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如果建文繼續當皇帝,歷史將會如何發展?

大家看了題目估計我又在腦補歷史,其實不是的。這篇文章主要是依據我北大的一位朋友的文章《建文改制研究》,即建文時期的改革,來做有限推理。在當下,這種系統性的成果還是不多的,也是為各位介紹一篇優秀成果。

1、明朝獨特的開國體制

自古得天下之正,唯漢與明”。這是孟森先生在《明清史講義》中的話,用來講對時代的改造。更深入言,漢高祖對時代的妥協遠遠高於明太祖,明太祖基本都是在駕馭與改變時代。現在馬伯庸寫的明朝把國家透明其實核心觀點就是這個。那朱元璋做了啥呢?

廢丞相:一改數千年的體制,廢除行政首腦,天子直接管理。

殺戮功臣:胡惟庸案、藍玉案,借前者實現了政治體制改革;借後者削弱了開國勳臣的權力。

封建親藩:親王出鎮,屏藩皇室。

這一切做的都很任性,這也是上田信在《海與帝國》中評價“恣意的王朝”。

政治上如此,在國家治理上朱元璋也很有特色:

軍民分開:軍有軍戶、民有民戶,軍隊衛所耕戰一體,民有賦役供養國家。

對地方官也嚴格限制,空印案、郭桓案嚴厲打擊了官場的潛規則;

全民背誦大誥,出行要路條;

糧長、裡甲長集體赴京被接見,表現優異者直接授官;科舉一度被廢止。

這是一個近乎理想的國家狀態。他是通過實實在在的戰爭打出來的天下,然後又依據戰時軍事管理體驗來治理天下,加上儒家觀念的詮釋就顯得理想主義了。後世士大夫懷念明初一個原因就是這個,另一個原因就是國家強大。

這種軍事化的國家治理自然不會持續太久,到了朱元璋晚年,已經在調整著。

如果建文繼續當皇帝,歷史將會如何發展?

明朝大兵,帥氣吧

2、打天下到治天下

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這是古訓,叔孫通早就對劉邦說過。

朱元璋開國後的軍事化管理,確實有一種井然有序的感覺。這種政權有強大的動員力,但卻難以持續。在洪武晚期已經在陸續調增。諸如恢復科舉、削弱藩王權力等。

建文登基,基本延續這一思路,加快推進向治天下模式的轉變。建文一登基就在文臣指引下推出各項改革:

建文元年,改制與削藩同步進行,改戶部、刑部為四司;六部品秩升至正一品;布政使升至正二品;堂上官進秩一級;調整都察院、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通政司等中央官。

建文二年構成建文改制的又一個高潮。年初朝廷頒佈《皇明典禮》,於皇室禮文詳加勘定,東宮、王府官制均亦改定。都察院改御史府;國子監、行人司、大理寺、詹事府等中央官署均有更張;翰林院大動手術;蘇松人仍官戶部,宮門、殿門改易。這一連串改革堪稱是元年改革的補充和繼續。這兩年的改革,已經窮盡了建文改制的絕大部分內容。

建文三年,改制大有停歇之勢,銓選法的改定、僧道限田的新政策出爐,是最主要的改制行動。

建文四年,完成了京衛武學的創制、散階制度的改革。

這是論文中的原文,可以看出建文短短的四年裡,進行了諸多調整,主要是行政方面,核心是文官地位提高。政權走向文治。

如果這一舉措實現,那明朝就會在開國三四十年裡進入治世,即仁宣之治提前。黃仁宇感慨的明朝初年錯過改革機會就不會出現了。

如果建文繼續當皇帝,歷史將會如何發展?

文治武功,開國靠武功,發展靠文治

3、二次打天下

歷史的詭異就是不按照邏輯來。朱棣造反或許是削藩引起,或許是有計劃,這都不重要,重要是他成功了,成功到改變歷史進程。

一批燕山護衛的千戶、百戶成了王朝新的勳臣,本來被朱元璋處理差不多的開國勳臣,這又來了一波。作為造反者,朱棣得更加依賴將軍們。

為了名分,得更加恢復朱元璋時期的制度。

為了將軍們,得滿足四處征伐。五徵漠北,經略女真、西域,下西洋、陷入安南戰場。耗盡了國家的軍力、財力。

朱棣時代的折騰,對明王朝的影響很大。所以後來仁宣時期全面收縮,但那時候能改革的空間已經很小了。

如果建文繼續當皇帝,歷史將會如何發展?

靖難之役對明朝的影響很深遠

4、一點結論

明朝的文治走向是必然的。建文時期的改革可以是國家制度更適應社會。因靖難之變而錯過的改革,也是造成明朝後來制度困境的重要原因。

朱允炆如果可以堅持二十年,那明朝就可能不會陷入15世紀黑暗,政府只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國家早早進入治世,專心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可能在更早的時間裡出現,隆慶開關也可能提前。

但也不要認為建文多開明,他也在大量的任用太監,比朱棣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相對朱棣而言,更仁慈一點而已。

歷史就是這樣弔詭,他往往不以願望為轉移,勝者為王是他永恆的規律。如果說正義必然勝利,那是因為勝利就是正義。

如果建文繼續當皇帝,歷史將會如何發展?

圖片來自朋友論文,深刻反映出明朝制度演化軌跡

參考文獻:

王兢《建文改制研究》,北大碩士論文。

《奉天靖難記》

孟森《明清史講義》

上田信:《海與帝國》

李新峰.明初勳貴派系與胡藍黨案[J].中國史研究,2011(04):145-158.

吳德義:《建文史學研究》

胡丹:《明代宦官史料長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