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紅樓夢》裡寶玉的《芙蓉女兒誄》誰能深刻解讀一下?

王屋山小青龍


寶玉為晴雯寫下《芙蓉誄》,也是寫給他自己,寫給黛玉,寫給那些在“媚俗”當道,敢於反叛和鬥爭的高潔之士。就連平時裡“小心眼”的黛玉,讀後也說到:“好新奇的祭!可與曹娥碑並傳了。”而一向“寬厚溫柔”的襲人,一聽寶玉贊晴雯,便大罵起來。由此可見兩種人的真偽優劣。寶玉對晴雯的感情,是純潔和真誠的,他對晴雯的理解也是深刻的。他毫不猶豫地將她與那些堂皇正大、千古不滅之物相比。同時對歷史上那些不肯媚俗從眾的高潔之士加以給予肯定和讚揚。愛國遭陷,不肯隨波逐流的屈原;貧困自守,不肯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他們雖然知道只要妥協低頭,阿諛權貴,就可以安度一生,富貴一世。但是他們拒絕喪失自己的人格和尊嚴,寧願放棄這樣的生命之輕,而選擇了生命之重。同樣,司馬遷在眾口一詞的情況下,為李陵辯解,而遭受了殘酷的迫害。但是他認識到了生命之輕重,得出了“輕於鴻毛,重於泰山”的兩種不同人生價值觀。

晴雯在拒絕媚俗的時候,採取的是積極的“入世”的態度,而黛玉採取的是消極的“避世”態度。因為她與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格格不入,所以,她對媚俗的態度更明顯地表現為思想上的反叛,這點她和寶玉是一致的。他們同處在賈府的上層,對媚俗的不妥協,表現為在行為和思想上以“雅”對抗“俗”。他們對個性自由和美好愛情的追求,對一種具有審美意義的生活的嚮往,對封建社會主流價值的否定和反叛,就成了他們反抗媚俗的主要內容。而且寶玉具有“混世”和“避世”兩種性質,由“混世”的反抗,到“避世”的遠離,是他反對媚俗的方式的更替。在他和黛玉的愛情還有希望的時候,他對賈府和大觀園有所眷戀。雖然對媚俗的世道很厭惡,但卻沒有完全地厭世。還有“林妹妹”,還有知己“晴雯”那樣真心關心和愛護自己的人,還有那些美麗純潔、天真無邪的少女。但是晴雯死後,他和黛玉的愛情也在封建主流意識的高壓下逐漸枯萎。大觀園裡的姐妹們一個個地離他而去之後,他也就對“汙濁”的世界沒有了一絲的留戀了,於是遁入空門。


儒帥哲師


《芙蓉女兒誄》是《紅樓夢》全部詩文詞賦中最長,含意也最深的一篇誄文(敘述死者生平,哀悼何文章),也可以說作者發揮詩詞歌賦才能最充分,表現的思想觀念,對現實態度最明顯的一篇。

關於這篇誄文寫作,小說中原來有一段文字,對我們理解作者寫誄文意圖,十分重要,可惜現在看到的《紅樓夢》刪去大部。

現抄錄如下,(寶玉)想了想:“如今若學那世俗之奠禮,斷然不可。竟也還別開生面,另立排場,風流奇異,於世無涉,方不負我二人之為人。況且古人有去!“潢汙行潦.蘋蘩蘊藻之賤,可以饈王公,薦鬼神。”原不在物之貴賤,全在心之誠敬而已。此其一也。二則誄文輓詞,也須另出已見,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襲前人的套頭,填寫幾字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須灑淚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寧使文不足悲有餘,萬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慼。況且古人多有微詞,非自我今作俑也。無奈今之人全惑於“功名”二字,故尚古之風一洗皆盡,恐不合適宜,於功名有礙之故也。我又不希罕那功名,不為世人觀閱稱讚,何必不遠師楚人之《大言》,《招魂》《離騷》《九辨》《枯樹》《問難》《秋水》《大人先生傳》等法,或雜參單句,或偶成短聯,或用實典,或沒譬寓,隨意所之,信筆而去,喜則以文為戲,悲則以言志痛,辭達意盡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於方寸之間哉”寶玉本是個不讀書之人,再心中有了這篇歪意,怎得有好詩好文作出來。他自己卻任意篡著,並不為人知慕,所以大肆妄誕,竟杜撰成一篇長文。”。

