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幾年前很火的“林下養雞”為何現在幾乎沒有這麼做的了?有啥壞處嗎?

農夫也瘋狂


因為農民耕種土地的成本不斷攀升,收益降低,為了有效增加家庭經濟收入,各地農民就因地制宜發展果樹業、養殖業,以及其他各類經濟作物;同時,返鄉農民工也積極加入其中。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農業專家、學者下鄉指導農村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提出發展“複式農業”的思路,被各地迅速接納,就在各地全面鋪開推廣。因此,前幾年,在農村就出現了很火的“林下養雞”“蝦稻共生”“田園農業”“果園生態養殖”等等,許多五花八門的複式農業產業類別。那麼,前幾年很火的“林下養雞”為何現在農村幾乎很少了呢?鄉村關中認為,這是水土不服,沒有因地制宜發展而導致的必然結果。

第一,發展“林下養雞”的危害顯然易見。

實事求地說,提出發展“複式農業”的構想是極其美好的,從根本上提高了單位效率和產能,對農民增收多收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但“林下養雞”,尤其是果園養雞,危害非常大,這在果樹成長的各個階段,從果樹的花芽綻放、開花、疏花、疏果,到套袋、施肥、打藥,以及採摘、清園等等過程中,因散雞亂刨亂跑,嚴重威脅果林周期生長,對果品質量造成嚴重損失;同時,發展“樹林養雞”,因為無法圍堵,散雞產生各種糞便多年積累,造成各類寄生蟲滋生,改變了林地生態環境,這樣的環境對雞、對林地環境顯然都是不利的。所以,“林下養雞”從過去風風火火,到現在的偃旗息鼓,都是被實踐所降服。

第二,發展生態農業必須因地制宜。

當初發展和推廣“林下養雞”的初衷是美好的,也是合理的,但我們卻籠統的一開馬就上工工的做法,這是缺乏調查研究的結果,而出現了現在的停止的做法。必須說明,我們做什麼事情,都必須弄清弄懂這片土地適合什麼,應該怎樣操作;如果連這些基本的條件都沒弄清弄懂,結果只能是驢頭不對馬嘴,出現風馬牛不相及的結果。因此,發展生態農業必須因地制宜,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第三,“複式農業”最大特點是完美結合。

我們說,發展複式農業,最大的特點,就是要把發展的產業與當地實際,達成二者的完美結合,找到二者契合點。比如發展“林地養雞”遭到失敗,而發展“蝦稻共生”卻實現了效益與產業發展的雙豐收,這些都說明了一點:發展生態農業,不管哪個地方,不管是誰操作,都要因地制宜,把產業的特點與當地的屬性有機結合,達到二者能效的最大化利用,這才能達到發展的目的;否則,就會出現南轅北轍,損失慘重,或者不可挽回的損失。

總之,前幾年出現的“林下養雞”這幾年確實少了,這是養殖戶在多年的實踐中,認識到其危害性,或收益甚微,或很不方便,或沒有達到預期淨利要,在這些方面達成共識 就立即終止。我們說,開展這種多元化的農業發展模式,能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農民多收增收,改變了過去單一的傳統種植養殖模式,但必須適合,必須合理,才能達到預期目標。必須明白,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


鄉村關中


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我表姐夫之前做過林下養雞,是承包的一片桔子園用來養的雞,最後發現根本賺不到錢,養了一年就放棄了!為什麼會這樣?我們來慢慢看看原因。

1.網上說的節省土地,實際上是這樣嗎?首先林下養雞肯定是散養,那要形成規模就需要大片的林地,林地大了對雞的管理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而承包大片的林地每年的租金不會少,加上管理成本,及野生動物對雞的危害造成的損失,這個成本就不低了!同時會影響林地的管理,特別是如果是果園的話,你就不能打藥了,不然雞就會大量完蛋!因此提高單位林地產出基本上是忽悠人的!

2.節省飼料,這就更是扯了!你想想,那麼多雞每天在同一片林地,幾天就讓林地寸草不生了!怎麼可能長期有蟲子和草給雞吃,同時雞是散養的,運動量大消耗就更多,飼料只會消耗的更多,同時雞生長的也會更慢!怎麼可能節省飼料?

