,象有什麼盛大節日或者慶典之類的都可以穿出來顯擺,為了有所區別,這種黃馬褂的紐絆也是明黃色的,而近侍穿的工作服和“行圍褂子”的紐絆則是黑色的。


特使特賜就是代表皇帝跟外國打交道的會得到一件黃馬褂,象和珅就代表乾隆皇帝和英國使節馬戛爾尼談判過,得到這種特賜的黃馬褂自然不在話下,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寵臣,擔任了那麼多職務,乾隆賞他“武功褂子”也很正常,黃馬褂雖然沒什麼的特權,卻是皇上御賜的,跟皇權沾上邊的,身份自然就特殊點,一般人誰敢不給面子?所以有見官長三級的威力,誰都要給皇帝面子不是?


歷史紅塵


要說黃馬褂的特權,其實十分類似於一個獎狀,最大的特權就是說明你在某些事情上邊取得不錯成績,以此作為獎勵,但是因為黃馬褂是皇帝所賜,分量就不一樣了,說明皇帝看重你,那你的地位可想而知。

那麼,至於黃馬褂究竟有多厲害?我繼續為你講一講。


一、黃馬褂分類

黃馬褂也是有很多種類型的,不同類型的黃馬褂作用不一樣,穿的人員與場合也是不一樣的,我分別講述如下。

1、得來最簡單的黃馬褂—行職褂子

行職褂子主要是給皇帝身邊的侍衛來穿的,彰顯皇帝的微風,出行或者幹什麼都帶領一群穿著黃馬褂的大內侍衛跟隨自己。這種黃馬褂的特點是顏色為淡黃色,與皇帝所穿的明黃色是不一樣的,目的就是為了與皇帝有所區分。

凡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外班侍衛,班領,護軍統領,前引十大臣,皆服黃馬褂。

除了顏色不一樣之外,這種黃馬褂的扣子是黑色,衣服沒有花紋,全部為素淨,看起來就是淡黃色素淨風格,沒有什麼獨特之處。當然這種黃馬褂沒有什麼特權,平時也不能穿出去,只有在皇帝身邊才能穿,要是平時穿出去可能會丟了小命。

2、至高榮譽的黃馬褂—特使褂子

這個黃馬褂受眾很少,主要就是給當時的特使來穿,平時與外國人打交道顯得更加威風,彰顯大清大國風範,比如清朝時期的李鴻章擔任特使時,就賞賜了這樣的黃馬褂,在平時李鴻章與外國人交流溝通過程中都要穿著黃馬褂。

這個黃馬褂的特權就是彰顯自己身份,說明自己是特使,但是除了與外國人有見面活動時才可以穿,平時沒有活動不允許穿出來,要不然也是吃不了兜著走。


3、憑真才實學獲得的黃馬褂—武功褂子

這個黃馬褂才是普通意義上賞賜的黃馬褂,顏色也是明黃色,上邊有花紋圖案,做工相對精緻複雜一些,這種黃馬褂專門針對那些有重大立功表現的臣子或者大清子民。

比如平時皇帝舉辦打獵活動,在打獵過程中取得優異成績者,皇帝就會賞賜一件黃馬褂,說明你的優秀之處,不過賞賜的黃馬褂以後只能打獵再穿,平時不允許穿。這種黃馬褂的特權就是彰顯自己是個打獵能手,就類似於打獵大賽一等獎獎狀一樣,除了說明你打獵厲害之外,似乎沒有其餘太大用途。

另外一些武功褂子就是因為平時有所重大表現,讓皇帝滿意才會賞賜,比如題目中所說的和珅,他在乾隆時期為乾隆鞍前馬後,深得乾隆喜愛,肯定乾隆會賞賜其黃馬褂。


還有比如清朝後期道光咸豐年間的曾國藩,皇帝也曾因為他平叛太平軍立下大功賞賜黃馬褂,還有紅頂商人胡雪巖,慈禧太后也賞賜過其黃馬褂。

在清朝尚且沒有那麼糟糕時,黃馬褂的特權是毫無疑問的,就比如一個大賽設置獎項,奧斯卡與一些普通大賽的金像獎分量與特權完全不一樣,一開始賞賜黃馬褂恰似奧斯卡獲得金像獎一樣,後來清朝衰頹,慈禧等人胡亂賞賜黃馬褂,導致黃馬褂徹底爛大街,這個獎項的分量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二、背後意義分析

