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从肖战“227大团结”和孙俪“铁公鸡”事件看如今的饭圈文化

最近我在追两部剧,一部是《陈情令》,肖战是主演,目前已经四刷了,前前后后写了不下八篇文章分别分析剧中的人物,这真是一部好剧,一入陈情深似海;《人民日报》也点名表扬《陈情令》国风韵味深厚。

从肖战“227大团结”和孙俪“铁公鸡”事件看如今的饭圈文化

目前豆瓣评分7.9。但事件之前,它的评分是8.2,成为豆瓣史上头一部评论数超百万的剧。

从肖战“227大团结”和孙俪“铁公鸡”事件看如今的饭圈文化


另外一部是《安家》,孙俪主演,六六编剧,说的是“房”事。这也是一部好剧,选取的案例真实可信,基本上囊括了社会热点题材,众演员的演技在线,引发诸多思考。

从肖战“227大团结”和孙俪“铁公鸡”事件看如今的饭圈文化

但查看豆瓣评分才6.1,刚刚及格而已,此前评分还是6.2,此现象实在令我疑惑不解。

从肖战“227大团结”和孙俪“铁公鸡”事件看如今的饭圈文化

而这被低估的评分得来,与如今的饭圈文化息息相关。

蝴蝶效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肖战事件,相信不管你追星与否,基本都知道了,火烧得实在太旺了。

粉丝内部不同团体之间的战争,引发了对偶像本身的作品,报复性地刷分恶评;对偶像代言的产品,一致性地联合抵制。

一时间,偶像“声名鹊起”,不,是声名狼藉地长期霸占着热搜第一位,热度久久不下,从而将这位刚刚冉冉升起的新星一把拉下神坛。

由此引发圈内对理智追星,流量明星和粉丝文化的探讨

从肖战“227大团结”和孙俪“铁公鸡”事件看如今的饭圈文化

这是一种可怕的蝴蝶效应

,一个粉丝的个人喜好引发了一场“血案”。一次简单的口诛笔伐,演变成规模性的恶意举报,伤害了其他群体的利益,从而引起对偶像明星本身的反噬。

粉丝对偶像究竟是爱呢?还是害呢?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场大战中,目前为止,无一人得利,空留第一批狂热粉丝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的快感。

《陈情令》中,魏无羡对温逐流的那句反问,“凭什么你的知遇之恩,要别人的命来偿”。

而今“227大团结”事件真是应了这一句“凭什么你们对偶像的追捧和喜爱,要别人的利益来买单?”

魏无羡重生之后,感慨地对蓝忘机说,人们只是需要一个靶子,一个可供他们发泄怨恨的靶子,而不管这个人是谁,他到底是否无辜。

3月2日,人民文娱发文呼吁理性追星。

“追星,本也可以积极向上,作品、文化、平台,都该是交流的工具,而不该成为战场。我们呼吁理智,珍爱生命,切莫让任何人、任何平台为冲动买单”。

道德绑架,连锁反应

疫情当前,明星捐款到底是否是义务,捐多少才能堵住悠悠之口?怎样做才能真正无愧于心?

此前,冲在救助第一线的韩红,亲自运输物资,确保送到需要的医护人员手中。她跑前跑后,忙上忙下,做到对所有的捐赠物资,笔笔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真正做到问心无愧。

然而,此举还是被有心人拿来炒作,微博大v实名举报韩红的基金会。事后,他的举报内容被行业内知情人士逐条反驳,无言以对,韩红本人更是累倒了。

想要蹭热度也请分清时间场合,不要轻易寒了热心公益者的心。

从肖战“227大团结”和孙俪“铁公鸡”事件看如今的饭圈文化

而孙俪和邓超夫妻俩,得知疫情之后,第一时间捐款30万

是的,就是这个金额,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吐槽和不满,戏称孙俪是“铁公鸡”。

而后,网友又热议《安家》的总片酬有八千多万,而她却只捐少量金额;

同时,又扒出当年孙俪拍摄《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单集片酬高达85万,并拿她的事与知名科学家屠呦呦勤勤恳恳却连套大点的房子都买不起而相对比。

最后,网友发起“坚决抵制某演员,不看不看”的活动。

为什么我会知道?

因为我接连写了好几篇关于《安家》的文章,下面都有未实名认证的用户,直接发上述抵制内容的图片,或者是孙俪的早期所谓“黑料”的图片,甚至有“爱心抗疫”的公益图片;更有甚者,直接评论“不看不看”,“有那么多时间,不如多去关心疫情”,“坚持不看铁公鸡演的剧”。

满腔愤怒的网友们,正在如法炮制,将“铁公鸡”孙俪主演的《安家》刷低分刷恶评,让它仅仅是勉强过及格线。

从肖战“227大团结”和孙俪“铁公鸡”事件看如今的饭圈文化

此情此景,远远没有平日里“娘娘出马,此剧必火“的盛况,也完全没有反映“六六编剧必属精品”的真实局面。

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事实证明,孙俪夫妻除了明面上捐赠的30万,还低调地联系武汉共计8家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捐赠钱款和物资。

明星捐款,本是公益行为,捐多捐少,随心意。更何况,还有更多明星并非以金钱的方式,而是以捐物资,编歌曲,用歌声来传递支持和力量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热忱的公益之心。


面对而今饭圈中的某些人,我有灵魂三问:

你们不喜欢谁,就要用刷低ta所参演的剧,抵制ta所代言产品的做法,来表示抗议吗?

