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烏克蘭墜毀的馬航MH17到底是誰擊落的?

大東北的小豆包


山毛櫸導彈。然而至於誰是摁下發射山毛櫸導彈的幕後黑手,時至今日仍尚處爭議中。

圖、示意圖,山毛櫸導彈爆破瞬間


2015年10月13日荷蘭安全委員會(DSB)發佈了MH17號航班的最終調查報告,報告中指出MH17是被一枚山毛櫸導彈擊中,導彈頭在客機的駕駛艙左側被引爆。彈頭碎片擊破飛機蒙皮,並射入機組成員體內,隨後導致機頭、機身和機尾在空中解體。事故共造成298人遇難。


2016年9月28,荷蘭調查報告指出,擊落MH17號航班的山毛櫸導彈來自俄羅斯本土,發射地點位於親俄的武裝分子所控制的Snezjnoje附近的田野中,導彈發射後發射器被送回俄羅斯。2018年5月24日,調查組又發表聲明,稱山毛櫸導彈來自駐紮在俄羅斯庫爾斯克的俄軍第53防空導彈旅。


圖、山毛櫸導彈發射的可疑地區


然而以上調查結論被俄羅斯方面矢口否認。俄方指責烏克蘭政府需對空難負責。2014年6月14日,一架烏克蘭空軍的伊爾-76在盧甘斯克國際機場被擊落,造成機上49人係數罹難。7月14日,一架烏克蘭空軍安-26型運輸機在6500米高空被擊落。7月16日,一架蘇-25被擊落。烏克蘭的領空嫣然成了“空中墓地”,然而沒有人料到,有人將導彈瞄準了無辜的民航客機。事發前烏克蘭方面相繼關閉了2萬6千英尺和3萬2千英尺高度以下的空域,17號航班所飛行的高度則不在此列。

圖、MH17號航班事故報告發佈會


調查員根據FDR的數據得知,當時17號航班正以915千米的時速在3萬3千英尺高空巡航。他們經過多重條件的疊加推算出導彈的彈道路徑,導彈發射的位置散佈在烏克蘭東部約320平方公里的區域,這也是軍事衝突的核心地帶。也許只有時間才能最後揭開整個事件的真相。


航空之家


近日,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稱,此前在2014年的時候,馬來西亞航空一架17號航班,從荷蘭飛往馬來西亞的途中,遭到了一枚山毛櫸山毛櫸防空導彈的突然襲擊,隨後該機在空中瞬間解體,造成了298人遇難。據瞭解,MH17航班被擊中的時候正處於烏克蘭的領空,事故發生後,烏克蘭方面立即聯繫了荷蘭安全委員會,隨後兩國開始派遣警衛人員聯合對此事展開調查。

然而,兩國調查的結果卻又把俄羅斯給牽扯了進來,因為MH17航班墜毀的地點正好處於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國的交戰區,所以烏克蘭當時就把事故責任直接往俄羅斯身上推。正因為烏克蘭的種種舉動,直接就導致了烏俄兩國的關係持續惡化。後來,由於馬來西亞政府受到來自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再度派遣調查員對此事故進行了仔細的勘察,並且收集客機相關的殘骸進行復原,經過馬來西亞調查員的反覆比對,一款名為山毛櫸的防空導彈浮出水面。

據瞭解,山毛櫸防空導彈是俄羅斯生產的第三代地對空導彈,最早於1979年投入實戰。其最大速度約為3馬赫,有效射程約30公里。而當時MH17航班正以915的時速在10000多米高空巡航,因此俄羅斯使用山毛櫸防空導彈打客機的想法就不成立。不過,烏克蘭政府卻一直堅持自己的看法,聲稱該客機就是俄羅斯用導彈擊毀的。

目前,俄羅斯國防部日前公開聲明,國際調查組目前已經查明真相,並且證實了MH17航班被擊毀於俄羅斯無關,同時也向世界公開了調查的數據,擊落馬航MH17航班的導彈編號為8868720,屬於前蘇聯的產物,隨後該導彈當時以鐵路運輸方式被髮往烏克蘭。不過在烏克蘭政府獨立後,該導彈大部分都裝備在烏克蘭第223防空團,直到烏克蘭和俄羅斯發生衝突,烏克蘭準備使用該導彈打擊俄羅斯的軍事目標,結果卻擊中了馬來西亞17號航班。如今MH17航班被擊毀事件已經水落石出,烏克蘭估計要坐不住了。


