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從肖戰“227大團結”和孫儷“鐵公雞”事件看如今的飯圈文化

最近我在追兩部劇,一部是《陳情令》,肖戰是主演,目前已經四刷了,前前後後寫了不下八篇文章分別分析劇中的人物,這真是一部好劇,一入陳情深似海;《人民日報》也點名表揚《陳情令》國風韻味深厚。

從肖戰“227大團結”和孫儷“鐵公雞”事件看如今的飯圈文化

目前豆瓣評分7.9。但事件之前,它的評分是8.2,成為豆瓣史上頭一部評論數超百萬的劇。

從肖戰“227大團結”和孫儷“鐵公雞”事件看如今的飯圈文化


另外一部是《安家》,孫儷主演,六六編劇,說的是“房”事。這也是一部好劇,選取的案例真實可信,基本上囊括了社會熱點題材,眾演員的演技在線,引發諸多思考。

從肖戰“227大團結”和孫儷“鐵公雞”事件看如今的飯圈文化

但查看豆瓣評分才6.1,剛剛及格而已,此前評分還是6.2,此現象實在令我疑惑不解。

從肖戰“227大團結”和孫儷“鐵公雞”事件看如今的飯圈文化

而這被低估的評分得來,與如今的飯圈文化息息相關。

蝴蝶效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肖戰事件,相信不管你追星與否,基本都知道了,火燒得實在太旺了。

粉絲內部不同團體之間的戰爭,引發了對偶像本身的作品,報復性地刷分惡評;對偶像代言的產品,一致性地聯合抵制。

一時間,偶像“聲名鵲起”,不,是聲名狼藉地長期霸佔著熱搜第一位,熱度久久不下,從而將這位剛剛冉冉升起的新星一把拉下神壇。

由此引發圈內對理智追星,流量明星和粉絲文化的探討

從肖戰“227大團結”和孫儷“鐵公雞”事件看如今的飯圈文化

這是一種可怕的蝴蝶效應

,一個粉絲的個人喜好引發了一場“血案”。一次簡單的口誅筆伐,演變成規模性的惡意舉報,傷害了其他群體的利益,從而引起對偶像明星本身的反噬。

粉絲對偶像究竟是愛呢?還是害呢?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場大戰中,目前為止,無一人得利,空留第一批狂熱粉絲在取得階段性勝利後的快感。

《陳情令》中,魏無羨對溫逐流的那句反問,“憑什麼你的知遇之恩,要別人的命來償”。

而今“227大團結”事件真是應了這一句“憑什麼你們對偶像的追捧和喜愛,要別人的利益來買單?”

魏無羨重生之後,感慨地對藍忘機說,人們只是需要一個靶子,一個可供他們發洩怨恨的靶子,而不管這個人是誰,他到底是否無辜。

3月2日,人民文娛發文呼籲理性追星。

“追星,本也可以積極向上,作品、文化、平臺,都該是交流的工具,而不該成為戰場。我們呼籲理智,珍愛生命,切莫讓任何人、任何平臺為衝動買單”。

道德綁架,連鎖反應

疫情當前,明星捐款到底是否是義務,捐多少才能堵住悠悠之口?怎樣做才能真正無愧於心?

此前,衝在救助第一線的韓紅,親自運輸物資,確保送到需要的醫護人員手中。她跑前跑後,忙上忙下,做到對所有的捐贈物資,筆筆有著落,件件有迴音,真正做到問心無愧。

然而,此舉還是被有心人拿來炒作,微博大v實名舉報韓紅的基金會。事後,他的舉報內容被行業內知情人士逐條反駁,無言以對,韓紅本人更是累倒了。

想要蹭熱度也請分清時間場合,不要輕易寒了熱心公益者的心。

從肖戰“227大團結”和孫儷“鐵公雞”事件看如今的飯圈文化

而孫儷和鄧超夫妻倆,得知疫情之後,第一時間捐款30萬

是的,就是這個金額,引發了廣大網友的吐槽和不滿,戲稱孫儷是“鐵公雞”。

而後,網友又熱議《安家》的總片酬有八千多萬,而她卻只捐少量金額;

同時,又扒出當年孫儷拍攝《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單集片酬高達85萬,並拿她的事與知名科學家屠呦呦勤勤懇懇卻連套大點的房子都買不起而相對比。

最後,網友發起“堅決抵制某演員,不看不看”的活動。

為什麼我會知道?

因為我接連寫了好幾篇關於《安家》的文章,下面都有未實名認證的用戶,直接發上述抵制內容的圖片,或者是孫儷的早期所謂“黑料”的圖片,甚至有“愛心抗疫”的公益圖片;更有甚者,直接評論“不看不看”,“有那麼多時間,不如多去關心疫情”,“堅持不看鐵公雞演的劇”。

滿腔憤怒的網友們,正在如法炮製,將“鐵公雞”孫儷主演的《安家》刷低分刷惡評,讓它僅僅是勉強過及格線。

從肖戰“227大團結”和孫儷“鐵公雞”事件看如今的飯圈文化

此情此景,遠遠沒有平日裡“娘娘出馬,此劇必火“的盛況,也完全沒有反映“六六編劇必屬精品”的真實局面。

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事實證明,孫儷夫妻除了明面上捐贈的30萬,還低調地聯繫武漢共計8家醫院,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捐贈錢款和物資。

明星捐款,本是公益行為,捐多捐少,隨心意。更何況,還有更多明星並非以金錢的方式,而是以捐物資,編歌曲,用歌聲來傳遞支持和力量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一份熱忱的公益之心。


面對而今飯圈中的某些人,我有靈魂三問:

你們不喜歡誰,就要用刷低ta所參演的劇,抵制ta所代言產品的做法,來表示抗議嗎?

