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曾經,湖北省有一家很有名的民營航空公司,它叫——東星航空

——謹以此文,向昔日的東星航空致敬——

在如今國內民航產業被國東南海四巨頭高度壟斷化經營的背景之下,很難想象,15年前國內還曾經有過一家名字叫做東星航空的民航公司。這家公司雖然如今已經物是人非,但是在國內民航產業發展史上可謂是舉足輕重,而要講清楚它背後的故事,那麼就要從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大佬人物說起——蘭世立。

曾經,湖北省有一家很有名的民營航空公司,它叫——東星航空

商業巔峰狀態的蘭世立

蘭世立是一位標準的60後,1966年出生,兄弟姐妹五人,其輩分最小。家庭背景方面並不顯赫,相反,從公開的資料顯示應該是極為普通家庭出身。由於家境不富裕,14歲的蘭世立頂替自己父親的職位,在當地一家供銷社當銷售員。可以相信,在這一段時間裡這位年輕人依然堅持學習和讀書,並且相當刻苦,因為在六年之後,也就是1980年的時候蘭世立參加高考,考上了大名鼎鼎的武漢大學。記住這是1980年,也就是國家恢復高考的第三年,當年錄取率只有約萬分之一。

在武漢大學攻讀期間,雖然有伙食費補貼,但是由於家境困難,蘭世立需要自己想辦法多弄點錢,為此這位20歲的大學生經常蒐集牙膏皮(當年牙膏皮都是鋁製的),然後銷售給廢品回收站。為了儘量多收集牙膏皮,蘭世立經常要串到女生宿舍裡翻垃圾桶,最後因此差點被校方給予紀律處分。

艱難之中熬過四年,大學畢業之後的蘭世立被分到湖北省政府工作,算是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國家幹部,起點還算是不錯的,如不出意外,這位仁兄應該在政界打拼半生,順利的話應該能夠在60-62歲左右的年紀以某一個級別致仕。然而人生際遇是不可捉摸的,當年蘭世立作為南下支援海南建設的幹部之一分配到剛剛成立的海南省政府工作。在海南這片熱土上,蘭世立算是真正意義上接受了商業浪潮的洗禮,見識到房地產開發、進出口貿易這兩項生意的刀光劍影,也認識了很多日後的商界大佬級人物,當然也少不了燈紅酒綠的觥籌交錯。這些經歷讓蘭世立放棄了從政的念頭,轉而決定投身商海。

1992年,26歲的蘭世立辭去公職回到家鄉武漢,創建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東星電子有限公司,專門買從廣東、深圳那邊倒騰過來的電腦以及附件產品,並在當年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後的蘭世立開始快速積累財富,並於1993年開始涉足於高端餐飲行業,籌集了1000多萬元人民幣資金在武漢市政府東西兩側開了兩家高檔飯店,取名頗為俗氣,一個叫做“東宮”,另一個稱之為“西宮”。日後根據蘭世立在其自傳彙總表露顯示,兩個“宮店”在之後的數年時間裡成為東星公司兩大金礦,每年都能為其帶來了數億元的現金流入,這也一度讓他成為湖北省最富有名氣的民營企業家。在這種背景下,東星公司也順利的進化成了東星集團。

曾經,湖北省有一家很有名的民營航空公司,它叫——東星航空

東星集團時代的蘭世立

2005年39歲的蘭世立開始對東星集團進行一次大規模戰略轉型,一口氣創立了多個東星系的子公司用來進軍當時比較火熱的旅遊業。與此同時,東星也開始進軍完全不熟悉的民用航空運輸業,因為這是2005年。

2005年對於國內民航產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分水嶺,2005年之前,國內現有的民航公司主要是中國西北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北方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中國西南航空公司、中國新疆航空公司、中國通用航空公司等,基本上都是從八十年代的民航局屬地化改革而產生,產權性質上清一色都是國有企業。在近二十年經營歷程中,這些航空公司表現可謂是參差不齊,有的經營還不錯,機隊規模不斷擴大;有的已經管理混亂、事故頻發;有的已經處於虧損多年的境地了。為此,民航總局進行了一次行業重組,由經營比較好的國航、南航和東航三家來分別收編其餘航空公司,從而形成了國東南三大民用航空集團公司。

在完成國有民航產業兼併重組的工作之餘,民航總局也醞釀了一次深層次的改革,那就是為民航產業這趟池水引入民營資本,2005年當年就吸引了包括東星集團在內的五家民營企業介入到航空產業之中。這就是鷹聯航空、奧凱航空、春秋航空、東星航空、東海航空、吉祥航空,其中東海航空當初專攻貨運,不涉獵客運,因此客運民用航空民營企業第一批也就是鷹聯航空、奧凱航空、春秋航空、東星航空、吉祥航空五家,堪稱民營航空五朵金花。