芊微防務觀察


烏克蘭東部上空的一聲爆炸聲,讓這個充滿了血腥、暴力、陰謀、欺騙的世界多了些許冤魂。但是要想弄明白究竟是誰幹的,恐怕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首先是馬航方面,和馬航MH 370不一樣,那一次空難已經排除了航班遭到了導彈攻擊的可能性。因為在馬航MH370失事時,地面根本就沒有誰在對空射擊。

烏克蘭政府軍有可能嗎?烏克蘭防空部隊當然也有“山毛櫸”俄製導彈。不過據後來荷蘭方面調查來看,發射導彈的是俄羅斯的53旅。

荷蘭國家警察局中央調查部門主任威爾伯特・保利森表示,調查組認為擊落客機的“山毛櫸”導彈來自俄羅斯境內,退出戰鬥後,部隊又返回俄羅斯境內。

俄羅斯會認賬嗎?俄羅斯不但不認賬,還怒懟烏克蘭當局:當時烏克蘭東部的政府軍和叛亂分子正在交火,為什麼就不關閉領空呢?

你烏克蘭不關閉領空,然後才有飛機飛過此地的上空。似乎烏克蘭政府才應該對此空難負責。而發射導彈的一方,反而被“洗白了”,成了“正當防衛”。

另外,俄羅斯拒不接受調查結果的理由還有一條:沒有俄羅斯專家參加。荷蘭是最大的受害者,因此荷蘭調查結果不可信。不過反過來也一樣,即使是第三方的結論,俄羅斯又能認可嗎?

小編的判斷:排除了馬航MH17自己的原因以外;俄羅斯嫌疑最大;而烏克蘭政府軍明知道如果擊落一架民航機會是什麼後果,沒有必要鋌而走險。

那麼剩下的答案就簡單多了:俄羅斯為了支持烏東叛亂分子,製造空難,混淆視聽。因為從作案動機以及後來的形勢來分析,既得利益方,只能是叛軍。烏克蘭政府軍沒有出動空軍。


閒看秋風999


山毛櫸導彈出自前蘇聯,那麼俄羅斯有,烏克蘭有,烏克蘭東部地區民兵武裝也有。機上荷蘭人多,所以荷蘭牽頭調查,結果是東部地區民兵所為。俄羅斯不同意,也拿出一些證據和懷疑。總之,目前不了了之。最倒黴當然是遇難者,人死不能復生。還有馬航,找不到空難製造者,就找不到債主,只能自掏腰包,鉅額賠償遇難者。馬航因為接連兩次空難,差點破產倒閉。

你說荷蘭牽頭調查也是,為什麼排除俄方和烏克蘭東部民兵組織的參與。大家一起來可能會扯皮,但排除對方,結果就能被各方認可?但有些歷史疑團要幾十年後,等相關檔案解密後才能真相大白,必然波蘭數千名軍官被克格勃集體殺害,又如,朝鮮戰爭是當時的朝鮮領導人在徵得斯大林的同意後,才發動解放南朝鮮的軍事行動的。這些都是前蘇聯相關檔案解密後才告白於天下。

有許多事,我們好奇,我們總想搞明白。其實耐心地等待,會知道結果的。當然也有的歷史疑團至今沒有答案,比如肯尼迪遇害……


用戶71177134273


擊落了馬航客機,俄羅斯的全球信息戰才剛剛開始

假如真相對俄羅斯不利,俄羅斯就讓真相不存在

2014年7月17日當地時間下午五點,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飛往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17客機在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地區上空遭導彈擊中,因劇烈爆炸引發空中解體,機上298人全部遇難。

2018年5月24日,五國聯合調查組(JIT)再次召開階段性新聞發佈會。在會上,除了已被確認過多次的事件經過,調查組還公佈了事發前後負責運輸和操作防空導彈系統的俄軍部隊番號——俄羅斯駐庫爾斯克部隊第53防空旅。第二天,獨立新聞調查機構Bellingcat進一步將指控具體到了個人。至此,對MH17墜機事件本身的調查已近尾聲,結論並不出人意料:MH17上的近三百人死於俄方的“山毛櫸”地對空導彈。

5月24日,荷蘭檢方在通報MH17中期調查報告時展示“兇手”導彈 來源:視覺中國

而在另一邊,俄羅斯政府照例否認了所有指控,並將全部調查指為“不客觀”。俄羅斯國防部聲稱在Bellingcat的報告當中“發現了SBU(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的痕跡”,身在聖彼得堡經濟論壇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則回答說,請大家不要忘記烏克蘭曾在黑海上空擊落過俄羅斯圖-154客機。