3.節省肥料,不可否認,雞糞是能提供一些肥料,但同時雞也會將土地裡的一些蚯蚓等益蟲吃掉,對林地造成一些不利影響,基本可以抵消雞糞帶來的好處!

4.養殖出來的雞的銷路問題,林地養殖的雞養殖時間長,雞的損耗大,成本必然比較高,那就需要賣的價錢高很多,但你怎麼讓別人相信你的是林地雞從而賣一個好價錢是一個大難題!而大分人銷路又是一個大問題!




鄉野陳老哥


幾年前很火的“林下養雞”為何現在幾乎沒有這麼做的了?有啥壞處嗎?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提問。我是無來無去者,需要分享更多的生態養雞經驗,請加關注。

題主所說的“林下養雞”現在幾乎沒有這麼做。言下之意就是說“林下養雞”,現在已經不火了。你所說的情況,應該與事實不太相符。

就目前來說,林下養雞還是最好的土雞養殖方式。從三農媒體人在頭條裡發佈的,有關土雞養殖視頻裡,就可以得到事實驗證。

林下養雞主要的壞處在於可能破壞植被,以及雞糞過多、濃度過大,而造成樹木死亡。這些可能發生的問題,只要合理控制養殖密度,定期對雞糞沉積過多的區域,噴灑生物菌劑進行處理,就可以得到很好解決,也不用花費多少人力物力。

如果在果園養雞,除了前面說到的注意事項外,還要考慮果樹的植株大小和果子的類型。果樹植株比較小的、果子雞喜愛吃的果園,就不適合養雞。土雞有一定的刨土覓食和飛到樹上棲息的特性。果樹植株比較小的話,會破壞果樹樹枝;果子如果雞愛吃,雞就會去吃果子,會給果園收益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林下可以給土雞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可以利用農村擁有的數量眾多的資源,發展養雞項目,增加收入。林下有雜草、蟲子等,土雞可以覓食的食物;夏季高溫季節,土雞在林下可以納涼。也可以給土雞增加活動空間,林下生態環境好,養出來的土雞品味高,消費者喜愛。

小結:林下養雞目前還是最好的養殖場所,只要控制好養殖密度、定期對養殖場地進行生物化處理,在果園養雞選擇好果樹類型,就能發揮林下養雞的很好優勢。林下養雞利大於弊。

以上是我的觀點和看法。謝謝大家閱讀!

無來無去者


說起林下散養土雞隊伍,我也曾經是其中的一員,剛開始動意到小雞進入樹林的時候都是信心滿滿,滿眼裡看著都是要豐收的樣子,感覺馬上錢就來了。

可當小雞從育雛室進入到林下的時候,從那一刻起,惡夢也就來了。

隨之而來的是小雞的疾病問題、天敵問題、雷雨大風等自然災害問題、養殖技術與環境的共生問題、產蛋率低的可憐的問題、母雞亂下蛋問題、銷售問題,哪一個問題都夠讓你頭疼半天的。

一、疾病問題。

小雞從育雛室轉向林下地面放養的那一刻起,疾病就來了,首先是應激帶來的反應,從育雛室風不吹著雨淋不著、“食來張口、水來張嘴”、溫暖都很有保障的環境裡一下子轉到了大自然中,雖然空氣新鮮了,場地大了,但小雞卻一下子到這樣一個陌生的環境裡,會變得緊張,有些不知所措,而且直接接觸到了地面,感染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球蟲等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特別是球蟲病的感染,速度是最快的,一般隨著小雞與地面的接觸,也就開啟了球蟲對小雞的“集結號”。所以防球蟲問題,也是散養土雞的主要工作任務,另外,還要防止小雞的感冒問題,感冒引起的呼吸道病也是小雞應激的主要表現。

