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天寶十年的三場敗戰,使得周邊各國看穿了大唐就是一隻紙老虎

天寶十年的三場敗戰,使得周邊各國看穿了大唐就是一隻紙老虎

天寶十年,對大唐來說不是一個好兆頭,接連而來的三場敗戰使得李隆基臉顏面全失。

第一戰,就是鮮于仲通慘敗於南詔。

天寶九年,南詔王閣邏鳳帶領家眷及大隊人員路過姚州,姚州太守張虔陀不但侮辱閣邏鳳隨行的女眷,還要向閣邏鳳勒索賄賂。閣邏鳳不從,張虔陀就派人前去辱罵,並向朝廷誣告閣邏鳳造反。

堂堂南詔王豈能受到一個小小太守如此欺辱,於是閣邏鳳大怒,既然如此欺人太甚,那老子就反給你看,於是起兵攻破姚州,殺張虔陀,並取羈縻州。

天寶十年四月,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帥兵八萬,從戎州(今四川宜賓)和嶲州(今四川西昌)分兩道出發,至曲州(今雲南昭通)和靖州(今雲南彝良西北)向南詔發起攻擊。

閣羅鳳聞唐軍來伐,自知不敵連忙遣使謝罪並且送上人證物證,向鮮于仲通證明是全是張虔陀的過錯和誣陷,自己是迫於無奈這才犯下大錯,並請還天寶九年所俘掠唐之人及其劫掠的財物,還修復祥雲城送還給大唐以為修好。

鮮于仲通剛當上劍南節度使,正野心勃勃要拿閣邏鳳的首級來建功立業,當即拒絕了閣邏鳳的求和提議。

求和不成,南詔王閣邏鳳派出使者前往威脅鮮于仲通:如果不許我求和,那麼我將歸依吐蕃,則南詔就非唐所有。

南詔王此舉鮮于仲通正和心意,當下斬殺了南詔王派來的使者,帶領大軍進軍至西洱河,與閣羅鳳所帥南詔軍展開大戰。

奈何鮮于仲通器量狹小、生性急躁並且缺少智謀,最終唐軍大敗,戰死者達六萬餘人,大將王天運戰死,鮮于仲通僅以身免。

但楊國忠身為鮮于仲通的舉薦之人也是其的上司,又是處於跟李林甫相爭的關鍵時刻,就掩其敗狀,仍奏鮮于仲通有戰功。

而南詔王閣羅鳳萬萬沒想到唐軍竟然如此的不堪一擊,也徹底的知道了大唐就是一隻紙老虎,一戳就破。於是再也不將大唐放在眼裡,遂收斂唐士卒戰屍,築為京觀,即像世人宣示自己的赫赫戰功,也欺辱於大唐,讓大唐顏面盡失。

而且南詔就此背棄大唐而轉而投靠於吐蕃。

大怒的李隆基為了雪恥大募兩京及河南、河北兵以擊南詔。可是人們都說雲南地方多瘴氣,士卒未戰而死者佔大部分,因無應募者。

楊國忠遂派御史到各地捉人,鎖送到軍所。按舊制,百姓有勳者可以免除徵役,當時連年征戰,調兵極多,楊國忠就奏先取高勳。於是被徵者愁怨,父母妻子相送,哭聲振野。

天寶十年的三場敗戰,使得周邊各國看穿了大唐就是一隻紙老虎

李隆基一邊還在強徵百姓去攻打南詔,接著又傳來了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大敗於大食和諸胡聯軍之手。

天寶十年以前,高仙芝贏得了兩場對吐蕃的全面戰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吐蕃和大食譽為山地之王。

聖人好大喜功,使邊帥經常不顧大局,肆意作威作福,高仙芝率領的安西軍更是如此。

高仙芝擊破石國俘其王后,石國王子逃奔諸胡,四處訴說高仙芝欺誘貪暴,諸胡各國唇亡齒寒,引來大食軍共擊安西四鎮。

高仙芝不以為意,只引軍兩萬人(一半是算是僕從軍)出擊,深入七百餘里至恆羅斯城與大食兵相遇,兩軍相持五日,高仙芝所率蕃兵葛邏祿部叛,與大食夾攻唐軍,高仙芝大敗,萬餘士卒死亡殆盡,所剩僅千餘人。