黃馬褂一開始是有特權的,只是到最後發生一些事情,國家、政府都一片混亂,導致原本重要的東西逐漸變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商販之間可以相互進行買賣,目的只是為了過一把穿黃馬褂的癮。

就像一件限量版衣服,突然滿大街都有,也就失去它最初的價值與吸引力,隨後面臨的必然是這個品牌或者款式的倒閉,甚至因此引起公司倒閉,清朝時期黃馬褂的興衰,恰好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一個混亂現象的背後,必然與之對應有一些制度創建者的無能與制度執行的各種問題,因為制度問題,導致現象混亂,因為現象混亂,最後反作用於制度和制定制度的主體,最後的結果就是車毀人亡,後悔莫及。


結語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與節奏的,需要掌握好事物發展規律,以合理的節奏控制,才能保證興盛長久,要是鼠目寸光,想短時間突然改變什麼,最後的結果就是欲速則不達。順應其事物發展規律,無疑是留給自己一條生路,也是保持事物最原始功能的必然選擇!



嗔痴歷史觀


大家好,我是史詩軸錄,針對於這個問題,我發表一下我的個人觀點。

一聽到黃馬褂,我第一個想到了星爺電影《九品芝麻官》中常威乾爹李公公給他求的那件黃馬褂,縱使尚方寶劍也不能斬,事實上是如此嗎?非也,非也!這種黃馬褂可不是想要就能要的。預知緣由,且往下看。

黃馬褂是清朝才有的。黃馬褂是清朝的一種官服,清昭槤《嘯亭續錄·黃馬褂定製》有記載:“凡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外班侍衛,班領,護軍統領,前引十大臣,皆服黃馬褂。”可見只要是領侍衛內大臣,護軍統領等都穿黃馬褂。這種黃馬褂其實是一種特殊職務而穿的,為了顯示皇家尊嚴,人在其職,穿其支衣,因此這種黃馬褂又稱為“職任馬褂”。

除了這種黃馬褂以外,還有一種黃馬褂是“賞穿黃馬褂”。而這個賞穿黃馬褂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打獵建校射時賞賜,另一種是獎勵有功的官員的黃馬褂,這種才最具價值。

先來說說打獵校射賞賜的黃馬褂,在清咸豐皇帝以前,皇帝都喜歡到木蘭打獵,皇帝會根據獵物情況進行賞賜;當然,為了保持滿清射箭的能力,在打獵期間會進行校射,皇帝也會依據校射情況賞賜黃馬褂。這兩張賞賜的黃馬褂一般只允許在行圍或比武時穿,平時禁止穿,這種黃馬褂屬於行圍褂子,沒有實際價值。

另一種賞賜的黃馬褂則是用來獎勵給有功的臣屬,這種黃馬褂在任何莊重的場合下都可以穿,這種就是我們常說的黃馬褂,功能普通星爺電影中常威所穿的那件一樣,(當年李鴻章訪美時為顯莊重穿著黃馬褂去的,卻被誤解為慈禧的丈夫,嚇的趕緊脫了,哈哈)。這種黃馬褂也是清朝統治者用來籠絡人心的手段,使得到黃馬褂的人會皇帝感激涕零,忠心耿耿。

除了上述的3中黃馬褂以外,還有一種黃馬褂,這種黃馬褂給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員穿的,某些官員宣讀完成皇帝的聖旨後,皇帝特賜黃馬褂,得到黃馬褂的官員需要騎馬繞紫禁城一週,這很給自己長面子,在咸豐時期非常流行。

好了,看完明白了吧,我們常說的黃馬褂是皇帝賞賜給功臣的那種黃馬褂,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形式的3中黃馬褂,不同黃馬褂的特權功能是不同的,這個需要了解。

至於和珅有二十多件黃馬褂的問題,就不難理解了,和珅作為乾隆皇帝的寵臣,為人又圓滑乖巧,深得乾隆喜歡,自然賞賜了很多的珍寶,為了表示對和珅的看中,賞賜黃馬褂也在情理之中了,不過我覺得,和珅的黃馬褂很少有第三種途徑獲得的,和珅當過大內侍衛,武功方面自然不必多說,再加上自身能力,獲得一些黃馬褂不是難事!

