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艾小羊:“回前妻家給兒子過生日,生日過完回不去了”


艾小羊:“回前妻家給兒子過生日,生日過完回不去了”

艾小羊:“回前妻家給兒子過生日,生日過完回不去了”

艾小羊:“回前妻家給兒子過生日,生日過完回不去了”

唐女士的前夫,1月19日回武漢給孩子過生日。唐女士出於更好地陪伴孩子的想法,答應讓前夫在家住一個星期。

1月23號,武漢封城了,前夫不得不滯留在唐女士家,一晃就四十多天。唐女士的母親非常嫌棄這位前女婿,一家人共處一個屋簷下有多尷尬可想而知。

唐女士這樣描述前夫:

為化解尷尬,拼命幫家裡洗碗。

這個素材,如果放在劇作家手裡,多半是一出浪漫喜劇的開始。留言區也的確是一片勸複合,很多人說唐女士,這是天意,你就從了吧。

對此,唐女士清醒地表示不可能,因為自己有抑鬱症。

作為曾經的情感老中醫,看到這兒我笑了。“不會復婚,因為我有抑鬱症,我惜命。”生活的臺詞永遠比愛情劇真實、有力、幽默。在生活裡,每個當媽的女人都是目光如炬的霸道總裁。婚姻會不會加重女性的抑鬱?很不幸,大多數現實生活裡的婚姻,選項是“會”。

編劇筆下的愛情,永遠含糖量過高。現實生活裡的愛情,酸就是酸,苦就是苦,尷尬就是尷尬,破裂就是破裂,在婚姻生活裡走過一遭的男女,早已戒了對彼此的幻想。

艾小羊:“回前妻家給兒子過生日,生日過完回不去了”

艾小羊:“回前妻家給兒子過生日,生日過完回不去了”

唐女士的新聞下面,一個網友說出自己的故事。她去男朋友家見家長,本來說好呆一天就回,結果因為疫情蔓延回不去了。

女孩不得不跟男朋友和男朋友的媽媽生活在一起,三個人都沒做好這種準備。男朋友覺得女孩不懂事,女孩覺得男朋友太幼稚,而男朋友的媽媽,在女孩看來,全程都在袒護自己的兒子。

“非常尷尬,度日如年。”女孩說。

本來以為是上門見個家長,結果變成了兩代人的試婚生活。小說家馬克·吐溫說:“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現實往往毫無邏輯可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與意外什麼時候來臨,更不知道意外以何種方式降臨。這是生活的魅力,也是生活的可怕。

艾小羊:“回前妻家給兒子過生日,生日過完回不去了”

還有一位網友,本來說好了跟丈夫春節後去辦離婚。想到馬上要離婚了,她答應陪丈夫再回一次老家,這一回去,就沒能按預期回到武漢。

一家人被隔離在河南農村,武漢的家裡還有兩隻貓。他們結婚5年多,一直沒孩子,她把貓當孩子,丈夫總吃貓的醋,算是導致兩人離婚的原因之一。

貓,眼看要被餓死,她以淚洗面,丈夫說:“武漢那麼多人都管不過來,你整天想著自己的貓,人命重要還是貓命重要?”

後來,她委託朋友想了很多辦法,終於把貓從家裡接出來。但這個消息,她沒告訴丈夫,冷冷地看著他擔心自己的房子了被貓的屍體汙染——那套房子,按離婚協議,是分給男人的。

有人說,經歷了這場疫情,看透了生死,就懶得離婚了。但凡說這種話的人,說明他們的日子,本來就能過下去。真過不下去了,彼此之間的厭煩、嫌棄,只會隨著被困於一室而劇烈發酵。

愛可以培養,討厭同樣可以培養,而培養愛與討厭的土壤,都是陪伴。

當心裡只有討厭的時候,在一起的時間越多,討厭就被放得越大。

艾小羊:“回前妻家給兒子過生日,生日過完回不去了”

艾小羊:“回前妻家給兒子過生日,生日過完回不去了”

我一個親戚,也熱烈盼望民政局趕緊復工開門,她要離婚。

她跟丈夫是大學同學,丈夫在事業單位,工作穩定、清閒,她自己開公司,一年有200天出差。妻子主外,丈夫主內,是大家眼裡的模範中產之家。

這對模範夫妻,在這次封城宅家中,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妻子在丈夫的手機裡,發現了出軌的實錘。

她平時工作忙,沒時間關注丈夫給誰發微信,更沒功夫去翻丈夫的手機。這次閒得無聊,一時好奇,打開了潘朵拉的魔匣。

這件事發生在大年初三。本來以為2月中旬可以復工,現在推到了3月,也有人說,就算3月,民政局也不一定給你們辦離婚,現在結婚都比離婚急,要領準生證吶。

面對這個老天爺送來的天然離婚冷靜期,她無奈地說:“再這麼下去,我可能要變成潑婦,天天逼他跪著交待細節了。”

“被出軌、要離婚”,放在平時,大家一定覺得這個女人好慘;然而在“新冠”時期,每個聽到這個故事的人,都先不厚道地笑了。

當我們聽過女孩撕心裂肺地追著殯葬車喊媽媽;當我們聽過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的妻子蔡利萍的哭泣;當我們經歷了徹夜難眠地等待李文亮醫生搶救的結果;我們也許沒有變得強大,但的確對於某些事情、某些痛苦,釋然了。

人與人之間的一拍兩散,無論曾經感情多麼深篤,總好過生離死別的苦。至於想散而不能散,不想面對卻不得不面對,在特殊時期,連痛苦排行榜都進不了,充其量只是略帶喜感的無奈與尷尬。

艾小羊:“回前妻家給兒子過生日,生日過完回不去了”

艾小羊:“回前妻家給兒子過生日,生日過完回不去了”

生活總是以半出喜劇,半出悲劇的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風平浪靜時期的個體悲傷,在洶湧澎湃的大悲劇時代,竟然有了喜劇式的輕鬆。

大的悲傷,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沉默;而這些新冠時期的烏龍愛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個人的經歷與談資。

微博上有個問題:

疫情過後,你身上會有哪些改變?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會有什麼改變呢?變得堅強、豁達、不畏?很難吧。大多數人,是被上帝修好了鐵軌的列車,風雨之後,總要回到原來的軌道。

如果一定要說改變,希望每個人能更誠實地活著,以更加在意自己的方式選擇接下來的人生。這場疫情,讓我們周圍的一些人,永遠失去了選擇的機會;而活著的我們,擁有選擇的機會本身,或許就是最好的選擇。

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裡寫到:誠實的生活方式其實是按照自己身體的意願行事,餓的時候吃飯,愛的時候不必撒謊。

無論窗外的世界地動山搖還是狂風呼嘯,普通人眼下的日子不過是一飯一蔬、一草一木。不必因為自己忙生活或者忙結婚、離婚而感到愧疚,只要腳踏實地、誠實地活著,就是尊重生命,尊重時代,尊重我們來過的這個世界。

關於本文

● 作者:艾小羊。複雜人生的解局人,品質生活的上癮者,專治各種不高興。代表作:《活成自己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