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跟父母家人隔離之日,如何審視這段關係?

“我很久沒出門了,要格外謹慎。”這句話,我跟好幾個朋友說過了,我跟著就解釋,“因為我的父母在我這裡。”

他們都表示很理解,也叮囑我,要注意安全,儘量別出門。

其中一對作家夫婦,最近去了山裡。他們在山裡有一處住房,是他們度假用的。房子不大,但設施齊全。是一個三線小廠的職工宿舍樓。廠早就撤銷了,職工們都搬進了城。宿舍樓改造出來,租給城裡人。前兩年這對朋友租下了,添加了書桌、網絡、電視。房子臨著奔流的山中小河,靜心怡神。他們不單夏天會去,平時城裡空氣不好時,也會去小住一陣。在那裡看書,寫作,效率很高。


跟父母家人隔離之日,如何審視這段關係?


春節前,疫情消息日緊,他們想起去山裡的時候,聽說已經封路了。困守在成都的小區裡,每每看到山裡的鄰居朋友發的照片,羨慕不已。春節後,得到消息,路已經通了,他們便趕進山裡,安居下來。周圍入住的人多了起來,彷彿夏日避暑之時。周圍的村莊還是封閉的,雖然果樹已經開花,卻不能進村看花。但至少比較自由了,在山林裡走走,不用戴口罩,可以放心呼吸一下。

周圍村莊的居民已經擔心起來,覺得城裡人來得太多,已經又在考慮封路了。


跟父母家人隔離之日,如何審視這段關係?


我的另一位朋友,昨天也打來電話,詢問近況。

她是我從小交下的朋友,現在在機關工作,現在已經開始上班,只是採取輪班制,相對安全。

她說,她昨天覺得憋得受不了,便開了車,想去三聖鄉看看花。三聖鄉是成都人最愛去的近郊花鄉,一年四季,大家都喜歡去那裡買花、喝茶、吃飯。結果昨天她開到三聖鄉,就看見已經封了道路,只能敗興而歸。

她說,她一直在跟著我的朋友圈,讀方方的武漢日記,覺得相當好。又說,看見我新的朋友圈,才知道“騰訊·大家”關了。她因為不是文化圈和媒體圈的人,對此消息感到相當不解,一直問我為什麼。我只能簡單解釋一下,因為言路收緊。她嘆息,連說:“這麼好的雜誌,就沒了。那對你們作者影響很大吧?”


跟父母家人隔離之日,如何審視這段關係?


聊到生活,她問起了我的父母可還習慣。我先是一通抱怨,說,要讓父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費了好大的力氣。這麼緊密的相處,也對我是相當大的考驗。我跟她誇口,我最近感覺自己的脾氣變得相當好了。我自認為自己本來就算個性格溫柔的人,只是偶爾在親人面前才會抓狂。但最近,想著要陪伴父母,既要讓他們適應這不能外出的日子,也要讓他們覺得這裡有自己家一樣的自由,我隨時得自我提醒,態度再好一點,多關注,多理解一點。畢竟兩代人很久沒有這樣緊密地生活過,生活起居,飲食習慣,以及各種觀念,都太多不同。

我在包容他們的同時,他們也在努力適應我們,包容我們。但另一方面,我也明白,父母能在身邊,讓我免受擔憂之苦,已經十分幸運。

特別像這位打電話給我的朋友,父母前兩年都已離開,現在她一人獨居,這種隔離日子,必是相當難捱。

我給父母派下任務,改造樓頂花園為菜園。他們花了大半個月,除草、移花、鬆土,最後撒下種子。種子是好幾年前的,估計發芽狀況不樂觀。但我覺得這樣,就給了他們一個盼望。

我跟他們說,以後,餐桌上的菜就靠你們啦!


跟父母家人隔離之日,如何審視這段關係?


我大言不慚地跟一個朋友說,這次疫情,對封閉家中的老人來說,最重要的法寶可能是有個女兒。這位朋友有幾個姐姐都在武漢,都是有女兒在照顧,照顧得都還不錯。她也說,老人如果獨居,此時要面對各種資訊、禁忌,以及網購、團購,一定相當艱難。

我的小姑子正在重慶陪著我的公婆。她比我更加貼心。每日給學生上網課,每日要陪父母打麻將解悶,還要安撫在家中不能去大學報道的兒子,甚至給這小夥子指派了學做蛋糕任務。小夥子經歷了幾次失敗後,給外婆烤出了一個黃燦燦的生日蛋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