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醫生會給一個癌症晚期患者什麼樣的建議?

康醫生說健康


這個問題問的比較籠統,不好一概而論。

雖然都是晚期癌症,但不同器官發生的癌症預後也是千差萬別,有的可能一經確診,即使不計代價的積極治療,生存期也不會超過1年,而有的晚期癌症,一個較小的代價就可能維持數年。

大概總結有以下幾種情況:

1、以肝癌、胰腺癌為代表的預後差的腫瘤

這類惡性腫瘤,因為有效的治療方法較少,一旦確診為晚期,生存期都較短。

以肝癌為例,如果沒有了手術根治的機會,可以建議患者做一做介入治療,這個屬於微創手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 TACE),可以阻斷供應腫瘤的血管,這個也是目前比較成熟的治療技術,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控制腫瘤,但對於延緩腫瘤進展,延長生存期還是有著一定的意義的,而且創傷小、花費低廉。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可以考慮口服靶向藥物索拉非尼,目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因為靶向藥物造價高昂,而且也只是起到控制作用,所以,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總之,這類患者,需要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病情發展的程度、家庭的經濟狀況等,給出醫生的建議,這個建議一定是要切合實際的。

2、以乳腺癌、肺癌為代表治療效果好的腫瘤

這類惡性腫瘤,因為部分有著較好的分子分型,或者說有著較好的治療手段,所以,即使是晚期患者通過積極治療也可以維持數年,而且經濟上大多也可以承受。

以乳腺癌為例,因為分子分型的不同,部分乳腺癌屬於激素受體依賴型,這類晚期患者,雖然已經是晚期,但是如果不是出現危及生命的轉移,單純的內分泌治療(口服)就能很好的控制腫瘤進展,如果出現腫瘤耐藥仍可以更換另一種內分泌治療藥物,一般來講仍然有效。內分泌治療經濟實惠,造價低廉。

總之,這類患者醫生給出的建議一定是積極治療,因為在治療和不治療之間,生存時間差距巨大,而且隨著很多靶向藥物的降價及進入醫保,多數家庭還是能夠承受。

3、以絨癌、侵蝕性葡萄胎為代表的效果良好的腫瘤

這類腫瘤,因為對化放療極度敏感,即使已經出現了多發轉移,規範化療也能使絕大多數患者得到痊癒。

所以,對於這類患者,醫生給出的建議一定是決不能放棄並反覆強調,因為不規範的治療或錯過了治療機會,患者付出的會是生命的代價。

當然,臨床實際工作中,每個患者的實際情況都不相同,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家庭經濟狀況、患者及家屬的治療意願等等,醫生給出自己的建議。


深藍醫生


癌症晚期: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當一種癌症合併肝、肺、腦、骨等臟器中的一個或多個轉移,一般意義上認為就屬於癌晚期了,有的甚至把腫瘤大、無法手術切除或合併淋巴結轉移也算做晚期,當然臨終階段自然也屬於癌症晚期了。這四個字涵蓋的意義太多了,有的人互相戲謔,形容一個人某一方面不可改變,就是**癌晚期。總之,這四個字有時候就是不可救藥的通俗代名詞。迴歸醫學層面,一個癌症患者是不是晚期?晚到什麼程度?到沒到臨終階段?還要看是什麼部位的癌症?病理性質、分子分型等等詳細的腫瘤個體化信息如何?籠統的說“晚期癌症”實在太大了,不好讓醫生出建議。除非是臨終階段,尤其是老年人,這個階段,不用說了,關懷和姑息減輕痛苦就夠了。

醫生層面:不同的醫生可能對同一個晚期癌症給出不同的治療意見。原因在於水平層次不齊。選擇醫生很重要。首先看是不是腫瘤專科醫生?你問一個搞心血管的醫生,“晚期癌症”咋治療,或許他會回答“算了別治了”。因此,儘量尋找正規醫院的腫瘤專科醫生。


腫瘤何大夫


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醫生,我想,他會盡自己最大努力來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讓患者在治療期間,收到關懷和關愛,讓他們尊嚴的活著。

對於實在無法治療的晚期患者,我想他們會給於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開導,建議他們回家和親人團結,力所能及的指導他們如何減輕癌症疼痛,並送上他們最真誠的祝福,讓他們沒有遺憾的、有尊嚴的走過人生最後一段旅程!

生理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死亡害怕感,是癌症後期患者的常見情況。作為醫生或家人,需要的就是陪伴他們,開導他們,不讓他們感到孤獨。

看的開了,就會坦然面對死亡。死亡或許是為了下一次更好新生做準備,或許是換成另外一種生命形態。物極必反,相信死亡的終點就是新生!


科學探秘頻道


我就是一箇中晚期癌症患者。2015年9月確診並手術。我以一個患者的身份來回答。

絕大多數癌症患者內心是恐懼的,焦躁的。但他們無一例外都相信醫生的話,即使他們知道這些話可能是善意的謊言。

所以對醫生來說,應當全面向患者介紹癌症就是慢性病,多向患者介紹那些術後生存十年、二十年的成功病例,鼓勵病人樹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然後指導患者術後恢復期怎樣保養,怎樣調理。醫生的鼓勵和肯定對患者有莫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作為醫生,切忌說出“回家吃好點吧”、“保守估計還有幾個月或者一兩年”這樣的話,這些話真的可能嚇死人的。真誠的希望我們的白衣天使能做到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