右威衛將軍李嗣業勸高仙芝乘夜逃跑,因為道路狹隘,拔汗那部眾在前,人畜塞路,李嗣業奮勇策馬向前,揮大梃衝向阻擊之敵,可已經處於大食為主的諸部的包圍中,在這緊急之時,有段秀實引一路奇兵殺出阻擊大食追兵,收羅數千散兵於李嗣業一道救回高仙芝還歸安西。

(個人認為石國之所以會引來大食軍,皆因為大唐待慄特人太過寬厚,結果高仙芝惱怒石國左右搖擺,派唐軍搶了饅頭以做懲戒,慄特人就跑去向年年搶他們肉搶他們女人的大食人哭訴:我被唐軍欺負了,你們要為我報仇,我來帶路。殊不知大食人對待慄特人,可比唐軍殘酷百倍。)

剛接到安西戰敗,還沒等李隆基做出反應,又讓這位大唐聖人感受到了什麼叫做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心腹愛將安祿山又被奚人和契丹聯手打得落荒而逃!

天寶十年的三場敗戰,使得周邊各國看穿了大唐就是一隻紙老虎

天寶十年八月,安祿山帥所節度的三道兵共六萬人,出討契丹,以收服的奚人部落二千騎兵為嚮導。過平盧千餘里,至土護真河(今內蒙古老哈河),遇到大雨,安祿山也不愧是沙場老將,帶兵打仗還是很有幾把刷子的,果斷的率領大軍趁著大雨晝夜兼行三百多里,直至契丹牙帳十里之外,方才被契丹哨探發現行蹤。

契丹上下見到唐軍殺到,十分驚駭,頓時亂作一團。安祿山大喜,連忙下令大軍出擊。

因當時大雨連綿,弓弩筋膠皆溼水鬆弛,大將何思德對安祿山諫言:“大帥,我軍人數雖多,但遠來疲憊,不如按甲息兵稍事休整。以咱們大軍壓境,末將料想不過三天,契丹就會不戰而降。

安祿山聞言大怒:“大膽,戰前竟敢亂我軍心,來人,拖下去斬!”

帳前眾將大驚,連忙為何思德求情,何思德萬萬沒想到自己的良策居然落了個要被安祿山以亂軍心斬首,連忙大呼:“大帥,請免死為前鋒以攻契丹。”

安祿山本想將借這個機會將不是很聽話的何思德就此斬殺,可沒想到何思德能讓眾將求情,使得心中更是要將何思德置之死地的安祿山也不得不刀下留人,下令何思德率領本部人馬出擊契丹。

哪成想何思德也是一位身寬體胖的人,雖然比不上安祿山肥胖,可穿上甲冑還是與安祿山形貌相像,契丹兵以為是安祿山,人人奮勇爭先將何思地團團圍困。

而安祿山要借刀殺人,遲遲不發援軍,使得何思德兵敗身死。契丹人皆以為殺死了安祿山,士氣大振,舉族上下不顧生死的殺向唐軍。

安祿山軍中的奚人等胡,本就久受安祿山之苦,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看到契丹人士氣大漲興高采烈的殺來,又聽到契丹人舉族大喊安祿山已死,立即反叛,與契丹合兵,夾擊唐軍。

奚人等各部胡人在唐軍中就等於是僕從軍和奴隸軍,分散在唐軍中,這以反叛使得唐軍大亂,致使唐軍大敗,數萬大軍死傷略盡。

安祿山的鞍馬被射中,折冠失履狼狽不堪,幸賴部下捨命相救,又趁著天黑這才帶著二十餘騎部下逃脫。

安祿山逃入師州(今內蒙古赤峰東北),為了洗脫戰敗之責,就歸罪於突厥左賢王哥解和河東兵馬使魚承仙,立殺二人收其兵馬,哪成想又被契丹人圍在了山谷中。

平盧兵馬使史思明逃入山谷躲藏近二十天,才收羅散卒七百餘人。直到平盧守將史定方引精兵二千前來相救,契丹兵這才退去,安祿山這才得以倖免。

到了平盧,所部士卒大部逃散,史思明出見安祿山,安祿山大喜,握其手喜道:“你來我就無憂了。”

史思明退出大帳,卻是狠狠的擦了一把冷汗道:“如果我早見安祿山,就會與哥解和魚承仙一起被殺。”

契丹兵又圍師州,安祿山派思明擊退之。

安祿山也因為這場兵敗傷了元氣,安史之亂也因此推遲了數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