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一人一竿一魚簍,古人是怎麼釣魚的

古裝電視劇裡經常看到有釣魚的畫面出現,最著名的要數《封神榜》裡姜子牙渭水河邊直鉤無餌釣魚了,這哪是在釣魚,分明是在釣人,釣的誰啊,釣的周文王吧,還留下了“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美句。還有詩詞裡也有不少描寫釣魚的句子,如“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蕭瑟,還有大詩仙李白在《行路難》中“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白日邊。”的豪邁,還有“桃花流水鱖魚肥”生機盎然,以及范仲淹寫的“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那種古人對魚類美食的追求。至於釣魚,古人都是在借用釣魚來比喻自己的心境和志向,或蟄伏或隱退,或隱忍等待。這個我都不想了解,我就想知道,古人是怎麼釣魚的?拿什麼餌料釣?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古人是怎麼釣魚的。總體印象就是“一人一竿一魚簍,再來一個蓑衣斗笠”,這大約這就是古人釣魚的主要裝備吧。


一人一竿一魚簍,古人是怎麼釣魚的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釣的不是魚而是"人"


一人一竿一魚簍,古人是怎麼釣魚的

古代釣魚用的蓑衣斗笠,也是古代常見的雨具


一、古代釣魚的人都是些誰?

在古裝電視劇中,經常看到一些牧歌孩童放著牛,河邊一個釣者悠然而坐,這些古代釣魚的人都是些文人雅士和隱士,偶爾是小民為之被稱為漁樵,一般的古代農人忙於農耕,為生計而奔波,哪有閒工夫釣魚呢,釣魚在他們看來是不務正業。如果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釣魚的效率太低了,他們情願去捕魚變成漁民。漁樵是古代地位比較低的人,而文人釣魚就不同了。而文人雅士不需要為生活發愁,已經從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釣魚就成為了他們的精神寄託,如陶淵明、范蠡、白居易、柳宗元,還有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尤其喜歡釣魚。清代紀曉嵐的詩句:“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場笑,一人獨佔一江秋”更是將一人一竿一魚簍古代釣魚的精神內含描寫的淋漓盡致,意境高遠。


一人一竿一魚簍,古人是怎麼釣魚的

古代釣魚用的蟲子及餌料袋


一人一竿一魚簍,古人是怎麼釣魚的

古代釣魚用的魚簍,流傳至今


一人一竿一魚簍,古人是怎麼釣魚的

少數地區還在流行的古法釣魚技法


古代文人喜歡釣魚就像文人喜歡畫畫一樣,寄情山水,淡泊名利,自是清高一樣,釣魚對他們而言是排遣心中苦悶或者憧憬未來的一種形式。

古代除了高人隱士,凡夫俗子釣魚釣魚外,有些帝王也喜歡釣魚,像乾隆皇帝和明朝的明世宗朱厚是代表,乾隆皇帝是古代的玩家高手,只要覺得有意思的他都喜歡,而明朝的很多皇帝就是奇葩比較多了,什麼做木匠的、好當將軍的、煉丹的,好像什麼都有,這個朱厚熜就直接將自己封為“天河釣叟”。


二、古代釣魚用什麼做魚鉤魚線?

古人很早就學會釣魚了,原始社會就是一個漁獵生活方式,原始社會釣魚是為了獲取食物,後來釣魚的承載的符號就發生改變了,慢慢的變成了一種休閒消遣或者精神寄託。原始社會的生產力低下,沒有現代社會的魚鉤,他們是拿什麼來做魚鉤的呢?

