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致敬抗戰老兵!3萬東北抗聯戰士在熱血中永遠年輕

英雄歸來,看上去比普通人平靜得多了。

致敬抗戰老兵!3萬東北抗聯戰士在熱血中永遠年輕

95歲的李敏臉上總掛著慈愛的微笑,雙手捧著一雙靰鞡鞋,來到《等著我》的節目現場。她胸前的勳章無聲地訴說著她的身份和這位奶奶經歷的不凡歲月。然而最閃耀的是她的雙眼,她目光如炬地講述作為3萬東北抗聯戰士的一員,在林海雪原爬冰臥雪、割草為食的故事;也潸然淚下地感慨而今戰友散落無尋、行將老矣。

致敬抗戰老兵!3萬東北抗聯戰士在熱血中永遠年輕

(李敏來到《等著我》節目現場)

3萬東北抗聯戰士,如今所剩不多,《等著我》節目組為老人找到了4位戰友。李在德、周淑玲、孟憲德、張正恩,加上李敏,年齡加在一起近500歲的五位老人,向我們徐徐打開70多年前那段驚心動魄的抗戰歷史。

煮了一晚上的“年夜飯”

致敬抗戰老兵!3萬東北抗聯戰士在熱血中永遠年輕

(李敏)

12歲時父親犧牲後,李敏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抗聯女戰士。身經百戰的她至今難忘1938年的冬天。那時,一場大雪覆蓋完達山脈,被服廠和醫院突然被日偽軍包圍。指導員裴成春在阻擊中身負重傷,讓其他人先撤,自己在後面掩護。

山上積雪足以淹沒膝蓋,李敏走在前面艱難開道,然而一轉身卻看到身後的戰友又被圍擊。那一天,犧牲的戰士倒在茫茫雪地裡,鮮血染出了一條殷紅的路,只剩李敏孤身一人在林海雪原整整走了三天,喝雪水、吃老鼠肉,最終找到抗戰隊伍。

除了隨時應對敵人的追擊圍攻,戰士們還要在天寒地凍中與飢寒作鬥爭。至今珍藏在李敏家中櫥窗裡的一雙硬邦邦的靰鞡鞋,就是戰士們在雪地裡日夜行軍的見證,也曾是戰友用生命守護的“年夜飯”。

致敬抗戰老兵!3萬東北抗聯戰士在熱血中永遠年輕

(李敏家中櫥窗內至今擺放著穿過的靰鞡鞋)

1939年的大年三十,繳獲敵人一批物資後,戰士們找到了一個只剩下山牆的房屋。當時,苗司務長煮上雪水、放進樺樹的嫩樹皮,還有一雙靰鞡鞋,算是為戰士們準備的“年夜飯”。因為鞋子太硬,要煮一個晚上才能變軟,終於煮好後,還沒來得及分給大家,敵人就攻了上來。本已撤出的苗司務長又返回拎起煮有“年夜飯”的鐵桶,眼看跑到跟前時,一顆子彈打中了她的後背,白雪與鮮血融在了一起……

抗戰勝利後,李敏一直在尋找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卻一直未果。隨著年齡慢慢增長,她開始記錄抗戰歷史,記錄這支英勇殺敵的隊伍,用她力所能及的力量,把這段真實的歷史,告知更多愛好和平的人。

像母親一樣成為一名堅強的戰士

致敬抗戰老兵!3萬東北抗聯戰士在熱血中永遠年輕

(李在德)

從朝鮮來到中國,李在德15歲時就投身到反日的鬥爭中,成為一名堅強的抗聯戰士。

致敬抗戰老兵!3萬東北抗聯戰士在熱血中永遠年輕

(年輕時的李在德)

1933年10月4日,是農曆中秋節,而殘暴的日軍將這舉家團圓的一天變成了李在德永遠的悲痛。“日本兵把他們關到一個破房子裡十幾天,天天給他們灌辣椒水,拿竹籤扎手指頭。”李在德說。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包括李在德的母親在內的十二人堅貞不屈,最終英勇就義。回憶起母親,老人熱淚盈眶,不僅因為悲痛,更因為母親的堅強。

很快,李在德也化悲痛為力量,堅定不移地跟隨地方革命同志投入到血與火的抗戰中。戰爭是殘酷的,抗聯女戰士往往要經受更多的磨難。李在德在抗戰時期生下兩兒一女,一個兒子葬身於密林深處,一個兒子失散,僅留下一個女兒。鮮有人知道,這麼多年來,她是如何懷著這份記憶,度過崢嶸歲月的。

當101歲的她出現在《等著我》的大屏幕上時,呢喃著“戰友一直在我腦子裡,可是這會兒大概剩的沒幾個了”。我們看到她的目光中充滿對戰友和往事的追憶。

寧做戰死鬼,不當亡國奴

致敬抗戰老兵!3萬東北抗聯戰士在熱血中永遠年輕

(周淑玲)