發佈會後第二天,荷蘭與澳大利亞政府聯名發佈聲明,將俄羅斯指為擊落MH17的直接責任人並要求俄方對相應調查結果做出解釋,“兩國均認為俄羅斯要為擊落MH17承擔責任。”荷蘭政府在聲明當中說,“(如果溝通失敗,)可能的下一步是將此案遞交國際法庭或組織進行裁決。”

5月30日,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瓦西里·涅邊賈對此給出了一個同樣並不新鮮的回答:“沒人有資格向俄羅斯下什麼最後通牒。”

MH17事件:一個信息戰標本

全世界範圍內,MH17墜機事件恐怕是普通網民第一次目睹俄式信息戰的現場實況。大部分人並不關心基輔獨立廣場上的狙擊手或敖德薩工會大樓的縱火犯,烏克蘭危機也可以被套進某些萬能的解釋模板,但對於MH17,全世界眼睜睜地看著俄羅斯在7月17日當晚不到四小時的時間裡提出了至少四種對事件的解釋,其中甚至沒有任何兩種能夠同時成立。

MH17墜機事件當晚俄媒報道版本彙總 來源:作者

顯而易見,擊落MH17的只有可能是戰鬥機或地對空導彈二者之一。如果烏克蘭軍機已經逼近MH17,誤將民航客機當作普京專機的說法就難以成立,而如果烏克蘭軍方真的相信那是普京專機,攻擊的目的就顯然不會是嫁禍烏克蘭東部武裝分子。與此同時,如果MH17是因為收到(烏克蘭軍方的)惡意指示而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了錯誤的地點,那麼擊落飛機的就不會是烏克蘭軍方——在俄羅斯各路官媒的敘述裡,2014年7月17日的頓涅茨克上空彷彿出現了幾個異次元空間。

7月17日當天俄新社新聞:“航空局消息人士:烏克蘭導彈的目標可能是普京專機”

而這不過是個開始,之後的幾天內,圍觀群眾的想象力極限被一次又一次地刷新,從“MH17從荷蘭起飛時就滿飛機死人”,到“根本不存在什麼MH17”,很少有什麼事件能在引爆的信息混亂程度方面與MH17相比。儘管基礎事實清晰直白到了一目瞭然的地步,但在事發當時,試圖解釋發生了什麼卻幾近沒有可能。

俄羅斯國防部從7月21日起提供的試圖同時支持相反結論的各項證據幾乎立即就被證明造假,俄羅斯政府整整一年裡在“空對空”-“地對空”之間搖擺不定,針對MH17的信息轟炸則一直持續至今。或許更簡潔的例子更具說服力:早在2014年7月18日,自稱在基輔機場工作的“西班牙空管員卡洛斯”就已承認造假並註銷了推特賬號,同天西班牙駐烏克蘭使館也已聲明查無此人。但對於俄羅斯政府高層,“西班牙空管員”的故事依然流行——直到2017年9月的採訪當中,普京依然在重複它。

講述真相的權力

MH17被擊落以後的四年,“信息戰”成了國際政治中的核心關鍵詞,從美國大選到英國脫歐,從加泰羅尼亞公投到德黑蘭街頭抗議,俄羅斯或真或假的影子無處不在。而如果真的將這一切視為俄羅斯與整個外部世界的一場戰爭,那麼MH17必然是其中繞不開的那場戰役:正是在MH17的悲劇發生以後,雙方的真正角力不再圍繞著對真相的調查展開,而變成了對講述真相的權力的爭奪戰。

路人在阿姆斯特丹機場為MH17死難者獻花致哀 來源:Flickr

顯而易見,四年來俄羅斯在這一目標上投入的人力物力無法計數:短期內集中生產出來的相互衝突的海量敘述,通過偽造身份形成的虛擬人格,由各種“內部消息人士”組成的媒體報道,負責推波助瀾的網絡水軍,不止一種陰謀論猜想,還有最重要的,以國家身份公佈的虛假證據。事後回顧,MH17無疑觸發了堪稱陣容空前的信息攻勢,其中的不少手法還將在未來幾年中反覆出現,成為某種固定套路:兩個月前在英國遭毒殺(未遂)的前俄羅斯特工斯克裡帕爾一案當中,俄羅斯的幾乎全部反應就都與MH17事發當時如出一轍。

