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肖”是我國大姓,《百家姓》中為何沒有?

盧炳盛


xiāo姓,有兩種:

一為“蕭”,不常見。說道蕭峰、蕭太后,大家就很熟了。

二為“肖”,是我國的大姓之一,位列第三十位,人口約九百多萬。

但是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肖”姓,這麼一個大姓卻不見於《百家姓》之中。

這是咋回事兒呢?

先從蕭姓說起。

01 蕭姓

蕭姓源流有五支,其一源自嬴姓。

上古時期,伯益善用火,被舜帝任命為掌管火種的官員,賜姓嬴氏。

其後人有嬴姓、趙姓、廉姓、徐姓等。

夏朝末年,伯益有個後裔名叫孟虧,擅長馴養鳥獸,深為夏王寵信,被封為諸侯,其封地多有蕭茅(即艾蒿)。

因此,孟虧封地的國號為“蕭”,其後裔以國號為姓氏。

蕭姓的第二個來源出自子姓。

春秋戰國時期,微子啟後裔大心誅殺了南宮長萬,平定了宋國的內亂,因功得到封地蕭邑(安徽蕭縣西北)。

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蕭國被楚國滅掉,大心的後裔以國號為姓氏。

蕭姓的第三個來源是源自皇帝賜姓。

漢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有伊蘇濟勒氏、巴哩氏、舒嚕氏,被漢帝賜姓為蕭氏;

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有部分北方遊牧民族改姓蕭氏;

北宋時期,契丹人拔里氏、回鶻述律氏等姓氏改為蕭氏;

受改土歸流影響,西南部分民族改姓蕭氏。

蕭姓的第四個來源出自鍾姓。

宋朝時,有個叫鍾達的將軍受奸臣陷害,被判處夷滅九族,他的七個兒子其中有三人逃脫出來,改為蕭姓、葉姓,宋元時期,蕭姓、葉姓和鍾姓之間不通婚。

蕭姓的第五個來源是改姓。

晉朝初年,蕭抱珍創建了太一教,其門徒的傳播者均改為蕭姓。

02 肖姓

其實,肖姓是個稀有姓氏,真正的肖姓人口僅有數千人。

《萬姓統譜》記載:漢朝時期有肖安固、肖始、肖同等名人,其籍貫均為陳留(今屬河南開封陳留鎮)。

元朝時期,原本姓禿伯怯烈氏的肖乃臺後裔改姓肖氏。

直到上世紀中葉,大部分蕭姓改為“肖”姓,這就是《百家姓》有蕭姓而沒有肖姓的原因。



沉默8898


《百家姓》成文在北宋初,原收集411個姓氏,後增補到504個,這就是現在我們見到的百家姓。在百家姓中,有蕭姓,而不見肖姓。

應該說,在過去肖姓與蕭姓比,人數要少得多,屬於小姓,未進《百家姓》也屬正常。

不是所以的姓氏都能列入《百家姓》,因為它收錄姓的太少。

《中華姓氏大辭典》所列的姓氏有11969個,有4925個姓氏未解釋來源。這說明,中國的姓氏來源有很多種情況,有些根本弄不清楚是怎麼來的。即使有些註明來源,還會出現幾種觀點,讓人莫衷一是。

“蕭”姓與“肖”姓在古代是兩個姓。古代“肖”姓人數很少,在史籍中能查到的很少。

從間接資料能查到的,據明代凌迪知的《萬姓統譜》卷103載,有漢代的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明代的有肖靖,這幾個人的詳細一點的內容就不清楚了,還需要再深入查找。

而從正史中能查到的肖姓人物有兩位,都是元朝的,在《元史》列傳第七中有“肖乃臺”的傳記,介紹的文字有800餘字。

另一個能看出是人名的是肖撤八,《元史》列傳第三十八中有短短的幾句話:“甲寅,舉部屬肖撤八、耨鄰之功以奏,上賜肖撤八、耨鄰金銀符,仍隸麾下。”

我們老家村北3裡地,有個肖村,肖姓在村裡是個大姓,肖村在元朝時就有了。山東也有個肖村,也是用肖姓為村名的,可見,肖姓並不是純粹由“蕭”簡化而來的。

在我國的開國將帥中,肖姓有中將肖向榮、肖望東、肖新槐,少將有肖前、肖元禮等。蕭姓有大將蕭勁光,上將有蕭華、蕭克。可見這兩個姓是分著的。

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有不少“蕭”姓者因簡化字,把“蕭”寫作“肖”了,有些人想改回去卻不容易了。