這裡需特別注意的一句“古人多有微詞,非自我今作俑也”一句,明白無誤告訴我們誄文是有所寄託的。所謂“微詞”實際上就是通過小說虛構的人物.情節的褒貶來譏諷現實?,特別是政治的黑暗,實是不滿。有何憑證,何以見證,我所引用的先人“楚人”作品,在不同程度上,都是譏喻政治的。由其我在誄文中借用最多的是屈原向上《離騷》,這並非偶然。《離騷》中美人香草它實際上與男女之情根本無關,完全是屈原對政治理想的代用詞而已。

曹雪芹通過誄文直指當時的時弊,可以說露骨而又大膽,當時可以說沒有任何人敢“傷時罵世”“恐不合適宜,於功名添禍”觸犯文網,丟掉烏紗。唯曹雪芹“不希罕那功名”又不為“世人觀閱稱讚”。逆潮流而上,我行我素,沒有膽量,恐怕也不敢喻罵現實。因此《芙蓉女兒誄》,明祭晴雯,暗悼黛玉下掩蓋的是作者的政治理念。


老兵4200


“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這句話就是說:“野史全部可以毀掉了,只留下紅樓夢即可”。所以紅樓夢真實可靠,絕對權威,它才是正宗的大清正史!紅樓夢作者是康熙的孫子愛新覺羅·弘暟(死於壬午除夕)。這也是紅樓夢為什麼最早起源於皇宮、以及被列為禁書的真正原因。

賈寶玉和秦可卿是有夫妻之實的!脂硯齋:“雲龍作雨,不知何為龍,何為雲,何為雨?”一語道破賈寶玉乃真龍天子,秦可卿就是廢太子胤礽的嫡妻。在賈母眼中,秦可卿是重孫媳中的第一得意之人。賈母便是孝莊太皇太后。秦可卿,正是太子妃瓜爾佳氏。這才是真相!秦可卿的葬禮,乃大清國葬。賈府逾制挪用了“義忠親王老千歲”的棺木。脂硯齋點破作者在葬禮中使用了“十二生肖”。又是作者所用的春秋筆法。作者以此來暗射全中國人的屬相,進一步暗指全國人。也就是說秦可卿的葬禮,全國人民都來送葬了。完全符合清史對太子妃瓜爾佳氏葬禮的記載。

在第五回,書中亦明確說警幻仙子的妹妹名叫兼美,字稱可卿。並稱她“其鮮豔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嫋娜,則又如黛玉”。可見兼美(秦可卿)是黛玉和寶釵兩人的“融合體”。林黛玉和薛寶釵就是秦可卿(瓜爾佳氏)的分身。由於《芙蓉女兒誄》明誄晴雯,暗誄黛玉,又由於賈寶玉的原型是廢太子胤礽,所以表面上看是賈寶玉祭悼晴雯,實際上影射的是廢太子胤礽在祭悼妻子瓜爾佳氏。

賈寶玉在《芙蓉女兒誄》中稱晴雯“而玉得於衾枕櫛沐之間,棲息宴遊之夕,親暱狎褻,相與共處者,僅五年八月有畸。”就是說晴雯在絳芸軒陪伴寶玉的時間是“五年八個月多點”。而這“五年八月有畸”,恰恰是太子胤礽被廢后圈禁在鹹安宮,太子妃瓜爾佳氏陪伴在廢太子身邊,直到病逝的時間。這是有史可查的,胤礽第二次被廢,被關進鹹安宮的時間是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十九日。而瓜爾佳氏於五十七年五月下旬病重,七月初去世。恰恰是:五年八月零幾天!

