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準不一樣?

鳳影焰68167305


退休金實際上是沒有標準。退休地方不一樣、退休年齡不一樣、繳費年限不一樣、繳費基數不一樣,養老金都會不一樣的。


養老金計算公式

目前,退休金又叫養老金,我們國家叫做基本養老金。我們社保繳費產生的養老金待遇計算公式是統一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一)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有兩種計算方式,一種是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另一種是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實際上本人平均繳費指數,乘以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的社會平均工資,就是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因此,兩種計算公式是相同的。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基礎養老金的相關因素

(一)我們可以根據基礎養老金公式得出:基礎養老金跟所在省市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

(二)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實際上就是本人的繳費檔次的平均值。平時大家都是按照60%~300%的檔次繳納社保的,因此我們平均指數一般都在0.6~3之間。

也就是說,基礎養老金跟當年的繳費基數和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有關。

(三)基礎養老金跟繳費年限相關。繳費年限是具體到每一個月,每一個月都可以轉化為0.0833年。

疑問:有人說,在一個地區社平工資是5000元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和在社平工資是8000元的地方按5000元基數繳費,退休計算出來的養老金是一樣的嗎?

由於跟繳費年限掛鉤,基礎養老金可以具體到每一年乃至每一月。

如果按照10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按照6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在5000元社平工資的地區當年繳費指數就是1,退休就能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如果退休時社會平均工資是1萬元,那麼就會每月領取100元的基礎養老金。

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在8000元社會平均工資的地區當年的繳費指數是0.625,退休能夠領取0.812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按比例計算,退休時8000元社會平均工資的地區,社會平均工資漲到16,000元,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取130元的基礎養老金。

這種情況下社平工資高的地區養老金居然每月高出30元,明顯社平工資高的地區退休划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相關因素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餘額,實際上是每月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加上歷年國家公佈的記賬利率所得出的記賬利息。

(一)個人賬戶養老金,跟本人的繳費基數相關。因為個人賬戶累積的原始錢數恰好等於繳費基數的8%。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跟每年的記賬利率有關。過去的時候,我們的記賬利率是由各省市根據投資運行情況公佈,一些地方最初的時候只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從2016年開始,有國家統一公佈記賬利率,當年就高達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

(三)個人賬戶養老金,跟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有關。退休年齡越大,養老金計發越數越少。40歲是233個月,70歲是56個月。相同個人賬戶金額下,40歲退休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到70歲退休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的1/4。

過渡性養老金

實施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共同養老的方式,都被稱為統賬結合制度。一般都是從1995年到1996年開始改革養老保險計發方式的。

在實施統賬結合養老保險制度以前,已經參加工作的老職工由於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因此會額外發放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各省市並不相同,有的參照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只不過繳費年限是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有的是視同繳費年限,有的視同繳費年限,直接確定為視同繳費指數是1。情況非常複雜,而且過渡係數全國從1%~1.4%不等。

過渡性養老金的好處是跟社會平均工資相關的。

結語

雖然說我們的退休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但是由於各地的社會平均工資不同、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不同等因素導致養老金的計算結果和水平都不一樣。

畢竟社會平均工資決定了當地的生活水平、養老保險繳費等很多因素,因此按照各地社平工資計算養老金待遇還是有一定科學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