鄭國柱


在下便姓肖,對於這個問題,我可以為大家回答一下。

《百家姓》在北宋初年的吳越地區便已流傳開來,雖然沒有“肖”這個姓,但有“蕭”姓。蕭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劇考起始於春秋時期宋國的附屬國蕭國,後來蕭國被楚國滅亡,其後代便以蕭為姓。到了漢朝蕭何拜相,蕭姓才逐漸為人所知。後世南北朝之時,更有蕭道成蕭衍建立南齊,南梁稱皇帝,蕭氏一族顯赫一時。此後蕭氏的名人逸士舉不勝舉。蕭姓逐漸衍生為一大姓。到了七十年代,隨著國家簡體字的發行,“蕭”字被合併到“肖”字一起。


“肖”這個姓歷史上也有,但極為罕見,肖作為並不規範的姓氏,並未記錄在《百家姓》內。因為並不常見,所以大多數人都認為肖字就是蕭字的簡寫。因此很多人都在登記或者平常的書寫中都用肖字。

在下的戶口本和身份證上都是登記的肖,但家族的族譜還有宗祠的祠堂中都是以蕭字為主。因此我可以堅定的認為,我就是蕭姓的後代。蕭何便是我的祖先。


現在,很多蕭姓後代都已經意識到了“蕭”“肖”不同體,都希望能改回蕭姓,但姓氏改變十分困難,雖然有部分蕭氏後代已經改回來了,但大多數還在繼續沿用肖字。在下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改回蕭姓,做一個堂堂正正的蕭氏後代。


懷劍聽雨


百家姓中,都是大姓,人口較多的姓氏很容易被列入百家姓,相反好多不常見的姓氏或者姓氏人口較少的則未被列入其中,這不足為奇。但是有歷史姓譜中可以查證,“蕭”與“肖”都是非常古老的姓,春秋時期就已經並行。但兩者不同的是,“蕭”姓兩千多年來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漢代以後卻很難查詢它的信息,這從歷史朝代的姓譜中就可以得到有力的證明。可以說,現在全中國內所有姓“肖”者中有百分子九十九均是原來姓“蕭”者。在半個世紀前,“蕭”姓人口眾多,而“肖”姓人口寥若晨星。


從《辭源》、《辭海》等工具書中可以查詢,在注“蕭”時有“姓”這一義項,而注“肖”時並無“姓”的義項。這是沿襲了一些老工具書的注法。

《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在“肖(Xiāo)”的字頭下,均注作“姓,‘蕭’俗作‘肖’”。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當作“蕭”姓之“蕭”的俗體字了。

《漢語大字典》注“肖”時說,“姓,也作‘蕭’”,1962年版的《新華字典》注“肖(Xiāo)”時說,“姓,同‘蕭’”。這都是把“肖”、“蕭”看作異體的關係了。無論是把“肖”看作俗體,還是把“肖”、“蕭”看作異體,實際上都是把“蕭”和“肖”當成一個姓,注音均為陰平的Xiāo。


而《現代漢語規範字典》則獨樹一幟,它把“肖”注成只讀Xiào的單音字,字頭下的第二個義項就是“姓”。這樣處理,“肖”與“蕭”就完全脫鉤,“肖”已成為獨立於“蕭”姓之處的另一個姓,讀音也變成了去聲的Xiào。


一方之藝



歷史上的“肖”姓是很少的,一般來說都是來歷不明的,或者是少數民族簡化過來的。人們普遍認為,“肖”姓同“蕭”姓,二者是相同的。



說說“蕭”姓,歷史上來源也有很多記載,最早的應該是“姬”姓分化來的,事實上,我們現在很多的姓氏都是來源於“姬”姓。還有的“蕭”姓來源於少數民族,比如遼國有名的蕭燕燕,就是蕭太后,在漢人眼裡,她可能就是姓“蕭”,事實上,作為少數民族,是不可能姓“蕭”的。



還有一部分來源於改姓或者賜姓,比如歷史上姓“鍾”的人就改為姓“蕭”,主要是為了逃避刑罰。關於賜姓,歷史上也是有記載。


其實,百家姓裡面這種情況很多,比如“戴”和“代”,“歐陽”和“歐”,現在比較出名的歐弟,他的名字叫做歐漢生,其實嚴格來說應該叫做歐陽漢生。


文史學生仵三源


“肖”與“蕭”同音,可以通用。中國大陸在上世紀70年代推行二簡字之後,“蕭”字的所有義項都合併到“肖”,包括姓氏,於是所有的蕭姓被寫為肖姓。後來二簡字廢除,姓氏想更改比較難,再說肖字簡單好書寫,所以絕大部分肖姓沒有改回蕭姓。百家姓裡之所以沒有“肖”姓,就是因為那個時代的肖姓子孫都姓“蕭”。