賈寶玉、金陵十二釵、副十二釵這25人,其實是“乾隆二十五寶”的化身。他們是皇帝大印的化身,這正是《石頭記》一書的“石頭”本色,不僅象鐵一樣地證明《石頭記》和乾隆帝有關。它堪稱:“一部紅樓夢,半部乾隆史”!而且象鐵一樣地證明《石頭記》一書創作於1746以後……

清宮四大疑案曾轟動一時。這四大疑案就是: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被刺、乾隆身世謎案。這四大謎案,屬於四大絕密級別的大清宮闈秘史……但實際上,作者早就把真相寫在紅樓夢裡了。

作者還在書中透露:努爾哈赤朝的孝烈武皇后實際上是被皇太極勒死的;康熙朝的太子妃實際上是自縊身亡的;乾隆朝的孝賢純皇后實際上是在山東德州的運河上跳河自盡的;而慧賢皇貴妃則是投井自殺的……作者還特別強調:“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明確強調《紅樓夢》寫的這些都是真人真事,絕非造謠生事。比如“秦可卿淫喪天香樓”,脂硯齋透露作者用的是史筆,無不證明是真有其事。

大觀園直徑3.5裡,它相當於一座小城鎮的規模。裡面羊腸鳥道不止幾百十條,還有湖泊,甚至還有寺廟道觀。稍微有點常識的人,自然就會明白此園之大,天下罕見,不是江寧隨園可比擬的。乾隆三十九年《欽定日下舊聞考》載:“清暉閣北壁懸《圓明園全圖》。乾隆二年,命畫院郎世寧、唐岱、孫祜、沈源、張萬邦、丁觀鵬恭繪。御題‘大觀’二字。”這才是“大觀園”之名的真正由來。是乾隆帝的御題!

紅樓夢作者是愛新覺羅·弘暟!他是康熙的孫子。因為逝於“壬午除夕”。九子奪嫡最終是在親哥倆老四胤禎和十四胤禎之間爭奪,而這個十四皇子又恰恰是他的父親——胤禎!第五回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傳流,雖歷百年,奈運終數盡,不可挽回者。故遺之子孫雖多,竟無可以繼業。【甲戌側批: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淚。】繼業,實乃繼承帝位也。作者乃離帝位很近之人,最終失之交臂。不得不“無材補天,幻形入世”,哭成此書。

無材可去補蒼天,【甲戌側批:書之本旨。】枉入紅塵若許年。【甲戌側批:慚愧之言,嗚咽如聞。】脂硯齋還提到“無材補天,幻形入世”這八字,是《紅樓夢》作者一生的慚恨。暗示《紅樓夢》作者也曾是一塊被廢棄的“補天石”!天,即天下,亦即國家。補天,即治理和管理國家。作者曾經是離帝位很近的人,是“補天石”的候選人。他系清王朝愛新覺羅的子孫。他感嘆自己空有一身才藝,卻無用武之地。他就是康熙的孫子——愛新覺羅·弘暟(1707年—1759年)!弘暟逝世的這一天恰好是除夕,而除夕那一天又恰恰是“壬午日”,完全符合“壬午除夕”記載。











伯仲679688


賈寶玉為什麼要為晴雯撰寫《芙蓉女兒誄》呢?

一、是確實傷了心,需要傾瀉,嘆息晴雯紅顏薄命!晴雯的悲慘命運詮釋了什麼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二、是以此方式來安慰自己,面對王夫人的狠手,寶玉保護不了晴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的消逝!

三、是對晴雯命運和對自己的反思。天真爛漫的晴雯,被寶玉嬌慣成了心比天高的小姐,忘記了自己丫鬟的身份。然而,大觀園終究不是世外桃源,怡紅院也不是避風港,寶玉更不是護身符,晴雯樹敵太多,她的肆意妄為招來苦果!