在這第一梯隊中,東星航空可謂起步速度最快的民航公司,因為當初成立之初其他公司基本上都是個位數機隊規模,三架居多。而蘭世立的東星航空起步就是20架,清一色的空客A320系列客機,但東星航空成立之初的註冊資本只有8000萬元人民幣,購買一架A320都不夠。

曾經,湖北省有一家很有名的民營航空公司,它叫——東星航空

東星航空的A320客機

為了實現這樣的機隊規模,蘭世立採用的是一種更加靈活的策略,找到當時也是剛剛涉獵於航空租賃產業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正苦於尋找到第一單的狀態中。因此,東星航空與其幾番商務談判下來,以非常優惠的價格簽訂了商業合同,第一期租賃10架A320系列客機(6架A320、4架A319),第二期則變成購買10架A320系列客機。

曾經,湖北省有一家很有名的民營航空公司,它叫——東星航空

東星航空首次通航

當第一架A320從美國飛到武漢天河機場時,東星航空籌備工作算是一切就緒了。隨後東星航空開通了從武漢直飛上海虹橋機場的直達航班,正式開始進行了商業運營,之後的三年多時間裡,一共有九架客機加入東星航空機隊。憑藉這一機隊,東星航空以武漢為基地,形成了覆蓋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翼和港臺的國內航線網絡,算是當年最有前景的民營航空公司。正是憑藉這一點,蘭世立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成為湖北省的首富。


曾經,湖北省有一家很有名的民營航空公司,它叫——東星航空

蘭世立親自參與登機服務

不過東星航空這家當年最富有發展勢頭的航空公司其實股東結構非常簡單,可謂是達到一種極致,因為只有兩位股東,蘭世立佔比99%,剩下的1%是他的妻子。通俗的說,東星航空其實是一家夫妻店。

曾經,湖北省有一家很有名的民營航空公司,它叫——東星航空

蘭世立夫婦

然而東星航空的發展步伐卻止步於2008年,那一年的泰國爆發了金融危機,進而席捲全球。

在這樣的金融風暴中,蘭世立和他的東星集團資金鍊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早先創立東星航空的動機就是為了把集團公司原先佈局的餐飲、旅遊串聯成一體,從而形成旅遊、航空出行、酒店住宿、餐飲四位一體的全產業鏈,以期打造一個新的東星商業帝國。儘管東星集團上下對民航產業並不瞭解,但是有餐飲和旅遊兩個金礦的支持,隨時可以為東星航空提供現金流補充。

實際上在2008年,這種設想卻以一種相反的態勢展現在東星集團面前,東星航空一開始的商業發展勢頭非常不錯,每年都為東星集團帶來數千萬的現金流淨流入。因此,在金融危機到來之後,東星集團反而將東星航空的大量資金抽出用來補充給旗下的旅遊和餐飲業務,以期挺過難關。但是並且越抽越多,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可能不斷的上演著農夫與蛇的商業博弈鬥爭,商界與政界,是是非非,異常複雜,除非是當事人,外人很難說清楚,過多的臆測反而顯得頗為另一種形式的八卦。

不過可以清楚的是,資金鍊的斷裂徹底摧毀了東星航空,機隊停航、工資停發、員工開始遣散。

2008年3月14日民航總局中南分局發佈了停航電報,東星航空從此被徹底清退出了商業運營。而在此過程中,包括美國通用電氣、中海油在內的國內外債權人曾一度集體幫助東星航空,甚至表示願意拿出真金白銀幫助東星航空渡過難關,避免其進入到強制破產程序中,但是8月份的湖北地方法院判定結果卻是東星航空正式破產,成為國內第一家破產的民營航空公司。


曾經,湖北省有一家很有名的民營航空公司,它叫——東星航空

東星航空機隊停航

更令人唏噓不已的是,蘭世立本人也因為涉嫌轉移資產、鉅額漏稅被逮捕,日後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


曾經,湖北省有一家很有名的民營航空公司,它叫——東星航空


東星航空破產之後被國航收購,經過一系列商業處理變成了今天的國航武漢分公司。

當年的媒體曾經以這樣的一句話來點評東星航空和蘭世立:

——他的想象力常常超越了現實和自己的資金能力;他賭性很強卻不願願賭服輸。

不管怎樣,唯一沒有異議的是——“東星”二字,已經和航空無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