勇哥218061239


《百家姓》成書於北宋建國初年,由當時吳越國的學子收集、整理、編輯而成。排名順序沒有按人口的比例多少進行,百家姓前四姓趙錢孫李,是按當時居統治地位的姓氏排名,宋朝皇室趙氏(趙匡胤),吳越國國王錢氏(錢俶),吳越國王后孫氏(孫太真),南唐國王李氏(李煜)。南唐國王后(周娥皇)。

肖姓是七十年代,漢字實行簡化體,是蕭姓的簡化字。

尋根溯源,蕭姓的始祖是商朝微子啟的後裔,微子啟是商王帝乙的長子,是商紂王的長兄,曾勸誡紂王,不予採納而出走。周武王滅商建周,周朝初年,微子啟被周成王封於商朝舊都商丘,建立宋國。也是宋氏祖先,民間還傳言:宋戴一家,宋孔一祖的說法,孔子又和微子扯上親戚關係。孔子的先祖微仲衍是微子啟的二弟,夏邑縣即是孔子祖籍地。

根據《風俗演義》所載,到了周代的宋國,微子啟的後代樂叔大心,因功受封於蕭邑,建立蕭國,公元前597年,蕭國被楚國所破,後世子孫就以國為姓。

北宋未年,遼國被金所滅,契丹族的拔里氏族、述律氏族被迫南遷,都改成蕭姓在漢地定居。

古代蕭氏名人有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

南北朝時期的梁國帝王蕭衍。

近代肖氏名人,有海軍的創建者肖勁光。


德厚致遠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這個是百家姓中的排名,相信很多人即使背不完百家姓,但是對於剛開始的這幾個姓氏還是很熟悉的,在百家姓裡面確實沒有肖這個姓氏,但是在歷史上蕭姓是有的,比如我們知道的蕭何。現在在姓氏上蕭和肖就是完全的一樣了,中國大陸已經是把蕭和肖完全的統一在一起了,說到姓肖也就是蕭,在全國排名30位,有九百多萬人,確實是一個大姓。

我們都知道在上個世紀的時候,新中國開始實行簡化字,之前的繁體字就不再使用了。而蕭就全部劃到肖這個字了,蕭姓也是一樣,在中國大陸上就沒有蕭這個姓氏了。而現在的肖姓其實絕大部分的都是從蕭姓改過來的,當然還有一部分的蕭姓是沒有更改的,還有後來還有一部分的人把肖改回來了蕭姓,一開始是因為當時沒有註明姓氏不在簡化之列,後來改回來了,很多肖姓也就改回了蕭姓。

現在可以說蕭和古代的肖是非常相似的,現在的蕭姓很少了,古代肖姓可以說基本上沒有,所以說很相似。

但是也不是說古代就沒有肖姓,在明代的《萬姓統譜》中就提到過肖姓,肖靖,襄城人,宜德中解元。所以說在古代其實肖姓還是有的,只是說非常的少。可能是因為太少了所以在百家姓中就沒有統計了。

其實不光是肖姓在百家姓中沒有,很多姓氏都是沒有的,常見的姓氏就有5000多個,中國有單姓6931個。雙字姓9012個、三字姓4850個、四字姓2276個、五字姓541個、六字姓142個、七字姓39個、八字姓14個、九字姓7個、十字姓1個。可以看到這些姓氏大部分都不在百家姓中之列,但是在百家姓中的姓氏基本上都是非常常見的。


中國歷史研究所


“肖”姓 ,是“蕭”姓的民間俗寫體。從現存的清末和民國時期民間的房契、地契來看,至少早在清末和民時,"肖"與"蕭"就是通用的了。"蕭"的繁體字書寫非常繁瑣,據此可以推測,民間用"肖"來代替"蕭"很可能是為了書寫簡便。隨著1977年,《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實行,以“肖”代“蕭”的情況就更普遍了。於是人們產生疑惑,為什麼看似肖姓比蕭姓者多,百家姓中卻沒有肖姓。所以有時候我們還是要好好的寫字,不能為了圖簡便,冷不丁就把自己的姓氏改了。


二度id


在甲骨文中就有“肖”字,在戰國姓名章中也有肖姓。到了漢代,丞相蕭何,為蕭姓。百家姓是宋代人編寫的,將蕭納入百家姓,也可以理解。一是不可能將同一讀音的兩個姓都編入百家姓;二是蕭姓繼蕭何後,影響較大,納入百家姓在情理之中。其實在古文字中,“肖”與“蕭”,不是同一個文字。也不是同一個姓氏。建國後簡化漢字,將肖作為蕭簡化漢字,兩者可以通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