問題在於,MH17事件的基礎事實是如此清晰簡單,甚至可以說,只要曾看到過東烏武裝分子頭目斯特列科夫在7月17日當天下午發佈的“成功擊落烏軍安-26運輸機”的消息,就足以讓任何人在一分鐘內得出與如今聯合調查組同樣的結論——當晚該帖以及俄羅斯各大媒體轉載該帖的文章均被刪除,沒有任何人曾找到過這架傳說中的安-26,而同時同地墜毀的正是MH17。但事實上,聯合調查組一直在竭力爭奪真相講述權,並且還經常處於下風。

東烏武裝分子領導人斯特列科夫當天關於擊落安-26的"捷報"來源:VK

2015年10月,當時的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公開表示,“沒有證據證明應當為MH17事故指責俄羅斯”。這並不值得意外,關於MH17“內幕”、“真相”的陰謀論故事在全球各語種網絡當中都長期存在,當開展調查的各方用越來越多的細節將同一個結論變得越來越難於讀完,另一邊的陰謀論故事卻推陳出新,源源不斷。

而俄羅斯國內的民調數據表明,重塑現實的戰術至少取得了部分的成功:2014年11月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0%的俄羅斯民眾相信擊落MH17的是烏克蘭政府,而在2016年進行的另一次調查中,這一數字雖有所下降,依然超過了半數。顯而易見地,信息壟斷條件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這種條件下,外界任何一方對於俄羅斯的指責,與雙方的認知偏差本身一起,都將成為現成的“恐俄症”、“反俄勢力”存在的證據。

"山毛櫸"地對空導彈 來源:維基百科

5月20日,多位MH17遇難者家屬聯名簽署致全體俄羅斯公民的公開信,呼籲理解、同理心、真相甚至是良知。這封信與幾天後聯合調查組與Bellingcat兩場接踵而來的新聞發佈會一起,在事實上形成了試圖打破俄羅斯信息壟斷、彌合雙方認知偏差的又一場聯合行動。但一如此前的無數次類似努力一樣,接收到這些信息的仍舊只有邊界幾乎已經固定的一小部分人。

MH17之後:全球信息戰的開始?

從目前已知的所有信息來看,導致MH17慘劇的最有可能的原因仍是誤擊——沒有任何一方有蓄意攻擊民航飛機的理由,其中當然也包括俄羅斯。但此後四年,這起意外帶來的影響已經超出了悲劇本身:MH17事件觸發的全面信息攻勢,在許多方面都可以看作是後來俄羅斯在境外進行的各種行動的一個母本。

在2014年7月之前,俄羅斯媒體已經操作過著名的“烏克蘭十字架死刑”事件:一位俄羅斯族母親在鏡頭前聲稱自己三歲的孩子被“烏克蘭法西斯”活活釘死在了十字架上。這起事實上並不存在的事件在動員俄羅斯國內戰爭情緒的過程中曾起到過關鍵作用,但在當時,克里姆林宮並未試圖將攻勢擴展到國境以外。

工作人員調查MH17墜毀現場 來源:維基百科

2014年9月,美國多州接連發生虛假信息攻擊,從“哥倫比亞化學品洩漏”到“黑人女性被警察擊斃”,這些從未在現實中發生、僅存在於社交網絡和新聞敘述中的虛擬事件拉開了“信息戰”的真正序幕。2015年,與MH17幾乎完全一樣的劇本在敘利亞化武風波中再次上演。2016年,一條“德俄混血13歲女孩遭難民強姦”的消息掀翻了德國,順便還橫掃了幾乎全世界。依靠大量相互牴觸的信息,它將“沒有人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變成了唯一結論,真相不復存在,觀點則因此變成了立場本身。

2018年,所有的這些質疑、反轉和相互否定已經被人習以為常,烏克蘭和敘利亞的戰火仍未平息,俄羅斯之外的其他國家正徒勞地試圖捕捉信息戰的幽靈,而MH17的故事還在繼續。MH17墜毀後兩個月,俄羅斯國家電視臺核心人物德米特里·基謝廖夫曾經說過,“信息戰現在是戰爭的主要形式”。

這是一個用表象取代實質,用敘述置換體驗的時代,時至今日,沒有人知道MH17事件距離聯合調查組計劃中的國際法庭還有多遠,留給圍觀群眾的幾乎是一個哲學問題:如此攻勢之下,你是否還相信存在不依賴立場依然能被認知的“事實”?


