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400年興盛不衰的河南大族,只因資助慈禧100萬,導致家族家道中落

400年興盛不衰的河南大族,只因資助慈禧100萬,導致家族家道中落

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其實也就是所謂的富不過三代的的意思。介於家庭,社會以及企業的繁榮等各種問題,古今以來,很少能有富過三代的家族。不過在河南省鞏義市,卻有這麼一個家族富了整整十二代了,家裡錦衣玉食腰纏萬貫的生活延續了四百多年,它就是完全可以稱其為名門望族的康氏家族。

清朝時因慈禧太后的看重而獲賜"康百萬"這個名稱,並且藉以名揚萬里。他們的聚居地"康氏莊園",也就是"康百萬莊園",現在也已是4A級景區。下面,讓我們從康氏家族的發展興旺來探索富過三代的訣竅吧。

世家大族初發展

河洛康家,創業於明代,當時他們家為了生活溫飽問題開了一家小餐館,因為他們家人純樸善良,做生意講誠信,做飯用好的食材,所以在此處頗有名聲,得眾人青睞,生意也非常火爆,好多過路人都願意來他們家店,後來被稱為"康家店"。

400年興盛不衰的河南大族,只因資助慈禧100萬,導致家族家道中落

這時的康家雖然也算得上是富裕,但也不是大富大貴,直到後來到了第六代康紹敬,才有了突飛猛進地發展。康紹敬其人十分聰明刻苦,讀書好,考取了功名,當上了明朝管理地方交通和官鹽稅務的官員。

當時商戶也可以介入鹽業,也就是說當時販鹽這件事是普遍存在的。康紹敬身處要職,家裡當時做小本生意,只是富裕不可能出頭,他不可能不為家裡的發展考慮,所以康家早期發家致富靠的就是販鹽。之後康家又拿到了大批的軍需品的單子,並且陝西地區的布市也被康家壟斷,從此康家像開了掛一樣走向發財之路。

八國聯軍侵華打入北京之後,慈禧太后連夜逃竄,開始了她的逃亡之路。在逃難到河南的時候,慈禧太后已是窮困潦倒落魄不堪,而此時,康家竟拿出了100萬給慈禧太后,慈禧自然驚喜若狂,便為其賜名"康百萬",從此以後,康家盛名流傳的更遠了。

400年興盛不衰的河南大族,只因資助慈禧100萬,導致家族家道中落

巔峰之後是沒落

康家人在官商之間的百年權衡,不僅達到了做官的目的,更成為後世崇拜的商業巨匠,實在是難得可貴。亦官亦商,放在當下對於一個家族來說也是一件及其困難的事情,更何況做的鼎盛。由此可見,康家的興盛跟其發展的兩向性也有很多的關係。

不過康家在連續富了十二代以後,在清朝滅亡後便開始沒落。因為當年慈禧的一句表揚,在此之後,慈禧又曾多次來康家化緣,並且時時提起康家,在多個重要場合表揚康家的貢獻。各級官員也都紛紛來康家敲竹槓,從中牟利。所以清朝滅亡後,一直被朝廷壓榨的康家也早已元氣不足,在後來逐漸銷聲匿跡。

400年興盛不衰的河南大族,只因資助慈禧100萬,導致家族家道中落

從民國23年起,曾經威風一時的康氏家族開始走向衰敗。作為康家第十八代子弟的康子昭輕生,更是致使了康氏家族的衰退,一代世家大族曾經揚名萬里,而現在即使還存在著卻鮮為人知。一個繁盛了四百多年的家族,最終還是毀在了封建主義和官僚主義手上,因為和朝廷牽扯太多,最後一起夾帶著走向衰敗,雖然至今還存在著,但是又有誰知道呢?

康氏家族發展的背後

一個世家大族的發展不可能僅僅靠權力和金錢,康氏家族的興盛自然也與其家庭教育也有關。有些時候名利的背後是修養,是氣度,也是謀略。康家有著極其嚴格的家訓,以使子孫後代都秉承規矩好好做人,亦才能好好做事。

400年興盛不衰的河南大族,只因資助慈禧100萬,導致家族家道中落

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訓匾寫道:"上留餘於天,對得起朝廷;下留餘於地,對得起百姓與子孫。"

這是教育子孫們凡事要留有餘地,不可貪得無厭。其中提到了國家,百姓和子孫,亦可看出康家心胸之大,氣度之大。正是有著這樣的家訓,康家子孫才能清心戒律,為人正直,不存貪念,也只有這樣,康氏家族的繁榮才能延續那麼長時間。

除此之外,康家每一代都十分注重教育,尤其是教他們勤儉節約,所以說康氏家族無論是經商還是教育都很有一套。富裕之人最怕貪得無厭,最怕奢侈浪費。而康家正是注意了這兩點,才能逐漸發展成名門望族。

400年興盛不衰的河南大族,只因資助慈禧100萬,導致家族家道中落

儒家強調"財不可露盡,勢不可使盡",康家在這一方面做的很好。資助朝廷,修黃河大堤、建學堂、賑濟災民,都體現了這一點。如此仁義,如此遵循道義,沒有不發展延續的道理。同理,康家最後的滅亡,也是因為此理,在慈禧面前漏富,最終被貪得無厭的朝廷吞吃殆盡。

康氏家族披帶著富甲天下的榮光和繁華明、清和民國三個時代的發展,從"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到銷聲匿跡無人知曉。因為謹遵家訓,他們得以保持延續和發展,也是因為不小心的破戒才導致了家族的衰敗。所以啊,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一定要遵守,不然是要出事的。

縱觀康氏家族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從剛開始做小本生意到後來販鹽發家致富,靠的最多的是家裡關係,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也是具有真情實理的。

從康紹敬一代開始大開發財之路,也說明了康紹敬這個人很會辦事,一方面照顧家裡,一方面又不落人嘴舌。同時他又教導家裡人要學會"留餘",給別人留有發展的餘地,所以他們在發家致富的路上敵人很少,人脈卻很多,可以看出康紹敬也是個高情商的人才。

400年興盛不衰的河南大族,只因資助慈禧100萬,導致家族家道中落

老一輩的打拼和睿智,加上後代的守護,使康氏家族能夠富裕十二代,延續四百多年,至今家族還在。所以,小編總結了一下,一個家族要想富過三代,不僅要有一個睿智有出息的開創者和領頭人,也要有好的家庭教育,更要有明辨是非,遵循先人遺志的後人。

在當下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康氏家族當時留下的"留餘"二字,哪個不是為了名利爭得頭破血流?可得到的財富究竟又能保留多久呢?

學習先人的智慧感悟其中精髓才是走向成功保留成功的最好的訣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