1931年,日寇入侵,東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11歲的周淑玲親眼看到日本侵略者在家鄉燒殺掠奪無惡不作。從那時起,幼小的她心裡種下保家衛國的種子,立志像爺爺、父親以及叔叔那樣成為一名英勇的戰士。15歲那年,小淑玲就當起了抗聯的地下交通員。

正式加入抗聯之後,周淑玲接連得到父親、三叔、五叔戰死的消息。祖孫三代為了打日寇、鬥敵偽,先後有7人犧牲。至親的離世讓她悲痛欲絕,同時也更堅定了她“寧做戰死鬼,不當亡國奴”的信念。

時至今日,周淑玲也常常想起那段異常艱苦的歲月。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抗聯隊伍經常夜裡行軍以躲避日偽軍的殘酷圍剿。冬天氣溫降到零下40攝氏度,戰士們寧願在山上挖坑,也絕不生火。一宿一宿地趕路之餘,他們只能吃野菜、樹皮、草根來充飢,被圍困的時候,一根蘿蔔就能堅持一個禮拜。

如今99歲的她,床頭櫃上放著的除了藥品,還有一小袋糖,兒子說,可能那時候母親太苦了,有時候會含一粒糖。她經常和孩子們說:“現在幸福的生活來的很不易,我們都經過爬冰臥雪、流血犧牲,才換來的這些日子。”

百歲老人,曾是最早 “特種兵”

致敬抗戰老兵!3萬東北抗聯戰士在熱血中永遠年輕

(孟憲德)

99歲的孟憲德,如今已華髮叢生,卻仍然透露出當年的意氣風發。想當初,他也是一個熱血青年,曾是共產黨軍隊中少有的水陸空三棲特種兵,從通訊連學習打電報,到偵查敵軍情況,沒上過幾天學的孟憲德對這些充滿了熱情,就算年近百歲,也經常買來地圖自己研究。

致敬抗戰老兵!3萬東北抗聯戰士在熱血中永遠年輕

(孟憲德老人比劃著持槍瞄準的動作)

回想起幾十年前的軍事訓練,老人歷歷在目,“夏天在小河汊裡搞武裝泅渡,冬天練習滑雪,在沒過膝蓋的雪地裡挖戰壕。”他說,挖好戰壕後就趴在裡面打槍。“勉強摟了一槍,第二槍死活釦不動扳機,手指頭凍僵了。”除了地面戰術,孟憲德還練高空跳傘。從沒見過飛機的他,第一次坐就要硬著頭皮往下跳,一旦在空中掌控不好方向,隨時都會被風吹走。

頭中的彈片成為永遠的勳章

致敬抗戰老兵!3萬東北抗聯戰士在熱血中永遠年輕

(張正恩)

《等著我》節目組找到的第四位老人張正恩也沒能來到現場,他躺在病床、身穿戎裝、胸戴勳章,顫巍巍的右手鄭重地敬了個軍禮。然而,他一生永久的“勳章”卻真正地刻印在他的頭上。

致敬抗戰老兵!3萬東北抗聯戰士在熱血中永遠年輕

從一個放牛娃到多次榮立戰功的張正恩,在遼西戰役中,有一次堅持在戰壕蹲守一個多禮拜,被炸得昏昏沉沉,還拼命奮戰。後來在廣西桂縣的一次戰役中,張正恩的右眼被彈片擊中,部隊要把他送到後方,他說“我不能下戰場,不能回家,我還能堅持。”之後他在野戰醫院經過手術治療,雖然保住了性命,卻永遠失去了右眼,一塊彈片留在了他的頭部,直到今天也沒有取出來,成為他最“耀眼”的勳章。

致敬抗戰老兵!3萬東北抗聯戰士在熱血中永遠年輕

(張正恩獲得的獎章)

最年輕的抗聯女戰士李敏、和母親一樣投入抗戰的李在德、先後失去七名親人的周淑玲、苦練戰術的孟憲德、重傷不下火線的張正恩……還有千千萬萬個和他們一樣的人,在民族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他們有的倒下了,卻永遠屹立在我們心中;他們有的衰老了,卻永遠是年輕!

是他們,在國家和民族危亡時刻,視死如歸、共赴國難;是他們,用滿腔熱血換來我們的和平生活!

中華民族這四個字,不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在艱難時刻,甚至家破人亡的時候,用生命捍衛民族,今天的我們才有民族。我們身上流淌著民族精神的血液,這些血液每當聽到“同胞們”這三個可敬可愛的字,便會沸騰。

現在我們知道了英雄的故事,或許只是他們英雄之旅的一部分,便已久久不能平靜。銘記那段歷史,是對英雄最好的尊重,也必將讓我們更加團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