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斯皮爾伯格的“THE END”

“斯皮爾伯格的“THE END”

“斯皮爾伯格的“THE END”

《頭號玩家》在黑大影院也上映了,關於它所引起的熱潮充斥在公眾號、微博等各種評論中。在被電影裡潮水般的流行文化元素Shock到後,你可能很難意識到,讓這麼多年輕人在影院裡鼓掌歡呼的斯皮爾伯格,今年已經72歲了。

斯導初次揚名,已經是四十多年前的事。1976年,他執導的《大白鯊》在第48屆奧斯卡上拿到四項提名,雖然不敵《飛越瘋人院》錯失最佳影片,卻在技術獎項上收穫了三座小金人。對於一名年僅29歲的青年導演,這幾乎是電影學界對他的作品所能給出的最高肯定。

​家裡出了一位電影天才,父親卻不怎麼誇獎兒子。他始終認為,電影只是奇技淫巧,拍電影就是在玩物喪志。用今天的話來講,斯皮爾伯格出生在一個極客家庭。他的父親是通用電氣的高級工程師,主導了世界上第一臺工業計算機的研發。受父親薰陶,斯皮爾伯格從小就熟悉各種技術玩意兒。在其他小朋友處於偶爾去看看電影的階段,斯皮爾伯格已經是端著8mm攝影機到處拍的斯導了。

《頭號玩家》的每幀畫面都具有巨大的信息量,由此而來的“興奮到窒息”,甚至要比你把大仲馬的《三劍客》一口氣讀完強烈數倍。

如果非要做個對比,那麼《環太平洋2》缺失的瘋狂感,被《頭號玩家》完美奉還。“初代高達大戰機械哥斯拉”堪稱影片最燃的時刻,日本小哥變身前的表情將在筆者的記憶中永遠定格,雖然變身只有一分鐘,但誰不知道《灌籃高手》的經典臺詞呢:

“你最榮耀的時刻是什麼?而我呢,就是現在了!”

從數據上,《頭號玩家》的首日成績已然領先北美。​豆瓣更是在如此龐大的評論基數上,依然保持著9.1的好成績。​事實上,這個分數曾經還一度達到了9.2,並維持了很長時間。只是到了今天,它又稍稍回落了。

影片不僅沒有過度偏袒遊戲,還從各個角度告訴觀眾,不要一味地沉迷虛擬世界,也應適時地迴歸,感受現實世界的美好。喧擾到最後歸於平淡,是斯氏電影所用的一貫手段,就像10年前的《拯救大兵瑞恩》。

​《頭號玩家》稱不上是一部多麼有”格調”的電影,一路到底的線性敘事,勇者鬥惡龍的王道劇情,有些情節還有點小尬,加上多多少少經不起推敲的設定,你很難說它9.1的評分相比某些科幻經典來說是不是過譽。

但斯皮爾伯格在這部片子裡的態度足夠誠懇。幾乎半個世紀以前,父親批評他沉溺的那些“奇技淫巧”,全都不折不扣地在這部“大遊戲”裡展現出來。這個時代最頂尖的CG技術、最極致的聲光效果和無數精巧的ACG元素堆砌在一起,造出了斯皮爾伯格夢裡的那款遊戲。

看到”綠洲”之父哈利迪帶著童年的自己從那扇虛擬的門裡遠去時,筆者一度以為整部電影就要結束。​在那個場景裡,主角帕西法爾察覺到哈利迪並不像是一個NPC,彷彿擁有自己的情感。所以他問哈利迪:你究竟是什麼?

哈利迪沒有回答,只是淡淡地說:

“再見,帕西法爾。謝謝你玩我的遊戲。”

這可能也是老玩家斯皮爾伯格自己,所能寫下最深情的-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