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玉?

小二子


我國是世界上用玉最早,而且也是用玉綿延時間最長的國家,被譽為“玉石王國”。玉與中國文明的產生、發展有著淵源深遠、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中國,玉石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著獨特的涵義,古往今來,人們把一切美好的東西以玉喻之,人們愛玉、尊玉、崇玉,業已形成內涵豐富、風格獨特的玉文化。



聚天地精華,玉是高貴的象徵

玉是自然界中美麗的石頭,美玉集天地之精華與靈氣。眾所周知,只有與天地同存、與日月同輝才是真正承受天地靈氣的聖物,從地球岩石蛻變為美玉,由於玉石本身流淌著時光的深邃與悠遠,猶顯彌足珍貴,是難得的寶物,所以,人們把擁有玉收藏玉看做是一種榮耀和幸福。



“君子比德於玉”,玉是好德的象徵

後人繼承併發揚古人愛玉、崇玉的傳統,大大加強了玉的文化含量。因為玉具備了人們所追求的美好品性:溫文、寧靜、含蓄、純淨、堅韌與正氣,所以儒祖孔子在《禮記·聘義》中言及“君子比德於玉,有十一德”。通過玉的人化將其作為道德的載體,以期陶冶和塑造人的內在心理。



物以稀為貴,玉是財富的象徵

世界上同時集精神美與物質美之大成者,唯有中國玉。無論是軟玉、硬玉,還是水晶、橄欖石、玉髓等,都包含有文化屬性的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隨著玉文化的興盛,玉石可以收藏品鑑;做為珠寶材質,玉石也可以交易,物以稀為貴,其本身就具有物質財富的特徵。



化干戈以潤澤,玉還是吉祥的象徵

“石之美者”,由於玉為石頭與大自然靈魂所結,國人認為玉具有生命的靈性。自古以來,玉不僅被賦予諸多特殊的品格,而且被我們的祖先奉若神明。玉作為吉祥如意的化身,代表著眾生對平安美好的期待,已經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用玉佩戴、裝飾、饋贈……皆因玉石內質的吉祥與美好。


丙寅易學


2017年,你是否為錯失了投資比特幣的機會而深深後悔?

比特幣可在去年暴漲了13倍!

不過現在有一種不錯的投資目標,它雖然沒有比特幣這樣暴漲,但長遠來看,它升值速度不慢。它就是一級和田白玉籽料。

1980年,一級和田白玉籽料價格每千克100元;1995年,一級和田白玉籽料價格每千克6000元;2005 年,一級和田白玉籽料價格每千克10萬元以上;2009 年以後,一級和田白玉籽料價格每千克100萬元以上。

這個漲幅也是很驚人了。


而且不用怕,由於它對於中國人的特殊文化意義,價格不大可能出現大幅波動。這還不是因為,中國人實在太喜歡玉了


中國人到底有多喜歡玉?


其實,單說中國人喜歡玉不大嚴謹,確切地說,是整個東亞文化圈喜歡把玉作為崇拜對象

同屬東亞文化圈的日本,就有兩千多年來一直被當作日本皇室的信物的三神器之一——八尺瓊勾玉

這種對玉的崇拜在中國很常見。


先秦時期,古人就把玉比作君子,《詩經》中就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的詩句。

《禮記》記載,孔子在回答子貢的問題時,把玉的屬性和君子的品德一一對應給玉賦予了十一種美德

秦漢時期,玉器有了超越生死,溝通神仙與現實人間的作用,並在漢代神化到了頂峰。

人們迷信玉是山石之精,吞食可以長壽,殮屍可以不朽,佩帶可以辟邪。

高級貴族死後甚至可以用玉片縫製殮服,即“玉衣”。

● 劉備的祖先、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隨著儒家思想的發展,玉的“神性”逐漸消解,反而成為了“德”的化身

而玉也隨之進入了封建統治的禮法體系中,這一點是脫胎自先秦時期的玉的禮儀作用

《周禮》中規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圭,男執蒲璧。”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玉的禮儀作用體現在對人身份的區分和標誌等級。這種區分作用一直在後世沿用。

唐朝規定,三品以上官員才有資格跨玉帶,等到宋、元、明、清時期,玉帶成了皇太子、親王、一品官員等的專屬,更加高貴

● 明朝玉帶

那東亞文化圈以外,玉就沒有象徵意義了嗎?