二、天敵問題。

天敵問題是散養土雞中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黃鼠狼、野貓、附近村子裡的野狗、蛇、鷹等一些不速之客都能將小雞成為腹中的美食。就像我們黃淮平原地區,相對來講沒有鷹和蛇的危害,但黃鼠貓和野貓較之以前明顯增多,還有附近村子裡養的一些四不象的說土不土說洋不洋的小狗也是到處亂竄。一旦哪地方圍網有一點漏洞,這狗狗們進來,就會將雞放倒一片。而貓、黃鼠狼是很難防範的,有人試過很多的法子防黃鼠狼,如雞群裡放大鵝,黃鼠狼沒防住,倒是可以造成禽類之間的相互交叉感染。

防這幾類天敵的最好的法子,還是在夜晚的時候將雞關閉在一個天敵無法進入的封閉的空間裡,別的方法似乎都不是太靈。

三、雷雨大風等自然災害問題。

雷雨大風等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對放養的雞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有時候可以會造成大批的死亡,在面對突然到防的雷雨大風,小雞往往採取鑽進一個較為隱蔽的地方躲進來,眾多的小雞紮在一起,外圈的淋成落湯雞,裡圈的被活活悶死。

曾經和無錫的一位在楊梅樹下散養雞的莊主朋友聊天時,聽他說,果園下散養土雞是一個很不錯的項目。我問他,你養了嗎?他說,養了。我又問他,賺錢了嗎?他說,本來該賺錢的,這個項目能賺錢。我又追問他,到底賺沒賺錢呢?他說,沒有,下雨時,2000只雞淋死了有100多隻。

所以,在放養雞之前就要把這些問題考慮在內,不然的話,雷雨大風一旦突然來臨,真的沒有辦法去應對。

四、養殖技術和環境共生的問題。

養殖技術一直是散養雞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合理的密度與疾病的防範,都是散養雞中最需要注意的問題。密度太大了,雞容易生病,也容易對果樹的花期、果實期造成破壞。另外,也達不到節省糧食的作用,反而增加了雞的防疫和管理風險,從而增加了養殖的工作量。

合理的單位密度,是散養中最為重要的問題,還有就是在果樹的用藥期間,如何解決雞的放養問題。

一般情況下,散養雞的密度每畝不宜超過50只,否則,就達不到散養的效果。另外,還需要圈出一片地方來,在果樹打藥的那天時間裡,要將雞採取關棚飼養。

五、產蛋率低與母雞亂下蛋的問題。

產蛋率低是散養雞普遍存在的問題,且亂下蛋現象也是比較讓人頭疼的問題。由於散養雞的消耗量比較大,所以產蛋率低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而且,時不時會出現抱窩的現象,這些問題在籠養時都是不會出現的。

現在,我的小農莊裡散養的綠殼蛋雞,平均兩天才一枚蛋,而且下的到處都是,每次撿蛋時,都要留一個蛋在窩裡面,如果都撿完了,有可能它們又尋找新的地方去下蛋啦。

六、最後再來說說銷售的問題。

銷售問題牽涉到兩個方面,一個是公雞的銷售,還有一個就是雞蛋的銷售。通過這幾年的養殖看,銷售並不是太大的問題,特別是土雞蛋的銷售,但公雞銷售還有有一點難度的,客戶對雞的要求有時非常的挑剔,你養紅色的公雞,他要黑烏公雞,當你養成了黑公雞時,他又要紅公雞。有時候真的眾口難調,好在現在網絡發達了,好好利用好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頭條等一些自媒體平臺,及時的記錄下,你的土雞的生長過程,讓更多的朋友參與到你的養殖場景中來,這樣讓更多的雞可以真正認識您的雞,為銷售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土雞散養是一個看起來好看,但實際上卻是危機重重的養殖項目。疾病、天敵、管理技術、雷雨大風等問題都是養殖人躲不過去的坎,所以,在好看不好玩的衝動自信的過後,變得更加踏實與務實後,散養戶自然就會越來越少。

聊聊三農的人和事,分享種植養殖的實操經驗,歡迎關注我和我的小農莊。

我和我的小農莊


您好,我們是洺曉溪農產品,很高興為您解答:

林下養雞,不僅能節省養雞飼料,還能利用雞糞給果樹提供養分,價格也是普通肉雞的幾倍,但是為什麼現在從事林下養雞的人越來越少了呢?其實林下養雞概念非常吸引人,但是做起來缺點很多。

