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致敬抗战老兵!3万东北抗联战士在热血中永远年轻

英雄归来,看上去比普通人平静得多了。

致敬抗战老兵!3万东北抗联战士在热血中永远年轻

95岁的李敏脸上总挂着慈爱的微笑,双手捧着一双靰鞡鞋,来到《等着我》的节目现场。她胸前的勋章无声地诉说着她的身份和这位奶奶经历的不凡岁月。然而最闪耀的是她的双眼,她目光如炬地讲述作为3万东北抗联战士的一员,在林海雪原爬冰卧雪、割草为食的故事;也潸然泪下地感慨而今战友散落无寻、行将老矣。

致敬抗战老兵!3万东北抗联战士在热血中永远年轻

(李敏来到《等着我》节目现场)

3万东北抗联战士,如今所剩不多,《等着我》节目组为老人找到了4位战友。李在德、周淑玲、孟宪德、张正恩,加上李敏,年龄加在一起近500岁的五位老人,向我们徐徐打开70多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抗战历史。

煮了一晚上的“年夜饭”

致敬抗战老兵!3万东北抗联战士在热血中永远年轻

(李敏)

12岁时父亲牺牲后,李敏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抗联女战士。身经百战的她至今难忘1938年的冬天。那时,一场大雪覆盖完达山脉,被服厂和医院突然被日伪军包围。指导员裴成春在阻击中身负重伤,让其他人先撤,自己在后面掩护。

山上积雪足以淹没膝盖,李敏走在前面艰难开道,然而一转身却看到身后的战友又被围击。那一天,牺牲的战士倒在茫茫雪地里,鲜血染出了一条殷红的路,只剩李敏孤身一人在林海雪原整整走了三天,喝雪水、吃老鼠肉,最终找到抗战队伍。

除了随时应对敌人的追击围攻,战士们还要在天寒地冻中与饥寒作斗争。至今珍藏在李敏家中橱窗里的一双硬邦邦的靰鞡鞋,就是战士们在雪地里日夜行军的见证,也曾是战友用生命守护的“年夜饭”。

致敬抗战老兵!3万东北抗联战士在热血中永远年轻

(李敏家中橱窗内至今摆放着穿过的靰鞡鞋)

1939年的大年三十,缴获敌人一批物资后,战士们找到了一个只剩下山墙的房屋。当时,苗司务长煮上雪水、放进桦树的嫩树皮,还有一双靰鞡鞋,算是为战士们准备的“年夜饭”。因为鞋子太硬,要煮一个晚上才能变软,终于煮好后,还没来得及分给大家,敌人就攻了上来。本已撤出的苗司务长又返回拎起煮有“年夜饭”的铁桶,眼看跑到跟前时,一颗子弹打中了她的后背,白雪与鲜血融在了一起……

抗战胜利后,李敏一直在寻找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却一直未果。随着年龄慢慢增长,她开始记录抗战历史,记录这支英勇杀敌的队伍,用她力所能及的力量,把这段真实的历史,告知更多爱好和平的人。

像母亲一样成为一名坚强的战士

致敬抗战老兵!3万东北抗联战士在热血中永远年轻

(李在德)

从朝鲜来到中国,李在德15岁时就投身到反日的斗争中,成为一名坚强的抗联战士。

致敬抗战老兵!3万东北抗联战士在热血中永远年轻

(年轻时的李在德)

1933年10月4日,是农历中秋节,而残暴的日军将这举家团圆的一天变成了李在德永远的悲痛。“日本兵把他们关到一个破房子里十几天,天天给他们灌辣椒水,拿竹签扎手指头。”李在德说。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包括李在德的母亲在内的十二人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回忆起母亲,老人热泪盈眶,不仅因为悲痛,更因为母亲的坚强。

很快,李在德也化悲痛为力量,坚定不移地跟随地方革命同志投入到血与火的抗战中。战争是残酷的,抗联女战士往往要经受更多的磨难。李在德在抗战时期生下两儿一女,一个儿子葬身于密林深处,一个儿子失散,仅留下一个女儿。鲜有人知道,这么多年来,她是如何怀着这份记忆,度过峥嵘岁月的。

当101岁的她出现在《等着我》的大屏幕上时,呢喃着“战友一直在我脑子里,可是这会儿大概剩的没几个了”。我们看到她的目光中充满对战友和往事的追忆。

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

致敬抗战老兵!3万东北抗联战士在热血中永远年轻

(周淑玲)