外國人曾經也很喜歡玉石


確切地說,東亞文化圈以外的人一直很喜歡寶石,但不是喜歡中國這種玉,而是喜歡廣義上的玉石。他們對寶石的喜愛也有不同的文化內涵,並不總是把它當成神聖或道德的象徵。

比如現在歐美人喜歡的鑽石,他們賦予它婚姻美滿的象徵,其實只是上世紀經典廣告詞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洗腦,說起來可是膚淺多了。

那有沒有深刻點的?

還真有!而且他們和東亞文化圈類似,把玉石神聖化。不過那就得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就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世界最古老的史詩《吉爾伽美什》中,第7塊泥板第157行具體描述了天神恩賜給人間國王的三大聖物:“他將給你黑曜石、青金石和黃金!”

●《吉爾伽美什》史詩部分遺蹟

蘇美爾人也是把玉石神聖化的,只不過他們神聖化的是我們不大熟悉的青金石和黑曜石

而在另一則神話中,至高神、耶和華的前身恩利爾用一把黃金青金石做的鎬頭創造了世界。

這則神話是不是有點眼熟?

中國古代也有“黃帝之時,以玉為兵”的傳說,這些神話反映了石器時代人類用石器進行生產勞作和作戰等活動。

玉石作為石器時代被神聖化的物質,其實在世界上是普遍現象,不是東亞文明圈獨有的。

對青金石和黑曜石的神聖化現象,並不只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還出現在埃及

著名的埃及圖坦卡蒙法老墓葬中,最讓人驚豔的是用黃金鑲嵌青金石製作而成的法老金面具

而法老金面具的眼珠是由精細琢磨拋光的

上等黑曜石鑲嵌而成的。這些細節都在告訴我們,在古埃及,玉石也是備受崇拜的。

所以在最古老的文明階段,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對玉石有著一種特殊的崇拜情結


中國人迷戀玉,可能只是因為用金屬比較晚


這麼說來,最早踏入文明社會的那批人類都很喜歡玉石,甚至崇拜玉石,那為什麼在此之後西方文明對玉石的崇拜消退了呢?

早期人類文明對玉石的崇拜,

歸根結底是石器時代的遺存

人類在生產生活中較多接觸各種玉石,產生了對玉石的崇拜,東西方都是如此,這從上文提到的“黃帝之時,以玉為兵”的傳說以及“黃金和青金石做的鎬頭”傳說就可以看出。

然而在此之中,東西方還有所差異

注意,在上面的神話裡,蘇美爾神話已經有了黃金的存在,也就是說,在當時金屬已經應用於蘇美爾文明

比如四千五百多年前,蘇美爾人的烏爾城就有了下面的羊羔與樹叢雕塑是黃金鑲嵌青金石製作的。

然而在與這尊雕像世代相近的中國遺址裡,西北的石峁遺址存在少量青銅器,並無其他金屬器,卻出土大量玉器;東南的良渚文化則壓根沒有青銅在內的金屬器,也出土了大量玉器。

● 石峁出土玉璧

這就意味著,儘管西方的蘇美爾文明崇拜以青金石綠松石

為代表的玉石,但是黃金等貴金屬也與此同時登場,受到極度崇拜。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成為“拜金主義”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大大制約了當地玉石神話信仰的發展程度。

後來的古希臘等次生文明受到它的影響,也就主要崇拜黃金等金屬了

在希臘神話裡,對人類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的劃分,卻完全沒有什麼“玉石時代”,可見在希臘人的神話傳說裡,是想不起玉石存在的。

