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省特級教師李玉翠:“未來”已來,教師何為?|戰“疫”有我 同心前行

安康市漢濱區培新小學 李玉翠

省特級教師李玉翠:“未來”已來,教師何為?|戰“疫”有我 同心前行

李玉翠,陝西省特級教師,高級教師,陝西省首批優秀學科帶頭人、陝西省教學能手、陝西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工作者、陝西省“十二五”課題研究先進個人、教育部“優課”評審專家、李玉翠老師工作坊被評為“陝西省中小學校本研修優秀團隊”,個人教育專著《課外閱讀—打開一扇窗》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經意間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宏大的教育變革,讓線上學習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這是始料不及的;突如其來的疫情,把網絡學習、居家學習、線上學習、線下學習連成一體,也是過去未曾想過的。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危”也是“機”,催生未來教育迅疾到來,促使教育人思考未來教育的發展態勢,行在當下,創造未來,立足當下,擁抱未來。

“未來”已來 非我莫屬

看到朱永新教授在《未來學校》一書中描摹的“未來教育是線上線下相結合,個人與團隊相結合,時間和空間被打破。”曾不止一次想過:未來,到底離我們有多遠?未來教育,到底什麼時候來?沒成想,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成了促使未來教育快速到來的導火索。疫情當下,教育人不是局外人。疫情當下,催生教師的才能和價值充分釋放出來。安康市漢濱區充分利用優秀骨幹教師資源,把區內的陝西省特級教師、省級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組成網課錄製團隊,大家密切協作,錄製優質網課,通過釘釘雲平臺,送進千家萬戶,滿足不同群體和不同地區學生的教育需求,特別是學生在家上學的需求。再把線上名師錄播課和任課教師釘釘群學習輔導、答疑解惑、家校溝通相結合,讓每位教師成為線上教育系統的一份子,團結一心,攜手共進。

據資料顯示,疫情之下,通過這種移動互聯網進行的學生學習,較過去增長了383%。貴州山區的一個村小教學點,一位老師引導自己任教的三年級學生上清華大學投資的愛學堂網站網課,一個月時間,班上的學生已經把三年級下學期的課全部學完,效果挺好,現在已經在學四年級課程,正式開學後,則側重於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諸如此類的案例不勝枚舉。全國各地學校組織學生利用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4頻道空中課堂在線學習,通過互聯網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最好的課直接上到農村家庭去。如此,2020年已無可非議的成為遠程辦公元年,線上學習元年,未來學校元年,智慧校園元年。

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在。這次疫情為教育者創造了將居家生活轉變為授課、學習、分享和養育的機會,讓傳統教育方式進入“無可奈何花落去”的變革期,未來教育已經呼之欲出,並不遙遠了。既然“未來”已來,那就坦然面對,非我莫屬。面對加速到來的教育信息化,對每位教師都是全新的挑戰和鍛鍊。加速學習網課錄製、剪輯、轉錄、合成、插入音樂等操作技能,做好在線輔導和線上家校溝通,提高信息素養水平,是疫情當下教師們的必修課。

立足當下 開創未來

未來教育不是你將來要去的地方,而是我們正在創造的地方。未來從此刻開始。疫情過後,想回到過去已不可能,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將成為未來教育的常態。疫情當下,師生分離,在線學與教,不能深度互動、自主分享、反饋交流,無法有效監督,如果教師還是滿足於傳統面授課堂的老生常談和喋喋不休,一些缺乏學習興趣和意願的學生,對著屏幕在線聽課,效果會怎樣呢?事實證明,有效學習取決於學習者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強烈的學習意願和動機。面對線上教學,唯有順勢而為,觸發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才能保證線上學習有效發生。所以,要求學生聽網課,教師必須同聽,針對網課及時查漏補缺;“家校本”反饋作業完成情況,有效訂正;鼓勵家長培學陪聽陪練,實時溝通,切實提高在線學習效果。正如有人評價說:線上教學,不會讓差老師變好,但會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到好教師的好,也會讓學生體驗到差教師的差。

強身固基 擁抱未來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斯蒂芬·溫伯格說過:在知識網絡化以後,房間裡面最聰明的絕對不是站在講臺前給你上課的老師,而是所有人加起來的智慧。朱永新教授在《未來學校》一書中反覆強調“未來的學校將被學習中心取代”這一觀點。他指出:未來學習中心是以每一個優秀的教師,或者以每一個卓越課程為中心組成的一個個學習共同體。體制內的一部分教師會成為獨立教師和自由教師,組建自己的教學工作室或者課程公司,為未來學習中心提供課程和教學服務。也就是說,未來的學習中心不再僅僅依靠傳統教師,千篇一律、千人一課、統一授課內容,統一課表的教學模式將被打破。“能者為師”將使今天的教師資格證變成歷史,智者、一技之長者都有可能和教師搶飯碗。

未來的教師將不再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的指導者、陪伴者。既是教練,也是陪練。他們不以學生的導師自居,而是與學生一起成長。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及時發現和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注重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讓學生更有獲得感,這是未來教師的重要特點。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未來教育讓每一個教師充滿機遇和挑戰,只有審時度勢,強身固基,思之深,方能行之遠。

未來已來,最好的未來就在當下。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現如今的我們,已經站在未來教育的門檻上,推開這扇門,就是一個新的教育天地,為此,我們嚴陣以待,蓄勢待發。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