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血脂降到正常範圍以後,還用繼續吃藥嗎?

38686106


在臨床工作中,總會遇到許多心腦血管疾病或者檢查中發現動脈長了斑塊的患者,當我建議他們口服他汀類的降血脂藥物時,很多人會滿臉疑惑的問我如下問題: 我化驗血脂不高啊,為什麼要吃這些藥? 我血管里長了斑塊啊,有什麼藥物可以把斑塊去掉嗎? 有啥副作用,吃多長時間,能停藥嗎?

之所以建議很多患者即使在血脂正常時,也要口服他汀類的降脂藥物,原因完全只有一個:規避動脈粥樣硬化帶來的健康風險。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降血脂藥物的來龍去脈。

大約350年前,荷蘭的一位布店學徒虎克用顯微鏡發現細胞以來,人類逐漸增加對血管對研究,還發現原來動脈壁有三層(有內膜,中膜和外膜,),發現血管大致從年輕到年老,從健康到疾病時,血管除了變硬,彈性差,管腔也有很大的區別,就像下面這張圖。


因為這種硬化的血管景象更像一鍋黃米皮蛋肥肉粥,所以研究者叫做“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人類二十歲左右,就能觀察到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吸菸人群,肥胖,油膩飲食和部分遺傳家族中這種動脈粥樣硬化現象更加嚴重,血管堵的也更早。通過大量的研究得出了結論,動脈粥樣硬化是因為血管內膜的脂肪沉積太多。而且基本搞清楚了脂肪為什麼會沉積在血管內膜裡。

醫院血脂化驗單上都包括下面幾項: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不要以為血脂越低越好,其實他很重要,譬如膽固醇其實是很多激素合成的原料,人類細胞膜也含有豐富的脂類,特別是腦細胞。但是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是氧化後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引起的,想讓血管內膜的“油”少些,就應該盡力減少LDL的含量。而且對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而言降低其他種類的血脂,意義並不大。要達到降低LDL的目的,無非以下幾種途徑,少吃,多排,減少合成。

目前,動脈硬化導致的死亡率佔第一位,所以,對於有風險的患者,一定要減少LDL的水平。經過一個叫布洛赫的人不懈努力,發現人體內有一個酶在膽固醇和LDL的合成中非常關鍵,叫做“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還原酶”, 並且因此拿到了1964年的諾貝爾獎。十年之後,日本人遠藤章在1976年搞出了一種藥物,叫做美伐他汀,給母雞吃完,雞蛋的膽固醇含量竟然降低了一半,所以他汀的本質是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還原酶的抑制劑,然而這個美伐他汀是降脂了,但是後來發現會致畸。 有了第一種有效的“他汀”,各種他汀紛紛面世,副作用越來越小,在實際應用中也看到了對動脈硬化斑塊的遏制作用,甚至有斑塊縮小,變硬,所以阻塞血管或者掉下去堵在遠處的風險也明顯的降低了。雖然大家也發現他汀類藥物有時會傷肝,有時會肌肉痛,甚至肌溶解,但畢竟少見,也在可控範圍之內,和幾億人的使用規模比起來,實在不算什麼。因為這個扭轉乾坤的作用,立普妥(阿託伐他汀),累積銷售額1523億美元

所以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腦血管病方面的問題或風險,那麼下面的話,最好牢牢的記住。

1.全球那可怕的銷售額說明了什麼,說明他汀是目前干預動脈粥樣硬化最可靠,最安全的藥物。但不要把他汀當神藥,硬化斑塊可能縮小,但不會消失。畢竟,人總是會死的。


2.因為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長期的病理改變,所以他汀需要長期規範的服用。但是因為他汀類降血脂的副作用,醫生會要求你定期檢查肝腎功能,特別是出現肌肉疼痛的時候。

3.他汀類藥物基本上是夜間服用,因為那個名字極其拗口的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還原酶在夜間活性最強,需要在這個時點進行重點打擊。

4.如果醫生認為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有很高的健康風險,那麼即使血脂正常,也絕對有理由建議你服用他汀。目前指南主張將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降到低於1.8 mmol/L是目標值,達到這個值後,就堅持服藥,達不到就調整藥物。

5.他汀的效果與劑量的確正相關,但成倍的增加並不會出現成倍的效果。所以多數情況下,溫和的他汀劑量才更安全,也更省錢。

6.那麼我該吃哪種他汀,多大的劑量才合適?目前常用的有辛伐他汀,阿託伐他汀,主張低劑量開始 ,要根據定期複查的血脂情況,血管情況來調整劑量的。目前主張每月調整一次,將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降到低於1.8 mmol/L是目標值,穩定以後檢查服用。