而在中國,金屬的傳入較晚傳播也較為緩慢

石峁遺址出土了少量青銅器,而良渚遺址沒有青銅器,說明西北的中國古代文明更早與西亞接觸傳入金屬。

直到一千年後的商朝,青銅器才被提升到和玉器相近的地位,用於祖先祭祀。

即便如此,位於中原的商朝幾乎沒有使用黃金,儘管當時四川的三星堆文明已經大量使用黃金了。

● 三星堆出土戴金面罩的青銅人頭像

從東周開始,中國才大量使用黃金,但等到這個時候,經過將近三千年的文化影響,玉石的地位已經無法撼動,對玉石的崇拜已經深入中國人的骨髓。

戰國時期的秦王甚至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一塊玉璧,而之後的歷朝歷代皇帝的印章也是玉璽

玉成為了最高權力的象徵,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都是如此。

● 乾隆玉璽

黃金、白銀等金屬更具有流通屬性是貨幣的代表。

所以,經歷了幾千年的文化慣性,以及這麼多年不斷給玉賦予的文化內涵,玉石在今天仍然是中國人的心頭好,文化意義上也比西方人喜歡的寶石深厚得多。

參考資料:
1.葉舒憲. 東亞玉文化的發生與玉器時代分期[J]. 河南社會科學, 2014, 22(9):74-82
2.葉舒憲. 中外玉石神話比較研究——文明起源期“瘋狂的石頭”[J]. 貴州社會科學, 2017(1):11-193.葉舒憲. 蘇美爾青金石神話研究——文明探源的神話學視野[J].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 31(4):140-148

出品丨視知TV
視知TV(微信公眾號ID:shizhimedia),知識解釋類短視頻“一哥”,致力於打破信息高牆,將深奧、枯燥、晦澀的知識用專業、精準、有趣的形式“翻譯”出來,形式不限於視頻、漫畫和圖文。目前旗下有百科、汽車、財經、電影、男裝、寵物、健康和二次元八大垂直領域。我們的口號是,為你解釋世界。

視知TV


回答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玉,便要追溯至我國玉文化的源頭。

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便逐漸脫離了一般性的使用而具有禮玉之特點,形成了“以玉事神”的傳統。玉,是一種能夠溝通天地,陰陽的特殊物質。


商,婦好墓出土的陰陽人,此為正反面


良渚文化,玉琮,用於溝通天地,這種造型深為皇室所喜愛,其樣式常被借鑑

作為身份與地位的象徵,玉器在商代依然保留了原始的祭祀特徵。



在商代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王室墓葬婦好墓中也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其中有一件跽坐玉人,形象簡潔,神情莊重,頭頂盤辮戴冠,著深衣,腰後佩寬柄形飾物,據推測,可能是墓主人婦好的寫照。婦好墓出土的玉龍。婦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能征善戰,而且主持著各種大型祭祀活動,其社會地位不可小覷。



婦好墓出土的玉鳳,優雅的造型,玉龜使用了俏色巧雕,可以看出對於玉器獨立的審美需求已經逐漸發展起來。


自周以來,玉石雕刻在造型上從莊重整潔向精雕細琢發展,兼具禮器和佩飾之功能,適於佩戴的片狀平雕作品大量增加,並逐漸形成“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文化。



在含義上,“君子比德於玉”,玉成為君子的高尚品質的象徵,越發與遠離世俗的瑤池仙境聯繫起來;在裝飾上,流行與祥瑞有關的圖案,奠定了玉石文化在我國工藝美術領域中的重要地位。


最美還是藝術史


何以神通天與地 萬古洪荒唯有玉

文化期天地相通人神交流的媒介——玉

玉璧貫穿整個古玉文明的始終,自文化期到當今時代,玉璧文化洋洋大觀頗耐玩味。

從玉器文明開始的巫玉時代(文化期)、到神玉時代(夏商周三代)、到王玉時代(秦漢到唐)、到民玉時代(宋以來),玉璧也走過了其所以獨特的工藝文化過程,各具時代特徵,茲選精品代表以供清賞。

精品玉璧清賞(1)巫玉時代的玉璧

古玉之中,禮玉“璧”是天地相通人神交流的媒介。玉不僅僅是人喜愛,上古大神也鍾愛有加,何以見得?