一、雞糞的破壞力

雞糞對果樹的生長有利,但是也有一定的破壞作用。果樹施用農家肥,品質好結的果實多且大,但是農家肥是經過發酵的。鄉下養雞的雞的糞便沒有經過發酵,所以容易造成土地的板結,反而影響果樹的生長。

二、養殖週期長

林下養殖看似節省了養雞成本,但是養殖週期長,其生長緩慢,臨夏養殖一般選用的都是土雞飼料,以林中的蟲子草為主,麩子做飼料為輔,再加上散養的方式,雖然養出的雞味道鮮美,價格比較貴,但是生長時間緩慢,最終也很難賺到錢。

三、雞的破壞力很大

在果園裡養雞,雞可以吃雜草和蟲子,看似很不錯。但是有問題不能忽視,因為雞是一種雜食性的動物,有尖銳的嘴巴,鋒利的爪子,飛到樹上啄食果實,所以雞的破壞力相當大,控制不好的話,會對於臨場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林下養雞的優點很多,但是還是要控制其養殖密度,儘量不要在果樹林裡養殖,可以選擇其他的經濟作物,掌握好養雞的技術。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能有幫助,我們致力於服務三農領域~











洺曉溪農產品


恩施地區山林多,土地上,林下養殖一直很火,廣大農民也沒有個定向,要麼跟著上級部門走,說養雞就養雞;要麼跟著市場走,兔子肉貴就養兔子。最近這些年,林下養雞似乎是被潑了盆水,再也沒有以前那麼火了。其中的緣由不是三兩句說的清楚,咱只能就自己所瞭解的來嘮嗑幾句。

當初林下養雞火的原因

當時農村為啥火起來,可以從當時電視上播放的節目窺得一二。


  • 電視的輪番宣傳

  • 雞肉價格的上漲

  • 相關措施的支持

當時電視除了老白金就是林下養殖。今天張專家來說林下養殖的好處,明天李專家來說市場銷售的稀缺,我依稀記得某致富節目還專門做了幾期關於林下養殖的節目。這個時候不少農民盲目跟風,舉家投入到林下養雞的大軍當中。

另外當時雞肉價格卻是有所上漲。在零八年大雪期間,不知道多少養殖場因為保暖措施不到位而血本無歸,由此使得來年雞肉產量下降。產量下降到來市場供求不足,進而使得價格上漲,引起一波養殖潮流。

為了促進市場供求關係的平衡,當時也出臺一些措施幫助農民養雞。當年我們縣只要是註冊成合作社的養殖戶,都可以享受到一萬到三萬元的無息貸款。那麼在這三方面的努力下,為啥林下養雞現在又不火了呢?您且接著往下看。

現在不火的原因

當時相關部門一心為咱們農民和市場所考慮,對環保這塊欠佳。如今隨著大家對環保問題越來越重視,林下養雞所帶來的汙染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由此現在想在林下養雞的門檻也是越來越高。

其次最近今年規模化養雞戶興起,使得雞肉價格一落千丈。我想在市場上買過肉雞的都應該知道,最近幾個月雞肉的價格也是在不斷下降,但是相比於林下養雞戶來說,規模養殖戶的價格承受能力更強。就比如林下養雞的價格得三十一斤才可以保本,而規模養殖的肉雞可能十多元就可以保本,由此使得林下養雞戶失去市場競爭力,不得不轉而尋求其它出路。

最後就是現在農村不比以前,不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很多地方都成為了空心村。一心求得安穩生活的農民們,能夠有固定的工資自然不會去選擇風險性投資。這就是林下養雞現在為什麼不火的三個原因。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農村的一些現象其實都是咱們農民為更好的生活做出的選擇,由此林下養雞退出市場自然有著其道理。當然這也告訴我們,在選擇項目上得做好相應的調查,不要盲目隨著市場跟風。


愛茶者九號


前幾年林下養殖確實很火,因為那時候林下都沒養過雞,樹林子裡的各種植物特別的茂盛,在這種環境下,適合林下養殖土雞,因為土雞的養殖方法,就是早晚各喂一遍食物,剩下的時間,可以到林下的草地上,吃各種野菜野草和小蟲,還有各種的小螞蚱,是一個非常掙錢的一個新興的養殖。