7.如果服用他汀,轉氨酶稍稍增高了一點兒,其實不必擔心,絕大多數情況下並沒有問題,仍然可以繼續服用他汀。也可以口服一些護肝藥物,如果肌肉疼痛,要檢查磷酸肌酸激酶,超出正常3到5倍需要停藥。

8.他汀類藥物,它們的作用不是降血脂,還有一個作用,穩定斑塊,就是說血管的斑塊不容易掉落而發生心腦梗塞。

總之,這個藥要儘量伴隨你的一生。

怎麼樣?你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的話請不要忘記點擊“關注”二字再“點贊”一下呀,也可以多轉發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我是專業的神經外科從事介入的醫生,會有更多的腦血管疾病健康知識,乾貨“奉獻”給你的。謝謝。


神經介入戴醫生


血脂!

分為膽固醇和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的升高主要和飲食有關,不僅僅吃的太油會升高甘油三酯,而且主食吃過了,也會轉換成甘油三酯。

所以一般甘油三酯升高不需要吃藥,只需要控制飲食,甘油三酯就會降到正常。

除非高出好幾倍的甘油三酯,短期需要吃點藥,但一旦降下來,以後就不需要吃藥,控制飲食即可。

再說膽固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血脂,越高越好。

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是壞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雖然和飲食有一定的關係,但主要是身體代謝引起。所以咱們經常看到不但胖人會血脂高,瘦人照樣會血脂升高。

降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同時能夠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藥物是他汀類藥物。

我們服用他汀藥物,可以把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到正常,這是因為藥物在起作用,一旦藥停了,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就會反彈。

所以我們吃藥降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一般不能停藥。

這是對於單純血脂高的朋友。

對於高危朋友,比如支架術後,心臟搭橋,腦梗塞的人,吃他汀不僅僅是降血脂,更主要是抗炎症反應,預防斑塊破裂,以達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所以更應該堅持吃藥。

所以:

降血脂藥,如果是甘油三酯可以不用吃藥,除非高出三四倍以上。

如果是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高,不建議停藥 可以減量,注意複查血脂,複查肝功,複查肌酶。


心血管王醫生


以下人群即使血脂降到正常也要繼續吃降脂藥:

1、確診的冠心病,如心肌梗死、心絞痛、做過支架的、有冠狀動脈狹窄超過50%等;

2、確診的腦中風;

3、外周動脈疾病,如下肢和頸動脈疾病;

4、糖尿病;

很多人看著自己的化驗指標達標後立即擅自停藥,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看病看的是“病”,不光是看“指標”。


為什麼血脂降到正常也要繼續服藥:

血脂報告單上的“正常值”並不是給冠心病、有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人設定的,對於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這些指標還是遠遠不夠的。

對於已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包括冠心病、卒中、外周動脈疾病、頸動脈疾病和其他形式的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LDL-C的最佳水平為1.8 mmol/L(70 mg/dl)或更低,非HDL-C 的最佳水平設為低於2.6 mmol/L(100 mg/dl),才有更好的預防和生存得益。

同時,人體70%-80%的膽固醇,是我們肝臟合成的。如果停藥,血脂水平很快就會反彈。


綜上所述,開頭列舉的特殊人群不能擅自停用降血脂藥物。


血脂在線


高血脂的患者如果有必要需要口服降脂藥物治療,可是有好多人發現,即便是血脂正常,有一些人仍然需要口服降脂藥!這是為什麼呢?

對於已經確診的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患者來說,即便是血脂正常,這類人群也需要繼續口服藥物降脂治療!所謂的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是指因為動脈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繼而導致狹窄或者急性動脈事件發生的一類疾病,其發生的根源是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的使動因素則是低密度脂蛋白,所以,對於此類已經發生過事件的人群來說,降脂治療就成為必然!


二、為什麼血脂正常還要降脂?

這還是因為經典的膽固醇學說,低密度脂蛋白作為一種載脂蛋白,其可以把脂質運送到血管壁並逐漸沉積,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對於這類疾病的患者來講,已經發生過事件,再發生事件的結果將更為嚴重,而且循證醫學證據已經證實,降脂治療可以有效減少事件,所以在許多指南中,都把降脂治療提的位置很高,比如經典的冠心病指南,降脂治療要長期,而且無需考慮血脂水平!這也就意味著,血脂正常依然要降脂治療了!


降脂治療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把血脂降低,其目的是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性事件,所以,在降脂治療的方法中,除了口服降脂藥物以外,還要改變生活方式,避免高鹽高脂飲食,控制體重,戒除不良習慣等諸多因素共同實施方可!

