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隨園詩話》卷八選讀(1昨與鄰舟姊妹逢,香風暖處話從容)

隨園詩話

卷八

《隨園詩話》卷八選讀(1昨與鄰舟姊妹逢,香風暖處話從容)


諷世語最蘊藉者,某《遊春》雲:“地溼莎青雨後天,桃花紅近竹林邊。遊人本是農桑客,記得春深要種田。”《詠桑》雲:“采采東風葉滿籃,禦寒功已在春蠶。世間多少閒花草,無補生民亦自慚。”《雨中作》雲:“布被裝棉夢黯然,曉看遙岫鎖輕煙。蹇驢盡避當風馬,也有香泥溼錦韉。”

西崖先生雲:“詩話作而詩亡。”餘嘗不解其說,後讀《漁隱叢話》,而嘆宋人之詩可存,宋人之話可廢也。皮光業詩云:“行人折柳和輕絮,飛燕含泥帶落花。”詩佳矣。裴光約訾之曰:“柳當有絮,燕或無泥。”唐人:“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佳矣。歐公譏其夜半無鐘聲。作詩話者,又歷舉其夜半之鐘,以證實之。如此論詩,使人夭閼性靈,塞斷機括;豈非“詩話作而詩亡”哉?或贊杜詩之妙。一經生曰:“‘濁醪誰造汝?一醉散千愁。’酒是杜康所造;而杜甫不知;安得謂之詩人哉?”痴人說夢,勢必至此。

天長詩人陳燭門進士,名以剛。餘宰江寧,蒙其過訪。餘愛買書,而官廨甚小,都堆簽押處;故贈詩云:“六朝山立簾鉤外,萬卷書橫簿領中。”即姚武功“印朱沾墨研,戶籍雜經書”之意。

有箍桶匠老矣,其子時時凍餒之。子又生孫,老人愛孫,常抱於懷。人笑其痴。老人吟雲:“曾記當年養我兒,我兒今又養孫兒。我兒餓我憑他餓,莫遣孫兒餓我兒!”此詩用意深厚,較之“因子不孝,抱孫圖報仇”者,更進一層。

詩讖從古有之。宋徽宗《詠金芝生》詩,曰:“定知金帝來為主,不待春風便發生。”已兆靖康之禍。後蜀主孟昶《題桃符貼寢官》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後太祖滅蜀,遣呂餘慶知成都。王陽明擒宸濠,勒石廬山,有“嘉靖我邦國”五字。亡何,世宗即位,國號嘉靖。揚州城內有康山,俗傳康對山曾讀書其處,故名。康熙間,朱竹坨遊康山,有“有約江春到”之句。今康山主人穎長方伯,修葺其地,極一時之盛;姓江,名春:亦一奇矣!

乾隆初,江西有四子:楊、汪、趙、蔣是也。趙山南早夭,詩失傳。汪輦雲名軔,少孤貧,為人執炊。有句雲:“積晦雲疑鬥,新晴草欲焚。”楊子載名墾,才最高,與蔣心餘相抗。其先本雲南土司,改籍江西。五言云:“山鬼常聯臂,溪虹倏現身。”“早霞隨日上,敗葉擁潮行。”“有客嫌庭仄,無書覺晝長。”七言云:“寒星欲滅見漁火,小雨無聲添落花。”“欄邊花草牛羊路,寺里人家杵臼聲。”“客少長留不鳴雁,睡酣翻喜失晨雞。”

又有何在田者,《偶成》雲:“月借日光成半面,雨收雲氣泛餘絲。”《郊外》雲:“野徑無人問,隨牛自得村。”“近市原非隱,能詩豈是才。”“樵室薪為榻,漁舟網作帆。”皆可傳之句也。甲辰三月,餘赴東,過南昌;心餘病風,口不能言,猶以左手書此數聯。

