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做記敘文閱讀時,總是把握不了文章的主旨,有何好方法?

甜寶愛學習


這是老穆第【0010】個付費問答,很高興為您服務!老穆出品,必精品,更用心!

老穆有話說

閱讀一篇記敘文,如果你把握不了文章的主旨,確實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或許有人會說:“把握不了主旨怕什麼呢?萬一不考主旨概括題呢?

穆老師想說,即便不考主旨概括題,也需要用到主旨。

為什麼呢?

如果你稍微對記敘文閱讀有點研究的話,你就會發現,標題作用題環境描寫作用題人物形象作用題結尾句段作用題

人稱作用題句子賞析題記敘順序題等,都有對文章主題的考查。

如此看來,只要考記敘文閱讀,就必須要理解文章的主題。

接下來,穆老師就針對你提出的問題,為你做詳細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問題診斷

初三,把握不了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穆老師為你分析如下:

【1】不能夠深刻理解主旨的內涵,因而無法把握文章的主旨。

【2】不能夠正確掌握提煉文章主題的方法。

【3】理解能力較弱,連普通的一篇文章都讀不懂,更何談把握文章的主題呢?

【4】文章富有深度,且意蘊豐富,如果你沒有足夠強的理解力,難以讀懂文章內容。

【5】平時沒有注重這方面的研究,不知道文章主題有哪些類型?

穆老師希望你能認真體味以上這五個原因,看看你到底是屬於哪一種或哪幾種?

主旨概念理解

主旨,也叫“主題”或“中心思想”,就是作者在說明事物、闡述道理、反映生活時通過全部文章內容所表現出來的基本思想。

把握文章主題,也就是提煉文章主題,就是作者對事物經過深入探究,仔細分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尋求和抓住事物本質的過程。

把握記敘文主旨的常規方法

常規方法,穆老師推薦你使用“常規六看法”。

何謂常規六看法?穆老師為你整理如下:

一看文章標題;

二看首尾段;

三看關鍵詞、句、段;

關鍵句:議論句、抒情句、判斷句等。

關鍵段:獨句段、過渡段等。

四看故事情節;

主旨是抽象概念,我們是看不見的,因而必須要通過特定情節(事情)體現出來。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文章中的情節(事情),提煉出主題來。

五看主體;

如果說情節(事情)是主題的外在體現,那麼情節(事情)中的主體(人、景、物)則是主題的載體。

六看時代背景和典型環境。

有的文章會交代時代(社會)背景與典型環境,我們在分析文章主題時,可以將這一點融進人物與事件中,進行提煉主題。

【歸納主題通用格式】

(本文/文章)通過(對/敘述)……(描寫/反思),反映了/表現了/讚美了/批判了/(塑造了……形象),表達了/抒發了/反映了/流露出……

把握記敘文主旨的快速方法

常規方法,穆老師推薦你使用“快速三步法”。

何謂快速三步法?穆老師為你整理如下:

第一步:找主體(人、景、物)

物,既包括具體之物,如西瓜;也包括抽象之物,如京劇。

第二步:看主體。(看主體做了什麼事?或與主體有關的事件)

第三步:根據“常見主題九大類”,鎖定主題。

特別說明:等你熟練掌握後,可以略去一二步,直接跳到第三步,鎖定文章主題。

附:常見主題九大類

【1】對鄉土文化、農業(耕)文明的思考與感悟;

如堅守故鄉、熱愛土地、農耕文明與現代文明衝突及所帶來的憂思、懷念之情等。

【2】對歷史(人物/文化)的思考與感悟;

如借古喻(諷)今、今古對比與反思、關注歷史人物,傳承歷史文化等。

【3】對傳統文化(文明)的思考和感悟;

如關注與思考傳統文化(文明)、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文明)等。

【4】對人類生存狀態的思考和感悟;

如戰爭破壞、城市化進程、愛護環境、保護土地等。

【5】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和感悟;

如和諧相處、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愛護環境等。

【6】對人與人關係的思考與感悟;

如誠信、信任、愛情、友誼、感恩、父母之愛、尊老愛幼等。

【7】對人文精神的思考與感悟;

如人性(真善美、假惡醜)、自由、尊嚴、平等、命運維護、追求真理、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等。

【8】對人生、生活與生命的思考與感悟;

如生活狀態與內容、命運安排、人生之路、回憶往昔(童年)、成長勵志(夢想與追求、拼搏等)、學習教育、情感道德、審美鑑賞等。

【9】對民族心理的思考與感悟。

①勤勞儉樸、知足常樂;

②誠信友善、和睦團結;

③尊老愛幼、講究孝道;

④思想念親、不忘故土;

⑤知恩圖報、勇於擔當;

⑥喜好圓滿、追求完美;

⑦樂觀豁達、執著堅毅;

⑧熱愛自然、和諧相處;

⑨尊重或發揚傳統文化;

⑩保家衛國、民族氣節。

試題例舉——概括文章主題

【文章名】《總與一縷炊煙有關》

【文章閱讀】見下圖



【問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題。

【解題方法】快速三步法

【解題過程】如下:

第一步:找主體;

主體:母親和炊煙。

第二步:看主體;

①母親——母親為我們做飯及吃飯之事;

②炊煙——屋頂上的炊煙越來越少;

第三步:根據“常見主題九大類”,鎖定主題。

【1】結合上文“母親為我們做飯及吃飯之事”,根據“常見主題九大類第【6】條,即”對人與人關係的思考與感悟“,可知本文的主題為“對慈祥母愛的讚美之情”

【2】結合上文“屋頂上的炊煙越來越少”,根據“常見主題九大類第【1】條,即“對鄉土文化、農業(耕)文明的思考與感悟”,可知本文的主題為“對鄉村傳統文明逐漸消失的憂思,對傳統鄉村生活的懷念之情。”

【參考答案】

文章通過對“母親與炊煙”的描寫,反映出作者對過去美好生活的留念與不捨,同時也批判了現代人生活雖然富裕了,但對母愛及生活的理解卻越來越粗淺了,表達了作者對慈祥母愛的讚美之情、對傳統鄉村生活的懷念之情和對鄉村傳統文明逐漸消失的憂思。

結束語

主題提煉,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你按照穆老師的方法,勤加練習。

穆老師建議你把“常見主題九大類”全部背下來,然後再在練習中去理解,這樣掌握的速度會最快,明白了嗎?加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