開始在林下養雞的時候,一畝地只能養50只,在一畝地養50只的目地,就是抱著試試的態度,看看在林下養殖土雞怎麼樣?如果在100畝地林下養,100畝地能養5000只土雞,在這個面積裡養殖土雞,不會對林下的各種植物,進行破壞的。剛開始養殖時候,林下養殖費用也是很低的,所以土雞在這種環境中,頭一年都掙到很多的錢,在這種環境養的土雞,它也是接近純天然的,最好的時候1斤能賣到50塊錢。

第二年的時候,這林下養殖的費用就增加了,包一畝林地在500塊錢,包十畝林就是5000塊錢,養雞老闆沒有辦法,只能縮小包林地的面積,來降低成本,在這十畝林下如果在按照老方法養殖,十畝地養500只,那就賠光的,只能增加養雞的數量,在十畝林下養5000只土雞,這5000只土雞小的時候,在這十畝林裡,還沒有把植物都破壞掉,等到過三個月以後,土雞長大一些了,它們就把林下的這些植物,全部都吃的光光的,只留下硬邦邦的土地。

再過一個月以後,土雞在地下真的找不到是任何食物,它們只能是刨樹根,因為土雞天生有洗澡的毛病,它用爪子在樹根底下,一陣的狂刨,刨出一個大坑,土雞在那裡邊洗澡,它們實在沒有吃的時候就吃樹皮,把這十畝樹林破壞的不像樣子,在土雞賣了以後,種樹的主人,到自己的林下一看,當時就傻了眼了,把自己多年經營的樹林,破壞的慘不忍睹,只能把林下養殖土雞的人,趕出自己的領地,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林下養殖就消失了。


三農剛子


其實“林下養雞”現在也是很火的。在湖建遍遠的山區,有很多農戶正在“林下養雞”發財致富。

以前人們用這種方法不有成功,只是養殖方法和技術沒有掌握好,造成事倍功半,只好放棄。如果你想真正做好“林下養雞”必須做好以下幾步:

1、林地選擇

選擇通風向陽的林地,要求排水性要良好,交通要方便,林地樹木生長要良好,有一塊開闊平坦地帶,這樣可用來搭建雞舍。

2、搭建雞舍

林下養雞的雞舍較為簡易,只需有個給雞夜間休息地方即可,可用磚塊木條搭建一個框架,留一個進出的小門。然後用塑料薄膜將其四周和頂端圍起來,在固定好即可。每個雞舍的大小由養殖規模而定,可大可小,此外搭建是要分開雛雞房、產蛋房以及孵化室之間的區別。

3、選種

林下養雞要選擇對環境適應力強的雞種,最好選擇當地的土雞,現如今人工規模化養殖發展,很多雞在人工條件下生長極快,往往一隻雞隻需一兩月即可出欄。但大多都是人工催育而成,但長期食用存在很多隱患,所以越來越多人喜歡鄉下地區飼養的家雞或土雞,這樣不僅口味較好、營養豐富,吃起來更為放心。

4、飼養管理

在清明季節放雞進入林下,雞苗可購買也可自己孵化,要做好雛雞餵養,將雛雞餵養在室內30度左右的環境,餵食時可適當加入維生素和抗生素,這樣可加強雛雞的抗病力。但雛雞在生長到一月時即可放養,放養時要訓練雞的覓食習慣,兩人互相配合,一人投食,另外一人負責驅趕,形成雞搶食習慣。之後再慢慢降低餵食量,尤其是早上的餵食,讓其白天自行覓食,晚上餵食飼料,這樣可加快雞的生長。

5、疫病防治

林下養雞主要的病害是寄生蟲,由於雞自行覓食,可能會吃下很多蟲類,這些蟲類會帶有很多寄生蟲,所以在飼料中要適當的加入驅蟲的藥物。另外還要注意雞舍和林下的環境衛生,要定時消毒處理,預防傳染病,確保雞群的健康。


