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家鄉新泰:谷裡龜山傳說,神韻悠久

龜山,位於山東泰安新泰市谷裡鎮龜山店村,因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底蘊深受人們的喜愛。

龜山是一座孤山,形如其名。大清光緒《新泰縣誌》載:“龜山,縣西南五十里,其形肖龜,故名”。龜山酷似龜形,有頭有尾有腹,有爪有唇有舌,首東尾西。山北有一巨石,形如“蘑菇”,人稱“蘑菇石”。山南有二巨石,高丈餘,威風凜凜,人稱“石將軍”。龜山最東端,人稱“龜鼻峰”,龜鼻之下一塊丈餘長的巨石懸空橫伸,人稱“龜舌”。

家鄉新泰:谷裡龜山傳說,神韻悠久

《詩經》中“奄有龜蒙”之“龜”即指此山。春秋魯定公十年(前500),齊魯會於夾谷(今谷裡),齊人歸魯龜陰田,即此山北面之平原。孔子曾登此山賦《龜山操》。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作《龜山操》:“龜之氣兮不能雲雨,龜之木卉兮不中樑柱,龜之大兮只以奄魯。知將隳兮哀莫餘伍,周公有鬼兮嗟餘歸輔。”另外,明朝文學家王世貞作《龜山操》:“龜之山吐雲,蔽龜山兮。彼龜不知,以雲藩兮。予望魯社,龜兮間之。君臣交賢,誰兮辨之,噫!”。

家鄉新泰:谷裡龜山傳說,神韻悠久


相傳,很久以前,二郎神用麻桿作擔子,用頭髮絲栓繫著兩座山,騰雲駕霧行至龜山上空,被在河邊洗衣的一村婦看見,當二郎神聽到村婦喊叫時,心中驚慌道:“我是神仙,怎會被凡人所見?”二郎神一走神,速度驟減,突將擔子折斷,兩座山邊重重落地,山上的巨石四處滾落,形成龜山四周的堆堆巨石,二郎神落地後,兩腳踩出了兩個大腳印,西面一個腳印於1958年修建成光明水庫,東面一個腳印於1976年修建成東周水庫(現青雲湖)。

家鄉新泰:谷裡龜山傳說,神韻悠久


龜山之上曾有一處佛教廟宇,即龜山寺。龜山寺建在山陽近頂處,明清時寺內殿宇參差,香火旺盛,現僅存殘基逸礎,瓦當殘片。寺原有石碑一通,歷經風雨,長滿紅色苔蘚,俗稱“紅碑”。惜已被毀,殘基尚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