以上為本人觀點,如如有價值,甚為榮幸。

謝謝


史詩軸錄


其實,黃馬褂這玩意在清朝挺不值錢的。

什麼御前侍衛,經常都是身穿黃馬褂的。大家看過不少清宮劇,皇帝出行時,一眾開路的御前侍衛,個個都是身穿黃馬褂。當然了,御前侍衛也不是什麼時候都能穿黃馬褂的,和皇上在一起的時候才能穿。畢竟,黃色可是皇家專用的,御前侍衛平常沒事穿黃馬褂可是要掉腦袋的。

雖然說這黃馬褂起初是御前侍衛們一種工服,但是因為只有和皇帝一起才能穿,所以就彰顯出了黃馬褂的特別之處。清朝的統治者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將一件御前侍衛的工服當成寶貝賞賜給大臣,以示恩寵。意思就是賞你一件黃馬褂,現在你就是我的親信之人了,希望你對我忠誠不二,不要辜負我對你的一番心思。

被賞賜黃馬褂的大臣一看,哎呦,不得了了,皇上竟然這麼看中我,連象徵著皇家威嚴的黃馬褂都賞賜給我了,我要肝腦塗地報答皇上對我的信任。

黃馬褂這玩意,清朝的統治者賞賜給大臣時其實還挺隨意的。清朝的統治者都有圍獵的傳統,也就是圈一塊樹林子,放點獵物進去,然後帶著一大票隨從去獵手。每到圍獵的時候,就是黃馬褂大放送的時候。按照規定,圍獵時表現優秀的大臣都可以獲得黃馬褂的賞賜,或者向皇帝進獻獵物也可以獲得黃馬褂。

這種圍獵時賞賜的黃馬褂,應該是沒有什麼數量限制的。以和珅御前侍衛出身的身手,在圍獵時獲得賞賜黃馬褂,倒也不是很稀奇。每年圍獵時拿上一件,這和珅有多件黃馬褂也不是什麼稀奇之事。

除了圍獵,還有一種方式也可以獲得黃馬褂,那就是立有軍功。這種黃馬褂,在清朝中前期貌似發放的不多,大概因為這玩意除了一個榮譽性質外沒有啥別的作用吧。但是到了清朝後期,這黃馬褂突然多起來了,特別是太平天國起義時期,清廷對於那些同太平天國作戰的將領們,特別是漢人將領,就開始大肆賞賜黃馬褂。我想了想,大概就是清廷想要漢人將領們去給他們拼命,但是又捨不得拿出實質性的將領,只好批量的發放黃馬褂。

而那些得到黃馬褂的將領,一個個當成寶貝一樣的供著,然後嗷嗷叫的替清廷賣命。

至於說黃馬褂就像尚方寶劍一樣如同皇帝親臨,那是騙小孩子的。


清風月舞


黃馬褂本身沒有什麼特權,電視劇誇大了黃馬褂的作用。

黃馬褂是一種官服,清朝有很多款式的官服,黃馬褂是其中一種,主要是給皇帝的侍衛們穿的,因為衣服顏色是明黃色,所以被稱作“黃馬褂”。按照史料記載,“凡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外班侍衛,班領,護軍統領,前引十大臣,皆服黃馬褂。”

“明黃”是帝王專用色,無論官員還是平民百姓都不允許穿象徵帝王的明黃色衣服,但天子近侍是個例外,所以在很多人看來,黃馬褂是一種特殊地位的象徵。

除近侍平時即可穿著外,皇帝也可以賞賜其他人穿黃馬褂,稱“賞穿黃馬褂”,是一種格外賞賜。不過,清朝皇帝賞賜黃馬褂比較嚴格,一般是賜給有軍功的將領,文官得到黃馬褂的機會比較少,一旦得了黃馬褂平時都不捨得穿,拿回家要供奉起來,只有在莊重嚴肅的正式場合才會拿出來穿上炫耀。

李鴻章曾得慈禧太后賞賜黃馬褂,他穿著這件黃馬褂在日本談判時被日本人行刺,臉部中槍,血染黃馬褂,還不忘叮囑把自己的黃馬褂脫下來保存好。

影視劇中,黃馬褂被賦予類似尚方寶劍一樣的地位,見官大三級,甚至如同皇帝親臨,見者都要下跪。更有甚者,認為黃馬褂如同免死金牌,擁有者可以減刑免罪,這更是無稽之談。實際上,黃馬褂沒有這種“特權”,關鍵時刻什麼用處都沒有。

以和珅的地位,乾隆賞給他黃馬褂並不稀罕,至於有沒有二十多件,無法查證,但即便有也毫無價值可言,因為真正罩著和珅的不是黃馬褂,而是乾隆皇帝。

乾隆一死,繼位的嘉慶就把和珅扳倒了,這說明只要皇帝想收拾你,就算你有一百件黃馬褂,甚至一百塊免死金牌,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