自蓄辛酸,誰憐夭折!仙雲既散,芳趾難尋。洲迷聚窟,何來卻死之香?海失靈槎,不獲回生之藥。眉黛煙青,昨猶我畫;指環玉冷,今倩誰溫?鼎爐之剩藥猶存,襟淚之餘痕尚漬。

《芙蓉女兒誄》是《紅樓夢》裡唯一的誄文,不僅僅祭奠的是晴雯的悲慘離去,更是對大觀園眾女兒命運的探討。

賈寶玉作為“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的見證者,他質問上天女兒命運的不公,嘆息同時代女子的處境與命運,而這其實是帶有普遍性的不幸與悲哀。

天何如是之蒼蒼兮,乘玉虯以遊乎穹窿耶?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駕瑤象以降乎泉壤耶?

從《紅樓夢》可以看出,曹雪芹借了寶玉現身說法,他如何為一大群女子的命運而憂傷思索。他獨具慧眼,認識到這些女子的才貌品德,她們的幹才(如王熙鳳),她們的志氣(如探春),她們的識量(如寶釵),她們的高潔(如妙玉),她們的正直(如晴雯)....都勝過掌權的鬚眉濁物不知多少。

正所謂“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這已然明示讀者:此書用意,不在於某男某女一二人之間,而是社會、國家、世界更高一層面。曹雪芹借了男人應當如何對待女子這一根本態度問題,抒發了人對人的關係亟待改善的偉思宏願。


嗯哼小鬍子


芙蓉女兒誄

寶玉的心中將晴雯封為芙蓉女神。做此文之時,所祭奠之物,之心,之情都頗可玩味。

而其文體,更可以使得我們想見曹其人,這點和葬花詞不一樣,後者仍然還是小說中之人物的一部分,而在芙蓉女兒誄中,曹幾乎自己都要跳出幕後了。這篇紅樓中第一長文,曹的滿紙悲憤,滿腔熱情,滿腹才華,正如曹自己所認為和在紅中“標榜”的為人當盡真情,真性情一致,俱都噴薄而出了!

這篇文章可見莊子之風,離騷之體,,然而糅合統一為紅樓中第一長文,可見其才。:再聯繫紅中諸多形容之物體,可見曹之雜學,。

其文跌宕性情,而莊子之文,屈原之人自可想見,可見曹之至情至性。

其文所獻者晴雯乃一奴婢也,卻的芙蓉女神之祀。曹滿腔深情與悲憤“昇華”於此,恰如晴雯卑賤之身,卻得永如芙蓉之美。可見曹之思想。而後引申至黛玉,可見紅樓情節之線。

曹雪芹,魏晉人物耳。而魏晉之人,恰以莊周之思想為濫觴。而曹借妙玉之口也說“文是莊子的好”,而楚辭之體,祭祀招魂之用自是最好,然而實則曹卻也絕非完全放浪形骸之徒,這也是為和曹之才思揮灑為芙蓉女兒誄這一奇文,而非乙醇之中了

還有儒家之祭之誠,這點和魏晉人物一般,表面上是蔑視禮法,其實卻是最珍視道德禮法之人,因為司馬氏假借禮法之名而行不義之事,故而竹林七賢假借放浪形骸,實則追求真心真德。曹所重者,真,真心,真性,真情,真美也。


沈德春


晴雯死了,寶玉傷心,做芙蓉女兒耒。晴雯在寶玉心中是一支芙蓉花,是高潔的象徵。

大觀園生活中,晴雯勇於追求自我,不依賴與男子,敢於表達自我感覺,比如撕扇子情節。但晴雯也重感情,比如補雀裘。晴雯的一生讓人敬重,讓寶玉喜歡。

晴雯和黛玉都是芙蓉花,是一花兩支。她們倆性格互為表裡。也許原型是一個人,被曹雪芹拆分成兩個人物描寫。


china傳統文化


是一篇祭文,祭奠他的丫環晴雯的。


愛好文學


寶玉寫芙蓉耒時是和林妹妹一起。在紅樓夢裡晴雯和林妹妹被認為像貌最像的兩人。甚至性格也多為相似。晴雯對寶玉也是一往情深,從她終前贈給的物件以及病中補孔雀裘時可見一斑。因而寶玉為晴雯撰寫的芙蓉耒也只有林妹妹能理解其中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