心餘手持詩集廿卷,向餘雲:“知交遍海內,作序只託隨園。”餘感其意,臨別涕下。其子知讓見贈五古,灑灑千言,合少陵、香山而一之,篇什太長,故未抄錄。與餘論古尤合,又贈三律,有句雲:“公所讀書人亦讀,不如公處只聰明。”心餘書舍,有揚州汪端光孝廉贈句雲:“置酒好招鄉父老,解衣平揖漢公卿。”汪字劍潭,少年玉貌,佳句如:“水定漁燈出,風驕戍鼓沉。”“路長行應獨,舟小買宜雙。”“月明又是無邊水,半照行人半照魚。”皆有別趣。

魚門《哭董東亭》雲:“然疑未定先拋淚,日月都真旋得書。”雲松《哭韓廷宣》雲:“久客不歸無異死,故人入夢尚如生。”

廬州守備徐椒林,每到金陵,與餘款洽。在滿洲城,《夜飲》詩云:“為恃將軍司鎖鑰,幾番痛飲月沉西。”

一十一

士大夫宦成之後,讀破萬卷,往往幼時所習之“四書”、“五經”,都不省記。癸未召試時,吳竹嶼、程魚門、嚴冬友諸公畢集隨園。餘偶言及“四書”有韻者,如《孟子》“師行而糧食”一段廣五人背至“方命虐民”之下,都不省記。冬友自撰一句足之,彼此疑其不類,急翻書看,乃“飲食若流”四字也。一座大笑。外甥王家駿有句雲:“因留僧話通吟偈,為課兒功熟舊書。”甥多佳句。如:“乍見波微白,方知月驟明。”“一編如好友,宜近不宜疏。”“衣因亂疊痕常縐,書為頻翻卷不齊。”“宿雲似幕能遮月,細雨如煙不損花。”“停足恰逢曾識寺,入門先問舊交僧。”“曲引急流歸遠港,微刪密葉顯新花。”“伏枕苦吟無好句,描詩容易做詩難。”皆有放翁風味。

一十二

錢文端公,庚午典江西試。寫榜吏陳巨儒,須鬢如雪,求公贈手跡為榮;自陳年七十,手寫文武試三十二榜。公贈詩云:“桂籍憑伊腕力傳,白頭從事地行仙。自言作吏中書省,曾侍朱衣四十年。”十月,複寫武榜,解首則其孫騰蛟也。名初唱,掀髯一笑,筆墮於地。中丞阿公喜極,遣牙校馳箋,索藩司彭公家屏贈詩。彭方有劇務,幕中客擬數首,不稱公意。遣吏飛馬請蔣苕生來。蔣方與友飲酒肆;戀不肯行。吏敦促至再,扶鞭上馬,比至,則促召之使已四輩矣。彭公遽起,告以中丞索詩之使,立馬簷下。蔣笑曰:“某不知公有此急也。”濡筆立題一絕雲:“榜頭題處笑開眉,六十年來鬢若絲。官燭兩行人第一,夜闌回憶抱孫時。”彭公得詩狂喜,復酌苕生,送輕紗四端。苕生太夫人鍾氏,名令嘉,晚號甘荼老人;生心餘,四歲,即斷竹絲作波磔,教之識字。嘗登太行山雲:“絕磴馬蕭蕭,群峰氣勢驕。蒼雲橫上黨,寒色滿中條。極目河如帶,攔車雲未消。龍門劃諸水,禹力萬年昭。”乙酉歲,心餘奉母出都,畫《歸舟安穩圖》,一時名公卿,題滿卷中。尹文端公謂餘曰:“此卷中無佳作,惟太夫人自題七章,陸健男太史四首,足傳也。”惜未抄錄。

一十三

尹文端公和餘“飛”字韻雲:“鳥入青雲倦亦飛。”吟至再三,唏噓不已,想見當局者求退之難。古漁有句雲;“未遊五嶽心雖切,便到重霄劫又多。”

一十四

尹文端公督兩江時,愛才如命。宛平王發桂以主簿派管行宮,有句雲:“愧我衙官無一事,宮門持帚掃閒花。”公見而大喜,即超遷貳尹。秀才解中發有句雲:“多讀詩書命亦佳。”公於某扇上見之,即聘作西席。