世界說

路塵


微博 @世界說globusnews


世界說


我真不知道那些什麼證據都沒有就說是誰誰誰幹的。如果真這樣還要法官來幹嘛?任何事件都有動機和證據,才能定論。

荷蘭人調查也沒有明顯的證據說明一定是俄羅斯干的,就說是山毛櫸導彈炸的。問題是山毛櫸是前蘇聯的導彈,雙方都有。

再來說說動機,烏克蘭又打民機的動機嗎?好像沒有。那俄羅斯有嗎?感覺上也沒有。但我很奇怪的是,之前烏克蘭戰機被擊落過,烏克蘭為啥還開放民航穿越交戰區?還有一點,事件發生後,沒有經過調查,西方就立馬指責俄羅斯干的,反應之快令人乍舌。美國曾經信誓旦旦說導彈尾焰來自於烏克蘭東部,但最後卻沒拿出證據來。

我看還有朋友說俄羅斯又幹掉過民航的歷史,所以是它。但你去看歷史,美國人也幹過民航。這點更不能說明問題。

在這個事件中,出現過烏克蘭的蘇25和俄羅斯的導彈發射車,我更相信俄羅斯打蘇25,蘇25利用客機躲導彈更令人信服。這只是我的猜測,沒有任何證據,我也不可能拿到證據。

另外,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馬航連續兩架飛機出事更讓人匪夷所思,總覺得內部有關聯。特別MH370,你說越南關閉雷達有可能,泰國關閉有可能,但印度洋的黴菌基地關閉雷達說給誰聽,誰都不信。但確實在整個搜尋過程中,美國官方沒有參與和提供過多信息。

我們只能猜測,若干年後會有真相浮出水面的一天。


上海農民1


在烏克蘭被擊落的馬來西亞航班MH17,直到現在也是個無頭案。在烏克蘭的戰爭各方都表達出與自己無關的態度,顯然也是隻有他們自己才能夠清楚是誰擊中的。直到現在這件事情也是沒有結果,眾說紛紜,相互指責。

哪麼這件事兒是誰幹的呢?這樣的猜測是不現實的。馬來西亞航班MH17直到現在仍然是個謎,顯然是沒有結果的。那麼,馬來西亞的MH17就這樣不了了之嗎?現在看來是沒有辦法結案的,只有等到以後多年後才能夠清楚。

從馬來西亞航班MH17事件發生起,就已經有多個組織機構在調查此事。但是,到目標為止,仍然沒有任何進展,不得不說這是個很遺憾的事情。但是我相信,無頭案總有一天會水落石出的時候。


幸福地帶2


這個世界,好多應該明瞭但無解的問題,往往是故意隱瞞的,尼斯湖水怪是英國人搞得,51區是美國人搞得,韓國成了歷史悠久的文明發源古國,是韓國政府搞得。

分析馬航事件,如果查明瞭,哪個國家最丟臉就是誰搞得。


莫愁前路無知己427


根據世界【公平報】載,馬航MH17被擊落事件,與俄羅斯和烏克蘭沒有半毛錢關係,幕後挑撥離間的黒手,在當時的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矛盾中,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當時通過不明真相的反對派,共購山毛櫸導彈67枚,發射裝置六套件。一直混入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敏感地帶,共製造26起戰爭挑動事件。其中十五次擊毀烏克蘭各類飛機於其它軍民設施。

這也更大程度上加劇了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爭矛盾,俄羅斯並沒有想引發戰爭,也沒實施戰爭恐嚇,一隻黑手在不停攪混烏餓之間的戰爭升級。具世界官方調查報告,一隻神秘的武裝,明目張膽地在烏餓之間的巖林山空投,秘密執行離間計劃,這隻秘密武裝,是一支270人的特種部隊,根據撤離時,留下的跡象,在士兵殘留頭髮的DNA檢測中,已經確認為Q國派遣。

在世界維和特戰隊的細心搜索下,已經掌握十三項證明,可以直接向國家組織上訴Q國惡意挑起戰爭。為達目的,故意擊落民航,栽贓陷害。而正在維和特戰隊的返回途中,飛機被導彈擊中,九名國際維和特戰隊員全部遇難。三個掌握消息的知情國,不同程度遭到威脅恐嚇,只能保持沉默。

世界格局的複雜變化,世界人民需要擦亮眼睛,敢於鬥爭,世界是世界人民的世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維護世界和平。馬航370又被挑釁性擊落,使無辜的生命死不瞑目,這是真正的恐怖組織,一個毀滅世界和平的惡魔,世界正義的力量會戰勝邪惡的。


白這個顏色


真的搞不明白,原來都在吹牛逼,一架飛機失蹤4年都找不到,最後還是什麼用搗蛋打下來的,不講出來還好,講出來看看可好意思,天天講什麼什麼科技領先,一架飛機用 導彈打下來4年過後才被發現真可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