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端午節來歷的傳說,各個版本都全了,非常精彩!

1、紀念屈原。

端午節來歷的傳說,各個版本都全了,非常精彩!

屈原

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2、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來歷的傳說,各個版本都全了,非常精彩!

這個人為人忠良,因被小人陷害致其被夫差賜死,其死後夫差還命人將其屍體裝入皮革中,在五月初五那天扔進江裡。伍子胥冤死後,後人為了紀念他,便有了現在的端午節。

3、孝女曹娥,因為自己的父親淹死於江中,自己又苦苦找了數日也找不著父親的屍體。於是在五月初五這天,自己也跳入了江中,過了幾天,曹娥抱著自己父親的遺體浮了上來。這樣的行為,感動了當地的人,為了紀念曹娥的孝行,便有了今天的端午節。

端午節來歷的傳說,各個版本都全了,非常精彩!

4、越王勾踐操練水軍打敗吳國的歷史,臥薪嚐膽的勾踐回到越國後,於五月初五成立水軍,並開始操練,後打敗了吳國。後人為了表達對勾踐忍辱負重,堅韌不拔的精神的敬佩,便有了端午節。

5、端午最早源於女媧時期,不過那時還沒有端午的說法,女媧重修四時之後,發現每年的五月五那天,陽氣最盛,過了那天,便陰氣漸生。陰氣越盛,從那天起,五毒開始活躍,鬼魅魍魎也會開猖狂,於是,人們需要在五月五那天,做很多準備工作,用來防止後面的傷害。

在眾多的說法中,最有主導地位的還是紀念屈原,包括節日的活動都跟傳說非常接近。但是像屈原、伍子胥、勾踐、女媧都是偉人、名人,只有曹娥很是普通。這裡重點介紹一下曹娥的傳說。

以下是搜狗上面的說法:曹娥(130年-143年),上虞(在今浙江紹興)皂湖鄉曹家堡人。其父曹盱是一名巫師,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東漢漢安二年(143年)端午,曹盱駕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子胥,被江水淹死,不得其屍。當時曹娥年僅十四歲,遂投江而死,三日後曹娥屍抱父屍出,鄉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遂改舜江為曹娥江,並以曹娥為水神。

既然裡面提到了端午,則說明這個節日在以前就有了。傳說嘛,其實就是一種文化,沒有必要弄個水落石出。倒是曹娥被加以神話,世代傳頌。

東漢年間人們為頌揚曹娥的美德,紀念她的孝行立下石碑,開始由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書寫此碑,千百年來風雨滄桑之後,又由宋朝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新臨摹,一直保存至今。

所以我們今天在這裡看到的其實是宋朝的石碑,曹娥碑高2.1米,寬1米,上面的字體為行楷體。

圍繞這塊石碑,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說。話說三國時,曹操和楊修一起來曹娥廟祭拜。看到碑上八個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感到很奇怪,不解其義,最後還是楊修破譯了這個謎語,說答案便是“絕妙好詞”。

遺憾的是,楊修竟然因此事為以後的被殺埋下了隱患。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 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 曹娥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