一十五

或問:“李師中將出兵,在韓魏公席上賦詩云:‘歸來不願封侯印,只向君王覓愛卿。’不知所用何典。”餘按:《宋史·王景傳》:“景仕唐,歸晉,高祖厚遇之,問其所欲。對:‘受恩已厚,無所欲。’固問之。乃曰:‘臣為小卒,常負胡床,從隊長過官妓侯小師家彈唱,心頗慕之。今得小師為妻,足矣。’高祖大笑,即以賜之,封楚國夫人。”疑師中即指此事。後蔡攸出兵,指帝座劉妃求賞,其事在後。或雲:“愛卿者,即魏公席上之妓名。”

一十六

梅診為文穆公第六子,弱冠時,從張芸墅遊隨園,雲:“隨園耳久熟,遊歷自今初。買得小山隱,名仍太傅餘。主人能愛客,高士幸攜餘。幽徑入蘿薜,知應世味疏。”又曰:“岸分雙沼水,壁滿一朝詩。”嗚呼!式庵學醇行端,年未五十竟亡,詩多散失矣。

一十七

餘幼時《詠史》雲:“若道高皇勝項羽,試將呂后比虞姬。”後見益都王中丞遵坦有句雲:“垓下何必更悲歌,虞兮呂公較若何?”兩意相同。王又有句雲:“亞父不用乃壽終,淮陰枉死未央宮。”意亦新。

一十八

馬驌宛斯作《繹史》,敘三代事,極博雅;而詩筆甚清。《池上》雲:“種魚有術尋漁父,斷酒無心學醉翁。”漁洋題其像雲:“今日黃山山下路,只餘書帶草青青。”

一十九

陳古漁雲:“今人不知詩中甘苦,而強作解事者。正如富貴之家,堂上喧鬧,而牆外行人,抵死不知。何也?未入門故也。”宋人《栽竹》詩云:“應築粉牆高百尺,不容門外俗人看。”

二十

餘遊九華山;青陽沈正侯字倫玉,少年韶秀,延候於五溪,已三日矣。見贈雲:“大抵高人能下士,於今童子得瞻師。”又句雲:“風狂欲折依牆竹,菊萎猶開臥地花。”又,陳明經名芳者,相待於陵陽鎮。呈詩云:“岸曲橋橫草樹萋,書堂佛寺水東西。溪亭日映欄干外,九十九峰影盡低。”兩人俱不事科舉,以吟詠自娛。

二十一

詩雖新,似舊才佳。尹似村雲;“看花好似尋良友,得句渾疑是舊詩。”古漁雲:“得句渾疑先輩語,登筵初借少年人。”偶過西湖,見陳莊題壁雲:“一葉蜻蜓似缺瓜,年年蕩槳水雲涯。叉魚射鴨嬌無力,笑入南湖摘藕花。”“蘇小樓頭楊柳風,小姑鬥草語芳叢。阿儂家住胭脂嶺,怪底花枝映日紅。”末署“竹嶼”二字:蘇州吳進士泰來也。新安江寺見題壁雲:“昨與鄰舟姊妹逢,香風暖處話從容。低頭怕有漁郎至,不看蓮花只看儂。”“灘頭漠漠起炊煙,折罷蓮花正暮天。卻怪鴛鴦不解事,偏依依艇並頭眠。”末署“魯鳳藻”三字。

二十二

黃莘田落第,賦《無題》雲:“禿尖成冢還成陣,未抵靈犀一點通。”吳竹橋落第,賦《無題》雲:“聞說千金才買笑,紫騮休系莫愁家。”王介祉落第,亦有《無題》雲:“盼得纖兒還蕩子,傳來小婢又夫人。”

二十三

古漁《路上》詩云:“年來一事真堪笑,只見來船是順風。”戴喻讓雲:“莫羨上流風便好,好風也有卸帆時。”榮方伯名柱者,有句雲:“風自橫來無順逆,水當漲處失江湖。”餘則雲:“東窗關後西窗啟,猶喜風無兩面來。”