你们喜欢谁,就不允许别人不喜欢ta,就要通过谩骂的方式来表达只求同,不求异吗?

你们喜欢谁,就要用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成全自己吗?

从肖战“227大团结”和孙俪“铁公鸡”事件看如今的饭圈文化


高晓松通过明星与腕儿的故事,来表达对当前的流量明星的看法。

某天一位当红流量明星来找我,希望我推荐他上欧美大音乐节和颁奖礼,我帮他推荐了,他问“我能帮你做什么?

”我说“没有”。

他说“那你为什么帮我?”

我说我是江湖老腕儿,帮年轻人是分内之事,不需市恩市义。

他问“腕儿和明星有啥区别?为啥腕儿能当那么久而明星三五年就过气了?”

我说明星心里大约只想着自己和粉丝那一亩三分地,粉丝也觉得全行业都欠他家明星的;

腕儿心里爱江湖,希望大家都好,愿意为行业付出。

他想了想说“好像是的”。

我说希望你有一天能成为一个腕儿,心里不光有自己,也有行业和大家。

你心里有江湖,江湖心里就会有你。

不然流量明星就只能简称“流星”了。

以前,喜欢一个明星很简单,喜欢就去支持ta的剧,支持ta的歌。ta开演唱会就去听,新电影上映就买票去看。我们用天王、天后、影帝、影后、花旦之类的词来形容他们的江湖地位。

数字时代,明星的名气有了新的统计方法。流量这个词被用来定性明星的人气指数,于是,顶级流量明星应运而生。人们开始用热搜判断一个人的知名度,用豆瓣的评分判断一部剧的好坏。这一切,都跟数字有关,而这个数字是可以刷出来的。

闭麦,不回应才是最好的回应

去年的“周杰伦超话PK”事件大家还记得吗?那位无辜躺枪的蔡徐坤,不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周杰伦是我们这批80后的偶像,身为老阿姨老叔叔的我们,是听着他的歌长大的。

在我们的年代里,没有人过多关注这些流量数据,什么超话,什么热搜,什么评分,这些都不足以反应我们对偶像真正的爱。

相反的,周杰伦每场演唱会的门票,开售不到5分钟就只剩最高票价的那一两排的座位,他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当时,豆瓣上不知道是谁发了【周杰伦数据不行】这样一个帖子。周杰伦粉丝义愤填膺,就由豆瓣转到微博,为了争第一,他们做起了数据,开始做超话积分。

当时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满满是JAY的粉丝,大家都在学习(当真是有截图教程,一步步跟着操作才知晓)怎么为周杰伦超话加分,贡献自己一份真实的力量。

然而当时第一的是蔡徐坤,四五天以后,周杰伦超话便成了第一。

于是出现了捣乱分子扮演“蔡徐坤粉丝”,跑到前辈周杰伦那里辱骂,就这样导致了超话PK事件。

蔡徐坤怕是过了好久,终于从这个坑里爬上来吧。

事情发生当时,周杰伦本尊和蔡徐坤都没有针对此事发表评论。

事后,媒体问蔡徐坤为何对此事不回应,他的回答也很简单“我为什么要回应,我要回应什么”。

从肖战“227大团结”和孙俪“铁公鸡”事件看如今的饭圈文化

而今,事件当事人从未对此做出任何回应,但还是有不少圈外的吃瓜群众,一直在呼吁肖战要出来管管自己的粉丝;

而一边骂着孙俪“铁公鸡”的网友们,也在等待着他们夫妻俩抵不住压力增加捐款的好戏。

可是,闭麦,才是面对这摊浑水的最理智之举。因为无论是发道歉信与否,众人都意难平,讨伐之声并不会消失, 却反而因为言辞不当更加惹火上身。

结语

粉丝经济时代,谁来拉住这匹即将脱缰之马?

究其原因,酿就而今这一起起事故的,恰恰就是为明星持续带来流量的“供养”体系和粉丝文化。

如今是粉丝经济时代,粉丝能够为你带来流量,粉丝收益又能够变现,所以,了解粉丝需求,满足需求,获取流量,变现收益就成为基本的生存之道。

但这一届的粉丝,似乎变了味道。

在自媒体时代,如今谁都能轻易成为一名粉丝。喜欢谁,就能够注册相关名称,更换相关头像,为ta摇旗呐喊。

言论是公民的基本自由,举报行为是基本权利,抵制行为又控不住,不理智追星的粉丝,似一匹脱缰之马,完全超脱我们的想象。

粉丝的监管责任究竟在何方?

偶像能够受粉丝之惠,却不背粉丝之锅吗?

网络暴力何时是尽头?

这也许就是网络时代,粉丝经济横行无阻所带来的痛点吧。

后话:本人对目前饭圈所有发生的事件,没有掺杂太多的个人感情,只是单纯想良心客观地评价这两部剧。剧是好剧,演员也是好演员。实在不忍这些不理智的追星行为,轻易低估了它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