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騎行柏鄉高邑遊記

騎行柏鄉高邑遊記

人只要有夢想,就會揚帆起錨。夢想越大,動力越大。追夢的路上,勇往直前就是執著的潛能力量。柏鄉漢牡丹的“蕭王避難過荒莊,井廟俱無甚荒涼。唯有牡丹花數株,忠心不改向君王。”高邑千秋臺的“鄗城古邑幾時開, 漢業千秋尚有臺。大陸關河宜北望, 太行形勢自西來。秋深禾黍皆成穗, 雨後田園半是苔。白水真人何處者,高天吟眺獨徘徊。”誰又不想去品賞?

9月24日眾多騎友在準備第二天的鐵鍋門的挑戰賽,只有我和勇哥休息,決定騎行柏鄉、高邑去領略歷史的文化色彩。早5點半出發,下午5點返回,行程180多公里。騎行路線:西三環---裕翔街---衡井線---308國道---趙辛線(X007)---柏鄉縣城---S034---107國道---西三環返回。

騎行來到固城店鎮固北村,經打聽村民老者,在村東一片看不到邊際的玉米地裡,摸索穿梭,終於找到了鄗城古城牆遺址。殘牆長約55米、高3米,為夯土結構,從部分斷裂面仍清晰可見堅實的夯土層。古城的本來面目原比這高大得多,作為軍事重鎮,這城牆不僅是地界的象徵,也是守衛者抵禦外敵的屏障。2000年的風霜擊打,雨雪的沖蝕,加上後人取土燒磚、平整土地,曾經擁有內外兩套城池、佔地千餘畝的古鄗城早已不復當年的雄姿。從牆頭的土坡攀援而上,站在1米多寬的古城牆上端極目遠眺,遠古那烽火狼煙、兵馬刀戈的場景都被沉沒在這豐收的景象裡,惟有土丘,酸棗樹,還在向人們訴說著古城鎮的歷史。

漢牡丹有五奇:年代久遠,距今2000多年;同株異花,花朵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異地不活,花戀故土;不解之迷,帝王駕崩開白花;素有靈氣,花盛年豐,花衰年欠。牡丹救主,螻蛄草頸,觀花問事之演繹流傳至今。現在早已過了開花時節,衰葉已仙蕭條,但旺盛的芍藥還是枝繁葉茂,更有上架北瓜,冬瓜,南瓜,葫蘆還在裝扮著豐收的碩果。漢牡丹亭,遺留下來的石碑,石人,石獸,石器還在靜靜地詮釋著歷史的過去。靜心、靜思、靜緒,歷史的長河文化之瑰麗源遠流長,至今還大放異彩是何等文化之瑰寶,如今美景變財富,文化變精神,我等怎不思緒飛揚!

千秋臺上秋風起,一派清涼話古賢。漢光武帝寫史實,東漢偉業千秋始。千秋臺上千秋事, 千秋石碣生苔漬。柏鄉高邑來爭奪,都為古城添驚史。千秋臺上千秋事,總能絕處能逢生。漫言漢業數百年, 高臺廢丘幾週轉。千秋臺前有怪音,亦真亦假難分辨。是否古人又傳聲,中華復興要快行。

崇光寺“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的佛語,上善若水、自強不息、天道酬勤、拙樸尚和、鑄造善緣,造福一方的善語,踏入寺院,真是佛不靜心心自靜啊!趙南星祠堂未開門,只能門前一觀。但趙南星為官耿直,圖新整治,一代明吏的形象還是值得我們考究的。

我們騎行,不僅僅是遊花看景,更多的是品味歷史,昇華自我。雖然每天安排的很緊張,勞累與汗水交織,但心中的愉快是常人難以體會到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是任何課本都學不到的,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學到真知,才能體會到快樂的真諦。騎行柏鄉有了千秋柏的精神,騎行高邑有了千秋建業的高聳,騎行處處,萬股清泉,大河奔流是我們騎行者的唱響。

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