二十四

甲子秋,餘遺失詩冊,心鬱郁者一年。古漁雲:“癸巳冬,得詩百篇,懷之訪人,帶寬落地,竟無覓處。乃題雲:‘拈斷吟髭費苦猜,已拋偏又上心來。關情似與良朋別,撒手如沉拱壁回。薄祭可能分酒脯?孤飛未必出塵埃。多應擲地無聲響,一墮人間便永埋。”’

二十五

朱竹坨先生詩名蓋世,而自稱本朝第二。故揚州方近雯觀察詩云:“駢體莫輕嗤沈、宋,古音休易許曹、劉。試看前輩詩如此,只負皇朝第二流。”商寶意先生雲:“詩品官階兩不高。”前輩之虛心如此。王葑亭御史亦有句雲:“宦情似墨磨常短,詩境如棋著不高。”

二十六

“莫憑無鬼論,終負託孤心。”何言之沉痛也!“升沉閣下意,誰道在蒼蒼!”何求之堅切也!“知親每相見,多在相門前。”何刺之輕薄也!“生應無輟日,死是不吟時。”何吟之溺苦也]俱非唐人不能作。李少鶴《哭人》雲:“世緣猶有子,死日始無詩。”亦本於唐。

二十七

查他山先生詩,以白描擅長;將詩比畫,其宋之李伯時乎?近繼之者,錢璵沙方伯、光祿卿申笏山。笏山卒後,畢秋帆尚書梓其全集。五言云:“雨聲涼入硯,花氣潤侵簾。”《看桂》雲:“香於半路先迎客,花已全開正及時。”

二十八

謝茂秦雲:“凡作近體,誦之流水行雲,聽之金聲玉振,觀之朝霞散綺,講之異繭繅絲。”

二十九

萬柘坡《贈錢坤一》雲:“雨中聽屐到,燈下出詩看。”程南溟有句雲:“佳句奚囊盛不住,滿山風雨送人看。”

三十

近人佳句有相同者。董曲江太史《歷城》詩云:“寺塔插天雲外影,人煙近市日中聲。”江於九太守《遊九華山》雲:“松竹分巒翠,雲煙隔寺聲。”陳梅岑句雲:“津鼓聲沉寒雨急,漁燈影亂夜潮來。”蔣心餘句雲:“守堠兵多官舫過,拔篙聲緩亂灘來。”李竹溪句雲:“相逢馬上搖頭者,得句知他勝得官。”李懷民句雲:“思苦如中酒,吟成勝拜官。”

三十一

近日詩僧甚少。餘遊天台,得梅谷;到淨慈寺,得佛裔;遊九華,得亦葦;遊粵東,得澄波、懷遠、寄塵。亦葦《野步》雲:“傍晚欲歸尋別徑,忽驚沙鳥出苗飛。”澄波《折木樨》雲:“莫怪靈山留一笑,如來原是賣花人。”懷遠《江行》雲:“片帆高趁大江風,過眼雲山笑轉蓬。行盡斷堤楊柳岸,夕陽猶在板橋東。”佛裔者,讓山弟子也,有句雲:“魚亦憐儂水中影,誤他爭唼鬢邊花。”綺語自佳,恰不似方外人所作。懷遠雲:“雍正間,廣東有詩會。好事者張飲分題,聘名流品題甲乙,首選者贈綾絹,其次贈筆墨:亦佳話也。”寄塵本姓彭,工詩、能畫,《遊長壽寺》雲:“淨壇風掃地,清課月為燈。”

三二

山陰邵太守大業,字厚庵,治蘇有惠政,以忤大府罷官。有《口號》一聯雲:“江山見慣新詩少,世味嘗深感慨多。”又:“老來兒女費周旋”七字,亦頗是人情。

三十三

吾鄉任武承太史,名應烈,出守懷慶。中年乞病,買鑑湖快閣以居,乃陸放翁舊地。作詩四首,和者如雲。先生句雲:“疊石略存山意思,蒔花聊破睡工夫。風流何處追狂客?蹤跡重教記放翁。”甲戌歲,札來索和,並招往遊。餘寄詩奉答,終不果往。壬寅遊天台,始登快閣,先生亡久矣。精舍數間,全覽鑑湖之勝:想在日清福,不減賀知章。