《山海經》的記載山必有神、神必有祭、祭必有玉,全世界唯有華夏文明帶有這樣的古玉文化色彩。“毛用一璧”、“嬰以百珪百璧”等等,凡祭都少不了用玉璧獻神(參見《山海探幽(3):璀璨獨特玉文化神州遠古演華夏》)。上古氏族集團的首領可能同時又是高級神職——巫,所以玉璧也就擔當了天地相通人神交流的媒介。

所以,凡真正的到代高古玉,每一件都沉澱著人類文明的滄桑和帶著無限的人文傳奇。

華夏古玉文明的巫玉時代(文化期),可以選擇紅山、齊家、良渚三個文化為代表,分別位於華夏文明東北、西北、南方三個古玉文化密集地(圖1),可以涵蓋巫玉(玉璧)的時代特徵和發展歷程。

《山海經》原著記載了獨特的人文內容——華夏古玉文明,堪為獨樹一幟的人文定位。

華夏起源於古玉文明,在世界上三個以制玉而聞名的國家(中國、墨西哥、新西蘭)中,華夏古玉文明最為源遠流長、系統完備;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華夏古玉文明獨樹一幟、獨一無二。《山海經》原著中為我們展現了遠古華夏古玉文明的最初概貌。

常常有人會問:中國人為什麼特別愛玉?這是有其極其深厚的歷史淵源的。

華夏發源於古玉文明,華夏先民特別敬畏神明,幾乎每一山、每一水、每一寸土地,都有神明掌管,所以華夏先民普遍祭祀神靈。祭祀都有嚴格的規矩、一定的規制,但是無論什麼樣的規格,都少不了一件重器——玉,幾乎達到逢祭必玉的程度。似乎神明也非常愛玉,幾乎祭祀少玉不能。上天的神明與下界的人間在祭玉上達成了高度一致,所以華夏先民對古玉情有獨鍾,將玉奉到通神的至高無上的境地。最初的人神相通由能夠通達於天庭的巫師來完成(參見《山海探幽(1)》),所以《山海經》所記載的正是華夏先民所處的巫玉時代。

《山經》記載山川、河流、礦藏、物產、動植物、奇珍異寶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兩件特別重大的事項:

一是所有山川礦藏記載中,“玉”為第一、金銀銅鐵等金屬為其次;絕對達到凡玉必錄,甚至有些山不出玉還做特別註明(1.27),可見對玉產的重視程度。

《山經》五卷南、西、北、東、中共記錄大小山川約446座,其中202座山出產玉,記載還細化到山之陽出玉還是山之陰出玉,所出為白玉、水玉、碧玉等玉料的品種。將玉礦產提升到如此重視的高度,世界古各大文明中唯有華夏。

二是山必有神、神必有祭、祭幾乎必有玉。

《山經》五卷又細分為26篇,大約每篇為一個山系,每個山系的結尾都是統計本系山的總數、山神的形狀樣貌、以及“其祠之禮”(就是祭祀山神的儀式),就是山必有神、逢山必祭。大多數山系為同一類山神,如“其神狀皆鳥首而龍身”(1.10)、或者“其神皆龍身而人面”(1.42)、或者“其神狀皆羊身人面”(2.61),等等。但也有比較大的山系,即使同一山系山神的形狀樣貌也有不同,如“凡四十六山。……其神狀皆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十四神皆彘身,……其十神狀皆彘身而八足蛇尾”(3.91),即46座山有44山神,其中有20神是人面馬身、有14神是豬身、還有10神都是豬身八足蛇的尾巴。

