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還澧水一方安寧

通訊員 楊琦 楊淳 魯智勇

3月6日,津市澧水河畔,油菜花盛開,市民三三兩兩在散步,享受美好春光。歷經近一年的巡視整改,往日非法盜採機器發出的轟鳴聲消失,澧水恢復了寧靜。

對這樣的變化,沿河居民感觸良多。“現在澧水簡直大變樣,變得安靜、乾淨多了。只要天氣好,我們都會來散散步。”家住新洲碼頭附近的居民徐菊香感嘆地說。

津市因“為水陸要津”而得名,澧水穿城而過,全境40多公里長。按水利部門劃分,主城區下游30多公里長流域被列入洞庭湖區。為了保護洞庭湖生態,早在2014年,津市率先全面禁止採砂。然而,近年來,在利益驅動下,非法盜採屢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同一時間在河道盜採船隻達10多艘,生態遭到嚴重破壞。

去年,省委巡視組進駐津市開展巡視,直指“澧水津市水域盜採河砂事件頻發”問題。對此,津市市委高度重視,將巡視反饋意見當作首要政治任務,從嚴從實,立行立改。市委主要領導部署,紀委監委牽頭,成立了由公安、水利、海事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行動小組,在澧水沿岸開展打擊非法盜採河砂專項行動。

“在暴利驅使下,盜採團伙僱專人盯梢,先是盯執法船,後來盯執法人員和車輛,盯盜採現場方圓3公里內動靜,一有風吹草動,就駕船或棄船逃跑。”執法人員介紹,採砂涉及挖砂和運輸,一般都是團伙作案,十分猖獗。為此,執法人員精心謀劃,最後租用民用漁船,在夜幕掩護下,悄悄來到盜採現場,以雷霆之勢,現場將路某等作案人員抓獲,然後連夜審訊,順藤摸瓜,破獲3起盜採團伙案,刑拘16人,涉案金額2000餘萬元。目前,16人已移送到檢察機關。

津市市紀委監委堅決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堅決斬斷染指砂石“黑手”,對涉嫌違法違紀、未正確履職的津市水利局及水政監察大隊等有關負責人立案審查,嚴肅追責。並督導有關部門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在重點水域安裝高清攝像頭,實現24小時監控,同時加強車巡、船巡,建立立體管控模式,有效打擊、遏制了非法採砂行為。

津市市河長辦、掃黑辦、水利局等部門不斷深化巡視整改,集中規範船隻管理、開展清“四亂”等行動,共清理河道洲灘楊樹3770畝、28萬多株,清理河道垃圾約3180噸,取締15個砂石碼頭。

當日,記者在澧水窯坡渡碼頭看到,8艘挖砂船整齊停靠岸邊,長時間“熄火”使得船身鏽跡斑斑,但河灘植草復綠,恢復了岸線生態,呈現勃勃生機。“津市市委以堅強的政治決心,結合澧水河道‘洞庭清波’專項整治行動,強力推進澧水採砂巡視整改。自整改後,目前沒接到一起關於澧水盜採的投訴舉報。”津市市委書記傅勇表示,將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開展“回頭看”,堅決守護澧水安寧。

■鏈接

整改成效

津市市根據省委巡視組反饋的4個方面15個問題,進一步細化為54個具體問題,制定了133條具體整改措施,建立了市委班子牽頭領辦、責任部門具體承辦、專門調度指揮協調機構專抓的三級責任體系。

專門設置巡視整改辦和巡視整改督查辦,負責日常調度、業務指導、督導協調,全力推動整改落實。對每項整改任務明確“六有”標準,即有詳實細緻的整改方案,有整改過程的記錄,有舉一反三的舉措,有階段性的效果體現,有長期堅持的制度,有整改帶來的新變化,實行臺賬化管理、銷號式推進。

津市市委書記帶頭領辦問題抓整改,深入現場抓督導落實,全市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合力攻堅的整改局面,成效顯著。尤其突出推進三大攻堅戰和掃黑除惡,半年時間裡共打掉涉惡犯罪集團3個,涉惡犯罪團伙6個,破獲涉惡案件56件,刑拘涉惡犯罪嫌疑人162人,逮捕107人,移送起訴111人,立案查處涉黑涉惡“保護傘”4人。

截至目前,津市市已完成43個具體問題,115條整改措施的整改任務;完成省委巡視期間移交的立行立改問題43個;接受省委巡視組信訪件222件,辦結219件,黨紀政務處分20人,辦結率9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