三十四

康熙戊戌探花傅玉苠先生,名玉露,年八十餘:同在湖船,自誦《陪申尚衣遊西湖絕句》雲:“正是金牛紀瑞年,小春風景似春天。蓬萊原近孤山寺,遊舫多停六一泉。”“一到湖心眼界寬,雲光霪爵接風湍。三朝恩澤深如許,莫作瑤池清淺看。”先生耳聾,與談者以手畫字,即能通解。癸未春,來遊攝山,與之談,聲振屋瓦。

三十五

學士春臺典試福建,過吳下買妾方大英,美貌能詩;以南北地殊,服食不慣,雉經而亡。搜其遺稿,有句雲:“戶閉新蛛網,梁空舊燕泥。”

三十六

孫補山尚書,先以中翰從傅文忠公徵緬甸。《見虜氛日惡口號一首付諸同事》雲:“軍容荼火盛,不戢便成災。水土本來惡,烏鳶曉便來。功成原有數,我死愧無才。腰下防身劍,摩挲日幾回?”嗚呼!先生當艱險時,賦詩如此,豈料日後之總督兩廣,晉爵宮保,世襲輕車都尉哉?《孟子》雲“天之將降大任”,信然!

三十七

或戲村學究雲:“漆黑茅柴屋半間,豬窩牛圈浴鍋連。牧童八九縱橫坐,‘天地玄黃’喊一年。”末句趣極。

三十八

尹文端公妾張氏,封一品夫人,與內廷恩宴。大將軍某與忠勇公在上前,戲尹雲:“張有貴相,十指皆箕斗,無羅紋。”會伊裡平定,諸功臣畫像內廷,例有讚語。上命公自為張夫人贊。尹應聲雲:“繼善小妻,事臣最久。貌雖不都,亦不甚醜。恰有貴相,十指箕斗。遭際天恩,公然命婦。上相簪花,元戎進酒。同畫凌煙,一齊不朽。”忠勇公曰:“欲戲尹某,反為尹某戲耶!”上大笑。

三十九

壬午春,迎鑾淮上,雨久不止。錢文端公戲尹相國雲:“閣下燮理陰陽,只燮陰而不燮陽,何也?”按《西清詩話》載:“宋時,宋琪、沈義倫俱在黃閣,久旱得雨,雨復不止。琪苦之,戲沈曰:‘可謂“燮成三日雨”。’沈應聲曰:‘調得一城泥。”’

四十

丁酉七月,慶兩峰赴湖北臬使之便,《過隨園留別》雲:“天外飛鴻跡又過,衡門深處叩煙蘿。交情共指青山在,別意相看白髮多。祖帳一杯江上酒,秋風八月洞庭波。才人老去須珍重,漫把遺編日苦摩。”到湖北後,又寄紅抹肚與阿遲,系以詩云:“一個錦兜寄兒著,要他包裹五車書。”自此一別,兩峰出鎮塞外,遂永訣矣。餘哭之雲:“平原自是佳公子,劉秩終非曳落河。”傷其不耐塞外之風霜也。其詩集甚多,不知流落何所。

四十—

對聯有解頤者。康熙時,廣東詩僧石蓮,住海珠寺,交通公卿。寺塑金剛與彌勒環坐,題對聯雲:“莫怪和尚們這般大樣;請看護法者豈是小人。”楊蘭坡題倒坐觀音像雲:“問大士緣何倒坐;恨世人不肯回頭。”江西某題養濟院雲:“看諸君腦滿腸肥,此日共餐常住飯;想一樣鐘鳴鼎食,前生都是宰官身。”

四十二

古詩人遭際,有幸不幸焉。唐宰相鄭畋之女,愛讀羅隱詩,後隔簾窺其貌寢,遂終身不復再誦。明謝茂秦眇一目,貌不揚,而趙穆王愛其詩。酒闌樂作,出所愛賈姬,光華奪目,奏琵琶,歌謝所作《竹枝詞》,即以贈之。宋真宗時,宋子京乘車,路遇宮人,知為狀元,呼曰:“小宋耶?”子京賦詩,有“更隔蓬山一萬重”之句,流傳禁中。真宗知之,賜以宮女,曰:“蓬山不遠。”正德南巡,翰林謝政年少美貌,迎駕西江,見宮眷船,誤為御舟,跪迎報名,適宮人開窗潑水,見之一笑。謝賦詩云:“天上果然花絕代,人間竟有笑因緣。”亦複流傳宮禁。武宗怒,削籍遣歸。