1931年,日寇入侵,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11岁的周淑玲亲眼看到日本侵略者在家乡烧杀掠夺无恶不作。从那时起,幼小的她心里种下保家卫国的种子,立志像爷爷、父亲以及叔叔那样成为一名英勇的战士。15岁那年,小淑玲就当起了抗联的地下交通员。

正式加入抗联之后,周淑玲接连得到父亲、三叔、五叔战死的消息。祖孙三代为了打日寇、斗敌伪,先后有7人牺牲。至亲的离世让她悲痛欲绝,同时也更坚定了她“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的信念。

时至今日,周淑玲也常常想起那段异常艰苦的岁月。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抗联队伍经常夜里行军以躲避日伪军的残酷围剿。冬天气温降到零下40摄氏度,战士们宁愿在山上挖坑,也绝不生火。一宿一宿地赶路之余,他们只能吃野菜、树皮、草根来充饥,被围困的时候,一根萝卜就能坚持一个礼拜。

如今99岁的她,床头柜上放着的除了药品,还有一小袋糖,儿子说,可能那时候母亲太苦了,有时候会含一粒糖。她经常和孩子们说:“现在幸福的生活来的很不易,我们都经过爬冰卧雪、流血牺牲,才换来的这些日子。”

百岁老人,曾是最早 “特种兵”

致敬抗战老兵!3万东北抗联战士在热血中永远年轻

(孟宪德)

99岁的孟宪德,如今已华发丛生,却仍然透露出当年的意气风发。想当初,他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曾是共产党军队中少有的水陆空三栖特种兵,从通讯连学习打电报,到侦查敌军情况,没上过几天学的孟宪德对这些充满了热情,就算年近百岁,也经常买来地图自己研究。

致敬抗战老兵!3万东北抗联战士在热血中永远年轻

(孟宪德老人比划着持枪瞄准的动作)

回想起几十年前的军事训练,老人历历在目,“夏天在小河汊里搞武装泅渡,冬天练习滑雪,在没过膝盖的雪地里挖战壕。”他说,挖好战壕后就趴在里面打枪。“勉强搂了一枪,第二枪死活扣不动扳机,手指头冻僵了。”除了地面战术,孟宪德还练高空跳伞。从没见过飞机的他,第一次坐就要硬着头皮往下跳,一旦在空中掌控不好方向,随时都会被风吹走。

头中的弹片成为永远的勋章

致敬抗战老兵!3万东北抗联战士在热血中永远年轻

(张正恩)

《等着我》节目组找到的第四位老人张正恩也没能来到现场,他躺在病床、身穿戎装、胸戴勋章,颤巍巍的右手郑重地敬了个军礼。然而,他一生永久的“勋章”却真正地刻印在他的头上。

致敬抗战老兵!3万东北抗联战士在热血中永远年轻

从一个放牛娃到多次荣立战功的张正恩,在辽西战役中,有一次坚持在战壕蹲守一个多礼拜,被炸得昏昏沉沉,还拼命奋战。后来在广西桂县的一次战役中,张正恩的右眼被弹片击中,部队要把他送到后方,他说“我不能下战场,不能回家,我还能坚持。”之后他在野战医院经过手术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却永远失去了右眼,一块弹片留在了他的头部,直到今天也没有取出来,成为他最“耀眼”的勋章。

致敬抗战老兵!3万东北抗联战士在热血中永远年轻

(张正恩获得的奖章)

最年轻的抗联女战士李敏、和母亲一样投入抗战的李在德、先后失去七名亲人的周淑玲、苦练战术的孟宪德、重伤不下火线的张正恩……还有千千万万个和他们一样的人,在民族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有的倒下了,却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他们有的衰老了,却永远是年轻!

是他们,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刻,视死如归、共赴国难;是他们,用满腔热血换来我们的和平生活!

中华民族这四个字,不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在艰难时刻,甚至家破人亡的时候,用生命捍卫民族,今天的我们才有民族。我们身上流淌着民族精神的血液,这些血液每当听到“同胞们”这三个可敬可爱的字,便会沸腾。

现在我们知道了英雄的故事,或许只是他们英雄之旅的一部分,便已久久不能平静。铭记那段历史,是对英雄最好的尊重,也必将让我们更加团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