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母親的槐花蒸飯

文學陝軍期待大家搜尋記憶中的“當時”,發來更多令人共鳴、共情的佳作。

母親的槐花蒸飯


槐花是一種純綠色食物,槐花蒸飯更是一種美食,美食是讓人一看就想吃的美味。

在我背饃上學的童年,有幸享用了這種綠色美味,不過那不是特意追求綠色食物,也不是貪吃美味,恰恰是飢餓迫使母親不做槐花蒸飯不行,我不吃槐花蒸飯就得餓肚子的情形,飢餓造就我享用這種綿長的香味,並無法選擇和挑剔。

春暖花開,槐葉露芽,母親望眼欲穿,天天盼著槐花開。終於,槐花開了,瓊花玉葉,含羞待放,一朵朵,一串串,臨風飄動,清香瀰漫,令人陶醉!那時候,母親常以我家門前有這棵旺盛的槐樹為榮,因為方圓十里只此一棵大槐花樹。每逢花開,白茫茫一片,站在樹下看,樹上掛滿花絮,好像一串串誘人的白葡萄,一陣微風吹拂,陣陣沁人心脾的幽香撲鼻而來,我禁不住深深地呼吸著,真想把這淡淡的槐花香氣全吸進腹中。


母親的槐花蒸飯


母親先是用帶勾的長竹杆勾摘最下邊枝丫上的槐花,拿回家用清水洗淨,控幹水分,取少許食用油把槐花拌勻,撒上面粉,使槐花表面均勻裹著麵粉,用雙手抖起來拌,拌好放進鍋裡蒸熟,再拌上蒜泥、香油、蔥花或韭菜。沒有麥麵粉時,她只有在槐花裡拌些玉米糝或玉米麵,調些山椒粉、野蔥苗或野蒜苗,接開鍋蓋,還真香氣撲鼻,回味無窮。

那年月,糧食不足,蔬菜短缺,那散放著濃濃香氣的槐花蒸飯,當然令人垂涎。家裡有客人時,母親便特意往槐花裡多拌進些白麥面和豬板油,吃起來軟綿和味,口感別樣。拌玉米糝或玉米麵的槐花蒸飯,也大為不同。多少年來,母親就擅長做槐花蒸飯。她做得很從容,溼幹生熟恰到好處,左鄰右舍常常為母親的槐花蒸飯所折服。漸漸的母親摘不到方便的槐花了,就由父親上樹去勾摘。

其實槐花也能生吃,聽父親說,在我12歲那年,村裡鬧災荒,父親勾摘完了樹上所有的槐花後,還掐摘了樹上的鮮嫩槐葉,用嫩葉拌玉米糝蒸熟,喚來周圍幾戶飢餓的人們,讓他們大飽口福。母親不忍看到鄰居們飢餓的樣子,常常還把自己曬乾的槐花拿給他們享用。鄰居劉二叔捋下槐樹上所有的老槐葉和椿樹葉曬乾粉碎,摻入部分米麵,裹腹充飢,那是常事。

一日,父親的老戰友梅婁元不遠幾百裡來到巴山深處尋找山裡美食,連日來,他一路奔波,專門來到我家。聽父親說人家是西安市人,又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美食家,家裡沒有好吃的招待客人,母親一時慌了神!於是,母親挖空心思,在廚房為客人準備槐花蒸飯,當母親揭開鍋蓋,往蒸飯裡撒入韭菜蔥末時,清香的槐花氣味滿屋飄散,縈繞在客人鼻翼。

美食家嗅覺靈敏,他問:“屋裡什麼如此噴香?”父親說:“這是槐花蒸飯。”這時母親己端來了槐花蒸飯請客人吃。母親愧疚地說:“窮山僻壤,沒有啥好吃的食物,做得也不精細,你將就吃點吧!”誰知梅婁元先生貪饞地大嚼大咽,一連吃了三大碗。梅先生高興地說:“這是我有生以來吃到的最天然的美食。”梅先生很認真地詢問了母親槐花蒸飯的詳細做法,走時還向母親討要了一包曬乾的槐花帶上。從此,母親獨特的槐花蒸飯,更加留傳鄉里,遠近聞名。

母親的槐花蒸飯

如今,母親遠去,我久居城裡,再也吃不到那種帶著母親氣息的槐花蒸飯了!今年春上,我在街上看到有人在賣槐花蒸飯,買了些回家吃,但總感覺缺少母親的味道,而那是一種家鄉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作者簡介:程根子,陝西省作協會員。出版中短篇小說集《人間真情》,長篇小說《金太陽》,散文集《金色家園》。)

母親的槐花蒸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