四十三

兒童逃學,似非佳子弟。然唐相韋端己詩云:“曾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學暫登樓。”文潞公幼時,畏父督課,逃西鄰張堯佐家,後有燈籠錦之貽:蓋與貴妃本屬世交,常通縞佇故也。可見詩人、名相,幼時亦嘗逃學矣。阿通九歲,能知四聲,而性貪嬉戲。重九日,餘出對雲:“家有登高處。”通應聲曰:“人無放學時。”餘不覺大笑,為請於先生而放學焉。其師出對雲:“上山人斫竹。”通雲:“隔樹鳥含花。”

四十四

諱老染須,似非高人所為。南朝陸展有“媚側室”之譏。然司空圖清風亮節,唐季忠臣,其詩曰:“髭鬚強染三分折,弦管聽來一半愁。”可知染須亦無傷於雅士。

四十五

黃石牧先生以翰林中允,督學閩中,因公落職。吾鄉徐文穆公,薦舉博學鴻詞,與餘同試保和殿。先生年過七旬,神明衰矣;以不完卷,累薦主議處:蓋馬伏波自忘其老之過也。《唐堂詩集》生新超雋,美不勝收。姑錄短句,以志一臠之嗜。《芭蕉》雲:“日不紅三伏,天惟綠一庵。”《北路買餅》雲:“駐馬一錢交易,羈留三刻行程。”《玫瑰花》雲:“生來合是依人命,從不容渠在樹看。”集中七古,遠勝潘稼堂。

四十六

餘泛舟橫塘,有踏搖娘蕊仙者。素矜身份,隔窗對語,不肯進艙侍飲,而頗知文墨。客許重贈纏頭,拒而不受。少頃,月出矣,蕊仙持扇求詩。餘戲題雲:“橫塘宵泛酒如淮,十里桃花四面開。只恨錦帆竿上月,夜深不肯下艙來。”蕊仙一笑進艙。

四十七

孝感程蔚亭先生,名光鉅,甲辰翰林,出為杭州糧道。有《閨詞》雲:“東家姊妹與西鄰,聽說相招去踏春。料得今年花事好,晚歸都語畫眉人。”“青衫薄薄襯宮緋,上繡鴛鴦並翅飛。勉強著來都不稱,可身還是嫁時衣。”餘己未歸娶,先生留飲,雲:“老夫次首,有不慣外任、仍思內用之意。”

四十八

詩人少達而多窮。汪可舟舸,自稱客吟先生,詩筆清絕;而在揚州,竟無知者。己丑除夕,忽過白門,意大不適,有漢江之行。餘堅留之,不肯小住,遂成永訣。未十年,其子中也,家業大昌;買馬氏玲瓏山館,造亭臺,招延名士,而可舟不及見矣。其《聽雨》詩云:“簷外幾聲才淅瀝,胸中何事不分明?”又曰:“側身已在江湖外,繞屋寧堪竹樹多。但覺有聲皆劍戟,不知何物是笙歌。”其紆鬱可想。仲小海《聽雨》雲:“明知關我心何事,只覺撩人夢不成。”宋人有小詞雲:“薄暮投村急,風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

四十九

餘行路見遠樹,疑為塔尖。高翰起司馬雲:“平疇見喜塍成繡,遠樹看疑塔露尖。”每見門神相對,似怒似笑。趙雲松雲:“無言似厭人投刺,含笑應羞客曳裾。”

五十

文尊韓,詩尊杜:猶登山者必上泰山,泛水者必朝東海也。然使空抱東海、泰山,而此外不知有天台、武夷之奇,瀟湘、鏡湖之勝;則亦泰山上之一樵夫,海船上之舵工而已矣。學者當以博覽為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