你們喜歡誰,就不允許別人不喜歡ta,就要通過謾罵的方式來表達只求同,不求異嗎?

你們喜歡誰,就要用犧牲別人的利益來成全自己嗎?

從肖戰“227大團結”和孫儷“鐵公雞”事件看如今的飯圈文化


高曉鬆通過明星與腕兒的故事,來表達對當前的流量明星的看法。

某天一位當紅流量明星來找我,希望我推薦他上歐美大音樂節和頒獎禮,我幫他推薦了,他問“我能幫你做什麼?

”我說“沒有”。

他說“那你為什麼幫我?”

我說我是江湖老腕兒,幫年輕人是分內之事,不需市恩市義。

他問“腕兒和明星有啥區別?為啥腕兒能當那麼久而明星三五年就過氣了?”

我說明星心裡大約只想著自己和粉絲那一畝三分地,粉絲也覺得全行業都欠他家明星的;

腕兒心裡愛江湖,希望大家都好,願意為行業付出。

他想了想說“好像是的”。

我說希望你有一天能成為一個腕兒,心裡不光有自己,也有行業和大家。

你心裡有江湖,江湖心裡就會有你。

不然流量明星就只能簡稱“流星”了。

以前,喜歡一個明星很簡單,喜歡就去支持ta的劇,支持ta的歌。ta開演唱會就去聽,新電影上映就買票去看。我們用天王、天后、影帝、影后、花旦之類的詞來形容他們的江湖地位。

數字時代,明星的名氣有了新的統計方法。流量這個詞被用來定性明星的人氣指數,於是,頂級流量明星應運而生。人們開始用熱搜判斷一個人的知名度,用豆瓣的評分判斷一部劇的好壞。這一切,都跟數字有關,而這個數字是可以刷出來的。

閉麥,不回應才是最好的回應

去年的“周杰倫超話PK”事件大家還記得嗎?那位無辜躺槍的蔡徐坤,不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周杰倫是我們這批80後的偶像,身為老阿姨老叔叔的我們,是聽著他的歌長大的。

在我們的年代裡,沒有人過多關注這些流量數據,什麼超話,什麼熱搜,什麼評分,這些都不足以反應我們對偶像真正的愛。

相反的,周杰倫每場演唱會的門票,開售不到5分鐘就只剩最高票價的那一兩排的座位,他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當時,豆瓣上不知道是誰發了【周杰倫數據不行】這樣一個帖子。周杰倫粉絲義憤填膺,就由豆瓣轉到微博,為了爭第一,他們做起了數據,開始做超話積分。

當時我的微信朋友圈裡滿滿是JAY的粉絲,大家都在學習(當真是有截圖教程,一步步跟著操作才知曉)怎麼為周杰倫超話加分,貢獻自己一份真實的力量。

然而當時第一的是蔡徐坤,四五天以後,周杰倫超話便成了第一。

於是出現了搗亂分子扮演“蔡徐坤粉絲”,跑到前輩周杰倫那裡辱罵,就這樣導致了超話PK事件。

蔡徐坤怕是過了好久,終於從這個坑裡爬上來吧。

事情發生當時,周杰倫本尊和蔡徐坤都沒有針對此事發表評論。

事後,媒體問蔡徐坤為何對此事不回應,他的回答也很簡單“我為什麼要回應,我要回應什麼”。

從肖戰“227大團結”和孫儷“鐵公雞”事件看如今的飯圈文化

而今,事件當事人從未對此做出任何回應,但還是有不少圈外的吃瓜群眾,一直在呼籲肖戰要出來管管自己的粉絲;

而一邊罵著孫儷“鐵公雞”的網友們,也在等待著他們夫妻倆抵不住壓力增加捐款的好戲。

可是,閉麥,才是面對這攤渾水的最理智之舉。因為無論是發道歉信與否,眾人都意難平,討伐之聲並不會消失, 卻反而因為言辭不當更加惹火上身。

結語

粉絲經濟時代,誰來拉住這匹即將脫韁之馬?

究其原因,釀就而今這一起起事故的,恰恰就是為明星持續帶來流量的“供養”體系和粉絲文化。

如今是粉絲經濟時代,粉絲能夠為你帶來流量,粉絲收益又能夠變現,所以,瞭解粉絲需求,滿足需求,獲取流量,變現收益就成為基本的生存之道。

但這一屆的粉絲,似乎變了味道。

在自媒體時代,如今誰都能輕易成為一名粉絲。喜歡誰,就能夠註冊相關名稱,更換相關頭像,為ta搖旗吶喊。

言論是公民的基本自由,舉報行為是基本權利,抵制行為又控不住,不理智追星的粉絲,似一匹脫韁之馬,完全超脫我們的想象。

粉絲的監管責任究竟在何方?

偶像能夠受粉絲之惠,卻不背粉絲之鍋嗎?

網絡暴力何時是盡頭?

這也許就是網絡時代,粉絲經濟橫行無阻所帶來的痛點吧。

後話:本人對目前飯圈所有發生的事件,沒有摻雜太多的個人感情,只是單純想良心客觀地評價這兩部劇。劇是好劇,演員也是好演員。實在不忍這些不理智的追星行為,輕易低估了它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