據陝西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許多用獸骨打磨製成的魚釣。石器時代的先民是會磨各種器物的,還比較精美。可以磨針縫製獸皮衣服,磨個精細點魚鉤還是不成問題的,後來發現那樣費時費力容易損耗就該用竹條、木條削尖兩頭後做成魚鉤,包在魚食中,等魚吞食後卡住魚喉釣起來,估計當時條件下魚的個頭普遍較大吧。再者當時條件下釣的都是兇猛性魚類。

殷商時期古代進入到青銅時代,於是出現了銅質魚鉤,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人類進入了鐵器時代,古代釣魚事業進入了蓬勃發展時代,鐵質魚鉤也出現了,人們發現將金屬彎曲了就可以釣魚了,效率也高了。具有了現代魚鉤的雛形。有了魚鉤,再看看魚線,魚線出現的時代在黃帝時代,因為相傳嫘祖是中國養蠶抽絲的始祖,而嫘祖為黃帝的妃子,古代的魚線是用蠶體內的絲漿抽出,拉成單股粗絲,晾乾後製作成的,因此古人叫它為“綸”,釣魚古代叫做“垂綸”。這魚線這種魚線強度大,一直沿用到清代,直到現代碳素線出來代替了。因此,古代人釣魚的魚線一直就是這種蠶絲線,類似我們現在的大力馬線。


一人一竿一魚簍,古人是怎麼釣魚的

古代魚鉤


三、古人釣魚用什麼做魚竿?

魚竿是古代人的叫法,“竿”字的結構的竹字頭就說明問題了,其實,早在春秋載國時期,我們的先民就會使用竹魚竿垂釣了,在《詩經》中就有明確的記載,“籊籊竹竿,以釣於淇”這個句子就說明當時人們已經利用竹子的韌性來釣魚。並且在明代的繪畫中明確的有用竹子做的江釣竿。現代人叫拋竿。


一人一竿一魚簍,古人是怎麼釣魚的

古代竹魚竿及使用的放流釣,船釣自古由來已久


四、古代釣魚有魚線輪嗎?

釣車也是古代的叫法,是和水車相對應的,古代的水車中間有個軸,有很多葉片,古人叫這種有軲轆的叫“車”,套馬的叫馬車,澆農田的叫水車,釣魚的叫釣車。古代的釣車就是現代的魚線輪。釣車的主要功是收放線。如古話說“放長線,釣大魚”說明古代就有放線釣魚的裝備了,有了這個不就是中國原生態版的路亞釣法麼。唐代詩人陸龜蒙的《釣車》詩中寫道:“溪上持只輪,溪邊指茅屋。閒乘風水便,敢議朱丹轂。高多倚衡懼,下有折軸速。曷若載逍遙,歸來臥雲族。”陸詩描繪了用釣車垂釣的情景。古代還有很多描寫釣車的詩句。如南宋詩人陸游的《客思》:“此生那得常飄泊,歸臥東溪弄釣車”,五代譚用之《貽費道人》詩:“碧玉蜉蝣迎客酒,黃金轂轆釣魚車”。


一人一竿一魚簍,古人是怎麼釣魚的

古代的路亞釣,此竿是古代釣甲魚專用竿,古代的八卦輪


五、古人釣魚用什麼做魚餌?

中國傳統思想講究天人合一,達到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這點從古人釣魚使用的魚餌就看得出來,古代沒有現代的商品餌,也沒有什麼釣魚小藥。我們常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釣魚使用的釣餌也一樣,水裡有什麼是魚能吃的就用什麼來釣,魚類是雜食性動物,各種水生陸生昆蟲或者是植物魚類都吃,古人就地取材釣魚。古人釣魚用的就是下面的這些釣餌。如用

石蠶、浮游若蟲、蜘蛛、蟋蟀垂釣馬口魚、紅尾魚等。用蒼蠅來垂釣馬口魚、白條、麥蕙、溪哥;用蛆蟲在溪流中釣白條,用沙蟲、麵包蟲釣肉食性和雜食性魚類。或者是就地取材用萬能的蚯蚓餌。還有用植物的果實和水中的青苔做釣餌。


一人一竿一魚簍,古人是怎麼釣魚的

古代釣魚的釣餌都是就地取材,綠色環保


一人一竿一魚簍,古人是怎麼釣魚的

各種昆蟲都能做釣魚的餌料


一人一竿一魚簍,古人是怎麼釣魚的


一人一竿一魚簍,古人是怎麼釣魚的

連植物果實和青苔都能做釣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