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會厭惡大學生活?

感動一句話


且行且珍惜

1、大學生厭倦大學生活的調研數據分析

根據某高校15182個大學生的調研數據統計分析,32%的大學生是積極樂觀的,66%的大學生隨遇而安,有2%的大學生對大學生活感到厭煩厭倦。

產生厭倦心理的學生,大一新生約佔5%,大二28%,大三42%,大四畢業生約佔25%。這主要是由於新生對大學生活有新鮮感,大二大三在熟悉環境後可能會存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到了畢業季學生要告別大學生活有些又會有不捨。

學生產生厭倦心理的主要原因有就業前景迷茫、高校氛圍較差、人際交往不順、生活方式單調等,這裡可能有外部原因,但更多的是主觀因素。

當學生意識到心理問題後,只有極少數學生會打算尋求老師、同學或家人的幫助,更多的學生會選擇忍耐,甚至選擇休退學放棄大學學業。


2、如何看待大學生厭惡大學生活的情況

從上述調研數據可知,厭惡大學生活的只是少數,而且也是階段性的。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任何人在一個社會群體中都會有喜怒哀樂,都會有情緒的低谷。從大學生自身來說,不應該把這種情緒的低谷放大,應該努力學會在這樣一個社會群體中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學問;但從學校的角度,應該重視這部分學生的思想和情緒變化,及時進行心理輔導,並且大力營造優良的校風和學風,為學生提供成長成才的路徑,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


3、如何讓大學生活更美好

Ø 常去圖書館,在書海里感受知識的力量

Ø 常去體育場,跑跑步,一身汗,釋放自我

Ø 參加一個自己喜歡的社團,跳舞也好,彈琴也罷,都可以陶冶情操

Ø 結交兩三個知心朋友,朋友不必十全十美,但可以傾聽你的心聲,可以為你排憂解難

Ø 做點志願公益,付出的過程其實也是收穫的過程,收穫了成長,收穫了感動,收穫了價值

總之,每個人都應學會換位思考,在對生活否定的時候,想想自己付出了什麼;在對他人否定的時候,想想自己是否也是如此;在對學校否定的時候,想想是否也有值得你認可、尊重、學習的恩師、校友、同學……

大學生活,且行且珍惜!


普賢教授77


謝謝提問

這個問題我深有感觸 我是18級的大學生 今年正好是大一下半學期 這快一年的大學生活讓我感受到了許多人情冷暖 具體說吧 沒有暖 只有冷

一 我碰到了幾個奇葩室友 不打掃衛生 半夜三更開始說話 睡覺睡到十二點 她不睡你別睡 她要睡 你不能發出一絲一毫的聲音 這是令人討厭的

二 大學讓我開始適應一個人的生活 一個人吃飯 一個人上課 一個人獨立完成一件事情 沒有人會像以前一樣無條件對你好 對你好都是帶有目的的 所有人在你給她們好吃的或禮物的時候才會對你露出笑臉 或者是使喚你的時候 才會親切的叫你的名字 其他的時候想甩臉色就甩臉色了

三 所有的交友僅僅是表面上的 我不知道那種虛偽的關係有什麼好維持的 人多了些冷漠

少了些人情味

這就是我大學近一年的體會

這大概就是成長吧 唉 但是千萬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這個世界還是需要人情味的



我叫忍冬吶


其實大學生活就是一個小社會,專科也好本科也好,學校裡面的各種關係就是一種社會的縮影。舉兩個例子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1.北大博士翟天臨

假如,你跟他是同學,你在圖書館裡苦讀書,熬夜寫論文,然後論文沒過,答辯沒過。然而人家根本就沒為這個出多少力就過了。完全是人力財力來搞定的,作為同學,你恨他,還是恨這個社會?

2.你考試考到全年級第三,名額就3個,結果給全年級第一二四名拿走,原因是那個人跟輔導員比較熟。或者是正當又或者不正當的關係?

你在感嘆學習好又有什麼用?

3.你積極參加學生會各種活動,自信滿滿的競選部長或者主席,結果發現下一任部長會長是師兄們內定的

4.宿舍關係(不想多說)

maybe 還有很多很多

專科就更不用說了,我個人認為大學的話交朋友是重要的,但自己掌握知識技能是最重要的。

可能目前我還是學生,當局者迷吧!



大學LIVE


選錯了一座城市,一個專業(沒啥錢途),還遇上了那麼幾個極度噁心的人,並且身邊又沒有那種任何事都可以同行且樂與之為伍之人,並且強迫的狹小的六人間,還是生活習慣差異大的那種。教學呢還是趕鴨子上架得那種,查課賊積極,課排很滿,作業也不少,甚至比高三活的還累(課業壓力可能稍微小點但是雜七雜八的多了一堆),最後就是因為專業錢途渺茫帶來的迷茫,畢業之後這行絕大多數人連5K-6K的天花板都過不去(父母都是2W+壓力山大(還老是碩不要幹哪行了,卻不知式經濟形勢不好基本行行不好做),好歹也要找個天花板高點得工作,起薪真的無所謂)


是維克多呀


跟人相處最累


原諒帽製造生產顧問


考試


卡特蘭納打你們你們


因為遇上了厭惡的人,厭惡的專業,一切都那麼不對,還必須堅持下去,不能撤退,因為只能上一次大學,沒有時間重來,擺脫不了,只能硬著頭皮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