祭必循禮,一般單一神系的就用同一種祭禮,如“其神皆人面而鳥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5.26),就是祭祀這些山神的時候都要用帶毛皮的動物,連同一塊彩色的玉投入山中,不需用精細的米。但如果是多神系就要嚴格地分別採用不同的祭禮了,如“凡十九山,……華山冢也,其祠之禮: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燭,齋百日以百犧,瘞用百瑜,湯其酒百樽,嬰以百圭百璧。其餘十七山之屬,皆毛栓一羊祠之”(2.20)。即這個山系一共19座山,祭祀華山神的禮儀是:用太牢之禮;羭次山的山神很神妙,祭祀時要用火炬,先齋戒一百天,然後用一百頭純色的牲畜做祭品,把一百塊美玉埋入地下,再燙上一百樽美酒,把一百隻珪和一百隻璧系在山神的頸上作為祭祀時的禮物;剩餘的十七座山的山神,都是用一隻純色的完整的羊來祭祀。

《山經》記錄大小山川446座,分為26個山系共達40式祭禮,其中必須用玉為祭品的多達27式;有些祭禮要求用玉達2種及以上(3.43),有些祭禮用玉要求竟然多達百珪和百璧(2.20),其規模之大令人驚奇。

如此奉玉為神級品,山必有神、神必有祭、祭必有玉,全世界唯有古華夏文明帶有這樣的古玉文化色彩。所以《山海經》的古玉文明確定了古華夏的人文定位,其地理區域與前述的《明確記載的地理定位》不差分毫、完全一致,就是以遠古華夏文明為中心,東到黃海太平洋、北到蒙古高原、西到帕米爾高原、南到南亞次大陸的中部,為覆蓋東亞、中亞及部分南亞地區的古亞洲大陸的文明記憶。

參見:

《山海探幽(2):璀璨獨特玉文化 神州遠古演華夏(中)》

《古玉學步(156):何以神通天與地 萬古洪荒唯有玉》


一夫之


玉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玉是身份的象徵

有人說玉是傳家的至寶

有人說玉是一種精神寄託

亦有人說玉是冰冷的石頭

我家三代琢玉,

奈何自己學藝不精,

只得走上經營玉器之路,

一走便是十六年…

我眼中的玉卻是這樣的

玉石是有靈魂的,玩玉之人最大的樂趣

便在於從玉石中讀出人生,品出哲理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完美,

美玉無瑕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景。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玉也是這樣,

每一塊玉如人一樣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請接受有一點小瑕疵的玉,

做人本該有一顆包容之心;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人們往往用君子來形容儒雅男士,用什麼來形容君子呢?

恐怕沒有比玉更為貼切的了。

玉石不是那種明亮耀眼的珠光寶氣,

它是一種內斂的精光,

一種極致細膩的觸感。

做人也是這樣,

要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為人處世還是內斂點好;

好玉不琢

做人也是這樣,

捫心自問一下。

是不是做真實的自己是最開心的?

原石經歷了千錘百煉,

慢慢蛻變成玉石,

留住了永恆的美麗。

做人也是這樣,

經歷歲月的洗禮,

慢慢變得謙遜低調。

內在美的永恆,

是經得起時光的打磨。

老話說:人養玉,玉養人。

玉養人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影響。


RY586


玉者,無暇也,美玉通常是君子的象徵。古代謙謙君子都愛在腰上掛一塊玉,劍客掛在劍柄上,文人掛在扇子上,公子哥戴在脖子上。古時候,家裡生了男孩,就給他一塊玉玩,故添了男丁叫“弄璋之喜”,璋就是玉。代表國家的印信叫“玉璽”,玉璽遂成為了國家權力的象徵。東漢末年,諸侯割據,孫權之父孫堅在廢井中得到了傳國玉璽,後惹來了殺身之禍。


小銘同學65


世界範圍來說,其實不只是中國人喜歡玉,是中國人特別喜歡玉。除了人本能對美麗的東西喜歡外,中國人更主要的是潛意識中那種對傳統文化的情結和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希望!膚淺點來說也是身份的一種標識,君子比德於玉嘛。戴塊好玉畢竟比掛條粗金鍊有氣質的多!再遠一點看,玉在古時只限於皇家專用,也是一種權力的象徵。所以,中國人喜歡玉不是單純對一件東西的喜歡,其中也承載了很多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特別是日常生活和玉文化的融合讓人們心有歸處,精神得到一種寄託!