親,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血脂降到正常範圍,一般情況下是要繼續吃藥控制的。血脂之所以能在一個正常範圍,多半是因為藥物在發揮作用。若是血脂降到正常範圍後就貿然停藥,血脂很可能會再次升高。當然,凡事都不是那麼絕對的。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血脂的概念。血脂,其實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它並不是單一的一個指標,而是包括很多項目。臨床上,最常用的是血脂四項,包括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根據TC、TG各自水平的異常升高,通常分為單純性高膽固醇血癥、單純性高甘油三酯血癥以及混合型高脂血症。

通常來講,高膽固醇血癥,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也就是說,只要出現膽固醇水平異常升高,冠心病發病風險就會升高。而膽固醇的升高一般與機體自身血脂代謝異常相關,飲食控制對降低膽固醇作用不大,所以,出現膽固醇的升高,我們通常會建議患者進行藥物控制,並且需要長期用藥,因為患者機體自身無法正常代謝血脂,而是需要依靠藥物的外力作用。

而單純性高甘油三酯血癥,一般與飲食相關性較大,它不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甘油三酯出現異常升高,可先建議患者進行飲食、運動等非藥物方式積極干預。但是過高的甘油三酯水平會誘發急性胰腺炎的發生,所以此時也可以通過藥物進行控制,待其降到正常範圍後,可以考慮停藥,但必須配合飲食控制,加強鍛鍊,改善生活方式等非藥物治療手段。

低密度脂蛋白,通俗來講,是一種“壞”膽固醇,它是將肝臟內的血脂運送到外周組織,包括血管內皮下,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所以,它的異常升高需要通過藥物干預治療。

高密度脂蛋白,可以將血脂從外周組織逆轉回肝臟,進行調節再分佈,可以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風險。是“好”膽固醇,但是目前並無特效升HDL的藥物。

一般我們希望患者通過治療,膽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可以低一點,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一點,從而降低心血管病發生的風險。

然而,並不是說膽固醇降得越低越好,雖然高膽固醇會加重心腦血管負擔,但過猶不及,其水平過低同樣不利於身體健康。因為正常範圍內的膽固醇是要參與我們機體的正常生理代謝活動,例如合成皮質激素、性激素,保持細胞膜的穩定性等,若是膽固醇水平過低,可能會導致機體應激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或是影響正常性功能等。所以,當血脂水平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後,可諮詢專業醫師,看是否可以適當減少藥物用量。

本期答主:張克慧,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是的,即使血脂降到正常範圍也不能隨意停用藥物,不僅僅是因為停藥後血脂會容易反彈性增高,更是由於這些“降脂藥”還肩負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使命”——穩定斑塊!尤其是他汀類的降脂藥物,這裡咱們就簡要的說一下!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他汀類藥物除了調脂作用之外還有著一定的非調脂作用,服用此類藥物可以明顯改善動脈血管內皮功能,還能夠抑制血管平滑肌的過度增殖,對於血小板的聚集也有著不錯的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抗血栓的功效;他汀類藥物還可以使血管內不穩定的多脂斑塊轉變為較為穩定的硬化斑塊,以促使斑塊體積的縮小,減輕血管的阻塞程度!

血管內的不穩定斑塊是非常危險的存在,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它比較容易脫落,脫落後的斑塊成了血管內的“異物”,它會隨著血液的流動而前進,直至某一段血管無法容它通行時,就形成了“血栓”,而“血栓”則會影響血液的流通,限制了部分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以至於機體的某一區域因為缺血缺氧而壞死,繼而出現軀體某些功能性的喪失;




所以,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來說,長期服用“降脂藥”是必須的,尤其是他汀類藥物,它可以有效穩定血管內斑塊,阻止其意外脫落形成血栓,這對於預防梗死性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及再發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綜合內科張醫生


那得看吃的什麼用藥?是西藥還是中藥?西藥如他汀類,貝特類,很多都屬於容易導致肝功能指標異常的用藥,所以個人感覺,一旦指標控制到正常範圍,只需要平時注意飲食,不暴飲暴食,少吃油膩食物或膽固醇高的食物,如果一定要用藥,可以選擇中藥或者食療的方式,相對副作用更小,也能被大多數老百姓接受,血脂類中藥也有很多,類似血脂康,或者紅曲米或山楂都有類似功效。


藥丸子啊


用的,血壓剛剛平穩下來,一定要堅持吃藥。尤其是冬天,血管比較緊,更不能停,停了對身體的肝腎功能都有損傷。我覺得你可以接著吃,但是量可以減少一點,就一點哦,千萬別停,還有就是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降壓藥,千萬別讓血壓忽高忽低,祝福親身體健康,多多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