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常柴:提升品牌價值 打造百年常柴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是1994年由常州柴油機廠通過股份制改制創建的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公司於1994年和1996年先後發行了A股和B股,目前總股本為5.61億股。常柴是全國農機行業及常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連續多年獲得行業排頭兵企業稱號,是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之一。常柴至今已累計生產、銷售柴油機3000多萬臺,並曾先後出口到78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市場佔有率居行業第一。

開創自行設計單缸機之先河

常柴的前身企業厚生製造機器廠創建於1913年,是中國最早的內燃機專業製造商之一,也是中國機械工業中有影響的代表性企業之一。早在1929年,厚生廠生產的8馬力和27馬力柴油機在西湖博覽會上就首獲金獎,由此開始了常柴人振興民族工業、培育民族品牌的征程。常柴在國家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基礎上,研製出了我國首批自行設計製造的單缸機——S195柴油機,對中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現代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四十多年旺銷不衰的輝煌歷史。

多年的創業和發展,使常柴在振興民族工業的過程中,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產品與品牌的內涵,成為全國小柴行業中產品品種全、功率覆蓋面廣、質量優、知名度高、主導產品均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1995年,“常柴”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國內生產資料類商品中第一塊馳名商標;2005年,常柴牌單缸柴油機榮獲首批“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此外,“常柴”商標還在美國、俄羅斯、歐盟、印尼、南非、泰國等40多個國家取得商標註冊權。

首批推行全面質量管理

質量是企業的永恆主題。多年來,常柴堅持以“質量第一”作為立廠之本,從一個地方國營小廠成長為同時擁有A、B股的國家大型上市公司,以高質量、高效益、高速度、高發展創造的傑出成績,奠定了自己在行業中的領頭羊地位。1978年,常柴開始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成為首批全國推行TQC(全面質量管理)的企業,從此拉開了開展規範化質量管理的帷幕。

由於有科學規範的質量體系作保證,常柴牌S195單缸柴油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分別於1980年、1982年、1988年三次榮獲國家質量金質獎。1983年常柴獲得了“國家質量管理獎”,這是當時全國僅有的三塊質量管理獎牌之一, 1988年衛冕“國家質量管理獎”。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常柴注重發揮抓質量、抓管理的優良傳統和優勢,並積極促進質量管理與國際接軌。企業先後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ISO/TS16949汽車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擁有行業一流自主研發能力

常柴擁有先進的製造技術和裝備,近年來,先後從國外引進了高壓氣衝造型線,15噸中頻感應電爐、冷芯盒制芯機、真空直讀光譜儀等先進設備,建成了水平無箱造型線,以及KW 靜壓造型線、制芯中心等生產線,有效提高了鑄件精度和經濟性能,使鑄造工藝技術裝備和質量檢測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常柴的單缸機制造水平領先同行企業,擁有先進的裝配生產線及環形試車線。近年來,常柴通過加大技術改造,逐漸形成了可生產多個品種的柔性生產線,並建成了能符合國際標準的發電機組生產線,其中風冷機和汽油機的共線生產技術為國內首創。常柴的多缸機基地項目一期、二期工程,主要生產高技術含量的車用和產業機械用多缸機,可達到年產30萬臺的生產能力。多缸機智能車間被評為首批“江蘇示範智能車間”。

不斷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使常柴的產品研發能力不斷提高,企業技術中心的發展躍上新臺階,1996年11月,常柴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掛牌,這是行業內第一家國家級的企業技術中心;1999年12月,全國內燃機行業第一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落戶常柴。目前,常柴企業技術中心擁有博士在內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00多名,科研、技術實力雄厚。技術中心還和眾多知名大專院校、科研所常年保持良好的合作,技術儲備充足。

近幾年,常柴全面實施技術創新和差異化競爭戰略,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加大研發費用和技改的投入,企業研發費用及技改投入每年都在1億元以上,常柴開發的產品性能、可靠性、環保排放、質量等方面領先於國內同行,而且通過技術創新,申報了多項國家專利。

開拓海外市場 參與國際競爭

常柴在不斷做強國內市場的同時,積極瞄準海外市場,主動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拓展國際外貿業務。早在20世紀80年代,常柴憑藉高質量、高品質,就一次性出口395柴油機1750臺,打入孟加拉市場。常柴取得自營出口權後,先後將產品出口到78個國家、地區,年創匯2000萬美元。長期以來,常柴始終堅持抓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出口創匯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近幾年,常柴外貿銷售保持了持續、快速的增長,外貿出口年增長速度超過30%。蘇經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