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最新一手解讀,火速點評“中美互針對50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事件

關稅啟動中美貨幣政策繼續走向分化——華泰宏觀李超團隊點評中美互針對50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

一、中美啟動500億美元關稅,對整體經濟影響有限

2018年6月15日,美國政府發佈了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對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措施,同時對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開始徵求公眾意見。我國馬上回應,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對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對其餘商品加徵關稅的實施時間另行公告。我們測算,加徵關稅對整體經濟增速影響有限,對GDP增速負向影響0.1個百分點左右。

二、關稅啟動對風險資產會有衝擊,但前期已有一定程度消化

我們此前一直提示中美貿易戰帶來資產價格波動的風險,在《中美貿易戰放飛美股黑天鵝——中美貿易戰系列研究(一)》及後續報告中進行了詳細分析。在特朗普簽訂301調查備忘錄時,全球各大股市大跌,隨著貿易摩擦的階段性加劇,風險資本市場價格波動加大。但在前期已有一定消化程度的基礎上,加徵關稅對市場的負面衝擊可能不會太大。

三、對行業層面影響更明顯,有利於我國農產品和汽車

我國徵稅名單中首先落地的是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涉及340億美元。我們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正向影響農業和進口替代行業,國內農產品和汽車廠商因此受益。考慮到我國加工貿易為主的貿易結構,美國對我國徵收關稅可能短期不利於我國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等高端製造業,但是以美日貿易戰的歷史看,貿易摩擦為高端製造業發展背書,對這些行業影響是短空長多。

四、關稅啟動會更加強化兩國類滯脹的預期

中美兩國利益相互交織,在互相徵收關稅的條件下,中美雙邊貿易可能都會受到負面影響,對雙方經濟的影響都偏負面。在實際演進過程中,很可能是雙方均走向“類滯脹”局面。當兩國的便宜商品無法順利向對方出口時,不管是轉而尋求其他國家的較貴商品,還是承擔高關稅增加的成本,都可能會推升兩國的物價水平。我們測算,我國對美國農產品徵收關稅,大概提升我國通脹中樞0.2個百分點左右。

五、類滯脹下中美貨幣政策分化

貿易戰可能形成的類滯脹預期,根據過往經驗看,中美兩國貨幣政策應對方式不同。80年代初,美聯儲主席沃爾克加息應對滯脹。中國在面臨經濟下行和通脹上行壓力同時存在時,通常會選擇提高通貨膨脹容忍度。我們認為,我國貨幣政策由穩健中性轉向穩健靈活適度,是一個邊際放鬆的過程。未來中美貨幣政策可能是美國收緊、中國寬鬆的非同步。我們維持全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中樞3.75%,頂部4.0%,底部3.5%或更低。人民幣匯率可能階段性貶值到6.5至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