居士小玉工


翡翠玉石類的裝飾品,一直以來都是最受中國人喜歡,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國人對翡翠玉石愛不釋手?這就要從翡翠玉石的四大優勢說起!
原因一 完美的裝飾品
翡翠玉石作為首飾品歷史極其悠久,一直以來都走在時尚潮流的前線,從來都不會被淘汰,自然有著他們的優勢。




首先,第一點就是因為玉石翡翠的顏色多樣,可以給人們多種選擇,白色、綠色、紅色、黃色以及紫色等等,永遠不會因為單調而落伍。




其次,翡翠玉石的款式也有很多種,既可以做成手鐲、戒指,也可以做成項鍊、耳環,甚至做成胸針、頭飾,這樣多種的款式自然是老少皆宜。



最後,要說的就是翡翠玉石的美觀性也是它作為裝飾品被人們選擇的原因,玉石溫潤細膩,厚重而有質感,給人一種優雅的美感。
原因二歷史文化內涵
翡翠玉石在中國歷史上具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時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傳承,也有很多國人因為獨特的玉石文化而選擇佩戴翡翠玉石。

玉石傳承上千年,尤其以和田玉更被中國人重視,在古代和田玉常常被用來作為傳國玉璽,作為國之重器自然已經深深植入國人的心中。

即使在現在,金鑲玉的文化也被國人重視,奧運會的會徽,上海世博會的會徽等都是由和田玉製作,也只有玉石的厚重才可以承載中國五千年的文化。




更為重要的是翡翠玉石與中國文化緊密聯繫在一起,古人常用玉石比作君子,更有著“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的說法,玉石的溫雅代表著君子之德,是中國古代倫理道理的象徵。即使到了現在,玉石也是一種清正廉潔的象徵,是君子仁人的化身。
原因三 養生和平安
珠寶首飾除了佩戴裝飾的作用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養生和祈福的作用。玉石的養生和保平安的功能也早已經深入人心。

“人養玉一時,玉養人一生”,翡翠玉石長期佩戴在身上有利於人體的健康,甚至具有美容養顏的功效,對於佩戴者來說可以受用一生。

當然,翡翠玉石也代表著一種平安,中國一直有著給孩子佩戴玉佛、玉觀音的傳統,就是為了給孩子祈求平安。玉石的辟邪驅災是民俗文化,但是也逐漸開始深入人心,出門在外的人也大多戴起了玉石來保佑平安。
原因四 投資收藏藝術品
如果說價格比較低廉的玉石大多數是被人們日常佩戴的,那麼一些價值極高的翡翠與和田玉更多是作為一種藝術品被投資收藏的。

古代便有著“亂世黃金,盛世藏玉”的說法,現在也越來越多的人將翡翠玉石作為一種投資收藏的首選之物。翡翠、和田玉存世稀少,資源稀缺,也成為了一種稀有的玉石,價格也將只需攀升。

除了翡翠與和田玉之外,其他一些玉石也有著很高的投資價值,獨山玉、岫玉等玉石製作成玉雕等收藏品,也依然可以當做傳家寶來世代傳承。一款製作精美,工藝極佳的玉石雕品的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n\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995d530abc595040754f3df4cffda6d3\

莫小莫家的林妹妹


玉在中國,有著多種的含義,女媧補天的神話,說明人間情天難補的真諦。《韓非子》中和氏壁的故事,向人們訴說懷才不遇的遭遇。《完避歸趙》記載秦王為爭奪一塊美玉,險些引起一聲殘酷的戰爭。漢代以傳國玉璽為權位的象徵,漢武帝的弟弟中山靖王劉勝和他的妻子竇綰,死後用玉棺殉葬以為可以永生或再生。\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file_sign": "9ec8beace2d49d7440a7fb1b8f7410e8\

潤億翡翠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人皆喜做君子而惡小人。玉之高潔,有君子之象徵。玉又堅實,不虛不空,像極了君子修身持已,守身如玉之節操。

因此,國人多好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