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臨湘基本概況

基本概況

編稿時間: 2019-06-28 08:26 來源: 臨湘政府網 

臨湘基本概況

臨湘基本概況

臨湘位於湘鄂交界處,長江中下游南岸,素稱“湘北門戶”,是湖南省縣級市。市域總面積1760平方公里,轄10鎮、4街道,161個村(居委會),總人口54萬。

臨湘底蘊深厚,山川秀美。五代後唐清泰年間(934~936)馬殷置王朝場,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為王朝縣,至道二年(996年)更名臨湘縣,1992年撤縣設市。1000多年來,楚文化與湖湘文化在此交匯融合,積澱了一大批地域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遺產,瑤文化、茶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竹文化、民俗文化豐富多彩。臨湘還是萬里茶馬古道的兩個南方起點之一,臨湘青磚茶、老青茶曾經是行業標誌性品牌。境內“山奇、水秀、洞幽”,龍窖山千家峒是300萬瑤族同胞的精神家園,堆石墓群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蓋湖為湖南省第二大湖,是東吳名將黃蓋訓練水軍的基地,是赤壁之戰的主戰場,已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湖南省原生態功能保護區、中國原生態溼地旅遊示範基地。五尖山國家森林公園、“6501”人工洞是國家AAA級景區。臨湘嗡琴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白羊田天獅舞、“十三村”醬菜製作技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臨湘基本概況

臨湘基本概況

臨湘區位獨特,交通便捷。南距長沙、北離武漢各約150公里,是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的中心節點,離岳陽市三荷機場僅20公里,已列入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岳陽“1+4+2”城市圈。境內“一江東流、三省交界、五線貫通”,擁有長江岸線38.5公里,是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口岸,建成有3000噸級、兩個泊位的鴨欄貨運碼頭。地處湖南、湖北交匯處,與赤壁、通城、崇陽緊密毗連,京廣鐵路、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杭瑞高速、107國道五條“國字號”交通大動脈穿境而過,是湖南省15個交通節點縣市之一。市域內公路總里程達到2300公里,100%的鎮、行政村通水泥路,形成了“五縱六橫”的公路網絡,是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市。

臨湘基本概況

臨湘資源豐富,產業興旺。臨湘被譽為“中國浮標之鄉”“竹器之鄉”“茶葉之鄉”“魚米之鄉”和“有色金屬之鄉”, 已列入全國成熟型資源型城市、全省特色縣域經濟化工新材料重點縣(市)。境內有礦藏30多種,江南虎形山已探明的鎢儲量在21萬噸以上,潛在經濟價值1000多億元。臨湘擁有省級工業園,轄兩個產業區,總規劃面積23.61平方公里。其中,三灣園區主導產業為釣具休閒運動器材、機械製造和建材,濱江片區主導產業為航天新材料、製造業、電子信息和倉儲物流。“一園兩區”現有企業99家,年工業總產值257.2億元,年稅收1.89億元,浮標占全國80%市場份額,臨湘浮標小鎮已列入“全國休閒漁業基地”,湖南省12個特色小鎮之一,並作為湖南向國家推介的兩個特色小鎮典型案例之一。目前,臨湘正與城陵磯新港區共建共享湖南臨港新興產業園,優勢互補、深度合作、實現共贏。臨湘擁有林地面積143萬畝,佔國土總面積的55.4%,森林覆蓋率為56.79%,其中楠竹種養面積達到60萬畝。依託豐富的竹木資源,在羊樓司鎮佈局發展湘北楠竹產業科技園,竹木製品線上營額突破10億元,被省政府命名為“現代林業綜合示範園”。

臨湘基本概況

臨湘環境優良,潛力巨大。境內水利基礎設施齊全,興建集中供水工程61處,其中日供水規模在千噸萬人及以上的水廠有11處。轄區內共有變電站13座,其中220千伏變電站1座,總容量360兆伏安。城市功能配套完善,整體提質改造107國道臨湘段,建設了汽貿城、商貿城等7個專業市場,完成了“氣化湖南”嶽臨線工程,啟動了20平方公里的雲湖新區建設,城市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圍繞 “空心房”整治、村莊清潔行動集中攻堅,農村人居環境實現了“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清清爽爽”的目標,湧現了一批示範村、示範片、示範帶,探索出了具有臨湘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同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紮實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出臺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重大招商項目一事一議優惠政策(工業八條)》等系列方案,臨湘發展的軟硬環境持續優化,發展來勢越來越好。

臨湘基本概況

近年來,臨湘正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踐行岳陽市“一三五”發展思路,接力打造“精彩北大門、品質新臨湘”。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48.9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5.3億元,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95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3億元,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02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8939元、15902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