被遺忘角落


幾年前很火的林下養雞,現在也還是一個比較推崇的項目。如今少見的原因,那是因為很多養殖戶都更換了養雞場所,並沒有退出,再過幾年就撤回來了。主要是因為不在同一個地方長時間養雞,可以減少雞群發生疾病的幾率。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停懈,有利於場地植被的再生,為下一次養殖創造條件。

林下放養雞必須具備的條件

適應能力強,野外環境複雜,比如野獸、雷電、大雨等,如果所放養的雞適應能力差,很容易發生各種應激。

覓食能力強,林下養雞主要是讓雞群覓食野外的食物,以達到降低飼養成本目的。

抗病能力強,林下養雞不像大棚養雞,其環境的溫溼度都不受人控制,必須依靠雞群自身的免疫能力。

林下養雞的好處

利用自然環境養雞,雞群覓食野外的昆蟲、青草等營養食物,不但可以節約一部分的飼料成本,還可以加強雞產品的質量。比如雞肉的韌性、口感和雞蛋黃顏色等,這些都得益於野外的各種礦物質食物。

節省建立棚舍的投入,林下養雞管理比較粗放,雞舍的建設要求不高,比如通風、供暖設備等。而且相對來說山林的租金也便宜一些,很多地方都不會超過200元/畝/年。

林下養雞要說沒有壞處那也是不可能的,畢竟雞群在覓食過程中都喜歡刨土。如果密度大一些,會造成很多小樹苗被連根刨出來,影響場地植被的繁育。加上雞群也喜歡吃各類種子,掉落地面的幾乎會被雞吃完,自然也會影響各類植物的繁殖。


農村蔣小蘭


也不能說現在沒人那麼做了,現在在我們這裡依然有這種做法。膠東農村是蘋果的故鄉,所以前些年我們這裡的林下養雞,大部分都是在蘋果園裡養殖。果農利用自家的果園,也網子將果園網起來,天氣暖和的時候,把一些已經飼養的半大不小的雞苗放進果園。應該說林下養雞利弊各半,有好處也有壞處。

先說一下在果園裡養雞的好處。把雞苗散養在果園裡面,首先就是節省飼料,果園裡面到處是青草和昆蟲,還有秋後的草籽。把雞散養在裡面,可以直接捉食“野味兒”。這些散養的土雞,拿到市場上賣的時候,要比那些飼料雞價格貴多了,一隻土雞大約100多塊錢。土雞蛋也比飼料雞蛋價格貴不少,在我們當地一般的土雞蛋是每斤10塊錢,而那些普通雞蛋也就是三四塊錢左右。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充分利用了果園裡的空間,不浪費土地。其次果園裡面地下害蟲多,而雞最喜歡吃的就是蟲子。在果園裡面飼養土雞,可以減少蟲子對蘋果的侵害。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在果園裡養雞有優點自然也有缺點。第一個缺點,如果在果園裡飼養的雞過多,不利於果園裡的土壤疏鬆。夏季雨水多的時候,因為雞會在果園裡到處亂走,日子長了,把土壤踩的堅硬沒有了疏鬆度,樹根自然得不到很好的呼吸。而且不管是否雨季,這些土雞都會上躥下跳,把樹上低處的葉子和果子都濺得到處是泥土,完全破壞了蘋果的賣相。

第二個缺點是,沒有經過腐熟的雞糞,對果樹不僅不存在營養,而且雞糞很容易產生蠐螬。開始的時候有的人們普遍認為,果樹本身需要大量的營養,而雞糞是最好的有機肥料。把雞散養在果園裡面,既省去了清除雞糞這道手續,還可以直接滋養果樹,大家忽略了一點兒,果樹需要的雞糞,應該是堆積在一起發酵以後再使用,那樣才可以疏鬆土壤,起到營養果樹的作用。雞糞直接排洩到果園裡,雞糞所含的尿酸,只能弱化土質,年頭久了以後,果園裡的果樹反而不茂盛了。



總之,我各人認為林下養雞,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充分利用果園的土地,如果說到節省飼料,我倒是覺得草籽和地下的昆蟲,解決不了太多的問題,還是需要人工飼料比較多。雞糞對果樹也產生不了什麼營養,這可能也是這幾年來,林下養雞的人逐漸減少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